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原教授谈“读好书”与“好读书”
Y
陈平原教授谈“读好书”与“好读书” ( 王力可)作为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我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那么、我们到底要读什么书,到底要怎样读书?2007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陈平原先生作客北师大,与同学们共同交流了读书心得。 陈平原先生为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赴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海德堡大学,伦敦大学,香港大学等众多世界知名学府从事研究。 读书为什么好呢?陈平原先生提到上山下乡时的经历:有村民说,读书好啊,读书把时间占了,孩子就不会出去打架斗殴干坏事了;有农民说,读书好,读书以后就可以当老师,不用下田干活儿了。其实,这普通的见解中包含了读书的两种最重要益处:不干坏事,就是指读书能修身养性;不下田干活,是指读书能让人找到一种生活方式,生活资源。 而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将读书好的好换为动词,我们怎样“好”读书呢? 冰心曾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读书之人的极高境界。陈平原先生认为,要“好”读书,会读书,就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 读书无诀窍; 红楼梦开篇的“好了歌”有这样的唱词:“世人都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道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世人都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当今太多的人都带着功利的眼光来读书,过于急功近利,为达功名利禄不惜采用歪门邪道。然而,读书是没有什么诀窍的。二十世纪的文学家中,胡适之先生是最注重学问思想的方法的,他用了百万以上的文字来谈读书的方法。他曾说到:“方法主宰了我40年的读书”,读书最好的捷径,就是讲求方法。学习,思考背后都是由方法的,读书时不仅要看到书籍本身,还要看到书本后隐藏的方法,更要通过实践去探究。 二 读书讲趣味 陈平原先生引用到梁启超在东南大学演讲时所说的话:“我是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如果用化学元素来看,将趣味从式子中抽去,读书就成零了。”梁启超认为,人生中最有趣的两件事,一是艺术,二是读书。鲁迅也曾用打牌来喻读书:有的人喜欢打牌,但并不知为什么喜欢,只是为了“逸情”而这种“逸情”,就是兴趣,就是促人去做的动力。 读书有三种境界: 1、好读书,求甚解——这是学者的作风; 2、不好读书,求甚解——不看书也能说,这是豪杰; 3、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文人,文士。 陈平原先生说,他最爱的便是第三种境界,为读书而读书是不能领略书的精髓的,陶渊明式的随兴而读,不求甚解,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鲁迅先生在三十年代给某本书题的序中说道,读书就是为了好玩,好玩才能喜欢,喜欢才能投入,投入才能做出真学问。如此学习,比隔岸观火强的多。由好(hǎo)玩到好(hào)玩,才能体会人生的趣味。 三 读书有问题 会读书的人,都是会带着问题去读的。就像农民挖树头那样,得顺着树根,确定一个方向,沿脉络挖下去。人生就像挖树个“树头”,向各个方向延伸,不断提出质疑,才能连成网络。只有带着问题,才能明确读书的视点,对什么人应读什么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读数应达到怎样的结果,才能决定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陈平原先生指出,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缺乏一种明确的问题意识,而这恰恰是决定一个人学习成败的关键。他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就要求他们不仅要会写文章,还要回想文章,要学会思考和提问。所以读书必须伴随着问题。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购转让|出一些书 (蝴蝶)
- 进货 (吃葡萄吐葡萄糖)
- 也是吃到了资治通鉴破价的福利 (再也不买了)
- 请问pdd杭州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是正的嘛? (🍑)
- 这种链接不要点,都是引流的骗子 (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