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兼爱上》 研读讨论

xiaoyun85

来自:xiaoyun85 组长
2016-11-29 22:41:50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嬿婉

    嬿婉 2016-11-30 10:19:48

    墨子先抛出论点:知乱之所起;进而论述乱从何起,有小及大,层层推进来解释“不相爱”;然后讲相爱则不乱,与上一段进行对比;最后总结知乱且劝爱是重要的。逻辑性强,语言质朴,论证清晰严谨。这种精炼的文字体现其立言标准的“有用”,而非祝颂、消遣等文学的辞藻浮华。小生产者的节用思想也体现在文字的经济、不铺张上。

  • 嬿婉

    嬿婉 2016-11-30 10:24:42

    请问:1.子自爱是否等于子爱自,这里有没有倒装现象?2.当察乱的当与“尝”有何关系?3.“不可以不劝爱人者”的以是不是连词?

  • sher

    sher 2016-11-30 10:52:44

    墨子 11 1.盗贼,盗是偷窃财物的人,而“贼爱其身,不爱人,顾贼人以利其身”,第二个贼是残害,第一个贼,解释成强盗,盗匪,贼,从贝从戎,以戎毁贝,为贼。贼有伤害残害,不正派,偷东西的人的意思。残害他人的人? 2.当察乱何自起,有解释说,当读为尝,尝试考察乱起的根源。

    很白话,结构也很清晰 开头先提出治天下者要知道乱起的根源才能治乱,以治病要知病根为喻。 中间两段论述乱起的根源:不相爱,父子君臣兄弟大夫之间,诸侯之间。 后一段假设“若使天下兼相爱”则乱不起,天下治。 最后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要兼相爱。

  • sher

    sher 2016-11-30 10:55:05

    请问:1.子自爱是否等于子爱自,这里有没有倒装现象?2.当察乱的当与“尝”有何关系?3.“不可以 请问:1.子自爱是否等于子爱自,这里有没有倒装现象?2.当察乱的当与“尝”有何关系?3.“不可以不劝爱人者”的以是不是连词? ... 嬿婉

    话说,我觉得不可以感觉就是不能的意思,不知道对不对,因为之前都是可以凭借之类的意思。

  • 嬿婉

    嬿婉 2016-11-30 15:35:29

    墨子 11 1.盗贼,盗是偷窃财物的人,而“贼爱其身,不爱人,顾贼人以利其身”,第二个贼是残害, 墨子 11 1.盗贼,盗是偷窃财物的人,而“贼爱其身,不爱人,顾贼人以利其身”,第二个贼是残害,第一个贼,解释成强盗,盗匪,贼,从贝从戎,以戎毁贝,为贼。贼有伤害残害,不正派,偷东西的人的意思。残害他人的人? 2.当察乱何自起,有解释说,当读为尝,尝试考察乱起的根源。 很白话,结构也很清晰 开头先提出治天下者要知道乱起的根源才能治乱,以治病要知病根为喻。 中间两段论述乱起的根源:不相爱,父子君臣兄弟大夫之间,诸侯之间。 后一段假设“若使天下兼相爱”则乱不起,天下治。 最后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要兼相爱。 ... sher

    请问如果本应读尝为何写当?

  • 李晓楠

    李晓楠 2016-11-30 19:51:56

    15123759 李晓楠 兼爱上中说到:“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这里的诸侯相攻很好理解,但是大夫之相乱家是什么意思呢?翻译出来是大夫互相侵扰家族,但是这个解释还是很难让现代人去理解…有没有什么具体事例可以举出呢?

    另外,在《公輸》中,有一句“胡不见我于王?”,该怎样理解这个句式呢?

  • Yvonne

    Yvonne 2016-11-30 23:36:00

    15123759 李晓楠 兼爱上中说到:“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这里的诸侯相攻很好 15123759 李晓楠 兼爱上中说到:“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这里的诸侯相攻很好理解,但是大夫之相乱家是什么意思呢?翻译出来是大夫互相侵扰家族,但是这个解释还是很难让现代人去理解…有没有什么具体事例可以举出呢? 另外,在《公輸》中,有一句“胡不见我于王?”,该怎样理解这个句式呢? ... 李晓楠

    我认为是介宾短语后置。

  • Yvonne

    Yvonne 2016-12-01 00:35:42

    15123633 郭芸芳 我认为在墨子看来,“爱”与“利”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爱而必利,不利则无爱。墨子的“兼爱”是最纯粹、最无私的爱的理想思想,反抗了贵族等级观念,但也正因为太过理想化,没能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得以传承。

  • 小橙燏

    小橙燏 2016-12-01 08:10:43

    15123641 问 《墨子兼爱上》中"恶施不孝"翻译为还有不孝顺的吗?这里的恶就是还有,哪里的意思,那么这里的施是什么意思呢?还是恶施连用译为"还有...?"

  • 阿柯

    阿柯 2016-12-01 09:10:39

    15123641 问 《墨子兼爱上》中"恶施不孝"翻译为还有不孝顺的吗?这里的恶就是还有,哪 15123641 问 《墨子兼爱上》中"恶施不孝"翻译为还有不孝顺的吗?这里的恶就是还有,哪里的意思,那么这里的施是什么意思呢?还是恶施连用译为"还有...?" ... 小橙燏

    13122669 陈玲玲 恶施不孝:怎么会做不孝顺的事情呢? 恶:疑问代词,怎么,何~ 施:动词,施行,做

  • xiaoyun85

    xiaoyun85 组长 楼主 2016-12-01 10:29:42

    请问:1.子自爱是否等于子爱自,这里有没有倒装现象?2.当察乱的当与“尝”有何关系?3.“不可以 请问:1.子自爱是否等于子爱自,这里有没有倒装现象?2.当察乱的当与“尝”有何关系?3.“不可以不劝爱人者”的以是不是连词? ... 嬿婉

    请问:1.子自爱是否等于子爱自,这里有没有倒装现象?2.当察乱的当与“尝”有何关系?3.“不可以不劝爱人者”的以是不是连词?

