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福州文物古迹(1.0版)
夏天深处的蓝(总是偶尔不做自己)
No.1 古迹名称:城门胪雷陈氏宗亲祠堂、陈绍宽故居 古迹所在区: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交通线路:943路,农村客运—胪雷专线(桥南、埔顶、白湖亭、三叉街均有)票价就1元哦,到达胪雷村,或者陈绍宽故居都可以哦 简介:陈氏祠堂,该祠堂算是福州比较有名的祠堂,数学家陈景润、海军上将陈绍宽等名人都是胪雷村的国民时期,海军上将陈绍宽故居 其它补充:胪雷村目前大力开发为 福州南火车站 No.2 古迹名称:林浦村 古迹地址:仓山区城门镇 所能到达古迹的交通路线:969至林桥头,林浦水闸 37路, 59路, 56路 古迹简介:林浦断桥、泰山庙、林瀚墓、瑞迹寺白佛、林尚书家庙、炮台、狮头山摩崖石刻、濂江书院等14个文保单位及32个保护建筑。古建筑、古街巷、古宅院、古桥梁、古河道、古榕树,构成了特色浓郁的传统风貌区. 清代御赐的“尚书里”石牌坊就位于福厦高速公路边,记载了明朝林元美及其子孙“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荣耀;牌坊不远处就是宋咸平年间的“林桥”,不远的街当中立有一座“进士坊”,上面记录了林氏家族自宋宁宗二年至清光绪二十一年间15名进士的名字;村里还有宋井、元井、宋丞相陈公祠,以及南宋绍兴年间的断桥等古迹其它补充:林浦村内分为两条重要轴线,一条为历史构筑景观轴,一条为街区文化旅游轴。前者以古镇全景欣赏为主体,包括林瀚墓、林瀚示裔孙摩崖题刻、瑞迹寺及白佛、岩画等构成的山体观光轴,泰山庙、林浦街、进士柴坊、林桥、尚书里牌坊构成的历史构筑景观轴。滨江断桥广场景观、泰山宫至林卡历史古街构成街区文化旅游轴。 No.3 古迹名称:灵济宫 古迹所在区:闽侯青圃 交通线路:台江广场坐30路然后坐摩托就可直接到 简介:明代的故事,青圃的一个医生治疗好了皇帝的病,并和其称兄道弟并建有圣旨碑歌功颂德 No.4 古迹名称:鳝溪祖殿白马孚佑王 古迹地址:福州市鳝溪农场 所能到达古迹的交通路线:966 973 到鳝溪或工程学院 古迹简介:白马尊王神全名为鳝溪冲济广应灵显孚佑王,系闽越王郢第三子,古称白马三郎,神勇力过人,喜射猎,在鳝溪射鳝被卷入波涛俱亡,后人建庙崇祀,祖庙在鼓山之北。 其它: 欢迎大家来鳝溪参观 No.5 古迹名称:万寿桥,南公园、台江民俗馆 古迹所在区:台江区 交通线路:到达南公园车站:812路,801路, 908路,950路,809路,729路,29路, 8路, 967路 简介:南公园原为清初靖南王耿茂的别墅花园,民国4年(1915年)辟为公园,因它位于当时福州城的南部,故称为“城南公园”,简称“南公园”。 其他补充:台江民俗馆,位于南公园内。在民俗馆后门,即可看到古桥 No.6 古迹名称:林则徐纪念馆、三坊七巷、南后街 古迹所在区:鼓楼区 交通线路:南后街、澳门路、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 简介:林则徐纪念馆在福州市澳门路有一片临街而立,红墙环绕的建筑,祠门向东,第一道为屏墙,左右设两边门。第二道为牌楼形墙,设一大门,额横书有“林文忠公祠堂”,进门为一条石铺通道,左右分列表青石文武翁仲及马、羊、虎等。 三坊七巷,福州省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 No.7 古迹名称:彬德桥 古迹所在区:台江区 交通线路:11路至同德苑下车 简介:始建于嘉庆年间,保存的较为完整 No.8 古迹名称:金山寺 古迹所在区:位于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既洪塘大桥边上) 交通线路:目前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只能先坐车到空军医院下车,然后可以打摩的过去。