胡蘭成談論語、喪禮,以及孟子所說的男女有別
来自:豆小豆
論語 論語裏孔子講學問,講修身。釋迦與基督皆講修行而不講學問。孔子講學問 是為要造形,建設禮樂,釋迦與基督那邊卻是沒有禮樂可造形。與孔子同時代, 惟希臘亦講學問,但其範圍限於數學與物理學,不如孔子的是建設一個人世文明 (數學與物理學亦包括在內)的學問。而且希臘人做學問的根底不如中國人的深 。希臘人是不知亦不問自然數與物理的背後存在著什麼。 孔子是其做學問的背境好。自新石器時代以來,世界文明的正統承傳在中國 民族,知性上有易經的自然法則,制度上有井田制的人世禮樂,皆為印度與西洋 所無。所以孔子的學問不但比同時代希臘的與印度的更高,至今一直是世界上最 高的。 學問就是格物致知。孔子說仁知,仁是格物,知即致知。 仁是「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感的新字。大自然的息有如微風吹動,即於事 物而感得之。仁字亦作愛,是歡喜的意思。史記稱漢高祖仁而愛人,漢高祖一面 如天地不仁,但他歡喜世上的人,他的喜狎侮人亦好。西洋的愛字不同,基督愛 人,絕非對人有歡喜。而論語則凡說到學問必帶上悅字,是要對人對物有感激歡 喜,纔能與人為知己,與物為知己。 岡潔說數學上的發見必伴以強烈的歡喜。這是在發見時與其直後一段時間內 的歡喜。但我以為這是數學上如此,而尚有是歡喜還在發見之前的。數學者以冥 想去格物,對著難題,當下是不能就發生歡喜的,但如畫家寫生則以直觀去格物 ,對著梅花當下就先已歡喜了。 格物自開啟新石器文明當時已分兩種,一種是以冥想,一種是以直觀。如發 見數是以冥想,而如發明輪則以直觀。岡潔是數學者,強調冥想,湯川秀樹是物 理學者,強調具象的直觀。釋迦與基督以冥想,而孔子則重直觀,說道:「吾嘗 終日不食,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佛教靜坐,儒則齋戒,齋戒是敬對天 地萬物與神明。日本的神社亦是以齋戒而不以冥想。 因此我想到王者與王者之師。 孔子不但是王者之師,他自身亦有似王者。我每覺歷史上劉邦劉備曹操這干 人遠比後世的儒者更於孔子為近。論語裏孔子自說無可無不可,馬援亦說漢高祖 無可無不可。(此與素粒子的世界的現象,凡非可逆的亦皆可逆的原理相合,惟 天才為可能)。孟子曰知言,而高祖於張良即是知言。劉備曾受經學於盧植。曹 操亦曾受經學。宋儒視漢唐為不屑,是宋儒不知行動與造形之故。 ◎喪禮與不朽 舊石器人已知喪葬,但不明白死到底是什麼一回事。新石器人悟得了大自然 的無與有之理,於是曉得了人有魂魄。依此承傳,中國有說有陽魂陰魄,日本人 說有和魂荒魂,印度的古語阿賴耶識與末那識,原來亦是說的魂與魄。 魄是生命的識,而魂則是悟識。 人死後悟識是否可以不死?佛教說人死則滅入於涅樂,涅樂是悟識,是故不 死。而在於中國人則涅槃即是人世,漢文明的人世,即連不肖之輩與叛逆之徒亦 不出其範圍,乃至全然平凡無奇的人們的所作所為,亦因其是在於這人世的,皆 有個韻致,是不死不朽的了。 魂是太古渡洪水而悟的民族纔有的,所以西洋人是有魄無魂。但西洋人之中 亦有是與美索波達米亞文明有過關係的,他們有些關於魂魄的模糊記億,如歌德 即在一處寫道「似乎魂靈是有二個的」。但是一般西洋人只知有一個魂靈,即是 魄。中國的經書裏沒有說魔,印度的神話與以色列人的舊約裏,是因為把魂與魄 分裂了纔有魔的。魔是魄。天堂地獄亦由於魄與魂的分裂。 埃及的冥土觀念,人死後到三途之川云云,則是承傳舊石器人的人死後亦仍 在著的觀念而來,不過加以潤色了。金字塔便是想像人死後亦仍像生前一樣。埃 及的傳說,當初未有天地,只是幽暗的洪水中有一隻(莫+虫),與美索波達米 亞文明是異派,埃及的文明是舊石器人的底子而從美索波達米亞文明學得的東西 ,所以何處總感覺其有著巫魘似的。