    1.“自”是副词,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这个动词语义指向是自己。不是倒装,“自”与“己”不同。

    2.“当”通“尝”,试,试着。 3.这里“可以”看作一个词,相当于“可”。

  • xiaoyun85

    xiaoyun85 组长 楼主 2016-12-01 10:34:57

    15123759 李晓楠 兼爱上中说到:“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这里的诸侯相攻很好 15123759 李晓楠 兼爱上中说到:“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这里的诸侯相攻很好理解,但是大夫之相乱家是什么意思呢?翻译出来是大夫互相侵扰家族,但是这个解释还是很难让现代人去理解…有没有什么具体事例可以举出呢? 另外,在《公輸》中,有一句“胡不见我于王?”,该怎样理解这个句式呢? ... 李晓楠

    兼爱上中说到:“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这里的诸侯相攻很好理解,但是大夫之相乱家是什么意思呢?翻译出来是大夫互相侵扰家族,但是这个解释还是很难让现代人去理解…有没有什么具体事例可以举出呢?

    答:注意,诸侯曰“国”,大夫曰“家”,指大夫管理的范围,这个“家”与今天的家概念不同。

    另外,在《公輸》中,有一句“胡不见我于王?”,该怎样理解这个句式呢? 2.“见”xian4,介绍,引荐。为什么不将我引荐给楚王?

  • C137

    C137 2016-12-01 13:26:29

    13 史韵|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过渡期,战火连绵,纲纪废弛,礼崩乐坏带来了深重灾难。墨子先点出乱之所起在于不相爱,损人利己是天下混乱的根源。再由小家及大家阐述这带来的严重弊病,进而提出“兼爱”。“兼”是兼顾,无差等之意,“兼爱”提倡视人如己,无所偏私。 结合兼爱的中下篇,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总理念不仅追求社会公平,也注重个人权益,重在实现社会与个人的共赢。蕴含着一个自由平等、人情融融的世界,但过于理想化。 我认为墨子把社会的病根与治理完全归于道德,幻想跨越阶级之间的利益差别,这也是他的历史局限性。

  • momo

    momo 2016-12-01 13:29:18

    10号(15123388) 问:1.“焉能治之”按照语意翻译,“焉”可以解释为“才”,但是焉的用法里并没有这个意思。2.“盗贼无有”的“无有”就是“没有”的意思,能不能把它看作是偏义复词,偏指“无”呢?在这里“盗贼”是解释为“偷盗抢劫的人”比较好还是“偷盗抢劫财物的行为”比较合适呢?

  • 瑶

    2016-12-01 16:12:52

    15123678 周敬邀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 这里的“虽”翻译为“即使”,我认为是不太通顺的。因为前文有说儿子不孝顺父亲,弟弟不尊敬兄长,臣下不效忠君主,现在这里又引出上对下的不慈不爱,语境应该更重一层,译为“就连……都”是不是更合适一些? 下文中的“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是不是也可以这么理解?

  • 瑶

    2016-12-01 16:12:53

    15123678 周敬邀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 这里的“虽”翻译为“即使”,我认为是不太通顺的。因为前文有说儿子不孝顺父亲,弟弟不尊敬兄长,臣下不效忠君主,现在这里又引出上对下的不慈不爱,语境应该更重一层,译为“就连……都”是不是更合适一些? 下文中的“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是不是也可以这么理解?

  • 卡卡

    卡卡 2016-12-01 22:19:22

    请问:1.子自爱是否等于子爱自,这里有没有倒装现象?2.当察乱的当与“尝”有何关系?3.“不可以 请问:1.子自爱是否等于子爱自,这里有没有倒装现象?2.当察乱的当与“尝”有何关系?3.“不可以不劝爱人者”的以是不是连词? ... 嬿婉

    15123602 35号
    关于“当”和“尝”的问题我也很疑惑,这里做“尝”的“尝试,试”之意讲。(因为“尝”的其它意思这里说不通。) “尝,试也。”——《小尔雅》 然后关于“当”,我查到的“当”并没有“尝试”之意,读音也不同;然而又还找不出别的文章中“当”做“尝”讲的用法,所以也很困惑。 希望老师讲讲怎么能较快地查到同一个字在哪些古汉语书中或同书不同处处也有用?

  • 几多

    几多 2016-12-01 22:35:36

    21号 15123500 1.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第一遍看到这里的时候自己翻译成:不能不鼓励爱别人的人,如此这样。”而看到后来的翻译是: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主要是对于“者”字的理解,这里是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 的用法,但是在理解的时候仍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只能依靠上下文来进行分析呢还是有其他的方法?

    2.关于子自爱的问题看上面已经被解答了~所以没有困惑了~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6-12-01 22:50:27

    [内容不可见]

  • 阿柯

    阿柯 2016-12-02 07:32:39

    15123602 35号 关于“当”和“尝”的问题我也很疑惑,这里做“尝”的“尝试,试”之意讲 15123602 35号 关于“当”和“尝”的问题我也很疑惑,这里做“尝”的“尝试,试”之意讲。(因为“尝”的其它意思这里说不通。) “尝,试也。”——《小尔雅》 然后关于“当”,我查到的“当”并没有“尝试”之意,读音也不同;然而又还找不出别的文章中“当”做“尝”讲的用法,所以也很困惑。 希望老师讲讲怎么能较快地查到同一个字在哪些古汉语书中或同书不同处处也有用? ... 卡卡

    3号。 1.这里的“当”通“尝”,古代的通假字就相当于别字,所以应该不会普遍有这种用法的。 2.查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书中或同一种书中的用法,你可以用语料库来查,语料库中存放的是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比如ccl语料库,bcc语料库等等

  • 卡卡

    卡卡 2016-12-02 08:43:59

    3号。 1.这里的“当”通“尝”,古代的通假字就相当于别字,所以应该不会普遍有 3号。 1.这里的“当”通“尝”,古代的通假字就相当于别字,所以应该不会普遍有这种用法的。 2.查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书中或同一种书中的用法,你可以用语料库来查,语料库中存放的是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比如ccl语料库,bcc语料库等等 ... 阿柯

    谢谢~我试试看

  • C137

    C137 2016-12-02 09:00:32

    10号(15123388) 问:1.“焉能治之”按照语意翻译,“焉”可以解释为“才”,但是焉的用法里并没 10号(15123388) 问:1.“焉能治之”按照语意翻译,“焉”可以解释为“才”,但是焉的用法里并没有这个意思。2.“盗贼无有”的“无有”就是“没有”的意思,能不能把它看作是偏义复词,偏指“无”呢?在这里“盗贼”是解释为“偷盗抢劫的人”比较好还是“偷盗抢劫财物的行为”比较合适呢? ... momo

    13号(15123422)查了一下,古汉语词典里的“焉”没有“才”的解释,互动百科&百度百科&百度汉语里都写的是“乃,才”,例句就是“焉能治之”。可能是不普遍的用法。根据句意,我觉得也是解释为“才”通顺一点。

  • 嬿婉

    嬿婉 2016-12-02 10:01:39

    13号(15123422)查了一下,古汉语词典里的“焉”没有“才”的解释,互动百科&百度百科&百度汉 13号(15123422)查了一下,古汉语词典里的“焉”没有“才”的解释,互动百科&百度百科&百度汉语里都写的是“乃,才”,例句就是“焉能治之”。可能是不普遍的用法。根据句意,我觉得也是解释为“才”通顺一点。 ... C137

    39答:我认为焉是用这种方法,才是为了句子翻译方便,加之语义有这个意思才加了才在句中。

  • 啊欧

    啊欧 2016-12-02 13:05:26

    【50】1.“必知乱之所自起”中 “之所”是一个固定结构吗?还说“所自起”连起来译成“起来的地方”? 2.“故不孝不慈亡有”中“亡”有什么特殊用法?