原先39路车有经过,因修桥改线路。 简介:建于宋代,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金山寺原是江心的小石阜,因为它的形状象石印浮于水面,有如江南镇江之金山,故曰“小金山”。因限于地形,寺院没有巍峨的殿阁和巨大的佛像,但小巧玲珑,佳景天然,在全省寺院中独具一格。主要建筑物有观音阁、大悲楼、金山塔(七级八面之实心石塔,高3.2丈)及东、西厢房。塔前有“观音阁”,塔后有“大悲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左室名“怡怡斋”,明抗倭名将福州人张经,年轻时曾在这里读书。右室名“借借室”,相传明嘉靖年间,爱国学者林龙江在此着书立说。他所用的桌椅器具等物全是向附近村民借来的,所以称为“借借室”。金山寺规模虽小,但胜迹颇多。塔寺四周仍可寻见古时八景:“ 洪塘古渡”、“石仓秋烟”、“妙高钟声”、“半洲渔火”、“云程石塔”、“巴山风帆”、“环峰夜月”、“旗麓斜阳”,踏踪觅迹,访古探幽,别有情趣。 No.9 古迹名称:欧冶池 古迹所在区:鼓楼区冶山路(营迹路) 交通线路:53路(还是953,忘记了,就是有去软件园的那部),或者乘有到卫生厅\屏山\古三座的公交线路,步行一段即至) 简介:欧冶池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冶山(泉山、将军山)北麓,今鼓屏路北端东侧,是2000多年前福州最早城池的遗址所在地。 水光山色,树绿花红,朱筵华宴,红男绿女,令人眼花缭乱。但明代之后欧冶池多为民居所占,仅存半亩方塘,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欧冶亭"被镇守太监卢胜移至"欧冶池"之西,不久为风雨所圮,清道光八年(1828年)购民居重浚,并扩大"欧冶池",重建"欧冶亭"于池之南。池畔有冶池园。1983年重浚池塘,疏通水源,垒砌石驳岸,环池筑有石栏杆,修复欧冶亭、剑光阁、石舫、喜雨轩、月台、曲桥等。种花植树,郁郁葱葱,既为古迹,又作胜景,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出土的一块古石碑,上刻"剑池"二字,现陈列于于山上福州市博物馆里。 No.10 古迹名称:苔泉 又名 龙舌泉 古迹所在区:鼓楼区龙腰山 交通线路:802等在龙腰下车 简介:泉水从岩缝中涌出,注入井中,唐元和年间建有石泉院,今废,井后有宋代书法家福州知州蔡襄所书『苔井』 No.11 古迹名称:胡也频故居 古迹所在区:鼓楼区 交通线路:乌山风景区南入口附近 简介:坐北朝南,四面风火墙,前后两进,有三厅两天井十一间住房,还有水井。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它补充:乌山路卖鸡弄3号,附近正在拆迁。 No.12 古迹名称:福州市工商联旧址 古迹所在区:台江区上杭路48号 交通线路:11,821,702,4,813福四中站下车然后从四中的山壁边上进去就是上杭路咯 或1,20,10,946,52等文化宫/达道/小桥头下车 从怡丰布市边上走进去 简介:1914年(另有资料为1911年),福州商帮集资在上杭路48号建福州商会八角亭魁星楼,为砖木结构园林建筑。后为福州市工商联使用。现已废弃。 No.13 古迹名称:闽王庙 古迹所在区:鼓楼区 交通线路:庆城路 简介:位于福州市庆城路,坐北朝南。原为五代十国时期的闽王王审知故居。王审知(862年~925年)治闽29年,促进经济文化发展,颇有政绩,后人誉称「开闽王」。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在其故居改立祠庙,奉旨祀典。北宋至清,五度重修。 闽王祠保持明代建筑风格。祠貌红墙碧瓦,墙头呈流线形,衬花饰图案。正面有三门。中门宽2.1米,高3.2米,门前二只石狮子,门侧二个抱鼓石。