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团体心理成长小组
来自:赵春雨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通过一个小小的手机,我们可以同时与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人进行聊天。我们在虚拟世界里越来越得心应手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却越来越倍感孤单。我们刻意忽略自己的孤独感,全力以赴在学习、工作上,我们每天奔波在去往一条梦想的路上。 这条路如此漫长,我们或许在途中就被绊倒了,从此再无力气站起来;我们或许走着走着便迷失了自己的双脚,从此不知何去何从;我们或许排除万难实现了梦想,但是却猛然发现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不能让我们真正的快乐。 回首来时路,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一段温暖而亲密的关系。在这个关系里,我们可以肆意地哭,可以开怀地笑,因为这里是如此的安全,我们不怕因表现不好而被抛弃、被评判;在这个关系里,我们可以脱去厚重的外壳,静静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这里是如此的温暖,最脆弱的内心也可以得到抚慰;在这个关系里,我们不是亲人,却比亲人更亲,我们在彼此的身上能看见真正的自己,如此弱小又如此强大;在这个关系里,我们陪伴自己,也彼此陪伴,一起成长、茁壮。 这个关系,存在于我们的小组中;我们的小组,为有需要的你而存在。 小组适合人群:困惑、迷茫、对自己、对他人、对亲密关系有兴趣的所有人,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从业者、心理学爱好者、意欲自我成长的人。 小组活动时间:每周三晚18:00-22:00。 小组费用:3800元/人/期。每期10次,每次4个小时,共计40小时。 小组联系人:赵春雨:13810667649(微信号:zcy030220)。 带组老师: 张久祥老师 国内心理咨询实战派领军人物; CCTV12《心理访谈》特邀心理专家; 国奥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 从事心理咨询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近30年,咨询案例一万二千余例,累计咨询时间达三万五千余小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科普|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的相爱相杀 (溯念)
- 我喜欢一个男孩子但却迟迟不敢靠近。 (好吧,快来)
- 轻微的痛觉疼痛感会带来性愉悦,这是病态行为吗? (你说。)
- 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文艺搬砖工)
- 真的很欣赏看起来很阳光的男孩子 (好吧,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