  • 令狐

    令狐 2016-12-02 17:27:53

    48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然”应是这样,(像)这样,“譬之如……然”是固定搭配吗,比如……这样?

    2.“当察乱何自其” “当”,有解释为“尝”,是曾的意思吗,感觉有点翻译不通

    3.“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虽”是什么意思?

    4.“恶施不孝“ “施”的意思?

    5.“兼爱”的“兼”,和“交相恶者则乱”的“交”是不是一个意思,如何解释呢,是副词,都、全吗?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6-12-02 19:06:18

    [内容不可见]

  • 章佳瑤

    章佳瑤 2016-12-02 19:17:46

    15123439 【14号】故亏父而自利,这里的故字,我觉得就是因而、所以的意思,一个人只爱自己而不爱自己的父亲,所以使父亲亏损而自己得利。但是我在看了《墨子校注》后,发现此处有一个注释:【故】字,意林引作【欲】。所以我不是很懂这是什么个意思,想要??

  • 章佳瑤

    章佳瑤 2016-12-02 19:26:38

    48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然”应是这样,(像)这样,“譬之如……然”是固定搭 48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然”应是这样,(像)这样,“譬之如……然”是固定搭配吗,比如……这样? 2.“当察乱何自其” “当”,有解释为“尝”,是曾的意思吗,感觉有点翻译不通 3.“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虽”是什么意思? 4.“恶施不孝“ “施”的意思? 5.“兼爱”的“兼”,和“交相恶者则乱”的“交”是不是一个意思,如何解释呢,是副词,都、全吗? ... 令狐

    15123439【14】3.我觉得“虽”是即使的意思,即使是天下的盗贼,也是这样。这里作者在举例子,从臣子到盗贼到大夫、诸侯,层层深入。4.“施”应该是施行、实施的意思,施不孝,施不慈,可以翻译成,做不孝的事,做不慈的事。

  • 章佳瑤

    章佳瑤 2016-12-02 19:36:03

    39答:我认为焉是用这种方法,才是为了句子翻译方便,加之语义有这个意思才加了才在句中。 39答:我认为焉是用这种方法,才是为了句子翻译方便,加之语义有这个意思才加了才在句中。 嬿婉

    15123439 【14】《墨子校注》中注释: 王引之云:“焉,乃也”。 不过以前也没碰见过这种用法。

  • 橘温蒂

    橘温蒂 2016-12-02 22:13:13

    20号 刘紫薇 可能与上面同学的问题有重复 不过这是我的几个疑问: 1,必知乱之所自起 , 这里面的所自起,怎么理解?自所起?自就是“从”,所就是“哪里”,起就是“产生”

  • 嬿婉

    嬿婉 2016-12-02 22:20:10

    15123439 【14】《墨子校注》中注释: 王引之云:“焉,乃也”。 不过以前也没碰见过这种用法。 15123439 【14】《墨子校注》中注释: 王引之云:“焉,乃也”。 不过以前也没碰见过这种用法。 章佳瑤

    是的是的,我的意思是:焉的用法好像最初没有指明就有乃-才的意思,但,放在具体语境中有关联词的身份也可以,翻译成“才”承上启下。可能我之前没表达清楚意思…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 橘温蒂

    橘温蒂 2016-12-02 22:22:42

    20 刘紫薇 《接上》 用倒装来理解句意对吗?另外句子中的“之”,这里的“之”与老师上课讲过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是一种情况,就是说“乱所自起”可以是一个单独得句子,但若整个句子当做另一个句子的一部分,即做“知”的宾语,就要在乱后加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对吗? 2,“当察乱何自起” ,这里的何自起 ,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前置,对吗? 3,最后一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兼”,“交”,不太理解怎么解释

  • 嬿婉

    嬿婉 2016-12-02 22:23:00

    39问:请问公输篇“夫子何命焉为”怎么解读语法结构?

  • 橘温蒂

    橘温蒂 2016-12-02 22:36:41

    【50】1.“必知乱之所自起”中 “之所”是一个固定结构吗?还说“所自起”连起来译成“起来的地 【50】1.“必知乱之所自起”中 “之所”是一个固定结构吗?还说“所自起”连起来译成“起来的地方”? 2.“故不孝不慈亡有”中“亡”有什么特殊用法? ... 啊欧

    20 刘紫薇 我认为这里的“之”是主谓取独,然后“亡”通“无”。

  • DaYun

    DaYun 2016-12-02 23:01:54

    【19】①“虽父之不慈子”与“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中的“虽”翻译成“即使”,“即使”有假设的意思,但似乎这些句子与前文构成的是并列关系,那么在翻译时是否需要做一些调整? ②“具此而已矣”翻译为“全都具备在这里了”。“已”应该如何解释?

  • 阿柯

    阿柯 2016-12-03 08:46:25

    20号 刘紫薇 可能与上面同学的问题有重复 不过这是我的几个疑问: 1,必知乱之所自起 , 这里 20号 刘紫薇 可能与上面同学的问题有重复 不过这是我的几个疑问: 1,必知乱之所自起 , 这里面的所自起,怎么理解?自所起?自就是“从”,所就是“哪里”,起就是“产生” ... 橘温蒂

    3号。“所+动词”构成名词性成分;我觉得“自”在这里应该是副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指向自己(老师前面解释过这种用法);“所自起”:自己产生的地方

  • 橘温蒂

    橘温蒂 2016-12-03 09:44:17

    3号。“所+动词”构成名词性成分;我觉得“自”在这里应该是副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动 3号。“所+动词”构成名词性成分;我觉得“自”在这里应该是副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指向自己(老师前面解释过这种用法);“所自起”:自己产生的地方 ... 阿柯

    感谢 把自 解释成副词的话 我就理解了 所起=起的地方 ,谢谢啦!