大门上碑「奉旨祀典」,下额「忠懿闽王祠」。左右仪门各宽1.5米,高2.5米;右门额「崇德」,左门额「报功」。 闽王祠主体建筑是大殿,木结构,七架椽、悬山顶,面阔15米,进深11米。殿内雕刻,纹里分明,线条流畅,缕刻精工。殿额「功垂闽峤」,供闽王像。 主要碑刻有恩赐琅琊王德政碑,高4.9米,宽1.8米,唐天佑三年(906年),礼部侍郎于竟撰、弘文馆王倜书,记述王审知身世及治闽期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对外贸易情况,是研究唐末福建历史的重要数据;乞土胜地碑,相传后人缅记王审知重农教谕,每年立春,郡守带领当地官员来祠庙取土,捏制春牛,发动春耕。 No.14 古迹名称:思儿亭 古迹所在区:鼓楼区 交通线路:10路 省体中心以东 简介:90年代中期毁于房产开发,后重建,但不按原样。村中原亦有古石桥,在亭边。 思儿亭曾经位于中国福州市城北。是明朝福州百姓为纪念抗击倭寇的将领戚继光和他的儿子而修建的。 相传当年戚继光抗击倭寇时驻扎在福州此处。一次,戚继光得知一伙倭寇企图侵犯福州,他就兵分两路,命令儿子戚印率先锋部队分头开进,约定次日午时在福州城东北会合。戚印于是率队出发,然而不久天气发生变化,伸手不见五指,戚印担心中倭寇埋伏,就下令部队停下,自己带几个随从赶去大军。由于部队未能汇合,导致接下来对倭寇的战斗形势不利,戚继光很生气,为了严肃军令,他命令将儿子戚印押出去斩首。这样一来,戚家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大获全胜。福州百姓都很感动,大军凯旋之时,经过戚继光斩子之处,老百姓都痛哭失声。后来福州百姓为了纪念戚继光和他的儿子,就在此处修了一个亭子,叫做「思儿亭」,当地还留下了一首歌谣:「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 No.15 古迹名称:华林寺 古迹的简介: 交通线路: 简介:华林寺,位于福建福州市屏山南麓,建于北宋干德二年(964年)。 历史沿革 闽国灭亡之后,吴越国国王钱镠割据闽浙等地,福州郡守鲍修拆除闽王宫殿,利用所拆下来的材料在屏山南麓建成华林寺前身「越山吉祥寺院」,建成文昌祠、普陀岩和正殿等。此后,又建造数座禅院,规模宏大。宋高宗曾赐该寺御书「越山」、「环峰」。 明正统九年(1444年),御赐匾额「华林寺」,一直沿用至今。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并入附近的罗汉院、越山庵,后又增建了御书阁、环峰亭、绝学楼、胜会亭等建筑物。 华林寺几经焚毁,现仅存大殿。 华林寺大殿 华林寺大殿为初建时原物,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对日本鎌仓时期(12世纪末)的建筑风格如「大佛样」、「天丝样」等有着巨大的影响,现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o.16 古迹名称:天宁寺 古迹所在区:仓山 交通线路:仓前街 5路 简介: 福州天宁寺,位于中国福州南台岛天宁山上,始建于北宋年间,原名崇宁寺,为王祖道所建。政和元年(1111年)改名天宁万寿禅寺,绍兴十三年(1143年)改为报恩光孝寺,于清朝时改为天安寺。宋、元、明时曾为南台八景之一,现仅存双江台、弥勒殿放生池等遗迹,大殿主体已废,遗址为现在的天安小学。 No.17 古迹名称:铺前顶救主堂 古迹所在区:台江区 交通线路:20路 横街 简介:铺前顶救主堂由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杨顺等人于1858年创建,是该会在福建建造的第一座教堂,位于福州铺前顶(现八一七中路772号)。1947年在这里举行基督教传入福州100周年纪念大会。 1959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让出大教堂办革新纸品厂,聚会移至小堂。