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步克:《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
董(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
《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 阎步克 著 中华书局,2009年11月 本书围绕《周礼》六冕制度及其对历代冕制的影响,探讨了服饰礼制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六冕并非真实的周朝原生礼制,而是《周礼》的建构,反映的是周朝政权与神权的分配,具有“君臣通用”特点。随汉廷尊儒,中国制度史上出现了“古礼复兴运动”,其间古冕被重新采用。王朝在宗经、复古思潮促动下,重新采用占冕;同时从尊君、实用出发,立足现行品位结构而调整古冕等级。经学家对古冕的不同阐释,也引起了诸多纷争。理性化、世俗化倾向,最终导致了“服周之冕”的低落。《周礼》六冕的漫长兴衰变异,折射出了服饰与权力、学术与政治在传统中国的复杂关系。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从唐初的“君臣冕服等级倒置”说起 2.宗经与复古:“古礼复兴运动”与“礼制浪漫主义” 3.尊君与实用:帝国品位结构与官僚理性主义 第二章 周朝的冕旒与服章:真实与建构 1.冕称、冕旒与冕等 2.冕与胄的推测 3.十二章的问题 第三章 结构的生成与转换:君臣通用与如王之服 1.君臣通用与如王之服 2.“如王之服”与“与天下乐之” 3.等级祭祀制与等级冕服制 4.等级祭祀制与等级君主制 第四章 二次建构:郑玄与《毛传》的章旒推定 1.郑玄的章、旒、玉推定 2.郑玄“以爵不以命数”的诸臣冕服推定 3.“各视其命之数”与《毛传》的诸臣冕旒推定 4.两种诸臣冕服等级评述 5.自祭之服与助祭之服:误读之始 第五章 汉明帝冕制复古:六冕合一 1.古冕的断裂:论“秦除六冕之制” 2.破镜初圆:新莽与汉明帝的冕制复古 3.永平冕制的经典取舍:《周礼》 4.永平冕制的经典取舍:《尚书》 5.永平冕制的经典取舍:《礼记》 6.永平及魏晋宋齐之章目:华虫粉米之分合 第六章 魏明帝“损略黼黻”考 1.魏明帝“损略黼黻”和“毁变”高山冠 2.马融与《伪孔传》的黼黻安排 3.晋朝服章的“遵而无改” 4.魏晋的鷩冕与《周礼》 5.高堂隆之冕服从郑 6.魏晋冕制与郑王之争 第七章 南朝冕服的复古与创新 1.宋明帝:“留范垂制”和“沿时变礼” 2.南齐诸臣旒数依命数 3.梁武帝使用大裘冕和服章用郑玄 4.陈朝六冕存疑 第八章 北朝冕服的复古与创新 1.十六国冕服举隅 2.《周礼》、《伪孔传》之间:魏齐冕制 3.北周冕制的“创造性发展” 4.北周的命数、章数、等数、旒数、服数 第九章 隋朝冕制三题 1.隋朝冕制与“制度源流”问题 2.“自鷩之下,不施于尊”与皇太子“谦不逼尊” 3.“重行”与“小章” 第十章 唐朝冕服复古与君臣冕服冲突的解决 1.唐初的冕服复古 2.冕服用途和服冕者范围的扩大 3.君臣冕服倒置问题的凸现与解决 4.大裘冕的搁置及相关经学背景 第十一章 《周礼》六冕在宋明的余波 1.由宋朝的偶数冕旒看诸侯诸臣关系的历史变动 2.冕服的等级功能下降和应用范围收缩 3.脱衮服裘·脱裘服衮·以衮袭裘 4.由宋至辽金元明冕服专属皇族 第十二章 理性化与世俗化 【附录一】读书笔记:服饰等级与服饰平等 【附录二】日本古代国家的服制与等级(徐冲) 附 记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原价代购段熙仲《春秋公羊学讲疏》(已代完) (闕疑焉)
- 陈侃理:京房的《易》阴阳灾异论 (哲夫成城)
- 《经学研究》第八辑《经教的古今之变》出版 (陈愚)
- 《经学研究》第七辑《清代经学与学人年谱》出版暨前言 (陈愚)
- 虞万里:清代学术与高邮二王的古籍校勘 (哲夫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