  • 令狐

    令狐 2016-12-03 11:57:15

    15123439【14】3.我觉得“虽”是即使的意思,即使是天下的盗贼,也是这样。这里作者在举例子,从 15123439【14】3.我觉得“虽”是即使的意思,即使是天下的盗贼,也是这样。这里作者在举例子,从臣子到盗贼到大夫、诸侯,层层深入。4.“施”应该是施行、实施的意思,施不孝,施不慈,可以翻译成,做不孝的事,做不慈的事。 ... 章佳瑤

    好的谢谢 应该是这样 就觉得把虽直接翻译成即使有些生硬

  • 令狐

    令狐 2016-12-03 12:00:08

    20号 刘紫薇 可能与上面同学的问题有重复 不过这是我的几个疑问: 1,必知乱之所自起 , 这里 20号 刘紫薇 可能与上面同学的问题有重复 不过这是我的几个疑问: 1,必知乱之所自起 , 这里面的所自起,怎么理解?自所起?自就是“从”,所就是“哪里”,起就是“产生” ... 橘温蒂

    48

    我认为“所自起”应该没有语序的变化,“所”表示将”自起“变为名词结构,在这一句里相当于乱兴起的地方

  • 令狐

    令狐 2016-12-03 12:03:27

    20 刘紫薇 《接上》 用倒装来理解句意对吗?另外句子中的“之”,这里的“之”与老师上课讲过的 20 刘紫薇 《接上》 用倒装来理解句意对吗?另外句子中的“之”,这里的“之”与老师上课讲过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是一种情况,就是说“乱所自起”可以是一个单独得句子,但若整个句子当做另一个句子的一部分,即做“知”的宾语,就要在乱后加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对吗? 2,“当察乱何自起” ,这里的何自起 ,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前置,对吗? 3,最后一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兼”,“交”,不太理解怎么解释 ... 橘温蒂

    48

    1.“之”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所自起”作“知”的宾语

    2.是宾语前置吧

    3.兼、交 有互相;或者全、都的意思,同有疑问,不知道准确解释

  • 令狐

    令狐 2016-12-03 12:08:56

    10号(15123388) 问:1.“焉能治之”按照语意翻译,“焉”可以解释为“才”,但是焉的用法里并没 10号(15123388) 问:1.“焉能治之”按照语意翻译,“焉”可以解释为“才”,但是焉的用法里并没有这个意思。2.“盗贼无有”的“无有”就是“没有”的意思,能不能把它看作是偏义复词,偏指“无”呢?在这里“盗贼”是解释为“偷盗抢劫的人”比较好还是“偷盗抢劫财物的行为”比较合适呢? ... momo

    48

    “无有”不是偏义复词吧,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无”解释为否定"有“更合适

    “盗”应该偏向于抢劫之意,前文”窃“是偷,这里再讲偷盗就有些重复了

  • 文艺青年苏小磊

    文艺青年苏小磊 2016-12-03 13:40:11

    【25】“恶施不孝”,在《历代作品选》中“恶”解释为:“恶(wū乌),作何解。是不是可以理解“恶”通“乌”

  • 橘温蒂

    橘温蒂 2016-12-03 16:22:09

    48 我认为“所自起”应该没有语序的变化,“所”表示将”自起“变为名词结构,在这一句里相当 48 我认为“所自起”应该没有语序的变化,“所”表示将”自起“变为名词结构,在这一句里相当于乱兴起的地方 ... 令狐

    20。 谢谢哦 我原本就想到是所字结构,因为那个“自”不太会解释,后来陈玲玲同学说是“自”理解成副词,表示动作指向自己,我就明白了。

  • 橘温蒂

    橘温蒂 2016-12-03 16:24:43

    20。 谢谢哦 我原本就想到是所字结构,因为那个“自”不太会解释,后来陈玲玲同学说是“自”理解 20。 谢谢哦 我原本就想到是所字结构,因为那个“自”不太会解释,后来陈玲玲同学说是“自”理解成副词,表示动作指向自己,我就明白了。 ... 橘温蒂

    说错了是 状语

  • 橘温蒂

    橘温蒂 2016-12-03 16:27:23

    10号(15123388) 问:1.“焉能治之”按照语意翻译,“焉”可以解释为“才”,但是焉的用法里并没 10号(15123388) 问:1.“焉能治之”按照语意翻译,“焉”可以解释为“才”,但是焉的用法里并没有这个意思。2.“盗贼无有”的“无有”就是“没有”的意思,能不能把它看作是偏义复词,偏指“无”呢?在这里“盗贼”是解释为“偷盗抢劫的人”比较好还是“偷盗抢劫财物的行为”比较合适呢? ... momo

    20。我认为应该是指偷盗的人,因为上下文更强调“人”,诸侯,大夫,臣子,君主,等等,因此应是偷盗的人。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 iselain

    iselain 2016-12-03 18:15:18

    1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的“起自”是自己产生意思嘛? “譬之如医之功人之疾者然”这句中第2个“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吗?

  • 未来牌香烟

    未来牌香烟 2016-12-03 22:42:28

    1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的“起自”是自己产生意思嘛? “譬之如医之功人之疾者然”这句中 1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的“起自”是自己产生意思嘛? “譬之如医之功人之疾者然”这句中第2个“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吗? ... iselain

    54答 15123779 “之”是取独用。医功人本来就是一句独立的句子了,这里加了之,使它降级,就可以做宾语放在句中了。

  • 未来牌香烟

    未来牌香烟 2016-12-03 23:16:55

    【50】1.“必知乱之所自起”中 “之所”是一个固定结构吗?还说“所自起”连起来译成“起来的地 【50】1.“必知乱之所自起”中 “之所”是一个固定结构吗?还说“所自起”连起来译成“起来的地方”? 2.“故不孝不慈亡有”中“亡”有什么特殊用法? ... 啊欧

    54答 15123779 1、我觉得“之”在这里取消句子独立性,和所应该没有连用,“所自起”构成了一个所字短语,可以解释成“产生的地方” 2、无通“毋”,“没”的意思。

  • 星河望鹭白

    星河望鹭白 2016-12-04 00:35:44

    [23]15123510白静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连续出现三个“之”,像第一个“之”是否是《墨子》中的语言习惯呢?可以删去后翻译? 2.“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这也是天下所说的混乱,为什么不是“此亦所谓天下之乱也”呢?感觉这样会更顺一点 3.“故窃异室以利其室”为了统一,文章中统一用了“利”,但是在“利其室”中怎么才可以翻译得更灵活一点呢?比如 使自己的家室更充盈? 4.“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和“交”的用法和意思?