1966年文革中彻底关闭,完全被工厂占用。1990年1月7日改名铺前堂重新开放。1994年该堂有信徒2000人。 其它补充:现移至横街巷以南地段 No.18 古迹名称:澳尾巷玫瑰圣母堂 古迹所在区:台江区 交通线路:1路 简介:澳尾巷玫瑰圣母堂 位于中国福州市台江区南门外澳尾巷,由西班牙多明我会建于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奉玫瑰圣母为主保,是福州现存最古老的一个天主教堂。 教堂中西合壁,有一对大钟楼,面积507.8平方米,可容千余人。1883年-1911年间为天主教福建北境代牧区主教座堂。 民国时期主教座堂迁往泛船浦,该堂改为多明我会会院,1932年,多明我会迁往中选路崇真堂,此后澳尾巷玫瑰圣母堂成为一个普通的堂会,传教范围为南门内外一带,南到洋头口,北到安泰桥。 1966年文革期间被关闭,被福州市电镀厂占用。1981年天主教收回产权。1987年转租给福州市儿童医院使用。并被列为台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No.19 古迹名称:琉球馆 古迹所在区:台江区 交通线路:国货路 8 812 简介:旧名柔远驿 明成化十年(1474)建。 No.20 古迹名称:龙江桥 古迹所在区:福清县 交通线路:长途至海口 简介:北宋政和三年(1113)太平寺僧惠图、守中倡建。长480米、宽5米、39墩,每间11米。 No.21 古迹名称:回龙桥 古迹所在区:闽安 交通线路:去亭江方向 简介:唐末王审知建,四墩五孔,66米,后重修,又名飞盖桥、沈公桥(注意沈字正体不可以写为渖),桥之东北有圣王庙,西南有玄帝亭。 No.22 古迹名称:弥勒岩 古迹所在区:福清县 交通线路:长途 简介:元至正元年(1341) 其它补充:山上还有九仙宫等多处古迹。 No.23 古迹名称:王审知墓 古迹所在区:晋安区新店斗顶 交通线路:802至山脚 简介:邻近莲花山,明代曾被盗 No.24 古迹名称:明代古城墙 古迹所在区:鼓楼区 交通线路:古田路 简介:原在民居后面,80年代扩路时拆浩兴寺而现出。 No.25 古迹名称:公正村古城墙 古迹所在区:鼓楼区 交通线路:骑车最好 简介:在公正村与赛月亭之间地带,长五六十米,宽五六米至十数米。梁夹城、宋外城、明府城城墙均经过此地。 其它补充:92年立碑保护,正在被拆 No.26 古迹名称:白塔 古迹所在区:鼓楼区 交通线路:乘坐8路、2路、26路、59路、 801路、803路、 702路、702支路、722路、725路、906路、908路、945路、948路、957路、958路、16路到于山站下车后步行可到。 简介: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传说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初建时塔内砌砖轴,外环木构楼阁,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层砖心木塔。每层的斗栱、云楣、栋梁、栏杆都经过精雕细刻,塔壁和门扉还绘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塔被雷火焚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米。因为外面涂上白灰层,故称白塔。由塔内旋梯攀援登顶,可鸟瞰榕城景色。从定光塔寺大殿东边石径,可以登上于山第一峰补山。山腰有一方形的万象亭,亭畔岩石盘立,重迭成趣。椅栏西望,乌山耸翠,古塔峭拔。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时,重阳登九仙山,有《西江月》一词:"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能得几多愁,只有黄花依旧。 