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眉湖】郑荃文《木匠和狗—人性之殇》
来自:安可
《木匠和狗》—人性之殇 初读《木匠和狗》时,不甚懂它的结构。故事套着故事,人物交杂人物。或许就真的印证了“钻圈”这个名字,从管大爷,钻圈,到擤鼻涕的小孩,所有讲述者都在圈子里周而复始地讲着故事。即使本文的创作者自己本人到老也还一直讲着,还没钻出这个圈子。或许只有读者能冷静地置身于圈外,看着故事一遍遍演绎着。可看完后,读者也不由得陷入了一个圈子,关乎人性。 管大爷给钻圈讲了两个有关“木匠和狗”的故事,一个是狗为护主,与狼英勇搏斗而牺牲的传统故事。另一个则是关于隔壁村李木匠与那条黑狗的故事。管老六讲第二个故事时中途折断,我们是从后来擤鼻涕小孩,也就是本文创作者“我”的叙述而得知。但我想,管老六当初所讲的一定不是这个版本。第二个故事反常地违背了中国“人施情,狗报恩”的传统故事观念,而是挖掘人性,讲述了猜忌,杀戮,奸诈与背叛。 管大爷的爹—管老六,是第二个故事里的重要人物。从故事外,管大爷的回忆讲述可知,他是个极其擅长捕鸟的人,从小“从怀里摸出弹弓和泥丸,胳膊一抻,嗖的一声,鸟声断绝,鸟儿就从树梢上,啪嗒,掉下来了。”长大以后更是以捕鸟为生,掐断脖子血淋淋地扔进袋里,一生不知道杀戮了多少鸟。而第二个故事主人公李木匠,一生以伐木为生。那些砍断的树根,折断的树枝,往外流的树汁,那也是树的血呀!从本质上来说,二者都是杀戮。区别是,管老六不仅是以杀戮鸟为生,还想以杀戮人为自己报仇。 杀戮源自仇视,仇视由猜忌滋生。故事里没有讲述管老六杀人的原因,只在意欲杀人填坑的那一刻戛然而止。不过,我们通过故事能隐隐猜测到。一.生存之争。这是许多人曾有过的猜测。管老六以捕鸟为生,李木匠以伐木求存,二者看似没有冲突。但鸟以木为存,以林为托,不得不说,在一定程度上,二者还是有一些矛盾的。这会不会就是杀机的源头呢?二.妒忌之恨。在故事里,李木匠帮助了隔壁的女人救了掉入井里的小牛。一开始时,他是犹豫的,因为“那家伙有疑心症,谁要跟他老婆说句话,就要遭他的怀疑和嫉恨。”但后来还是伸出了援手。那我们能不能做出这样的猜想:那个男人就是管老六?他是因为猜忌李木匠和自己老婆有染才起了杀心? 可不仅人会猜忌怀恨,动物也会选择背叛。李木匠与黑狗相依为命多年,按理来讲,他们的感情应该是坚不可摧,不可背叛的。可所有的一切在李木匠怀疑黑狗偷吃了肉,痛打它一顿后走向瓦解。狗对主人起了杀心,看似荒诞,但从人性角度,一切都可以解释通了。李木匠和黑狗,像是相依为命的伙伴,二者本应是同甘共苦。共苦可以,同甘不能做到完全,也不是不能原谅。只是让黑狗寒心的,或许是李木匠的怀疑和痛打出手。一起经历苦难的人,感情会由此变得坚固,可它也会留下缝隙与缺口。一旦找好角度,一刀劈中要害,它会以你不可想象的速度崩裂。那量体的稻草,埋尸的土坑,就是背叛的最好证明。 人性的丑恶面是相当可怕奸诈的。“踩了屎,跌了跤,却不提个醒”,这是典型的人性弱点,类似“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而人有“人奸”,鸟也有“鸟奸”,网中的鸟儿自己不得脱困,也要把其他同伴骗来,像是从人类那里学来的坏。这种将动物性从人性角度分析的处理,着实吸引人。 人性,是《木匠和狗》最为出彩之处。它像一颗有多层切面的钻石,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光彩,越磨越透彻,越剥越清醒。
最新讨论 ( 更多 )
- No.2【眉湖】赵丽君 等不到的等待 (想你个啥)
- No.6【眉湖】孙若浛《失乐园》下 (三水含)
- No.11[眉湖]何墨南《浅谈基层法治》——不纯的真相 (豆友NThkNebgNs)
- No.10[眉湖]何墨南《生死疲劳》用笔墨浓淡去触摸黑暗 (豆友NThkNebgNs)
- NO.5【眉湖】孙若浛 《失乐园》——在爱的极致中疯狂死去 (上) (三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