  • promise

    promise 2016-12-04 20:24:10

    【50】1.“必知乱之所自起”中 “之所”是一个固定结构吗?还说“所自起”连起来译成“起来的地 【50】1.“必知乱之所自起”中 “之所”是一个固定结构吗?还说“所自起”连起来译成“起来的地方”? 2.“故不孝不慈亡有”中“亡”有什么特殊用法? ... 啊欧

    43 郭誉临 我认为亡和无是通假字,无也可以说成无有,都是用来否定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 RINO.C

    RINO.C 2016-12-04 20:47:38

    38号 15123621麻嘉琦 问:1.“乱之所自起”和“当察乱何自起”中的“自”是一样的吗?后一个是有“自何”的用法吗?2.“大夫之相乱家”中的“相”翻译成互相,这里的“之”是取独用法吗? 3.小感想:墨子说的“兼爱”要求的是绝对的善良,过于理想化了,听起来是不错,但这种从未也不太可能实现的想法实践起来未必有书中说的成效。

  • 雅迪

    雅迪 2016-12-04 21:33:45

    48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然”应是这样,(像)这样,“譬之如……然”是固定搭 48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然”应是这样,(像)这样,“譬之如……然”是固定搭配吗,比如……这样? 2.“当察乱何自其” “当”,有解释为“尝”,是曾的意思吗,感觉有点翻译不通 3.“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虽”是什么意思? 4.“恶施不孝“ “施”的意思? 5.“兼爱”的“兼”,和“交相恶者则乱”的“交”是不是一个意思,如何解释呢,是副词,都、全吗? ... 令狐

    44 俞雅迪 1.譬之如……然 中的然有指示代词 这样,那样 的用法。 2.当察乱何自起中的当是通假字,通尝,在《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给出的释义是尝试。3.虽在这里是即使的意思。4. 恶施不孝中的施是施加的意思。5.兼爱中的兼在字典中有两个意思,一是同时进行几件事或具有几样东西,二是兼并,合并。这里感觉更倾向于第一个意思,不过在这里翻译成“都”比较合适。

  • promise

    promise 2016-12-04 21:36:16

    1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的“起自”是自己产生意思嘛? “譬之如医之功人之疾者然”这句中 1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的“起自”是自己产生意思嘛? “譬之如医之功人之疾者然”这句中第2个“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吗? ... iselain

    43 郭誉临 我认为这个自并不是从自己产生的意思,自,从也,自作介词,也有由,从的意思,也就是说知道疾病从哪里产生。

  • 香辣小鱼干

    香辣小鱼干 2016-12-04 21:51:54

    38号 15123621麻嘉琦 问:1.“乱之所自起”和“当察乱何自起”中的“自”是一样的吗?后一个是有 38号 15123621麻嘉琦 问:1.“乱之所自起”和“当察乱何自起”中的“自”是一样的吗?后一个是有“自何”的用法吗?2.“大夫之相乱家”中的“相”翻译成互相,这里的“之”是取独用法吗? 3.小感想:墨子说的“兼爱”要求的是绝对的善良,过于理想化了,听起来是不错,但这种从未也不太可能实现的想法实践起来未必有书中说的成效。 ... RINO.C

    31 季雅璇 1.我认为是一样的,都是“从”的意思。第二个是疑问代词用作介词的宾语时前置的现象。

  • promise

    promise 2016-12-04 22:01:41

    43郭誉临 墨子的《兼爱》中,墨子认为,之所以会产生祸乱,起于不相爱,无论是父子之间,兄弟之间,还是君臣之间,如果仅仅是自爱而不推己及人,乱之所以起,从这一点上来看,墨子的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相互爱护,而不应当是互相算计如何使自己获利,而这对我们每个人而言,也是极有教育意义的,只有心胸宽广,心中有着兼爱,包容思想,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都是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墨子的兼爱,与儒家的推恩是有区别的,儒家所理解的爱是有亲疏远近的,是有阶级限制的,而墨子则是超越了阶级内容的抽象的爱,国家的根本属性便是阶级性,有国家便会有阶级对立,便不会有超越阶级的爱,这种想法太过理性,超越了现实,至少目前还不可能达到。

  • 香辣小鱼干

    香辣小鱼干 2016-12-04 23:00:06

    38号 15123621麻嘉琦 问:1.“乱之所自起”和“当察乱何自起”中的“自”是一样的吗?后一个是有 38号 15123621麻嘉琦 问:1.“乱之所自起”和“当察乱何自起”中的“自”是一样的吗?后一个是有“自何”的用法吗?2.“大夫之相乱家”中的“相”翻译成互相,这里的“之”是取独用法吗? 3.小感想:墨子说的“兼爱”要求的是绝对的善良,过于理想化了,听起来是不错,但这种从未也不太可能实现的想法实践起来未必有书中说的成效。 ... RINO.C

    31 季雅璇 2.我认为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Natalie

    Natalie 2016-12-05 10:41:48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orz

    49 1.具通“俱”,全,都的意思

  • Natalie

    Natalie 2016-12-05 10:48:47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第二个“之”应该是主之谓结构,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个“之”,放在这个句型里该如何理解? 2.当查乱何自起 我觉得正确的语序是“乱自何起”,如果按照这种理解,这是状语前置吗?文言中这种用法似乎很少见,一般是后置

  • Motcha 

    Motcha  2016-12-05 12:14:19

    47 -15123721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中第一个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吗?第二个是表修饰? 2.起不相爱这句话翻译时会起于人与人不相爱,想知道这个“于”是省略掉了吗,还是包含于“起”的解释里了? 3.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这里的虽字,翻译时看到是即使,但是这样翻译感觉前后语意不通顺?虽在这里可以当作是发语词吗?

  • Nonsense

    Nonsense 2016-12-05 18:25:58

    37号 15123618 虞蕉琳 很多问题与同学有重叠之处,但是还是陈列如下,感觉有些问题并没有讨论的清楚: 1、“必知乱之所自起”一句,“之”可以理解为取消句子独立性,那么“所自起”就是一个名词短句,那么“自起”是否属于倒装?起,兴起。自,从... 那是不是就说明省略了“于”,起自于...?那么所在这句中又承担什么角色? 2、关于“虽”的问题,只有“虽然”和“即使”两个意思,感觉用在“虽父之不慈子”一句中都很牵强,下文两段首句亦然,有什么更好的解释吗? 3、“犹有不慈者乎”中的“犹”感觉既可以翻译成“尚且”又可以翻译成“仍然,还是”,是不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释义并没有本质区别,可以互换?

