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考研经验分享
超爱狂想曲
作为浩浩考研大军的一员,我是幸运的。因为有家人的支持,因为有朋友的陪伴,因为有满意的结局——382分,浙江大学肿瘤学专业,科硕。 一年前的我对考研还充满迷茫:浙大还是上交?什么专业?是专硕还是科硕?该怎么复习?然而不管如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谁能一开始就立下万无一失的计划。所以各位准备2017考研的小伙伴们,不要光顾着想和问,最重要的是自己摸索,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复习模式和习惯,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医学生考研分初始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包括三个科目——英语、政治和西综。复试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都有所不同,但区别不大。初试成绩是决胜的关键,复试很多情况下比较水,除非是几个高分争一个位子,那就另当别论。现在就讲讲我初试的复习经历。 初试风云之英语 英语的复习包括单词、长难句、翻译、阅读、作文。背单词是我迈向考研的第一步。我并不擅长收集资料,当时也对视频抱有不屑的态度,于是问过几个学长学姐后,决定买新东方的单词书。5000多个单词,50个单元,厚厚的一本,让人望而生畏。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开始了。当时正值寒假,就每天背一个单元。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略复杂,我就化简为每天背一单元新单词,复习前两天的单词。就这样,每个单元背三遍,将第一遍就记住的熟悉单词划掉,第二遍才记住的单词打勾,三遍都没记住的单词不做标记,这些都是为了第二次背单词书做准备,减少下一次的背诵量。每天坚持,日复一日,直到考研前一个月,我把新东方的单词书背了三遍。 得阅读者得天下,所以阅读是需要下足功夫的。文章的基础自然是句子,所以长难句也是很重要的,不论是对于阅读还是翻译。我是加了何凯文的微信,每天跟着练练长难句的切分;同时也买了他的《长难句》,系统地学习。阅读方面我是用了新东方的阅读练习和文都、黄剑的真题。新东方的阅读,我直接做的是“高级进阶”版,因为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还行。其实新东方的阅读比较难,我一开始做,都是20题错10题的,而且做了一个礼拜毫无进展,但书上写着的要求是要达到错6题以内,所以当时就很慌。因此光做题看来是不行的,于是就看了何凯文的阅读视频和阅读理解那本书,发现原来有这么多技巧,之前完全是按照考四六级的套路在做题,简直太蠢了。于是我尝试着把技巧用到自己做阅读时,的确有些不必要的错误被避免了。然而看一遍技巧是不够的,因为记不住。我每练习一段时间就回过去看阅读技巧,看完后再练,争取使这些技巧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被自己运用,毕竟在考场上是没有时间给你去思考技巧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阅读练习不能一味的要求量,每次都要给自己一个评估,要看到自己在进步,不然,做再多也是原地踏步。真题也不要藏着掖着,早点拿出来练吧。我开始得比较晚,最后勉强把2000年到2010年阅读真题做了2遍,2011到2015年真题做了3遍。黄剑的书解析比较详细,何凯文的书注重技巧,这个看个人选择吧。我是两个都买了,一边实习一边复习,时间不多,所以我更注重何凯文的技巧。 作文我买了新东方的书,从最后一个月开始复习,每天花2-3小时背诵、研究词句。我也大概看了一下何凯文的作文书,他的更注重技巧和模板吧。新东方的作文书相对难一点,文章是挺美的,但生词也挺多,想拿高分的最好用这个,大家自己权衡吧。到最后阶段各个考研机构都会押作文题,我当时也跟风猜题,搞的自己很紧张。其实大可不必,近年反压题风盛行,基本押不到题,所以还是平时认真积累,方可处变不惊。 总结一下英语复习,我觉得主要还是靠自己练习,报班个人觉得看个人了。如果要报的话建议报偏口语一点的班。我有个同期考研的小伙伴就报了个网络外教课程。她的口语提升了不少,我也去听了两节课,(因为网络课程是可以录制下来的),英语没底气的人我还是推荐去学的,毕竟对方是专业的,总会带给你什么收获。他们家有体验课:http://t.cn/RVMzVqA 有兴趣可以去听听。阅读是大头,单词和句子是基础,所以单词和句子是每天必练的,阅读要多做、多想,看视频要提炼一些技巧,反复研习,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考研是选拔性考试,已经远离高考4年的我们,必须要转变大学里参加通过性考试时的一贯作风,不管是复习还是考试,都要自己动脑筋思考,自己总结归纳,评估自己的水平,从而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复习方法和策略。