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至今最被忽视的15部佳作,你已经看了几部?
巴塞电影(分享电影的有趣)

是否已经看腻了各类推荐片单上烂大街的《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其实欣赏电影也需要拿出“淘宝”的劲头,因为总有低调的沧海遗珠躲在乏人问津的角落里兀自发光,默默等待有心人、有缘人的拾遗——知名电影网站Taste of Cinema便列出一份颇具逼格的榜单,收录了2010年至今15部品质过硬却险遭淡忘的佳片,其中有些因题材敏感被禁、有些则是电影巨擘们离世前的遗言,但却无一例外远离商业流俗,皆以独特的创意、深刻的立意和动人的诚意坚持艺术风骨,阅完顿生开卷有益之感——岂容你再次错过?(排名不分先后) 1. 《天注定》(2013)/ 导演:贾樟柯 / 地区:中国 贾樟柯导演以四则源于新闻报道的真实事件串起《天注定》的剧情,揭露出官商狼狈为奸、贫富悬殊巨大、正义无处伸张、草根被逼诉诸暴力求生等敏感社会问题,对罪恶根源及当下中国大环境予以沉郁反思,观点尖锐,但不乏辛酸与悲悯,被不少西方媒体赞为史诗。 影片由四段彼此独立却又微妙关联的故事组成,并以角色们无意的擦肩而过维系连贯性。《天注定》展示了中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剧,为他们的愤怒提供了一次影像化的宣泄,也对人性、原罪、道德和法律进行了深刻探究,颇具大师北野武及《水浒传》式的暴力美学。影片曾提名第6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及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但因题材禁忌和资源外泄而最终无缘内地银幕。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941283/ 2. 《荒卷》(2010)/ 导演:平林勇 / 地区:日本 作为电影艺术创作的新晋势力,平林勇导演自2000年后逐渐声名鹊起并惊艳日本影坛,这位喜欢架着黑框眼镜的七零后“老男孩”曾供职于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师,不过出于对光影的热爱,平林勇最终放弃了原先薪酬优渥的工作转而投身电影界,参与执导、制作了一系列热门动漫电影。这部名不见经传的《荒卷》是他2010年拍摄的实验短片,时长25分钟,故事的主角是一名独自进入密林深处、企图自杀的男子。 这名男子在深林中默默逡巡,穿着动物皮毛制成的披肩,还将石块垒成象征禅意的佛塔状,种种仪式般的行径都为这场自杀抹上极为神秘的色彩。平林勇的镜头也一路尾随他,在一片静谧中记录着男子叫人难以琢磨的诡异举动——或许他想重回自然怀抱,再次感受赐予其生命的本源。

3. 《拳击馆》(2010)/ 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 地区:美国 《拳击馆》无疑是近年诸多纪录片中最值一看的佳作——锦上添花的是,影片恰又出自久负盛名的美国纪录片大师弗雷德里克·怀斯曼之手,上世纪六零年代那部鼎鼎大名的《提提卡失序记事》就是他的经典代表作。《拳击馆》把镜头对准了一家位于德州奥斯汀、主打拳击训练的健身会所,往来进出的各色人物都被怀斯曼老爷子的摄影机真实记录下来。 怀揣不同目的、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皆因选择拳击而汇聚于此:有人练拳是为瘦身塑形,有人练拳是为竞技夺魁,有人把拳击视为保命的防身术,有人则借这项“动作凶猛”的运动发泄来自工作的精神压力。怀斯曼平实客观的视角不仅见微知著全面展示出当代美国人的多维生活,也对运动及体育训练的意义进行了思索。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5152055/ 4.《上帝难为》(2013)/ 导演:阿列克谢·日尔曼 / 地区:俄罗斯 《上帝难为》是导演阿列克谢·日尔曼的遗作,不过很可惜,作为俄罗斯国内备受影迷爱戴的电影大师,阿列克谢的名字对西方观众来说却甚为陌生。这部奇异的科幻片改编自阿尔卡季·斯特鲁加茨与鲍里斯·斯特鲁加茨兄弟俩合著的小说,讲述了一群地球科学家被遣往外星球,引导当地正处“中世纪”文明的社会向更高进程发展。 