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一部没有特效的优质科幻电影
来自:不开灯
昨晚看了一部让心灵愉快的电影,在被《2012》、《阿凡达》的电影特效眩晕了脑袋后,《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终于又把脑神经一根根接回去了。在此之前,很久都没看到一部能让心思专注在对白上的电影。据说《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制作费用不超过1万美元,这真的很酷。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故事和场景都很简单。一间乡村房屋,几个人来到这里,在壁炉火光的照耀下,进行了一场对话,然后曲终人散,各自离去。房中除了几张沙发,几乎没有其他家具。众人除了喝着一瓶陈年威士忌外,几乎都在进行不间断的对话。这是我多年前看过一部只有两个演员,撑起整部悬疑推理电影外,见过最真挚、朴实的导演手法。当然,经典俄罗斯电影《十二怒汉》也是类似的安排,不过《十二怒汉》中还是透过人物回忆和推理的过程,悄悄将画面拉出对话线。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是2007年的片子,根据科幻小说家Jerome Bixby的作品改编。故事开始于一位年轻的哈佛教授约翰的突然离职。约翰在哈佛任教了10年,他知识渊博,在课堂上总是信手拈来地引用各种事例和经典,很受学生的欢迎。他性格温和、为人诚恳,还驻颜有术,在同僚中也颇有声望。然而他却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决定离职,并搬离居住的城市。于是,在他收拾行李、决然离去的当天,他的几个哈佛同事来送别他。同时来到约翰家中的,除了4个分别研究人类学、历史学、生物学、神学的权威教授外,还有约翰的女助理,以及一位和其中某个男教授正在交往当中的女学生。 进门前,朋友在约翰已然收拾好的行李中发现了一幅梵谷的画作,尽管约翰说这是人家送的赝品,朋友还是看出这是梵谷时期的制品,交代约翰一定要去找人鉴定。落座后,朋友们纷纷开始询问约翰突然离去的原因,对于“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呆太久”这样的解释,谁也无法相信,毕竟约翰放弃的是多年的努力和大好的前程。朋友们真心实意地想知道约翰到底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希望能给于援助。在此之间,朋友们又在约翰房内看到一个史前时代、用鹦鹉嘴制成的凿刀。这是约翰在旧货店淘到的。 踱了几个来回,犹豫了几分钟,面对朋友们的真诚以及博学,约翰做了一个决定,他想尝试一下,他说:如果,如果我是一个穴居人,你们认为情形会怎么样?朋友们当场都傻住了,他们虽然设想过约翰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但是发疯显然不是其中的一项。不过朋友们终究都是哈佛的精英,在恍惚了几秒后,就问约翰,这是一个科幻小说的假设性问题?约翰说,你们要这样认为也可以。于是一场精彩的对话就此展开。 生物学教授首先发表意见,他说人类的器官在短时间内会代谢、再生,只是因为毒素的累积,影响了身体的代谢与再生功能,人类才会因此老化、死去。因此逻辑上,只要能正确地生活,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再生机能,永生是可能的。人类学教授接着说,据研究,穴居人的智力和外表与现代人差不多,因此如果一个人连续活了14000年,而不是佛教所说的不断地轮回转世,则这个穴居人应该和你我差别不大,在知识上极为丰富,但对未来的理解不超过现代人,因为这个穴居人始终只能掌握目前的知识,他毕竟只是活的久,但不是天才。 在探讨完了基本假设后,大家又把矛头指向约翰,质疑他如何知道自己是个穴居人。