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部分史 政治制度參考 (第一期)
来自:IIIIakersIIII(见 过 人 间 炼 狱)
氏族社会的原始民主制 标题 1·氏族的组织及其机构 2·原始民主制 3·原始宗教——图腾 第一节 氏族的组成及其机构 【氏族】是一种血缘组织,规模不大,有几十人到百余人。以同一个女始祖或男始祖的几代直系亲属和其配偶为限。几个血缘最近的氏族称为【族胞】,若干个有通婚关系的氏族或胞族组成【部落】。 【部落联盟】是氏族社会的最高组织,通常几个临近部落会结成部落联盟以应付生产或战争的需要。 【氏族】是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所以也可以叫做【氏族公社】。氏族有【母系】·【父系】之分,母系先于父系,且存在时间较长。 【氏族】的初意为【生育】,与汉字【姓】之意相仿,表示一母所生,也就是母系氏族标志。 (《左传》:“应生所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夏】以前,中国各地【不平衡】的存在着氏族·部落组织。 【黄河中下游到长江流域】发展较快,而其他地区较慢。 【中原地区】有记载的【姓】有几十个,如风·姜·姬·房·姚等。 【氏】是姓的分支,数量很多,如防风氏·有虞氏·无懐氏等。 为处理公共事务,需要一些【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每个【氏族】的共同的始祖是其氏族的【首领】,称为【后】,“后”初意为生育。 【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称为【伯】或【大人】。另设有丰富经验的【长老】,管理火·天时·祭祀·纠纷等事务,他们被称为“火师”·“火正”·“羲和”·“四岳”·“士”等。这些长老通常会协助首领处理公共事务,因而有【四辅】之称。 【氏族机构】通常凭借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的某一突出表现作为依据,被其他氏族尊为师,向其学习,如“农师”·“工正”·“射正”等大致属这一类。 第二节原始民主制【氏族机构的管理机制】 【原始民主制】是国家出现之前的氏族管理制度,恩格斯将“原始的自然产生的民主制”定义为【氏族社会的管理制度】。由于我国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血缘关系保留的较为完整,原始民主制的遗迹存留也较多,因而原始民主制的成份保留的也较久。这对抑制君主的专制倾向,发挥下层贵族·自由民在政治上的主动性,调节贵族的内部关系,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在政治生活中并不起主要作用,且主要存在于贵族内部。 1 【民众大会】。氏族时期,公共事务由【成年氏族成员】共同管理,重大事务由民众大会讨论决定。在遇到战争·迁都·选举首领等重要事务时,都要召集民众大会决议。 (如《小司蔻》:“长外朝之政,以至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这一古老的制度一直到春秋时期还有所遗留。(如《左传》:“吴之入楚也,使招陈怀公。怀公朝国人问焉。”) 2【首领由选举产生,或因其有很高的威信自然形成】。 《礼记》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正是氏族社会民众选举首领之制度。另外,有的人由于与高尚的品德或特殊的贡献,受人拥戴,而自然成为的。 (《左传》说:“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氏族首领】和大家一样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没有特权及私产。 (《史记》“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若氏族首领做了严重危害公共利益的事,要受到驱逐的惩罚。 (《尚书》:“流共工于幽州”)。 3【舆论监督】。在氏族社会,【舆论】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每个氏族的公共场所,既是会议室,又是学校,更是众人集议之地。 【诽谤】一词在古代便是众人批评首领过失之意,是原始民主制的体现。 (杜预注《左传》:“庶人不与政,闻君过则诽谤。”)氏族首领对众人的批评·议论也极其重视,主动加以提倡。 4【采集歌谣一贯民风】部落首领派人到各部落采集民间歌谣,这是中国古代氏族时期的一项特殊制度。其在【夏·西周】的政治生活里有明显的痕迹。 (《迹熄诗亡说》:“盖王之政,莫大于巡狩述职,巡狩则天子采风,述职则诸侯贡俗,太师陈之,以考其得失,而庆让行焉,所谓迹也。”)氏族时期的首领们对群众的呼声·意见是非常重视的,【西周】无论是天子巡狩,还是诸侯述职,都把采集【歌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采来的【诗】,要谱成【曲子】,经常由【乐工】演唱,而歌词要作为国家档案收藏与密室。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便是这种制度的产物。 5【长老辅佐】。长老在氏族社会居于很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直接掌管火·天时·祭祀·调解诉讼等事务,而且是首领的老师·辅佐和监护人。古籍中提到的“四辅”·“四邻”·“师保”·“三公”·“三老”等都是指这些人。 【四邻·四岳】都是氏族领袖左右的长老,受到氏族领袖的尊敬。 【商】的【伊尹·傅说·甘盘】等,都是商王的师保,以长老身份辅政。 【周代】的【三公·三老和卿士执的制度】,也是从长老辅佐制发展出来的。 【西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退职后称【三老】,受到天子的礼遇和尊重。遇有重大时期,周王把长老请来,共同饮酒聚餐,并在这种场合共商大计的“长老议事会”,叫做【“飨饮酒礼”】。 【公卿】在政治生活里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可以废立国君,在国君年幼或非常时期,他们可以代行权利,叫做“摄政”或“当国”。 6【长期形成的习惯起着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列宁曾指出:在氏族社会里,“国家并不存在,公共联系·社会本身·纪律以及劳动规则,全靠习惯和传统的力量来维持,全靠族长或妇女享有的威信来维持。”再同一公社里,打中野兽的人,要将兽肉中最好的部份分给别人,如不这样做就被将视为可耻的行为。枪支和生活资料可以自由借去,但偷窃是可耻的。说谎也被看成是不光彩的行为。对偶尔【违反习惯的人】,由氏族长或家族长进行批评或舆论的指责即可解决,没有体罚·监禁或处死。 【刑罚的使用】是氏族社会末期开始出现的。 第三节 原始宗教——图腾 作为氏族社会时期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原始宗教】,是随着氏族的出现而产生的。 【宗教】的最初表现形式是【图腾】。图腾是北美洲印第安人用语,意思是“它的氏族”。那是因人们的以动植物为生,从而对它们产生了崇拜心理。 【在母系社会】,人们对生育的认识不深,则以为是“精灵”(即图腾)进入母体的结果。 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如【商族】的祖先以燕子为图腾。 (《诗》:“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周族】的祖先以熊为图腾,传说他们的女始祖姜嫄(yuan)因踩了熊迹有孕而生后稷。( 《史记·周本纪》:“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而生动如孕着。”大致说来,【西北高原】多以野兽为图腾,【黄河流域中部】多以两栖动物和鱼类为图腾,【东部沿海】一带多以鸟类为图腾。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图腾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在原来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氏族所【共有的图腾】。如【夏族】的龙图腾,【商族】的风图腾,【龙与凤】代表着华夏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形成】以后,“一个图腾生物已不是全族的共同祖先,而只是最高统治者一姓的祖先,所以我们记忆中的龙凤,只是帝王和后妃的福瑞,只是地德与天威的标记”。 (闻一多)。 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有以下一些【特点】:崇拜的对象限于自然界,还没有把人奉未神的;神所保护的范围以氏族或部落为限,没有超出部落的地区性的神。各种神灵之间是平等的,没有超越一般神灵的之上神。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文科硕论文访谈招募 (Beurre)
- 来!冲鸭!坐标板鸭的ddlg大叔,严厉学习监督,每天汇报打卡... (PopeTheOne)
- 【无偿】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15份,单元归纳、题型剖... (资料墙)
-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互相督促!!! (豆友WLzyICuKHc)
- 补高中数学,物理 (小小补课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