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的跨界——Leeway对话跨界达人刘凌(独立音地系列)

李伟Leeway

来自:李伟Leeway(http://site.douban.com/lalaso/) 管理员
2010-01-08 11:34:57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拉拉索唱片

    拉拉索唱片 (http://site.douban.com/lalaso/) 组长 2010-01-09 01:26:01

    感觉老刘的话还是少了一点,其实 还可以继续发挥发挥的。。。

  • 月光少年

    月光少年 (mysterious) 2010-01-09 14:07:54

    其实crossover我们说深点,是带着无奈和妥协的。 从整篇访谈看出刘老师总体在说一个“玩”字,的确,跨界就是为了好玩,好看。 欧洲目前盛行的户外艺术节,就是跨界,将之前的喜剧、哑剧、音乐会、杂技、马戏、装置艺术等等,总之就是你能想到的都糅合在一起,它面对的是为了好玩而来的广大观众,而且貌似前来合作的艺术家也不会觉得这是一种通俗化。

    而国内现在大部分跨界都很畸形,而且遭到坚持做纯艺术、纯音乐人的排斥,很多时候我自己也是在这个矛盾心情中的,但是说到底,增强视听表演性,对自己的艺术程度究竟有多大伤害?算是一个有效的推广自己作品的途径吗?

    目前,就广州来说,其实音乐、戏剧资源都是很有限的。让有限的资源通过不同的合作打磨,迸发出新东西,这些都是策展人,策划人的良好心愿,在执行中会碰到各种意识形态上的抵触和资金支持来源的问题。 我一直不不反对让演出变得更好看一些。 比如秘密后院目前演出用的影像,是传播他们一种静、道的生活哲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还可以进行更深度的跨界,比如水墨动画、现场水墨的光影艺术,都是可进行的。

    另外一个在我看来比较成功的例子,是梁奕源和胡琦弘在乒乓做的一场演出“虚菩提的致幻剂”结合了装置、行为艺术、实验音乐,虽然有许多瑕疵,但意识上还是很不错的。

  • 拉拉索唱片

    拉拉索唱片 (http://site.douban.com/lalaso/) 组长 2010-01-11 13:46:55

    月光少年写得好详细。。。

    总体来说,可能广州的艺术资源还是有限吧,希望很快能够一方面出现更纯粹的演出,另一方面能有更多优秀的跨界项目出现。。

  • reyou

    reyou (disi,reyou) 2010-01-21 08:48:53

    纠结的跨界啊,,,

  • upman

    upman (Floyd's Wednesday) 2010-01-26 04:58:27

    其实梁亦源在音乐表现上已经是明显的跨界,所谓的“实验”就必然有跨越的性质。只是更多时候“道长”跨回了他的道里……要做到多元艺术的跨越还需要更为广泛的碰撞~包括前面说到的后院以及沼泽、与非门这些大家较熟悉的乐队,都已具备或正在发挥着跨界的可能性~

    回到早前leeway所提的到关于跨界界定的问题,准确一些说,一个人拥有n种身份确实很常见,但却不能由此定义跨界与否,我个人认为,能巧妙的衔接融合的行为才能称之跨界。因此除了要求你具备跨界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融合的思维,以及未能预知的机缘~所以我承认,跨界是纠结的~~

  • reyou

    reyou (disi,reyou) 2010-01-26 15:57:57

    超出偶的领悟范围之内啦;’、。总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73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