《上帝难为》采用黑白摄影,以此凸显外星球的落后与破败,浓雾弥漫、阴湿泥泞的街道和肮脏褴褛的服饰处处令人反胃作呕,充满震慑力的美术布景更为“恶心坏了”的观众营造出极度不安的视觉观感。阿列克谢借助这个另类故事发出疑问:如果当年未经文艺复兴,如今的欧洲文明又会呈现怎样的面貌?片中,那些肩负重任的地球科学家们穿梭于社会底层,仿佛神一般教化、引导愚昧无知的外星人,颇具励志意味,而这也是阿列克谢穷其一生作品对生命本质的追寻和探讨。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0518895/ 5. 《马钱》(2014)/ 导演:佩德罗·科斯塔 / 地区:葡萄牙 IMDB网站将《马钱》归类为纪录片,皆因它像佩德罗·科斯塔其他经典作品一样,对葡萄牙边缘人民的苦难进行了生动而真实的审视——或者确切点来说,《马钱》再次把目光聚焦于科斯塔持续关注的、居住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丰泰尼亚斯贫民区的蝼蚁百姓们。 《马钱》也不尽然就是一部纯粹的纪录片,它其实是对科斯塔另一部电影《回首向来萧瑟处》的主角“凡杜拉”的继续关注。凡杜拉是一名佛得角移民,他的旁白构成了串联影片的叙事线索,而这一人物也是引发所有争端的导火线。《马钱》很大篇幅都被回忆占据,并充斥细碎的片段式插曲,但科斯塔以小见大,这些微小事件统统反映出贫民眼中的葡萄牙政府极其军队,相较于传统的三幕戏剧结构,形式更显新颖。 片中的置景亦给人压抑之感,医院的长廊仿佛没有尽头,昏暗得令人惊惧,就像独裁政权和历史罪愆的阴霾,把凡杜拉与亲友们的生活染成痛苦的暗黑色。科斯塔导演再次潜入葡萄牙历史,向权威发起挑战,静默的影像传递着他对理想世界的渴望,也是他对电影拍摄手法的新探索。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5802713/ 6. 《奇迹》(2011)/ 导演:是枝裕和 / 地区:日本 从2011年的《奇迹》到2013年的《如父如子》,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作品一直上演着亲人分离的悲剧(而故事中悲剧的承受者也多为青春的少年),借此探讨社会环境对孩子及亲子关系的影响。 影片又是一段走向衰亡的婚姻——最痛苦的是这对亲密无间的兄弟:前田航基饰演的哥哥航一被母亲带回远在鹿儿岛的外婆家,而前田旺志郎饰演的弟弟龙之介则跟随父亲住在福冈,陪伴他的只有颓废的父亲虚妄的音乐梦想。流光偷换,新生活给了兄弟俩新的朋友圈,离异的父母也逐渐平复下来,一切似乎都在步入正轨,但兄弟二人重聚的愿望却日益强烈——由福冈驶向鹿儿岛的新干线列车“樱”与从鹿儿岛开往福冈的列车“燕”在途中会有一段短暂的相遇,坊间传说,只要在两辆列车交汇时许愿,奇迹就能降临让愿望实现,于是怀揣着美好希冀的航一和龙之介便走进了这两辆奇迹号列车…… 影片以唯美瑰丽的想象展示出孩童世界的纯真烂漫,基调也由惆怅逐渐过渡到温馨感人,饰演航一与龙之介的前田兄弟本身就是一对双胞胎,默契十足的二人把片中哥哥弟弟彼此思念、关怀的心绪演绎得细腻揪心、泪点满满;当然,小田切让也再次贡献了感染力十足的表现,迷弟迷妹们不容错过。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832288/ 7. 《利维坦》(2012)/ 导演:吕西安·卡斯坦因-泰勒+维瑞娜·帕拉韦尔 / 地区:美国 从书面文字转化为声光影像,这便是电影造梦的艺术——哈佛大学著名的人类学系感官民族志实验室又一次将他们研究的内容拍摄成音画作品,成就了这部大获评论界赞誉的纪录片精品《利维坦》。 《利维坦》的镜头穿越马萨诸塞州漫长的海岸线,跟随捕鱼船队航行在无垠的水域,记录着渔民、船员们漫长而枯乏的捕鱼日常,不加任何修饰的真实极有力地凸显出纪录片的纯粹特质。影片使用极限运动专用摄影器材进行拍摄,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仿佛看客就像捕鱼人一样活动在船上,随着船只起伏在望不见尽头的海面,而每一帧画面都将航海捕鱼的危险和艰辛传递出来,既让观众期待下一秒又会发生哪些料想不到的意外,也令人不由对商业捕鱼的意义进行深思。 