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甄别小组里的旅游攻略、出行约伴等信息真伪,如遇非法行为可向站方举报。
闲话春秋晋国赵盾敢不敢弑君9
魏海田(魏海田)
拥立新君过程 胆子是慢慢变大的,野心是一点一点积累的,不臣之心也是这样。 晋襄公去世之后,赵盾为首的六卿,面临一个选择:选择谁来接替晋襄公做国君。 本来晋襄公是有遗嘱的,要求赵盾辅佐他的儿子夷皋,也就是后来的晋灵公。可是赵盾和六卿一商量,大家都觉得小国君完全不能决定任何事情,在当下的晋国,还是需要一位成年的国君比较稳妥。 应该说,六卿讨论的动机和给出的决定都是出于公心,是从晋国现实出发,并且大家都是忠公体国的。 选择很重要,选择谁很重要;谁选择,也很重要,而且很多时候谁选择更重要。 因为重要,就会引发争夺。于是,在选择谁和谁选择的问题上,分歧导致矛盾,矛盾演化成动手。 当时晋国可供选择为国君的人选有三个人,第一还是公子夷皋,是晋襄公的儿子,是晋襄公临死之前托付给赵盾的;但是如前所述,公子夷皋在第一轮选择中被放弃了; 第二是公子雍。赵盾说,是晋文公贤惠的第四个老婆杜祁所生,似乎已经成年,按照晋国特色的惯例被放逐到了秦国,据说已经在秦国有了官职;所以赵盾认为他比较靠谱; 第三个供选择的是公子乐,这个是晋文公与辰嬴所生的儿子,可以肯定不会超过15岁(辰嬴成为晋文公的夫人是在636BC),目前在陈国。贾季选择了公子乐。 赵盾和贾季互不相让争论激烈,把每个被选择公子的老娘亲都扒了一遍,还定不下来。 既然争论不好定,就需要采取别的办法。赵盾听说贾季先下手为强,已经派人前去迎接公子乐了,立马派出两路人马,一路去秦国派人去迎接自己选定的公子雍回国,一路是装扮成强盗的杀手,到公子乐回国的半途上“恭候”,直接把公子乐给“咔嚓”了。 正当赵盾以为由自己作为选择者已经铁定,被选择的对象公子雍也即将回国的时候,被忽略了拥有一半选择权的一个人出场了,她就是晋襄公的未亡人,公子夷皋的母亲穆嬴。她代表死去的晋襄公和活着的公子夷皋(这两位都不会说话)朝六卿发飙了;六卿们都纷纷躲避。 穆嬴知道此时谁拥有较大的选择权,她决定与他协商,于是抱着公子夷皋直奔赵盾家。于是,赵盾变卦了,他选择了公子夷皋。 事后赵盾向六卿通报了晋襄公在去世之前就“托孤”云云。可是当初讨论“立长君”,你赵盾为什么就坚持找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公子做国君?那时候赵盾为什么想不起来晋襄公的“临终嘱咐”? 这说明,在“选择”的这个过程中,如果一开始大家都是为了晋国的长治久安,那么至少在这个时候,赵盾想清楚了,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一开始的选择权,实际上名义上是归六卿的,后来变成了归赵盾和贾季两个人;同时既使公子雍按照自己的选择回国,也要有一大块权利让渡给支持公子雍回到晋国的秦国!而选择公子夷皋,这个选择权完全属于自己一个人。当然不用说,公子雍是成年人,回来后赵盾的选择权就更小了;相反,公子夷皋则是一个孩子,这时候,赵盾将有几乎无限的选择余地。 经过这一轮选择,赵盾意识到国君的地位也是很脆弱的,也是可以上下其手的,其中有很多猫腻。 赵盾与晋文公的儿子们 在赵盾眼里,一些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似乎像多米诺骨牌(赵盾应该没见过这玩意儿)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权力带来的快感却越来越强烈。 赵盾获得的权力快感,与晋文公家族的失落成反比。 晋文公一共留下六个儿子(有记载),除了继位国君的晋襄公公子欢之外,还有晋文公与季隗所生的两个儿子伯鯈、叔刘;第四个就是一度被赵盾看上并且打算立为国君的公子雍,他是晋文公与杜祁所生,结果死于赵盾发动的突然袭击令狐之战中;第五个是公子乐,晋文公与辰嬴(怀嬴)所生,被赵盾派人拦截杀死于晋国边境“郫”;第六个则是在晋灵公被杀后回到晋国的公子黑臀,他是晋文公与周女所生。 