埃及的冥土說傳入了印度、中國與日本,但 皆不甚當它認真。印度的仍是涅槃,中國的仍是只講人世,日本是把佛教的極樂 淨土亦看做只是人世的幽遠。 人皆求不死不朽,基督教的天堂,佛教的極樂淨土,與禮樂的人世。佛教的 解脫生死雖好,亦不及禮記的喪禮但是珍重現世。中國詩句裏有「霸圖殘照中」 ,其實英雄事蹟正是在那悠悠殘照中永遠在著,不死不朽。因為最真的存在是像 夢。 ◎男女之美 女心深邃,男人知之不盡,女人亦知男人不盡,這是一種美。現在男女一目 瞭然,卻又彼此不了解,則很不好。畢竟是易經說的男女乃陰陽之理,與禮記裏 說的室家儀範,世界上他無其比。世界上各民族多說女人是罪惡、不潔的,惟獨 禮記與日本的古事記裏沒有說女人罪惡不潔,而惟說要男先女後。本來是男女有 別纔好,男人是光,女人是顏色。 現在爭著說要擴張女權,青年變得男女中性化,這乃是生物進化史的倒退。 原始生物無性別,亦能繁殖。進化了纔有性別,是先有雌。有幾種低等生物只有 雌,沒有雄,但是亦能生殖。再進化纔出現了雄,其始是雌大雄小,如白蟻雌的 身體比雄的大六十倍,又如海中有一種魚,雄的寄生在雌的身上,可比一粒赤豆 之於一個西瓜。有一種雌貝,殼內帶有七八隻小貝,乍看還當是她生出來的,不 知是她的配偶。低等生物中雄是藐小到如此,而且壽命都比雌的短,如蜜蜂的雌 蜂可活五年,而雄蜂則只能活三個月。可是雄有變異力,發展得快,進化到了禽 獸,譬如雄雞,體格毛羽威儀都追過雌雞。到了人類,更是要由男人來開創天下 了。 照這一段歷史看來,有雌雄並非為了生殖,而是為了變異,生物的進化是繫 於發展個性的變異能力。雄的任務是變異力大,能促進子孫的優良化與創造性。 所以各民族的祖先都尊男卑女,他們是本能地感知了這進化的原理。但惟有中國 人說的最好。易經與禮記裏說男尊女卑,譬如說天尊地卑,父母是尊親屬,小孩 是卑親屬,並無權力觀念在內。 男尊女卑是從陰陽來說,而孟子別說男女有別。我們的文明之美是在建築、 衣裳、器皿、飲饌,這些都是有了家庭纔發展的,而成家庭的是女人。從有了家 庭,纔出來了人的行坐的姿勢之美,與賓主的禮儀,展開而為治國平天下。所以 女蝸這樣被尊重,詩經裏第一篇詩即是歌詠女人之於周朝的王化。今女人對於家 庭要與男人一樣,此是自棄其在文明上的特殊地位。 禽獸是雌的不及雄的美,惟人可以男女齊美。而現在的世風變得年輕女人比 男人不好看,這便是倒退到禽獸了。陰陽之理,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是故好男 好女是男帶女相,女帶男相。男帶女相是張良,司馬遷說張良的狀貌如婦人女子 。日本史上的大英雄如日本武尊與旭日將軍木曾義仲,史皆言其相貌如好女。而 女帶男相的則如卓文君與北魏文明皇后。文明皇后行了均田制這件事,她的人就 足與後來的唐太宗並稱。卓文君她的白頭吟是完全女性的,卻有如李陵河梁詩的 亮烈。而還有是北宋的女詞人朱淑貞,她完全是未經世故的女兒與年輕的妻,她 的詩詞是春天的而亦有秋天晴空的爽闊,與蘇賦辛棄疾的詞同其大。 雖說是夫唱婦隨,但昔人是把來譬喻為如調琴瑟,琴是帶頭,瑟是跟,一個 是主一個是從,然而途中可以不妨小小叛逆,偶而賓主易位,而忽又主從順行, 男女的相引相推相唱隨,皆只是兩小無猜的淘氣好玩,所以做了夫婦亦仍如金童玉女。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拆书《大学》:大毛和二毛的故事 (圆圈)
- 孔子 (泰)
- 说《论语》首章圣贤本意 (麻衣先生)
- 准备建个论语学习分享群,交流实现学以致用,闲聊的不要,想... (寂知)
- 请问如何养浩然正气呢? (芃理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