国家组织考研是为了选拔人才,你不多动动脑筋怎么配的上人才这个称谓呢? 初试风云之西综 西综即西医综合,题型全为选择题,共300分,涉及科目包括:生理生化病理内科外科。西综作为专业科目考核内容,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但难度却不小。单项选择还相对简单,更多的是记忆性的知识点,病例题就要考核临床思维能力了(所以认真实习对考研还是有好处的),多选题就更抓狂了。今年西综中出现了不少与真题相似度较高的题目,让人很意外。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松警惕,因为你不可能对所有真题都记忆清楚,而且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中你也不可能轻易相信这是做过的题目,模棱两可的感觉反而会误导你。所以,不管题目怎么样,你解题的依据必须是一条思路,不能是一个印象中的答案。 西综的复习贯穿整个复习进程,这和英语是一样的。先说说资料。基本上大家用的都是贺银城的那一整套书,包括:讲义、同步练习、真题、模拟题。贺银城的视频我没看,因为我受不了他的口音。此外,我还买了北医的三本书:黄皮书(真题)、紫皮书(习题集)、绿皮书(模拟题)。不过我只做了黄皮书,其他两本没时间做了。紫皮书传说中是题库,但我觉得在考研上大家还是不要去想题库这种事,学有余力者拿来练练当然是好的。复习前还要搞清楚那些章节是不考或少考的,生理、病理和内科的考点相对分散,生化和外科的考点有明显的集中分布。生化的重点可以看新东方的视频,外科的心胸和泌尿生殖部分平均每年只考一题,总论和骨科是主要考点分布区。新东方貌似每年到10月份左右会出一个视频,专门讲考点分布(也就是大纲解析)。 整个复习进程分成三段。从开始到倒数第二个月是一轮,倒数第二个月是二轮,最后一个月是三轮。照理说在大四下学期应该要把生理生化病理三门基础课看一遍,但由于当时受到突如其来的执医一阶段考试的冲击(亲爱的母校挖了个坑让宝宝们跳,不在此赘述,说多了都是泪),只把生理看完了。后来发现其实也就生理需要好好研究,病理主要还是记忆,而且主要考核前面几章总论内容。生化我没有看书,其实也没必要看,因为生化所占分值最少,而且重点明确。我是直接看新东方的视频,按他讲的重点划老贺的讲义(生化部分的讲义还是重点不明确的),快一点三四天就可以搞定一遍了。生理病理以看讲义为主,也看了新东方的视频,感觉还可以,但并没有像生化那样所有章节都看,而是挑了几个较难懂的章节重点突破。内科外科是实习后开始复习的,以看书为主,讲义为辅,难懂的章节配合视频。我看的是随准(北医肾内科博士)的视频,他对一些知识点的原理讲得特别详细,而且很深入,比如心律失常、肾小球疾病等等,但是建议在看了书和讲义的基础上再去看他的视频。 第一遍看书往往会很慢,而且看了后没印象,这个完全正常。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历复习习惯的养成、复习套路的摸索、考研与实习的协调、报考院校专业的决定,甚至还有情感问题,所以一轮复习也特别长,大家不用急,时间是足够的。我的一轮复习是距离考研还有60天时结束的,说实话比别人要迟,因为我一直放不下实习,且一开始没有认真复习,进入状态比别人要晚,快的同学进度要超我一个月。一轮复习中我把所有科目的书和老贺的讲义都看了一遍,做完了同步练习。一轮我没做系统的笔记,因为第一遍复习时对知识点的联系能力不强,做笔记就感觉在抄讲义,但是可以在书或者讲义旁写上一些自己的理解或概括。我常常把一些不重要的章节自己总结一句话写在边上,这样下次就不用浪费时间看全文了;书上有些内容其实描述得比较抽象,我通过问度娘了解后,就自己描述一遍或者干脆画图,这样下次看书就不必再费心理解一遍了。总之一轮复习的笔记以零散的知识理解为主,促使二轮复习时看书更快,但是有一点我是做的不好的,那就是笔记没有集中在书上或讲义上,导致我二轮复习时总是要翻来覆去找自己做的笔记。一轮最重要的就是扫除盲点,搞懂难点。 如果一轮复习时你能够勤动脑钻研,搞懂各项原理,二轮复习时你会明显感觉到看书速度提升很多,有些东西可以直接看书旁的笔记,而且理解得更快。二轮时我用了北医的黄皮书,它的特点是按科目章节把真题摘出来了,而老贺的真题是一套套完整的,更适合三轮复习用。这样,一边看书,一边以真题作为练习,巩固知识的同时,了解真题命题风格以及考点分布。看第二遍书时是必须要做笔记的,这时的你已经会感觉到不同章节的知识点在你脑海中混淆起来,但是你通过归纳总结就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了,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在治疗上的异同点,骨科中的各种英文等等。这些是你需要做的笔记,而不是照抄书本,你要记录的是你的思维过程和结果,是你创造的东西。另外,二轮我是按系统看书的,例如呼吸系统,我先看生理的呼吸一章,再看病理,再看内科,使自己对呼吸系统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至于错题集,在下很惭愧没时间做了,收集一下错题应该还是很有必要的。 