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10月9日《超新星纪元》
来自:龙在天(微信公众号:雅园书香)
《超新星纪元》2016-86 刘慈欣 著,重庆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刘慈欣的文字表现力是很强的,无论是描写广阔宇宙中宏大壮观的场面,还是描写粒子内部的细微运动,他都能够以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那些情景表现出来,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并配合以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得到强烈的震撼感。 例如在这本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中就有好几处精彩的描写。 首先是超新星的爆发,一颗离我们八光年的恒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发生了最后的氦闪,在黑暗宇宙中奏响了生命中最壮丽的交响乐。这首交响乐如大江大河,汹涌澎湃地向地球奔涌而来。 交响乐的第一个乐章是以一个小小的高潮开始的,“一道雪亮的闪电撕裂了宇宙,死星化作亿万块碎片和巨量的尘埃。强大的能量化为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的洪流,以光速涌向宇宙的各个方面。在死星爆发三年后,能量的巨浪轻而易举地推开了那片星际尘埃,向太阳扑去。” 小高潮过后,音乐进入第二乐章,是比较平静的迅速流淌,“死星的强光越过人马座三星后,又在冷寂而广漠的外太空走了四年,终于到达了太阳系的外围。”在这里,超新星的强光把人类的“旅行者”号星际探测器变成了一堆炽热的金属,就像宽阔大河中掀起了一朵小小的浪花。 超新星强光到达太阳系后,交响乐进入第三乐章,它以摧枯拉朽之势掠过一切阻挡它的星星,激起一个又一个波澜,“死星的强光越过了太阳系的边界——冥王星,在它那固态氮的蓝色晶体打的上激起一片蒸气;很快,强光又越过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它们的星环变得晶莹透明;越过土星和木星,高能粒子的狂风在它们的液体表面掀起一片磷光;死星的能量又以光速飞行了一个半小时,到达月球,哥白尼环形山和雨海平原发出一片刺眼的白光,死星的光芒也照亮了雨海平原上的一排人类脚印,那是阿姆斯特丹和奥尔德林在四十年前留下的。” 又过了一秒,在太空中行走了八年的死星光芒到达地球。这首交响乐达到了高潮,死星的光芒把地球的天空变得纯蓝色,把夜晚照得亮如白昼,强光让人睁不开眼,“好像宇宙中有一个巨人正在电焊”。所有的人都被吓坏了。然后空中出现长长的紫色闪电,那是死星的射线电离大气造成的。一小时二十五分钟后,死星的光芒突然消失了,闪电停了,但全世界的天空都出现了扭动变幻的红色北极光。 一星期后,灿烂星空重新出现时,这场由超新星奏起的宇宙交响乐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壮丽的一个乐章出现了:一大片玫瑰状的星云发出庄严而神秘的蓝光,这片星云还在缓慢长大并与人类历史同存。 不仅宏大无比的细节被刘慈欣描写得惊心动魄,而且细微如染色体的描写,刘慈欣也写得游刃有余。超新星爆炸产生的高能射线对地球上的13岁以上的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高能粒子以难以想象的高速度穿过人们的躯体,穿过组成躯体的每个细胞。细胞中那微小的染色体,如一根根晶莹而脆弱的游丝在高能粒子的弹雨中颤抖挣扎,DNA双螺旋结构被撕开,碱基四下飞散。受伤的基因仍在继续工作,但经过几千万年进化的精确的生命之链已被扭曲击断,已变异的基因现在不是复制生命,而是在播撒死亡。” 除了实体进行了精彩的描写之外,对虚幻事物的描写,刘慈欣的语言才华表现得更加出色,简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但凭这样的语言功力,他的文学水平就可以与世界顶级文学大师媲美。 一台超级量子计算机在超新星纪元开始时的超级混乱状态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它要跟几亿个孩子通话,处理无数的信息和数据,然后指引不同的孩子作出不同的应对。对这台计算机如此复杂而大量的运行过程,刘慈欣是这样描写的: “在电脑内,高频电脉冲的台风在超导集成电路中盘旋呼啸,0和1组成的浪潮涨了又落、落了又涨……如果有一个人缩小几亿倍后进入这个世界,他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惊人的繁乱景象:在芯片的大地上,上亿条数据急流在宽度仅几个原子的河道中以光速湍急地流着,它们在无数个点上会聚、分支、交错,生出更多的急流,在芯片大地上形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复杂蛛网;到处都是纷飞的数据碎片,到处都是如箭矢般穿行的地址码;一个主控程序漂行着,挥舞着无数只的透明触手,把几千万个飞快旋转着的循环程序段扔到咆哮的数据大洋中;在一个存贮器一片死寂的电路沙漠中,一个微小的奇数突然爆炸,升起一团巨大的电脉冲的蘑菇云;一行孤独的程序代码闪电般地穿进一阵数据暴雨中,去寻找一滴颜色稍深一些的雨点……这又是一个惊人有序的世界,浑浊的数据洪流冲过一排细细的索引栅栏后,顷刻变成一片清澈见底的平静的大湖;当排序模块像幽灵似的飘进一场数据大雪时,所有的雪花在千分之一秒内突然按形状排成了无限长的一串……” 这么精彩的描写,也许世界顶级文学大师都难以做到,因为他们在科学知识方面肯定比不上刘慈欣。