司马公说晋文公43岁逃亡。一个43岁的公子,此时娶妻生子?没有生过男孩子?这是不可思议的,在当时的贵族和公族,娶老婆不是事儿,生育嫡长子才是事,而且是很大很大的事。 晋文公把逃亡第一站所生的孩子叫伯鯈叔刘,完全能够说明他当时认定了伯鯈才是他的大儿子,嫡长子!他只是没有想到文嬴也已经怀孕,已经生了他的嫡长子。所以当这个消息辗转传到晋文公的耳朵里,他才会把晋襄公命名为“驩”(欢),表达他对这个消息的欢乐心情。 根据晋国国策,伯鯈叔刘被永久留在了北狄,生生死死都与晋国无关;公子欢则成为晋襄公在位七年;公子雍和公子乐的命运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死是赵盾一手制造的,说这两位公子是赵盾所杀,没有冤枉赵盾。 还有一位公子黑臀,为周女所生,也被放逐在洛邑,后来被赵盾接回晋国为君。 根据年代推断,晋文公嫁给赵衰做妻子的女儿赵姬,很可能也是季隗所生(晋文公19年流浪生涯中,如果有适婚的女儿,则只有季隗所生)。那么赵盾的“君姬氏”、继母赵姬也曾有过与赵盾在北狄共同生活的经历。在晋文公没有离开北狄的12年里,伯鯈叔刘和赵姬、赵盾他们互相照顾互相扶持;后来赵衰和晋文公离开了,留下季隗叔隗姐妹和伯鯈叔刘赵姬赵盾,他们更是相依为命。很可能,在那个时候,赵盾就已经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能力、智慧和决断,并给赵姬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当赵姬后来嫁给赵衰的时候,她一定想起了年轻能干的赵盾,才会强烈要求赵衰把叔隗母子接回来,并且决定让赵盾作为嫡子。 赵盾和公子欢的年纪相仿。赵盾之前与伯鯈叔刘共同生活了十九年,回国后又与公子欢混到一起。所以公子欢即位以后,选择赵盾作为执政大臣和中军将,也是自然而然的。 看起来晋文公的这六个儿子,都与赵盾有过很紧密的关系,赵盾对这六个人是很熟悉的;晋文公的六个公子的命运都与赵盾相交,都受到过赵盾的影响甚至是掌控。 题外:如果讨论赵盾父辈留下的纠结和积怨,这个可能会给赵盾留下一点弑君的因素,也不是一点找不到。 晋文公留下的形象当然是正面的。但是任何一个雄才大略之主,都有一些人情事故方面的考虑,既善于激发每一位下属的积极性进取心和忠心,同时又能够压抑下属的野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晋文公与介子推的关系人人皆知,这种来自晋文公的忽略,显然是给介子推一种信号,大恩不言报;事实上,介子推割肉啖君,和齐桓公的佞臣杀子侍君,都有一些人情世故不接受的东西。 晋文公与舅舅狐偃的关系也是如此,狐偃选择重耳即将渡过黄河回国为君之际,扬言辞职走人(此时介子推不走更待何时),晋文公赌咒发誓挽留,两个人都在演戏,狐偃未必真要走,但晋文公赌咒发誓,也不大心甘情愿。晋文公所以当众赌咒发誓,是因为他知道,这来自舅舅的“逼迫”,包括了所有跟随他浪迹天涯的人们的共同心声,他们都在看这场戏如何演呢。 晋文公与赵衰的关系广为人传扬。但是我们从赵衰一让再让之中,难道感受不到赵衰担心自己功高震主?难道感受不到晋文公是故意让赵衰闲置? 聪明睿智的赵盾,未必没有从这些故事中发掘谜思,寻找答案,并以此规划自己的未来,不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胆量。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青甘|青海湖义工 (青海湖民宿)
- 5月底前川西自驾游找搭子(玩7-10左右) (Sonic)
- 5月底川西组队 (胖子)
- 城市太卷了,我们决定自己造梦 (玥.乌托邦)
- 新疆|6.1-7号新疆伊犁定制团差2人 (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