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与政治》
来自:菏泽民间智库(拆下肋骨当柴烧)
《世界经济与政治》自1979年创刊以来,始终贯彻“理论性、战略性、综合性和现实性”的办刊方针,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促进学术交流。 中文名称 世界经济与政治 外文名称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语 言 中文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编辑单位 北京市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周期 月刊 国内刊号 11-1343/F 国际刊号 1006-9550 邮发代号 82-871 目录 1 收录情况 2 报刊职能 3 取得荣誉 4 期刊目录 5 订阅启示 6 投稿说明 7 编辑部征稿 8 论文范例 收录情况编辑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1] 报刊职能编辑 《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的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综合性学术月刊。该刊曾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李铁映同志为本刊题写刊名。自1979年创刊以来,始终贯彻“理论性、战略性、综合性和现实性”的办刊方针,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促进学术交流。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经济与政治》 本刊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为主旨,注重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的结合;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结合;注重选题的综合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紧扣时代热点和学科前沿问题。本刊实行了双向你明审稿制,发表了很多反映国内一流研究水平、具有创新性和重大学术价值的论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确立了稳固的学术地位,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现已成为深受读者喜爱和忠实地、较有影响的国际问题理论刊物之一,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 取得荣誉编辑 本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中,《世界经济与政治》在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表中排名第1位;在世界经济类核心期刊表中排名第2位。在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4年版)中,《世界经济与政治》在国际政治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一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2000年~2003年度全文转载量排名中,《世界经济与政治》居原发报刊综合类排名中先后居于第6位、政治类第2名。 期刊目录编辑 浅议当前美国经济形势 俞可兴 日本经济的现状及其前景 李公绰 西欧经济的振兴:希望与困难 鲁桐 动荡时期难有起色——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 谷源洋 印度经济步履维艰,前景堪忧 司马军 1990:遭受意外困扰的中东经济 马秀卿 拉美经济继续恶化1991年形势更为严峻 卢韦 苏联经济陷入危机改革艰难 周荣坤 南斯拉夫更向欧洲倾斜 汪丽敏 当前罗马尼亚经济的特点 刘开铭 波兰经济形势比预计更糟 许木兰 匈牙利经济雪上加霜:生产下降旱灾严重 冯存诚 “九十年代的南亚”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召开 钟锐 试论东西方经济一体化的三大障碍 高瞻 中东军火市场述评 徐景方 订阅启示编辑 从社会影响力与评价体系的各种统计数据看,《世界经济与政治》在政治学期刊排名中名列前茅。例如,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被引用率排名第一,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2008年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印证报告》(2004年版、2008年版)以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中,《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被引用数量、期刊的影响因子和Web即年下载率均在政治学期刊中名列第一。根据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的最新评估,《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年)中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常辟有以下专栏: 国际关系理论侧重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世界政治国际政治、安全、军事、文化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海外专稿国外知名专家学者的学术新论 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及其与国际政治互动研究 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政治互动关系探索 《世界经济与政治》订阅方式: 《世界经济与政治》为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2010年开本调整为小16开,160页,每期定价26.00元,全年定价312.00元。 国内订阅者可到当地邮局办理订阅,邮发代号:82-871(北京),也可直接向世界经济杂志社订阅。杂志社订阅方式如下: 国外订阅: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地址:北京399信箱;邮政编码:100044。 ISSN 1006-9550 CN 11-1343/F 。 