  • 7-41-OREO

    7-41-OREO 2016-12-05 19:29:06

    【26】请问,1、“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这里的盗贼是偏义复词吗,“盗”和“贼”分开的话如何解释? 2、“当察乱何自起?”这里的“当”怎么解释?

  • 小熊

    小熊 2016-12-05 22:02:35

    21号 15123500 1.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第一遍看到这里的时候自己翻 21号 15123500 1.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第一遍看到这里的时候自己翻译成:不能不鼓励爱别人的人,如此这样。”而看到后来的翻译是: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主要是对于“者”字的理解,这里是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 的用法,但是在理解的时候仍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只能依靠上下文来进行分析呢还是有其他的方法? 2.关于子自爱的问题看上面已经被解答了~所以没有困惑了~ ... 几多

    我觉得“者”在这里应该是“……的原因”的意思。翻译为“不可以不鼓励爱别人的原因,就在这里”。

    5号 15123304

  • 含涵涵涵涵

    含涵涵涵涵 2016-12-05 22:09:52

    30,杨梦韩。 1、自的用法。老师回答,子自爱,中的“自”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动作指向。为何不能理解为宾语前置呢?为何不是做爱的宾语呢?是因为不符合宾语前置的语法结构吗?比如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故亏父而自利,中的自也是副词吗?亏与利,是使动用法,使...亏,使....利吧。。。。不知乱之所自起,中的自何解?是介词,从的意思嘛? 2、之的问题。不知乱之所自起。如果是宾语前置,之后应为动词。但“所自起”理解为名词。所以这里的之是复指? 天下之为盗贼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医之攻人疾者。中的之是取消橘子独立性的用法嘛?如果是那做什么成分?比如,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在此句中做何成分呢? 3、恶施不孝。恶,何,怎么。施,我更赞同施行,实施。而不是施加? 4、窃贼:窃,盗窃。贼,害人。 故窃贼无有,中的窃贼是动词用作名词嘛? 5、当察何自起?当,尝,尝试。6、焉,乃,才。 墨子提“兼爱”是为统治者服务。人人有爱才能遵循社会的礼制,社会才能有秩序。而使社会维持秩序保持稳定正是统治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墨子的意思是,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施行“兼爱”。但是,“兼爱”由于人性的限制,社会制度等的限制,几乎不可实现。因此,是有一定的空想性的。

  • 小熊

    小熊 2016-12-05 22:22:01

    5号 15123304 提问: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的“而”是表并列的用法吗?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一句中的“虽”是什么意思?感觉作“即使”“虽然”“只,仅仅”等义讲均有所不通。 “当察乱何自起”一句已有同学提出。我查过的字典也没有“当”与“尝”为通假字的用法,请老师释义。

  • xiangke

    xiangke 2016-12-05 23:11:18

    42 1、“恶”字是否同“乌”,疑问词,带有反问意味 2、“慈”作动词表示对母亲的孝敬奉养,作形容词表示父母的慈爱,“父之不慈子”的慈为何种用法 3、“必知乱之所自起”中的“所自起”与“所起”是否用法完全一样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6-12-06 22:58:08

    [内容不可见]

  • 豆友138039379

    豆友138039379 2016-12-07 08:55:41

    [23]15123510白静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连续出现三个“之”,像第一个“之”是否是《 [23]15123510白静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连续出现三个“之”,像第一个“之”是否是《墨子》中的语言习惯呢?可以删去后翻译? 2.“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这也是天下所说的混乱,为什么不是“此亦所谓天下之乱也”呢?感觉这样会更顺一点 3.“故窃异室以利其室”为了统一,文章中统一用了“利”,但是在“利其室”中怎么才可以翻译得更灵活一点呢?比如 使自己的家室更充盈? 4.“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和“交”的用法和意思? ... 星河望鹭白

    [内容不可见]

  • 嬿婉

    嬿婉 2016-12-07 09:48:38

    47 -15123721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中第一个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吗?第二个是表修饰 47 -15123721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中第一个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吗?第二个是表修饰? 2.起不相爱这句话翻译时会起于人与人不相爱,想知道这个“于”是省略掉了吗,还是包含于“起”的解释里了? 3.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这里的虽字,翻译时看到是即使,但是这样翻译感觉前后语意不通顺?虽在这里可以当作是发语词吗? ... Motcha 

    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去独,第三个之“的”

  • 阿柯

    阿柯 2016-12-07 10:14:07

    感谢 把自 解释成副词的话 我就理解了 所起=起的地方 ,谢谢啦! 感谢 把自 解释成副词的话 我就理解了 所起=起的地方 ,谢谢啦! 橘温蒂

    改正一下,我理解错了~=_=自是介词

  • 豆友138039379

    豆友138039379 2016-12-07 10:51:30

    [内容不可见]

  • 豆友138039379

    豆友138039379 2016-12-07 11:01:56

    [内容不可见]

  • 橘温蒂

    橘温蒂 2016-12-07 11:54:39

    改正一下,我理解错了~=_=自是介词 改正一下,我理解错了~=_=自是介词 阿柯

    谢谢哈哈,我也听到老师讲了,

  • Emilywkh💕

    Emilywkh💕 2016-12-07 22:16:41

    15123450王凯华“必知乱之所自起”中所自起具体怎么理解?句子的翻译是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所以“自”在这里是如何体现的?什么用法?

  • Emilywkh💕

    Emilywkh💕 2016-12-07 22:21:37

    15123450王凯华“必知乱之所自起”中所自起具体怎么理解?句子的翻译是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 15123450王凯华“必知乱之所自起”中所自起具体怎么理解?句子的翻译是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所以“自”在这里是如何体现的?什么用法? ... Emilywkh💕

    我已经看到同学们的回应了,所以自可以理解为:从或者自己?哪个更合适一点?

  • Emilywkh💕

    Emilywkh💕 2016-12-08 09:50:23

    15123450王凯华“譬之如”中“之”在这里如何理解合适?可以理解为不翻译链接“譬”与“如”还是有什么具体的意思?

