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带给他性格的影响
对方可能在吃屎
我们知道,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不仅影响他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及其他的人际关系,更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那什么是原生家庭呢? 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和原生家庭相对的就是新生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自己组建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父母。 那么原生家庭对我们的亲密关系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弗里曼说过:人们在原生家庭的经历中,都会有情感未了的需要,我们在挑选伴侣时,总会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我们带着这些未完结的情感心结,希望在婚姻关系或新生家庭中得到解决。 比如,他在原来的原生家庭里没有安全感,他就会想在配偶身上找到某种安全感。我们会追求或者为了获得父母的肯定和赞赏而讨好父母,按照父母的期待和要求去挑选伴侣。 我们在原生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的满足,父母的关注、父母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只顾索求,没有能力为伴侣付出。亲密关系上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原生家庭未解的心结,主要因为是自身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所以也不会给予伴侣关心和爱。 虽然有点悲观,但是我们如果勇于面对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有新的动力重新去爱。或许带有谅解和盼望,当然背后不是鼓励你将埋怨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鼓励你去正视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 情绪管理练习: 分别体会一下,你跟爸爸,你跟妈妈的关系,看看这两个关系里,你经常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你长期扮演的角色让你有些什么感受?体会一下你在亲密关系里扮演的角色,这个角色给你什么感觉?有些什么情绪? 沟通练习: 跟自己经常扮演的那个角色对话,问问她想说些什么?你对她说的话不要给予任何评判。只是做一个安静的聆听者。想象父母在你面前,对于你眼中的父母关系模式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wu 我眼中的父母关系模式:母亲很能干但强势,家里经济支柱,掌管财务,父亲很善良但弱势。父母亲年轻时印象中冲突不多,中年时看到他们的沟通模式基本是双方不好好说话,类似吵架似的沟通,而且通常是母亲话语中带有对父亲的鄙视和不认同。 父母亲,尤其母亲从小对我们管教很厉害,非常注重学习成绩,但沟通方式简单粗暴,常有体罚,对家里小孩的沟通几乎是命令式,不解释原因,基本无精神层面交流;从小特别强调不要早恋,大学之前我对自己的身体和性没有任何知识储备。父母亲在中年时发生过危机,最后父亲善良包容了母亲。 我感谢父母亲让我们从小就过着基本衣食无忧的生活,父亲教会我做人善良的基本品德,而母亲的能干和严厉则锻炼了我坚韧和独立的一面。但我非常痛恨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也总感觉家庭里因为没有精神交流的习惯导致家人之间似乎缺乏亲情粘性。 但现在投射到自己婚姻生活中,我发现我自己在面对冲突时却常常以简单粗暴、语言暴力、吵架式的语气与丈夫沟通,控制不了情绪感到十分沮丧。所以想有所提升,渴望有好的家庭精神建设。 tong 扮演孩子的角色,之前一直认为女人就应当被男人照顾,应当能被依赖。感觉:一开始很开心很依赖,很幸福~订婚开始的冲突矛盾让我有强烈的无力感。自己有退化~同时失去了自我。 情绪:总是被他指责,挑剔,控制~我很不开心!讨厌这种状态!自己接受不了自己的日子过成这样子,就抑郁了,容易哭泣,知道后来自己坚决要离婚。 父母关系模式:爸爸不操心,情绪化,我感觉是粘液质,有时候很啰嗦。妈妈对家庭付出多,操劳,但是有时候控制,较真的感觉。倒是我爸也配合,他俩过得还挺好,也有默契。 想对爸爸说:我希望你的脾气和情绪能更稳定一些,对待我们的错误更有耐心一些,不要暴脾气也不要挑剔,不要总是唠叨或者发牢骚时候骂人。多关心和爱护麻麻~保护她! 想妈妈说:我希望你有时候不要越俎代庖的管我的事情,多考虑我的感受,不要沉浸在我婚姻不幸的伤痛中无法自拔。 我们的性格或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本身从小生长的家庭中所给与输入的印记。现在,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我们和伴侣处事的行为模式又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我们现在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为了孩子,请做更好的原生家庭。 什么是原生家庭? 我们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不记得的事情对你影响更大 记得的事情,和当你年幼在原生家庭时一些不记得的事情,哪个对你的影响比较大呢? 是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行为,有些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 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事情的要求有不同的规则。 比如一对新婚夫妻,妻子坚持牙膏要从底部开始挤,丈夫却从中间一捏,就把牙膏挤出来了。妻子会说牙膏本来就该从底部挤,丈夫会说:“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本来就不一样。” 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习惯和规则。 比如:一个原生家庭家教严格、亲密度高的妻子新年陪原生家庭关系疏离的丈夫回家,吃完年夜晚丈夫一家人四散离开,看电视的看电视,玩的玩,留下新媳妇一个人在饭桌边面对满目杯盘,丈夫看也不看自己一眼——妻子感到受伤以致哭泣,而丈夫却觉得不解;等到丈夫回妻子家的时候,大年初一,一家人早起煮好饺子,穿戴整齐坐在桌前等着父母的新祝福,新女婿却还在床上睡觉,妻子把他匆匆叫下来——妻子感到特没面子,倍受伤害,丈夫还是觉得不解。 所以,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同样,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故意要伤害你。 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使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 比如一个非常漂亮、品学皆优的女孩子,找对象的时候总是找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又很难勉强自己而分手。 原来,在她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为了养家不得不做几份工作。有一天晚上,母亲还在工作,她一个人回家,看到漆黑的房间,冰箱里什么吃的也没有。这种孤独凄伤的感受如此刻骨铭心。从此她做了一个决定——绝不要被人抛弃。所以她找对象的时候不敢找和自己一样优秀的男孩子。 这些潜意识中产生的“隐形的内在誓言”,常在当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上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这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并不见得一定是坏的。它曾在你人生中某一阶段保护了你,对你有帮助。只是到后来,当你的人生环境改变时,过去这保护你的行为在新的环境里,反而变成了阻碍。 环环相扣的心理情结 当夫妻两人的内在誓言正好相反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很多的问题。即“环环相扣的心理情结” 。 夫妻关系,很像两个恋人要在一个完全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跳一支很难的探戈舞。若要能共谱一支最美的人生之舞,我们必须学习了解原生家庭,在漆黑的潜意识中为爱点燃一盏灯。 了解“强迫性重复” 生命中,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与某些特定的人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潜意识中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得到第二次机会,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童年对自己特别重要却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 值得思考的问题 1.你从小最需要的,而最没有得到满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么? 2.你从小常常有的一些负性情绪是什么? 3.你在哪一方面特别有情感过敏?你的“内在誓言”,或你的一个强烈的经验感受,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是什么? 每一个人要学习为自己的心理情绪负责 你没有办法使风不吹,但你可以调整风帆,让你的船到达目的地。最没有影响力的人,往往是那些绝对不接受别人影响的人。 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过去原生家庭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负责任。但是,从今天开始,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你都要自己负责任。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还有占卜感情的宝宝吗? (✡塔罗师Daniel)
- 有射手弟弟吗? (方便面)
- 关于射手男,姐妹们避免踩雷⚠️不要雷区蹦跶 (手可摘星辰)
- 不能对你说,也无可诉说的话。就在这里自说自话吧。 (遥)
- 射手男女家属群(已婚/恋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