另值一表的是,《利维坦》也对纪录片拍摄手法进行了新的拓展——吕西安和维瑞娜导演开创性地将一架小型摄影机拴在一只海鸥身上,随着海鸥一起翱翔大海之上,高低起伏、盘旋环绕,就像鸟儿的眼睛一样,以它的“主观”视角打量捕鱼船队的活动,这些由海鸥拍下来的镜头无疑弥足珍贵,对纪录片来说也颇具突破意义。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1500300/ 8. 《如沐爱河》(2012)/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 地区:日本、法国 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不久前离世,他生涯后期的重要作品《如沐爱河》也再次受到大众关注。这是他脱离伊朗体系拍摄的第二部异语剧情长片(第一部则是2010年与朱丽叶·比诺什合作的意大利电影《原样复制》),从正反两面辩证探讨了人际交往和男女关系,一如既往的犀利辟透,也不乏悲悯关怀。 日本东京的夜迷离而暧昧,就像酒吧醉人的气氛,高梨临饰演的明子一脸愁容,与周遭的欢声笑语格格不入,电话中传来加濑亮饰演的男友怀疑的质问,学费、工作、爱情,一切都让她焦头烂额,明子索性接客,既有钱赚,也能暂时逃避纷乱的思绪——奥野匡饰演的主顾是个84岁的退休大学教授,他招来明子只因明子与他过世的妻子相貌接近。老教授为明子准备了佳肴美酒,但心事重重的明子却无心享用,寥寥数语后便沉沉睡去。次日,老教授开车送明子回学校,虽然一夜无话,但二人心的交流却似乎更加澎湃汹涌,这让明子和男友、亲人的关系走向更复杂、更危险的未知之处…… 《如沐爱河》依旧不缺阿巴斯标签式的长镜头和几近“失语”的稀少对白,比起直截了当告诉观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种不靠台词叙事的“留白”反倒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自我解读空间,也易于观众代入角色进行细致入微的情感体验——哪些情绪是人物外化出来的,哪些却是潜藏心中不必宣之于口的;哪些举动事出有因、满含苦衷,哪些应受道德谴责,统统交给观众自行判断,让观众成为奠定影片基调的主人。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5995338/ 9. 《历史的终结》(2014)/ 导演:拉夫·达兹 / 地区:菲律宾 导演拉夫·达兹是“沉思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倡导并奉行“沉思电影”的导演们往往偏爱使用长镜头,并尽量简化片中角色的行为、动作,营造出更为舒缓、静态的影像风格,让观众自行领会画面呈现的影像素材,从而进行联想、沉思,由影片本身到电影艺术,再发散至任何可以想到的事物,哪怕一闪而逝的思维火花,都是观众与自我、内心的对话。 《历史的终结》就是这样一部影片——4小时10分钟的片长即是对这种沉缓影像风格的最好证明,不过这在拉夫·达兹的作品中已算紧凑、简洁。故事围绕一名法律系学生法比安展开,他杀了人,却让其他无辜的人成了自己的替罪羊。 影片规避了正义得到伸张、因果报应循环的传统套路,相反,《历史的终结》并未替法比安解决进退两难的窘境,虽然他依旧“逍遥法外”,却因害人身陷囹圄而备受内心道德谴责,祖国不断发生的背叛事件和冷漠的社会也在一点点摧残他濒临崩溃的精神。 影片除了对发展“沉思电影运动”意义重大,也是近期东南亚电影新浪潮的先驱作品,想要了解拉夫·达兹导演的思想和个人风格,《历史的终结》是最佳的选择。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1600071/ 10. 《小亚细亚往事》(2011)/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 地区:土耳其 《小亚细亚往事》把镜头对准了地处亚洲西南部的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一个现代欧洲文化与传统亚洲文明交汇又冲突的夹缝地带。远离城市的荒野,宁静的黄昏笼罩着大地,但这诗情画意的景象背面却掩盖着危机与冲突——三辆汽车闯入视野,原是一群警察、法医和检察官押着一桩命案的凶犯来此寻找受害者的尸体,嫌疑人对埋尸地点已经模糊不清,只依稀记得零星几个标志性物件,但一直不能肯定确切地址。