  • Emilywkh💕

    Emilywkh💕 2016-12-08 10:02:31

    15123450王凯华,本文用了大量的笔墨来证明社会的大大小小混乱来源于人们不相爱,而只爱自己,并且提出解决方法要求为政者劝说人要兼爱,爱他人,但是仅仅是这样是否太过简单和理想化?除了理解到社会混乱是由于不相爱,有没有继续思考为什么人不相爱呢?人的不相爱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不能看到不相爱的原因并改变它,我觉得仅仅劝说不改变实际的经济基础或政治现状是达不到效果的。

  • 边個菓

    边個菓 2016-12-09 18:59:55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138039379

    15123380 吴雨蒙 我认为这里的虽就是即使的意思,表示假设的意思,是让步关系,即使是对天下做盗贼的人来说也是这样(和父子 兄弟 君臣的不相爱相比 )。

  • 文艺青年苏小磊

    文艺青年苏小磊 2016-12-10 16:04:28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辛つけ麺

    【25】因为墨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给予相互影响的,自己爱别人别人也会爱自己。儒家的仁爱是单方面的施予。还有说法是,先秦处于奴隶社会,孔子先祖作为宋国的贵族,自身也算是贵族。因为提倡的仁爱没有吧奴隶包含进去。

  • 九鬼虫

    九鬼虫 2016-12-10 16:10:50

    【27熊莛荻】疑问:“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中的“虽”字不能解释为即使,我认为不加以翻译的时候反而是最通顺的,那么这个“虽”应当是什么用法呢?

    感想:这一篇的说理也有非常明显的墨子的风格,逻辑清晰层层递进,首先抛出“乱之所起”这个议题和“起不相爱”这个观点。然后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进行阐释。由父子兄弟推向家国君臣,从窃贼偷一室推向大夫乱一家再推向诸侯攻一国。层层深入,揭示了因为爱人不如爱己,因此损人以利己的核心观点。深入浅出的阐释了墨子“兼爱”的观点。

    在当时诸侯纷争的时代,墨子的理论可能并不能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但是在如今的社会,墨子的理论还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的,可以将它视为一种“人文关怀”的塑造。有助于现如今冷漠的人际关系的重塑。但是墨子仅仅阐释了人们应该相爱,却没有给出具体的改变的手段,放在如今的话,可能略有理想主义的“鸡汤”之嫌。

  • 抹茶蜜桃

    抹茶蜜桃 2016-12-10 18:25:46

    15123450王凯华“必知乱之所自起”中所自起具体怎么理解?句子的翻译是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 15123450王凯华“必知乱之所自起”中所自起具体怎么理解?句子的翻译是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所以“自”在这里是如何体现的?什么用法? ... Emilywkh💕

    36胡韵琪答:我认为自应该解释为自己,即混乱自己,强调混乱本身,所自起所字句结构,解释为混乱产生的地方。然后焉能治之的焉,兼词,于此,在哪里。所以这句话断句应该是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如若不对请指出。 然后我觉得整个兼爱上,就是在讲世界之所以会混乱,是因为大家都太自私了,如果大家都能过做到爱别人那么世界就和平了。理不错但是这是个很理想,理想化到无可行性的观点。人性本身就包含自私的劣根性,在乱世中尤为突出。天下引起混乱是因为自私没错,但从兼爱入手呼吁大家互相爱护这条路是死路,即使是在国家昌盛的现在,依旧会有偷窃而且很可能这就是性格缺陷想挑战法律权威也不是自私造成的。治理混乱,还是要从国君入手,谏言治国安邦的良策,让国君明白事理体察民情。只有国家强盛了百姓才会和睦,诸侯也不敢谋反。总之我觉得墨子的兼爱太理想化了。但是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墨子文章的语言条理确实值得赏识。

  • 大静是个好姑娘

    大静是个好姑娘 2016-12-11 21:21:54

    15123601 34 张静 墨子《兼爱上》篇中的三段为层层递进的关系,而且每一段中论理的方式也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这大概也是墨子的文章于今人而言比较好理解接受的原因吧)。首先第一段他先摆出自己的论点:知乱所起则治,不知乱之所起则不治。然后用比较浅显的医人攻疾的例子来加以说明。第二段先提出问题:乱何自起?然后用君臣、父子、弟兄等关系说明其原因为“不相爱”。最后一段是对第二段的承接与发展亦是对全文的总结:用反问的表达方式佐证第二段中的例子以此来强调“兼爱”的重要性以达到墨子撰文劝人兼相爱的目的。 由此我也联想到我们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的现状:似乎是因为大家都把私利看的更重要了所以便不惜伤害别人也要保全自己的利益,比如去年很火的“扶不扶”的问题,像这种伸手帮一把别人的小事居然还要被搬上春晚的舞台来警示大家实现其教育意义,还有“小悦悦事件”前前后后路过了十八个路人竟然都对一个垂死的新生命视若无睹,这该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一件事情啊。虽然这些已经上升到一个社会层面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个体在生活中为人处事时能多考虑考虑别人的处境有个换位思考的习惯并以此来相互影响,那我相信“兼爱”的光芒不就便会温暖着整个社会了。

  • 麻雀不在家

    麻雀不在家 2016-12-11 22:22:59

    32,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这句话中的第二个其字怎么解释呢?如果解释成 他的 的意思,那第二句翻译过来就是 不喜欢他的其他的家,或者是 不喜欢他的别人的家,怎么翻译都不大通顺

  • 涧青

    涧青 2016-12-12 02:09:41

    15123515 提问: 1当察乱的当为何作尝 2虽在古文中都是即使吗?有没有作虽然的意思? 3不爱其异室的其? 4交相恶则乱的交? 感想: 个人认为兼爱思想讲社会矛盾焦点集中于情感和道德过于片面,忽视了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

  • xiaoyun85

    xiaoyun85 组长 楼主 2016-12-12 23:57:01

    15123450王凯华“譬之如”中“之”在这里如何理解合适?可以理解为不翻译链接“譬”与“如”还是 15123450王凯华“譬之如”中“之”在这里如何理解合适?可以理解为不翻译链接“譬”与“如”还是有什么具体的意思? ... Emilywkh💕

    之,代词,带前面的内容。 前面讲了A,后面把A比作B,用“譬之如”句式,相当于“譬A如B”。 A,譬之如B。 其中“之”代的就是A。

  • xiaoyun85

    xiaoyun85 组长 楼主 2016-12-13 00:07:31

    5号 15123304 提问: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的“而”是表并列的用法吗?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 5号 15123304 提问: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的“而”是表并列的用法吗?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一句中的“虽”是什么意思?感觉作“即使”“虽然”“只,仅仅”等义讲均有所不通。 “当察乱何自起”一句已有同学提出。我查过的字典也没有“当”与“尝”为通假字的用法,请老师释义。 ... 小熊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的“而”是表并列的用法吗?

