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的小念头的心得(欢迎探讨)
来自:文子(观于无常,不离善本。)
我研究的小念头的心得,欢迎探讨。 咏春体系中,有三拳一桩一棍一刀,分别是小念头拳套、寻桥拳套、标指拳套、木人桩法、六点半棍法及八斩刀法。小念头拳套是最基础套路,其蕴含咏春拳中绝大部分手法。因此拳诀有传:“念头不正,终身不正”。小念头套路主要锻炼几个方面:动作、结构、发力、意念。最终达到念力相生,招法自然,乃至能发在意先。 於是我定下三阶段练习:1、记清动作顺序,每式动作,明白部分招式要领(此阶段,练习不必带力,逐渐捨弃拙力);2、熟练每一个动作,每一式要领,勤加练习(此阶段,有意发力,精深力度和速度);3、自然而然,形成本能(此阶段,无意发力,处处有力)。 小念头拳谱 各家小念头套路略有不同,因师门传承个人领悟不一,动作发力也各有差异,於此本来教你的小念头谱与叶问原式有两式出入,发力方法遵循叶问的徒弟黄淳梁的方法。先将叶问的小念头的拳谱记录如下。 1、 收拳——开马 2、 双耕手——双摊手——收肘 3、 左衝拳——圈手——收肘 4、 右衝拳——圈手——收肘 5、 左摊手——圈手——护手——伏手——圈手——护手——伏手——圈手——护手——拍手——正掌——圈手——收肘 6、 右摊手——圈手——护手——伏手——圈手——护手——伏手——圈手——护手——拍手——正掌——圈手——收肘 7、 左摁手——右摁手——双后摁手——双前摁手 8、 双横栏手——双发手——双横栏手——双枕手——双托手——双窒手——双标手——双前摁手——双提手——收肘 9、 左拍手——横掌——圈手——收肘 10、 右拍手——横掌——圈手——收肘 11、 左摊手——耕手——栏手——圈手——横掌——圈手——收肘 12、 右摊手——耕手——栏手——圈手——横掌——圈手——收肘 13、 左膀手——摊手——仰掌——圈手——收肘 14、 右膀手——摊手——仰掌——圈手——收肘 15、 左耕手——脱手——右耕手——脱手——左耕手 16、 连环拳——圈手——收肘 17、 收马——松手 各式要解 此处注解多是我的领悟,合参有各家精要,然亦必有歧说。但当行功日久,则自必有参悟,不必拘泥。 1、 正身马:钳膝、提肛、涵胸、拔背、悬顶。钳膝,两膝内扣,将力卸向前方,有助於稳固。提肛,抽紧臀部肌肉,使腰身中直,同时亦锻炼胯部,使在转马时能更快反应。涵胸,胸部微张,气血上提。拔背,背部挺直,以蓄力於两肩。悬顶,双目平视前方,脑后与地面垂直。开马后,自然感觉重心下移,一力由膝向前卸走,一力由脚跟入地。 2、 双耕手:双手齐出斜切入午线。此处耕手,意在切入中线使入门敌手被带偏,此前敌手未接,不宜挥砍,故力往下走,接手后使敌手偏离。注意每一个招式,虽达力尽,力尽时手部片刻绷紧,结构最稳固,随后即松。 3、 双摊手:双手齐翻上提成摊手。此处摊手,意当手被抓时,摊手发力可破敌手,故力从下往身前发,形成斜向上力,注意推肘出力。 4、 收肘:双肘后撞,注意贴身提臂,收后双拳在胸际。意在身后,力在肘。 5、 衝拳:出拳走至子午线,肘略贴身中走,拳至子午始加力前推,拳面保持向前,腕肘同时发力,力尽时手部有片刻绷紧。注意肩部不要随拳斜出。正确出拳配合正确的马步,拳力打尽后应有反作用力下走到脚跟入地。不正确的身形晃动全身受力。拳意应该贯穿敌身。 6、 圈手:如摊手掌面上翻如90度角,逆时针转尽。意在压制敌手,力在腕沿。 7、 慢摊手:首先如出拳走子午,掌背如钻渐翻為摊,沉肘内移,缓慢摊出,力在手背,发於腕肘。肘离身一拳左右即力尽。意在守中,摊手向前逼进,处处有力,力如抽丝,此时敌手入门,即有意摊探,可止可卸。 8、 护手:沉肘為要,意在掌心,力在腕肘。