投稿说明编辑 《世界经济与政治》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注重理论创新,紧扣时代热点和学科前沿问题;移极报道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上处于前沿的有开创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把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结合起来的成果,尤其是对全球整体的变化与特点的分析,专题性问题的深度透视,宏观的、战略的扫描,多学科、跨学科的研讨,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书评和学术信息等。本刊真诚欢迎广大学界同仁惠赐佳作,踊跃订阅。 1.论文应有创新意识,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立意新颖、文字简练。 2.稿件应遵守学术规范,凡研究性论文,应在文中或注释中简要说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为切实提高刊物质量,本刊制定了注释规范 ( 详见附录 ) ,请各位作者认真遵守。 3.为保证稿件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来稿首页请注明文章题目、作者名称、内容提要 (200 字以内 ) 、关键词 (3 ~ 5 个 ) 、作者简介 ( 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城市、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 以及论文题目和内容提要的英语译文。正文不再出现上述信息。 4.来稿文责自负,一般不超过 1 万字,本刊有稿件删改权,如不同意,请来稿时注明。由于人力和经费限制,恕不退稿亦不能逐一答复,稿件寄出三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来稿一经刊用即赠样刊两本。 5.来稿请注明专投本刊,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发现有此类行为者本刊予以追究,今后不再刊发其论义,并通报作者姓名。 6.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获奖或被其他报刊转载、摘登等,请及时通告本刊编辑部。本刊版权所有,允许转载、摘登和翻译,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 7.投稿请以电子邮件和邮寄稿件(请附寄磁盘)方式寄至编辑部,不要寄给个人。来稿请寄:北京建国门内大街 5 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邮政编码: 100732 。 附:本刊注释规范 1 .中文注释 对文章中所引用的资料第一次进行注释时,必须将该文献的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资料所属页码一并注处。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时,只需注明作者姓名、文献名和页码。具体格式举例如下: 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1 页。 [ 美 ] 汉斯 · 摩根素著,杨岐鸣等译:《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年版,第 30 页。 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载《欧洲》, 1993 年第 5 期,第 l 9 页。 其他类型的文献基本上参照这个格式。如果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请注明详细的网址。 2 .外文注释 ( 以英文为例 ) 同中文注释的要求基本一致,只是文章名用引号,书名和杂志名用斜体。具体格式举例如下: 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97, pp.33-36. Peter Clarke and Eric Fredin, “Newspapers, Television , and Political Reasoning”,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 Vol.42 , No.1, 1978. Robert Levgold, “Soviet Learning in the 1980s”, in George W. Breslauer and Philip E. Tetlock, eds.. Learning in US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Boulder ,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1. 编辑部征稿编辑 21世纪是新经济的世纪 “新经济”≠“知识经济” 关于新经济的几点看法 “新经济”新在哪儿? 对美国“新经济”的再认识 从技术进步看新经济 经济周期与新经济的兴衰 新经济的实质是收益递增经济 对新经济相关问题的研究 “双层次博弈”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关于新世纪中美关系的战略性思考 “鸭绿江学术论坛2010暨第三届东方外交史国际学术会议”简讯 先发制人战争的道义限度——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例 有效制裁与“正义制裁”——论国际经济制裁的政治动因与伦理维度 禁忌与军备控制 区域合作的国际道义与大国责任 人权、援助与发展问题——以非洲国家为例 论文范例编辑 1、中国社会科学论坛:G20与国际经济秩序研讨会简讯 肖立晟; 1 2、松散等级体系下的合法性崛起——春秋时期“尊王”争霸策略分析 周方银; 4-34+156 3、国际关系中的音乐与权力 陈玉聃;何塞·穆巴恩·圭玛; 35-57+156-157 4、联盟情境下试探型强制外交行为探析 刘兰;蒋昌建; 58-74+157 5、重新思考体系建构主义身份理论的概念与逻辑 季玲; 75-92+158 6、遵约研究走上了错误轨道吗? 张笑天; 93-112+158-159 7、英国学派与英格兰学派:从分立到合一 马国林; 113-122+159 8、跨境资本自由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韩剑;高海红; 123-136+159-160 9、一体化次序视角下的东亚合作 富景筠; 137-151+160 10、中美关系发展的思考 陈健; 152-155+160 11、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12学术研讨会简讯 唐键; 161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当代中国智库网络化转型探索 (鲁西南农村研究)
- 出书专著教材 (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