    是表并列。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一句中的“虽”是什么意思?感觉作“即使”“虽然”“只,仅仅”等义讲均有所不通。

    “虽”,犹“若”,假设连词。

    “当察乱何自起”一句已有同学提出。我查过的字典也没有“当”与“尝”为通假字的用法,请老师释义。

    通假字,尝试考察乱是从哪里起来的。 两字在上古汉语中读音相近。

  • xiaoyun85

    xiaoyun85 组长 楼主 2016-12-13 00:08:30

    我已经看到同学们的回应了,所以自可以理解为:从或者自己?哪个更合适一点? 我已经看到同学们的回应了,所以自可以理解为:从或者自己?哪个更合适一点? Emilywkh💕

    介词,自,从。

  • xiaoyun85

    xiaoyun85 组长 楼主 2016-12-13 00:10:17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已注销]

    提醒我上课讲这个句子的句法分析。 譬之如NP之VP者然。

    不是偏义复词,是并列短语,指两种人。

  • 初明野

    初明野 (人生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 2016-12-14 10:20:34

    15123456 周千尋

    我的問題在之前的帖子里都有提到和解決,故不贅述。 另外的問題是,兼愛上末尾的“此也”,看到許多翻譯是“啟發就在這裡”,請問一下這裡是什麼特殊的文言語法嗎?省略“啟發”? 文言文里不存在系詞的說法,而是用判斷句式來代替嗎?

  • 香辣小鱼干

    香辣小鱼干 2016-12-14 12:42:09

    32,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这句话中的第二个其字怎么解释呢?如果解释成 他的 的意思,那第二句 32,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这句话中的第二个其字怎么解释呢?如果解释成 他的 的意思,那第二句翻译过来就是 不喜欢他的其他的家,或者是 不喜欢他的别人的家,怎么翻译都不大通顺 ... 麻雀不在家

    31 季雅璇 这里的第一个其是“他的”没错,第二个其我认为是助词,起到调解语气的作用。比如“路漫漫其修远兮”中的其,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

  • 香辣小鱼干

    香辣小鱼干 2016-12-14 12:47:21

    15123515 提问: 1当察乱的当为何作尝 2虽在古文中都是即使吗?有没有作虽然的意思? 3不爱其异室 15123515 提问: 1当察乱的当为何作尝 2虽在古文中都是即使吗?有没有作虽然的意思? 3不爱其异室的其? 4交相恶则乱的交? 感想: 个人认为兼爱思想讲社会矛盾焦点集中于情感和道德过于片面,忽视了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 ... 涧青

    31 季雅璇 1.通假字。上古汉语中两字读音相近。2.虽然.例: ①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 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③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④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 香辣小鱼干

    香辣小鱼干 2016-12-14 12:53:27

    15123515 提问: 1当察乱的当为何作尝 2虽在古文中都是即使吗?有没有作虽然的意思? 3不爱其异室 15123515 提问: 1当察乱的当为何作尝 2虽在古文中都是即使吗?有没有作虽然的意思? 3不爱其异室的其? 4交相恶则乱的交? 感想: 个人认为兼爱思想讲社会矛盾焦点集中于情感和道德过于片面,忽视了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 ... 涧青

    31 季雅璇 3.我认为这个其是调节音节的助词,如“路漫漫其修远兮”4.交相即互相,可以理解为并列词或偏义词。

  • Motcha 

    Motcha  2016-12-20 22:09:58

    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去独,第三个之“的” 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去独,第三个之“的” 嬿婉

    谢谢!

  • 寒煙翠

    寒煙翠 2017-03-10 11:08:12

    【27熊莛荻】疑问:“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中的“虽” 【27熊莛荻】疑问:“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中的“虽”字不能解释为即使,我认为不加以翻译的时候反而是最通顺的,那么这个“虽”应当是什么用法呢? 感想:这一篇的说理也有非常明显的墨子的风格,逻辑清晰层层递进,首先抛出“乱之所起”这个议题和“起不相爱”这个观点。然后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进行阐释。由父子兄弟推向家国君臣,从窃贼偷一室推向大夫乱一家再推向诸侯攻一国。层层深入,揭示了因为爱人不如爱己,因此损人以利己的核心观点。深入浅出的阐释了墨子“兼爱”的观点。 在当时诸侯纷争的时代,墨子的理论可能并不能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但是在如今的社会,墨子的理论还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的,可以将它视为一种“人文关怀”的塑造。有助于现如今冷漠的人际关系的重塑。但是墨子仅仅阐释了人们应该相爱,却没有给出具体的改变的手段,放在如今的话,可能略有理想主义的“鸡汤”之嫌。 ... 九鬼虫

    【28 陆慧嫣】答:虽为句首助词,无需翻译

  • 寒煙翠

    寒煙翠 2017-03-10 11:20:17

    15123439 【14号】故亏父而自利,这里的故字,我觉得就是因而、所以的意思,一个人只爱自己而 15123439 【14号】故亏父而自利,这里的故字,我觉得就是因而、所以的意思,一个人只爱自己而不爱自己的父亲,所以使父亲亏损而自己得利。但是我在看了《墨子校注》后,发现此处有一个注释:【故】字,意林引作【欲】。所以我不是很懂这是什么个意思,想要?? ... 章佳瑤

    【28 陆慧嫣】答:欲应该是《意林》收录的异文,解释为将要,最好还是从底本作故,更能表现因果关系。

  • 黏糕

    黏糕 2017-03-11 15:54:14

    15123515 提问: 1当察乱的当为何作尝 2虽在古文中都是即使吗?有没有作虽然的意思? 3不爱其异室 15123515 提问: 1当察乱的当为何作尝 2虽在古文中都是即使吗?有没有作虽然的意思? 3不爱其异室的其? 4交相恶则乱的交? 感想: 个人认为兼爱思想讲社会矛盾焦点集中于情感和道德过于片面,忽视了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 ... 涧青

    53 王子微 3. 《墨子校注》中将第二个“其”字删去,王云:“下句不当有'其'字,盖涉上下文而衍。”下文'不爱异家''不爱异国',皆无'其' 字,是其证。 《意林》引无“其”字。 4. 据《墨子校注》:“各本脱'交'字,今依王校增。”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2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