约翰说,我不知道,我只是从后来发掘出来的文物、相关的研究,以及自己模糊的记忆,推论出我可能是14000年前的穴居人。女学生问,那你应该记得自己儿时成长的环境,可以以此确定自己的出身。约翰说,是的,就像你记得你5岁时家附近的超市所在,记得从家到这超市会经过的加油站。但是,当你回去寻找时,你看到的是高楼大厦,是高速公路,和你记忆中的大山、大河再也对不上了。 神学教授突然发难,那你1000年前在那里?约翰反问,你去年的今天在那里?神学教授无言,因为她确实不记得了。生物学教授问,你做了什么,为什么不会老?约翰回答,我不知道,当我成长到35岁之后,我就不再老化。是的,我也会生病,也曾病的很厉害,但是还是活下来了。最初,我所生活的部族,将我当做神来崇拜,但是渐渐地他们开始怕我,他们相信我之所以不会死,是因为汲取了他们的生命,因此将我赶出来了。于是我开始流浪,也不时混入各地方的族落共同生活。我曾经到过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曾站在法国看到英国的山脉,英国被海水从欧洲大陆隔开来,是后来才发生的事情。行李中的那幅画是梵谷亲自送给我的,当时我是个养猪的农夫,他常常到我这里来作画。我还曾经一路向东方旅行........因为我看到太阳从那里升起,所以我知道那是东方。到了东方,我遇见了一个对我影响深远的人,那就是佛祖。 说到这里,朋友中已经有人按耐不住了,约翰所说的事情太过难以致信,而编织这样的谎言来愚弄朋友,也是种难以原谅的行为。于是有人拨打了手机,叫来了另一个朋友,一个心理学教授。肥胖、老迈的心理学教授来到后,并没有为约翰进行任何心理分析,他只是坐下来,然后接续原来的话题,在“约翰是个穴居人”这个假设下,继续进行探讨。心理学教授想知道约翰为什么要告诉大家他是穴居人这个事情?难道不怕这个事情被泄漏出去?约翰说我没有什么目的,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其他人,但是这次我突然想试试看说出来的结果。我也不怕你们说出去,因为这是个无法证实真假的事情,而未能证实的事情,总是很快就会从人们的记忆中褪去。 在漫长的14000年间,约翰也曾多次结婚、建立家庭。于是心理学教授问道,作为一个不死人,你如何看待身旁人的死亡?对约翰来说,死亡是他所无力阻止的,尽管亲友死亡时,心中的伤痛是难免的,但是就是这样,你不可能再做更多了。心理学教授终于忍无可忍了,虽然他一直理性地和约翰探讨各种问题,但是当话题转向永生和死亡时,他竟然激动地掏出手枪,指着约翰,并指责他不应该以永生来迷惑人们,难道他不知道这只能引起人们的嫉妒和对死亡的恐惧吗?原来心理学教授的妻子在昨天过世了。约翰追上了夺门而出的心理学教授,同情地拍拍他的肩膀,拿走了他手中的枪,里面并没有子弹。 这是约翰继前次搬行李到车上后,第二次离开客厅。和前一次一样,屋里的人忍不住趁机私下讨论一番。有人坚决不相信约翰的说辞,但也有人将信将疑。但原则上大家都同意,约翰的心智是正常的,对答如流、没有丝毫犹豫,态度始终平和,逻辑性也十足。当约翰进屋后,有人问他,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是否曾经遇到过与他相同的人。是的,约翰曾经遇到一个人,初见面时,他就怀疑对方和自己一样。在几次试探后,约翰终于问了对方,对方承认自己也一样是个不死的人。两人仿佛相见恨晚般地,不眠不休地述说自己的经历。尽管如此,两人心里却始终无法百分之百的确认,对方所说的是实话,还只是顺着自己的话在做戏。于是两人相约要保持联系。但事后并没有再联络过,在经过1、2百年后,约翰似乎曾惊鸿一瞥地看见那个人,但也不确定。 此时,有人拿起原来那个史前时代的凿刀,问约翰这是否是他从那个时代带来的。约翰笑着说,这真的是在旧货店淘来的,就像你们现在用的笔一样,你会一直保存这个笔,日后如果没死,用来当作你曾在这个时代生活过的证据?这样的回答很合理,谁也不会这么做。终于,话题转向了宗教。