其它补充:白塔位于于山上。 No.27 古迹名称:乌塔 古迹所在区:鼓楼区 交通线路:乘坐8路、2路、1路、11路、801路、821路、817路、906路、908路、945路、956路、967路、20路到道山路口站下车后步行可到。 简介:乌塔也叫净光塔,耸立在福州市区乌山东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东面于山的"白塔"构成福州著名的"三山两塔"中的"两塔",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其它补充:乌塔是唐贞元十五年(799年),福建观察使柳冕为祝贺德宗李适寿诞祈福,用石头垒建的"贞元无垢净光塔"。塔身用青色花岗石砌造,外表略带乌黑,故名"乌塔"。现在乌山附近还保存着福州市至今最古的碑刻,碑的上头左右刻着六(虫离),碑额题篆:"贞元无垢净光塔铭",记述当年柳冕建净光塔的情况。 No.28 古迹名称:闽王墓 古迹所在区:位于福州新店镇斗顶村(森林公园东大门对面走300米即到) 交通线路:802 54 路公交车可到 简介:闽王墓又称宣陵 闽王王审知,五代梁开平三年封为闽王,在福州执掌福建军政大权前后达29年,堪称五代十国时期一位明智的政治家,他一生以史为鉴,以民为本,轻徭薄赋,省刑惜费,鼓励垦荒,倡修水利,兴办学校,发展海外贸易,招纳中原名士,使福建成为当时全国比较稳定繁荣的地方,被喻为“文儒之乡”,而福州城也比他来之前扩大了7倍,因此他也被后世称为“开疆闽王”,深受百姓爱戴。 王审知于五代唐同光三年去世后,葬于福州城北凤池山。五代唐长兴三年迁葬今址。墓左室为王审知葬处,右室为夫人任氏葬处。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No.29 古迹名称:古响桥 古迹所在区:闽侯关中古响 交通线路:38\39路铁岭下车,坐摩托 沿山清水秀的水泥公路,进入青山翠岭环绕的关源乡,穿过关中大岩村,走向一陡崤的公路时,远远就听见擂鼓的“轰咚咚、轰咚咚”的响声。循轰咚咚响声,陡崤的公路而上,就在现代水泥公路旁可看见这古迹石拱桥了。 简介:石头砌成的半圆形单孔拱桥,东西走向,横卧在两岸崤壁间,玲珑雅致。石拱桥爬满了青苔藤绿蔓,显得格外幽静古朴。小石拱桥桥头立有一人多高,一手臂宽(约高2。2米,宽0。71米,)石碑,碑文楷书直刻,表明重造时间:大清乾隆四十三年 No.30 古迹名称:西禅寺 古迹所在区:台江区 交通线路:经过 西禅寺 的线路: 14路 27路 39路 64路(原941路) 91路(原701路) 96路(原606路) 97路(原957路) 112路(原812路) 113路(原813路) 123路(原723路) 128路(原728路) 简介:西禅寺,又名长庆寺,位于福州西郊怡山,为福建五大禅林之一。相传该寺为南朝梁代所建,唐咸通(867年)重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三山志》记载,南朝梁时有一个名叫王霸的方士渡江入闽,宿栖怡山练丹修仙,每遇饥荒岁月,便“金运米食贫者”后得道成仙。唐贞元间观察使李若,在其居住处修建冲虚观表示纪念。唐成通八年观察使李景温和延大安禅师来居首开法席,定名为清禅寺,住僧三千人,后改名延寿寺。五代后唐长兴年间,闽王王延钧更名长庆寺。 备注:本贴的所有古迹的交通线路大部分都为09年5月前未更新的,公布的站点基本无误,我们也会在未来的时间内,进行更新修改,也希望知情者可以提出修改更新建议。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夏夜读书|《爱的艺术》找书友 (与自由)
- 寻找有种、有趣、有料的小伙伴 (游鱼033)
- 房地产销售招聘 (公寓直租)
- 福州 (小姨子/福州)
- 福州独立摄影师,欢迎咨询约拍 (李与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