他们来回奔忙搜寻,有意无意地谈天说地,在对话中,土耳其社会的种种矛盾、苦难都露出冰山一角…… 影片通过描绘个体悲剧,展示出挣扎于不同文化、无法完成身份认同的土耳其及其割裂、失落的社会状态,既在视觉上取得了不俗的美学价值,更具深远的社会意义。《小亚细亚往事》堪称近年艺术电影的翘楚,曾获2011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11年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评委会大奖”以及2012年都柏林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奖”和“最佳导演奖”。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5959260/ 11. 《柳暗花明》(2012)/ 导演:卡洛斯·雷加达斯 / 地区:墨西哥 卡洛斯·雷加达斯导演将他对生命、死亡及自我意识觉醒的认知和迷思都借《柳暗花明》表达出来,成就了他执导电影以来风格最私人化的一部作品。影片主线围绕居于墨西哥郊区的胡安一家展开,扭打在一起的英式橄榄球球员、杀死胡安又自杀的神秘男子、发着红光的恶魔等带有象征意味的角色轮番登场,为《柳暗花明》注入南美独特的现实魔幻主义气息,而变幻莫测的戏剧性和诸多意义难明、对观众来说甚至晦涩荒诞的镜头则体现了雷加达斯大胆、先锋的实验精神。 影片打破传统的叙事手段和紧凑的节奏会让观众偶尔产生烧脑、费解之感,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柳暗花明》田园牧歌式的精美视效和雷加达斯导演穿越家屋风景所传递的深刻主旨:即便世界运转、万物发生不由人意,但人们依旧需要相信这个世界会朝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5954958/ 12. 《湖畔的陌生人》(2013)/ 导演:阿兰·吉罗迪 / 地区:法国 《湖畔的陌生人》之所以引人入胜,皆因导演阿兰·吉罗迪将膨胀的欲望和隐而不发的悬疑完美结合在一起,克制的长镜头和全无配乐的极简主义风格与原始、生猛的性爱场面形成鲜明对比,令观众过目难忘。 皮埃尔·德隆尚饰演的弗兰克在以男同性恋“钓鱼”而闻名的湖畔猎艳,他和克里斯托弗·帕欧饰演的俊美如雕塑的迈克尔相互吸引,二人以肉体的缠绵满足熊熊燃烧的欲望,但正当弗兰克愈发为迈克尔倾心痴迷时,湖畔一桩神秘的谋杀案却让弗兰克发觉了迈克尔危险的一面,弗兰克也陷入选择抽身离去还是继续沉溺爱欲的纠结,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 阿兰导演对双镜头的频密使用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心理层面,都拉近了观众与角色的距离,令人和片中角色一起在欲望和迷茫中不知所措。虽然《湖畔的陌生人》充满到处“遛鸟”的裸身男体,但这些情色戏却十分必要,既是对同志群体“酷儿文化”的表达,也是对欲望始源的探究。影片获第66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一种关注大奖”。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339377/ 13. 《都灵之马》(2011)/ 导演:贝拉·塔尔 / 地区:瑞士 匈牙利电影大师贝拉·塔尔在拍完《都灵之马》后宣布“退休”,影片也成为他电影生涯的收官之作。 《都灵之马》在塔尔导演自己献声配音的旁白中开场——那是1889年的1月3日,我们熟知的大哲学家尼采在都灵的卡罗阿尔伯托广场见到一个马夫正在挥鞭抽打拉车的老马——尼采冲上去抱住老马,伤心落泪,随即晕厥,之后便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从此常卧病榻、缄默无言。塔尔导演故事的主角就是这匹马,他展现了老马、马夫及马夫女儿六日的生活,以期追寻导致尼采癫狂的根源。 影片采用全黑白影像拍摄,充满丰富的解读性,也是塔尔历年作品厚积后的一次大爆发,无论是对电影艺术的探索还是对哲学谜题的思索都深奥幽玄,充满实验性。