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韩寒想到的自我同一性问题
晓燕(心理、法律)
《对话》中17岁的韩寒没说几句话,却显得非常笃定,难怪现在“诚实地说出常识,智慧地运用文字”的韩寒如此稳定自若。用心理学上的术语来说,17岁的韩寒很好地解决了同一性问题。所谓解决同一性问题就是解决了,“我是谁,我有啥优缺点,我能干啥,在社会上我能走哪条路”之类的问题。埃里克森说这是从青春期到18岁之间该解决的问题,后来的学者说因为种种原因,人们会延迟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延迟到大学里。当然,也有很多人一生都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也有不到青春期就知道自己该干吗的人,比如Eva Vertes,一个美女科学家,9岁第一次读到埃博拉病毒,决定向医药界进发,14岁申请到大学实验室工作,17岁发现了能治疗Alzheimer的新线索,得到国际科学展会的最佳世界医药奖,今年24岁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治疗癌症的新方法。这正契合了韩寒所说的为什么一定是三十而立,不是二十而立,四十而立。同一性用中国老人言就是“立”。 由于环境、教育、个性的不同,每个人“立”的时间都是不同的。因此有少年老成,也有大器晚成,还有碌碌无成。何时“立”,心理学家们也没有定论,他们说这是贯穿一生的问题。是啊,“立”了也会推倒。在这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花花时代,“立”的问题越来越成为问题,人的烦恼也就越来越多,迷茫越来越重。 很羡慕韩寒17岁时就拥有了同一性,我是属于延迟到大学里也没解决的人,幸运的是三十多岁的时候终于暂时同一了,立了。现在,需要的是实践行动。祝愿自己能坚定稳定地做下去。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论证物自体不可知论 (只是观察)
- 生命是过程,全程有意义打造 (学习者)
- 无所求 最自由 (RJ)
- 求人共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Maggie.)
- 这里冒昧凑凑热闹,忝发拙著献丑,欢迎各位拍砖。 (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