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被称为“硬科幻”,意思是他是幻想是建立在真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上的,他的小说中涉及到的很多的科学知识都是有据可循的。 讨论完刘慈欣的超级描写技巧后,我们再来看看这本《超新星纪元》的内容吧。 一颗离地球八光年的超新星爆发后,产生的高能射线对地球上十三岁以上的人的基因造成了致命的伤害,使他们将在八个月到一年之内死去。于是,各国只好尽可能地把生活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教给13岁及以下的孩子。最后,当所有的大人都死了之后,孩子接管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发展呢? 超新星纪元的前7分钟他们在发愣,第八分钟开始发生了混乱,全国各地都往北京打电话,而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孩子也慌了手脚。后来在大量子超级计算机的帮助下才处理了危机。 接着,国家按照成人世界的惯性平静地运转了一段时间,但后来孩子们觉得每天工作学习太累了,于是罢工,开始了疯狂吃喝玩乐的阶段,后来又转而进入昏睡阶段。整个国家失去了活力。而美国的孩子则真刀真枪地在城市里玩起了暴力游戏。 后来,以世界领导者自居的美国召开了联合国大会,建议在冰川融化的南极大陆开展战争游戏。于是,各国纷纷往南极运送战争物资和人员,开始了一场战争奥林匹克运动会。枪炮、炸弹、坦克、装甲车、飞机、驱逐舰、航空母舰等真实的武器装备纷纷登场,在炮火硝烟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甚至最后美国出动了核弹,其他国家都没有核弹,而中国忍无可忍终于也发射了一枚隐藏了很久的核弹。 这场大型的游戏造成了50万名孩子的死亡,血肉横飞的场面令人崩溃。最后,在严寒重新封冻南极时,战争游戏终于结束了。 还可以玩什么呢?美国又提出了一个游戏方案,希望跟中国互换国土。 小说的故事情节确实非常出人意表。超新星纪元的孩子世界的发展方向超出了成人的预料。刘慈欣是根据什么来作出这样的幻想呢? 首先是地球上的人口由于成人的大量减少而只剩下了15亿人,于是物质相对于人口来说达到了非常富裕的状态,孩子们不必再像他们的父母那样努力工作了。 其次,这是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与成人是很不一样的。 成人做事是按照经济规律行事,而孩子还按照自己的天性去行事,孩子的天性是玩儿,所以当没有成人管束之后,他们就把整个世界都当成了他们的游乐场,玩具要真的,大的,连飞机、坦克、航空母舰和核弹都成了他们的玩具,最后,连国土都成立游戏中的玩具,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成人做事一般都比较谨慎、周密、克制,所以不容易引发战争,但孩子易冲动、考虑问题比较片面,所以很冲动地就发动战争,根本不考虑战争的后果是什么。即使是成为了国家领导人的孩子,在处理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上,也出现了很多不理智的行为。 成人和孩子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是不同的,在孩子们心中,生命的价值远没有在大人心目中那么高,经过长期的生命体验,成人更能认识生命的价值。因此,孩子们在战争中玩出了人命之后,内心所受到的触动是不如成人激烈的,因此他们才会兴致勃勃地进行这种暴力游戏。 正是在性格与思想方面,孩子与成人有着如此多的差异,有些差异是成年人根本不知道的,所以,当世界由孩子来领导之后,世界的发展走向就变得不可预测了。以上这些思想,刘慈欣都借一个博学而有深度的孩子“眼镜”的口表达了出来。 2016-10-09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180415《心流》读书笔记 (灵修小妞)
- 20180130《她和他》 (灵修小妞)
- #笔记#9月23日《阿勒泰的角落》 (龙在天)
- #笔记#9月23《青铜葵花》 (龙在天)
- #笔记#3月29日《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龙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