三轮复习是最后一个月的冲刺,此时大家应该已经请了考研假(其实很多小伙伴在这之前就已经能逃就逃了,只是在下为人太过老实),可以有全天的时间用来复习。第三轮复习自然不是以看书为主了,而是做真题为主。拿老贺的真题按照考研的时间一套套练,校对答案和搞懂错题所花的时间应该与做真题的时间差不多。同时,每天看看之前的笔记本和错题集,反复操练,锻炼自己的神经反射,使之适应考研的命题思路。鄙人很惭愧并没有做到,二轮复习拖到倒数25天,真题只做了5套……关于模拟题,我当时做了老贺的一套模拟题,做完后想死的心都有了,太难了……得了个290分,一怒之下扔了那本模拟题。听说老贺的模拟题较北医的难,老贺的比你真实水平低20分,北医的要高20分。不过我后来分析了一下觉得老贺的模拟题目很多来自其同步练习,出题思路和考点与考研真题完全对不上,这怎么能算是模拟呢?所以,我不鼓励大家做老贺的模拟题,有时间还是多琢磨琢磨真题吧! 总结一些今天的要点。西综复习贵在思索归纳,复习进程每个人缓急各异,落后别人时需反思但不必慌张而乱了自己的套路。做好自己的“葵花宝典”,真题是最有价值的练习。 初试风云之政治 考研政治包括四本书的内容: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之前说了,英语和西综都要特别重视真题,政治就不一样了,它考的知识点与当年的时政紧密相关,除了马原部分可以利用真题,其他部分真题价值仅限于寻找命题规律。考研政治的复习完全考研机构的资料,视频尤其重要,看书不是明智的选择。比较热门的政治讲师有蒋中挺和肖秀荣,我用的是蒋中挺的资料,他属于文都考研机构。这里讲一下报班的问题,英语和西综是没有必要报班的,但政治报班可以有。我当时没有报班,但后来就发现在政治上复习进度始终比别人慢。一方面是我不擅长收集信息;另一方面,我的资料都是根据报班同学收到文都发给的资料后再买的,所以难免落后。视频我是加了一个***,然后花30元买的,持续更新,但是它有专门的播放器,就跟考研机构发的一样,不能分享,而且只能选择电脑或手机一种播放载体;后来发现淘宝上也有,也是30元一整套,持续更新到考研结束,而且可以到处播放。因此,我觉得自我规划能力相对差的同学,可以考虑报班。但是不过报班或不报班,资料是一定要有的,自学是不现实的。文都和肖秀荣两者的资料个人认为区别不大,没什么好坏之分,关键看你怎么利用,在押题方面两者相差无几。 政治复习其实9月份就可以开始了,这样会相对宽松一点,每天抽出1个小时看视频。政治复习的时间是逐渐增多的,到后期可能每天就要花3-4个小时了。具体的学习方法就根据视频里老师说的来,我想提一点的是,政治的分的关键在于选择题,而不是大题。其实当初前辈们也是这么跟我们说的,但大部分人都不敢放掉大题,最后一段时间都在拼命背,但最后考完我们发现,大题基本都能写个八九不离十,大家的差别不大,倒是选择题上拉开了差距。背大题不用太早,最后2周开始背时来得及的,我是最后一周开始背的,还有人是最后3天开始背的,我觉得主要区别是对身心的摧残程度(我最后一周出现了入睡困难症状,很不爽)。 政治不难,好好规划时间,认真看资料,学会老师讲的技巧,基本不成问题。还有,最后阶段考研机构发的资料会很多,这个时候要有所取舍,不要什么都拿来背,要有自己的记忆主线。 说一下冲刺30天的经历吧。请了考研假,每天都是全身心投入冲刺复习。英语大局已定,主要准备作文,巩固阅读,顺便熟悉一下其他几个题型。西综由于之前进度延后,所以比较紧张。如果大家能按照之前说的三段来的话,最后西综复习应该也是相对轻松的,以做真题和巩固笔记为主。政治在冲刺阶段是重要复习内容,跟着考研机构的进度走就行。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太劳累,虽然是冲刺,那也仅限于白天冲刺。适当锻炼,保证睡眠,调整心态,这是让你不前功尽弃的根本,身体是**的本钱。我在最后一段时间没注意这个,导致了失眠,考前一晚只睡了4小时,第二天考政治时头昏脑胀,还好结果没有让我失望。很多同学到了最后几天,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没复习,“要是再给我1个月就好了”这种想法几乎人人都有,无论是只复习了2遍的还是复习了4遍的。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你的成功取决于你之前6个月的努力,而不是最后6天的努力。 初试风云就讲到这里,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我所写的经历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希望你们都能有独特自己的考研史。预祝各位2017考研的小伙伴们梦想成真!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英语差生逆袭考研英语80+(经验) (life)
- 无偿分享25考研公共课,有没有姐妹需要呀 (北冥没鱼)
- 武大文学院考研资料 有准考证自证 (道阻且长)
- 新传网课无偿分享 (奶冻)
- 26-细胞生物学考研 (Mc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