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当健脾
释门旁听生(手作健康)

昨天一个中医医生朋友说:“很多来看病的,先不谈什么病,一看舌苔,几乎个个湿气都重”。最近也有很多人询问祛湿的方法。这里就着重介绍一下湿气及如何祛湿,以期对大家日常养生有所助益。 古人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意思就是说:湿气,其性黏,在人的体内,就像油倒入面粉里,极难去除。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诊断自己是否有湿气: 1、早上起来,头发昏,打不起精神,犯困,感觉一晚上都没睡醒。 2、晨便后大便冲刷不干净,大便不成形,自己也感觉怎么也排不干净,手纸用一堆也擦不干净。 3、看舌苔。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侯。如果舌苔厚重,甚至中间发黄。两边还有齿痕,这必是脾虚湿重。 以上三条均符合,确诊无疑。 那么,我们体内为什么会有湿气呢?湿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普通人的湿气,无非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是运动量太小。不少白领朝九晚五,甚至加班到深夜,每天忙忙碌碌根本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导致身体生发之力太弱,久之就会气虚而运化失常,导致湿邪入体。所以大家一定要抽空适当锻炼,人体一动,阳气就会生发,“正气存内,自然邪不可干”。 2、其次就是外感六淫。由于体质不好或保养不当,被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袭扰,导致湿邪滞留。这其中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夏天空调吹的太过,汗液不能排出;冷饮吃的太多,我所认识的人中,很多人夏天几乎就是在空调风口下度过的,而且一夏天几乎就没有喝过热水,天天离不开冰镇饮料。我亲眼看着他们夏天大汗淋漓,毛孔大开,就直接对着空调的出风口吹冷风(这样后背很容易导致出现如芒在背的感觉,特别难受),咕咚咕咚的喝着冰镇饮料。这样消暑必然导致湿邪袭扰,脾阳受损啊!还有一点就是女生一定要注意,夏天天气虽然很热,但晚上要多泡脚,夏天由于人们穿的较少,湿邪若从下侵袭,多半会引起痛经。 3、最后就是饮食。中医讲究“肉生痰”,如果脾虚体胖,嗜睡,就应该多食素,少吃或不吃肉类了。还有就是早上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冷饮。这是因为早上阳气生发,最忌生冷。减肥的人群要注意,不少人不吃晚饭,以水果代替正餐,水果大多性寒凉,最好少吃或中午阳气正旺时吃。减肥可以用燕麦等杂粮来代替水果。好酒的朋友,一定要控制好量,爱喝浓茶的,也要少喝,这些也都是容易伤脾积湿的习惯。 湿气在人的体内,最容易伤到的就是脾。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在五行则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与四时之长夏相对应。其性宜升则健,喜燥而恶湿。 由上述3条可以了解到,如果邪气从外入,则肌肤反应比较大,特点是脸部起红色的痘痘,内有白色的淤积,或者脸颊以及后背皮肤下有游走性的痒、燥感。由饮食不节导致的,则脾容易为湿所困,影响脾的升清功能。特点是早上拉稀、大便不成形。严重的还会湿热下注,导致阴部潮湿、瘙痒及腿部湿热,起脓痘。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易于阻遏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并且常常与他邪夹杂致病。所以祛湿首当健脾。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中医养生食疗群-分享养生、中医食疗知识 (绅士风)
- 黄芪购买指南,不要再交智商税了! (小桔灯)
- 中医养生学习、交流 (天天向阳)
- 每隔一两个月总是喉咙肿痛 (我是毒药?)
- 贾真真谈养生——跟着黄帝内经养出健康活力 (贾真真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