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学」陈平原新书分享会《六说文学教育》《作为学科的文学史》
文刀健次郎(勇敢的你站在这里脸庞清瘦却骄傲)
「谈文学」陈平原:文学教育的方法、途径与境界 《六说文学教育》《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北京沙龙 嘉宾:陈平原、杨早、 汤莉 时间:2016年9月11日15:00——17:00 地点: 北京海淀中关村创业大街昊海楼1楼 主办方:北京大学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参与方式:活动免费,无需报名

活动介绍: “文学”到底该如何教育?百年来中国大学以文学史为中心展开文学教育,其中有利有弊。除了“文学史”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学术研究”与“人文养育”的平衡互补。 文学教育是面对每一个个体的学生,如“种庄稼”般,给予他们空气、阳光、水分和养料,让学生自由发芽,生长,并开花结果。 回顾那些充满激情与灵性的课堂,本次活动以陈平原教授《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六说文学教育》两部著作为讨论基础,以“文学教育的方法、途径与境界”为主题,意图发掘出并且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学问下的温情、诗意和想象力”。 主讲人介绍: 陈平原 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 主题书: 《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增订本) “文学”除了作为科系、作为专业、作为课程,还有作为修养、作为趣味、作为精神的一面。“文学史”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在表达民族意识、凝聚民族精神,以及吸取异文化、融入“世界文学”进程方面,曾发挥巨大作用。 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学史是在西方学术观念的影响下,在19到20世纪之交的形成的,并在20世纪获得了全面发展,本书着力探讨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文学史及文学史写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六说文学教育》 当今很多人缺乏独立阅读、深入思考、自由表达的能力与兴趣,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尤其是文学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文学教育。 陈平原教授以人文学者的情怀长期关注“可大可小、可雅可俗”的文学教育,这本小书将他在不同时间、场合发表的六篇关于文学教育的演讲与文章集结,集中体现了他对当下文学教育的精辟思考。 作者既用高瞻远瞩的视角告诉大家,什么样的文学教育会让人受益一生,启发了人们去观察与反思当下文学教育的不足之处,促使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改进。 对于广大大、中、小学校语文(文学)教师以及关注语文(文学)教育的读者来说,本书轻松易读,更会对教学与工作实践大有裨益。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陈平原老师有哪些关于桐城派的著述吗?感谢🙏 (鹜)
- 陈平原《五月四日那一天》 (豆友224071600)
- 陈平原:我与武侠小说 (鸠枋)
- 广州日报专访陈平原:文化保护要让人爱上这里的生活 (邪不干)
- 陈平原:《六说文学教育》小引 (文刀健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