一直以来,约翰都没有特定的信仰,他自己倒是倒是隔三差五地就会到几内亚的一个原始部落中待上一段时间,那里的部落还为他立了一个巨大的雕像。对于朋友们问道他是否曾经遇到过圣经中提到的人物时,约翰有些迟疑,他言语闪烁地加以否认了。然而,在朋友们的一再追问下,约翰终于承认自己有这样的经验,甚至还成为了这些人物中的一个。 是摩西吗?是十二使徒中的一个吗?在神学教授的愤怒声和其他人的起哄声中,约翰为难地说起了这段历史。当时他和佛祖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回到了西方,来到了罗马人的城市。面对罗马人的暴政,约翰决定在那里宣扬佛祖的思想,引导民众思考生命的真谛。天哪,约翰说的竟然是耶稣基督。这个说法对神学教授的信仰产生了巨大的伤害,约翰曾经是她最喜欢的同事,如今却以这种异端言论来伤害她!尽管如此,其他人对这个话题却充满了兴趣,迫不及待要听约翰继续说下去。 原来当时,既没有发生像《新约》中所说的东方三博士观星来马槽迎接的故事,也没有那些声称的神迹。约翰确实曾经利用从东方学到的草药知识治好几个人的病。但并未如传说般地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是被绑在上面而已。当时约翰藉由在佛祖身边时学会的密宗瑜伽,放松了肌肉、减缓了身体机能,进入一种如同死亡般的状态。当他慢慢转醒时,周围的人没等他解释就陷入疯狂的喜乐状态,四处颂扬他死而复活的神奇事迹。不得已之下,约翰只得落荒而逃。目前圣经上所说的都是信徒们穿凿附会而成,是教会用来控制群众的工具。这早已脱离了他当时传教的本意。 说到这里,众人一阵静默。对于宗教的起源,坊间早已有各种不同的猜测。人们也普遍相信有许多内容是被夸大的。但是实情荒谬至此,却又超出众人的想像。此刻,在气愤中离去的心理学教授早已回到小屋来,他站起身来,打开了电灯,以无比严肃的态度对约翰说,无论你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你已经动摇了我们之前所知、所想、所信的,我要再次的问你,你告诉我们这些的目的是什么?约翰站在忽然明亮的房中,环视了大家后,骤然放声笑出来,说他只是和大家开玩笑,说他们进门时提到了梵谷的画、鹦鹉嘴凿刀,又一再问起他离开的原因,他才有了这个灵感和大家一起编故事。 尽管有些生气,但是对于约翰终于说出了实话,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虽然有一个朋友对此忿忿不平,其他人倒是都破涕为笑,热情的拥别这个爱胡闹的好朋友。那个女学生临走前还略带淘气的问起,约翰你的姓是“奥德曼”(old man),这其实也是一语双关吧。约翰和女助理站在门外一一送别了这些朋友,除了身体状况不好、动作缓慢的心理学教授外,其他人都已经坐上车,一边摇头嘲笑自己竟就着一个想像出来的故事,从早聊到晚,一边顶着夜空驶向回家的道路。女助理早前已经向约翰表白过,当时约翰只是告诉她,虽然他对她有所动心,但是他已经经历了太多类似的分分合合,不想再重复同样的历程。此时,当约翰承认说自己是穴居人是个玩笑后,女助理却说,我很了解你,你绝不会践踏朋友的真诚,不会在这种时候开这种玩笑,你的真名到底是什么? 约翰笑了笑说,就是约翰。我不断地换名字,但是无论怎么换,都是叫约翰。不过在姓方面,就常常取一些语带双关的。60十年前,我住在波斯顿,还取了个好笑的名字。此时正从房中走出来的心理学教授听到了这段对话,也听到了约翰说的那个在60年前使用的名字,他激动的抓住了约翰,问他知不知道自己母亲叫什么名字?他家里养的那条狗叫什么名字?原来约翰竟然是这个老迈的心理学教授的父亲!只是心理学教授当时年纪还小,记忆并不深刻,而且那时的约翰是留胡子的!这样的刺激远超过体弱的心理学教授所能负荷的,他旋即心脏病发作。在救护车带走了心理学教授的遗体后,约翰也上车准备启程了。约翰将车缓缓开出车道,想了想,他停下了车。女助理这时抬起落寞的脸庞,一边绽开灿烂的笑容,一边快步地奔向乘客座。