特别值得一赞的是,影片开篇一组端详老马与马夫的6分钟旋镜拍得灵活圆转、极见功力,仅凭这一点《都灵之马》都是不容错过的必看佳片。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285632/ 14.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2010)/ 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 地区:泰国 不幸患上肾衰竭的布米叔叔选择回乡等死,生活也从此简化为吃饭睡觉、乘凉沉思,而在静养期间,他早已过世的妻子却突然出现,向他诉说分离后的相思;他失踪已久的儿子也化作一只红眼黑猩猩重新陪伴身旁。感情冲破了阴阳阻隔,家人们团聚如昔,丛林、果园、昆虫、晚风,一切如此平常,却又带着美好的梦幻…… 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也是近年东南亚电影新浪潮的重要旗手,这部《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就是见其风格的代表作。影片带有浓郁的佛教色彩,众生平等、再世转生、生死轮等各类神性理论都在情节中有所体现,生动反映出泰国人民的传统思想,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丝神秘的灵性。影片一举拿下第63届戛纳电影节最高“金棕榈”大奖,不过坊间影迷对此也颇多争议,但静态的画面、平缓的长镜头却实实在在传递出这份来自热带的诗意。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280102/ 15. 《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2012)/ 导演:阿伦·雷乃 / 地区:法国 《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是法国电影新浪潮代表阿伦·雷乃大师的遗作,这曲天鹅挽歌充满淡淡的怀旧哀伤,但更迸发出雷乃老骥伏枥的决心和阅尽红尘世事的睿智。 曾编剧《欧律狄刻》(法国著名剧作家让·阿努伊取材希腊神话进行改编的剧作)的剧作家安托万离世后,先前曾于不同版本《欧律狄刻》担任角色的老友们相会重聚,一起欣赏安托万生前录制的由年轻演员们全新演绎的《欧律狄刻》。观看途中,大家共同排演的记忆被重新唤起,而安托万也突然出现,一切都令人感动而惊讶,好戏在后头,“你们看见的还不算什么”——最终安托万投湖自尽,也与《欧律狄刻》原故事中俄尔普斯自杀的结局相呼应。 擅长结构主义的雷乃利用舞台、戏剧和电影的交错,将不同时空打通串联在一起,虚实参半、梦幻丛生,对戏中戏微妙而老道的处理尽显大师功力,称本片为神作一点也不过分,而雷乃也在片中延续了自己一贯的对回忆的追思和对时间的敬畏。2013年另一位电影大师罗曼·波兰斯基拍摄的《穿裘皮的维纳斯》也与本片有着相似情节,对戏剧艺术的沉思、对虚实界限的摸索,但最终表达的都是对电影的挚爱。拍摄本片时雷乃已经年过90,而《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却恰恰证明大师宝刀未老;影片也提名第65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918501/ 本文章为「巴塞电影」原创,转载请联系「巴塞电影 APP」或「巴塞电影」微信公众号(ID:MovieBase)。 http://www.moviebase.cn/uread/app/viewArt/shareViewArt-450eeb4b516e405ab1f14d403193f956.html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推荐|想看一些讲母女关系的电影 (赠你一捧春风)
- 推荐|我喜欢的那些恐怖片 (电影已死)
- 求推荐|有没有细腻的男同性恋电影? (1900)
- 求推荐|儿童电影(严格地说,主角为儿童的电影) (外星人)
- 求推荐|请根据我的影史TOP10推荐! (不流泪的时候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