即念对手入门,处处有力,则处处可至,如前摊手。 9、 伏手:由护变伏,意由掌沉至腕沿,如鉤状,肘推而出。以上三手,主要是练习沉肘与运力的功夫,不可马虎。太极拳中,讲究处处用力如抽丝,力猛则丝断,力弱则无丝。我们寻求的是一种用力的精度。咏春此三手,讲究以简入道,由念达意,达到意力相生,就是反应速度与力量技巧的共同修炼。 10、 拍手:此处拍手由中心处发,腕肘同时发力推至胸前,意在掌心。 11、 正掌:由中心发,上推以打击敌人顎部。 12、 摁手:保持肘部内合,意在掌根,腕肘同由上至下发力,由肘运至掌根。三摁手,可看作一套由上往下发力的练习。 13、 横拦手:手背向上,臂与肩平,意在小臂,保持一个稳定结构,似无李实有力。此式用於压制敌手及遇推搡。 14、 发手:以肘带手,推力至掌沿,力推尽而收。若以掌带手走,则发力不稳,易损肩膊。 15、 枕手:腕肘同沉,以使腕部下压以制敌手破其中路,故又名破中手。 16、 脱手:枕手上翻如摊,腕翻肘内走,形成小幅度动作,意在掌心,以寻敌肘。 17、 窒手:覆手后收,意在腕沿。合力向身后下方,是带敌手同时压制其下走。 18、 标手:意在手沿,意在向前侧方卸开敌手。小念头中,窒手之后是“标”,此“标”可以是标手也可以是标指,形态相似,发力和概念不一样。标指更需四指绷直,意在四指,取敌眼、喉。是攻击性的,不同於标手的防御性。 19、 前摁手:以腕带手,以肘為辅。此处摁手,发力虽如前,但意不同,意在手沿,意敌手下走,跟带敌手使其偏侧,非同第一处摁手意在以掌挡斜。 20、 提手:以腕带臂,意在整手及掌背,意在捨下追上,不出中门。或以腕背击敌顎部,或以提手止敌外门来手。 21、 收拳:此处收拳,需先翻手沉肘。意由外转内,后肘撞。 22、 拍手:此处拍手,有出手处发,距离较远,更重掌部运力,意為拉手,应注意收回时的沉肘,力留在掌心。 23、 横掌:运力至尾指根至掌根的三角面。此处横掌為高横掌,打击在敌顎部侧面。第二处横掌,為耕圈手横掌,虽亦往高处打,实為低横掌,以打击敌肋腹部,故力在整掌。 24、 衝摊手:此处摊手,快速打出,意在摊接压制,定势定位。练习摊手有大力时的结构,不出中门。变耕手时,意由外门转内门,将敌手耕带到下方。 25、 单耕手:此处耕手為带敌手下走,需意在腕或手内侧,压制而下,不同於双耕手的卸带。 26、 拦手:耕变拦手如双耕手变双摊手状,不同的是力在手内沿不在手背。意在由下到上止敌来手。 27、 圈手横掌:见23. 28、 膀手:应在出拳处旋出,大臂与肩平,晚在子午中点,旋出是有穿带意。意在接敌来手利用旋转逐渐受力,能留接住来手。 29、 摊手:此处力在腕及手背,為解错膀手的危机及压制已接来手。 30、 仰掌:运力向上掌面成掌击。 31、 脱手:由耕手变翻掌,一手翻时一手在中心处准备耕落。意在一手被抓以翻手脱开并留敌手,另一手同时打落。视為咏春黐手打。即一手粘著一手打人。 32、 连环拳:拳由中出,连环打出,上打下收,发拳松柔,打点而收,密如雨打。运力在肘,以肘推拳。注意鬆紧变化,收发时松,打尽时紧。李小龙的速度是一秒六至八拳。 练习方式 1、 套路练习 2、 力量锻炼(打击练习) 3、 反应练习(黐手、接手) 4、 马法练习 5、 散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被教練偷拍好開心,留個紀念📸(^_^) (CinemafiaFifi)
- 佛山咏春拳理 (抽屉里的猫)
- 全国公益咏春线下课程来了~ (菜师傅)
- 云南大理古城,找一起练习咏春的朋友 (豆友GAeROEx0vs)
- 各位大侠,北京哪里可以学咏春? (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