<全剧终> 由于我写日志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所看、所感,因此日志中的内容主要是我根据看过电影后的记忆写下的,不会较真地回头翻看和核对电影内容,也因此,在一些名字、专有名词、内容顺序和细节上,难免会有些疏漏和错误。但大体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内容就是这样。有些观众或许觉得这样的故事情节过于天马行空,一个存活了14000年的人类既不现实,也不有趣。其实,我倒觉得很有趣。这部电影或这部科幻小说,提出了一个可能,然后设计了一群专家中的专家来探讨和批判这个可能,并根据这个可能来挑战我们既有的思维和信念,从另一个视角来重新看待我们对原有对世界的理解。 在故事中,约翰由于活了14000年,因此累积了大量的知识,他所提出来的“他的”经历,大多和书本上相符合,因此他的朋友们无法用任何“现存”的历史来反证约翰的说法,更无法分辨约翰说的是他的真实经历,还是他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至于和书本上不相同的部分,由于发生在过往,同样没有人能以此证明约翰是错的。而这个,其实就是历史的本质,历史是根据相关的文件资料推演出来的,却又无法证实。就像我们从教课书上学到秦始皇焚书坑儒,但这只是一种“可能”,谁也无法证明事情就是这样,要是有一天有个人跳出来说这是秦始皇的儿子干的,但故意改写历史赖在他父亲头上,我想我们也只能将信将疑。 要以生物学的方式来证明约翰是否有14000岁了,同样不可行。由于代谢和再生功能,一个14000岁的人的身体机能显现的状态将会符合35岁的人应有的状态,因此如果生物学上发现约翰的机体是35岁,并不就此驳斥他是14000岁这个声明。除非是将约翰关进实验室里观察个几年,不过显然约翰不会同意,这也不符合人权。因此,这个故事的先决假设本身就很有意思,很值得探讨。也许你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其次,是故事中众人所探讨的主题。其中提到了人们对不死人的感受,初时也许羡慕、也许崇敬,但逐步演变出恐惧,最终衍生出类似吸血鬼、魔鬼之类的恐怖传说。再有就是对神话的挑战。目前许多人深信不疑的宗教信仰,完全有可能是衍生自一个最单纯的误会。就像这个故事提出的可能,这个世界上其实既没有神,也没有鬼,有的只有人,全都肇因于人们的恐惧和希望,肇因于这个来自地球的男人。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并不是部神话电影,也不是试图驳斥现有的理论架构,它只是提出一种可能性,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部电影的剧情尽管简单,但其间的对话却是精彩、一气呵成的。片中人物都是聪明绝顶的专家,因此碰撞出一场智慧的对话,其中的主角约翰,始终以一种充满理性,却又无比谦和的态度来面对种种诘问,完全符合一个历经14000年、看遍世事变迁的人应有的超脱态度。其他学者也都能抱持理性来继续这样的对话,而不是莽汉般的掩耳抗拒。有趣的是,其中女学生和女助理由于未受到太多知识的羁绊,也不会因为约翰的理论而摧毁自己多年的研究与信念,因此反而更容易接受这样一种可能性,所以都说年轻人才是世界的希望嘛。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日本 韩国指定代购 微信 liuli1294562989 (日本代购)
-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个“阙濛”,但是现在已成路人。 (mirror .)
-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治病用良药,功成得静心!(人做天知) (日本代购)
- 天地肉苁蓉 (日本代购)
- 出一瓶薇姿洗发水红标 (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