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 Besson 10部电影
来自:drunkenstain(保持神秘是我们唯一的交流方式。)
10部电影,3任太太,1个吕克·贝松 说实话,吕克·贝松是很多电影人的梦想,一面是艺术,一面是票房,他把电影的虚、实两面都实现了;居然还故作矜持地预言自己一生只会导演10部电影,而当第十部影片完成后,他将去做最喜欢的事情,去过自己的日子。我们很难猜测他还有比拍电影更愉快的爱好,所以,可能他此后将真的不当导演了,只干自己最钟爱的事情:当一名电影制片。 法国当代电影有今天的商业化局面,至少有10%以上要归功于吕克·贝松和他的欧罗巴公司(Europa Corp.)。其投资并制作的影片令法国电影顺利地走出了“纯艺术、低票房”的自恋阴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占到了前所未有的份额。同时,在法国的国内影院,吕克·贝松执导或监制的电影,也已越来越彪悍的形象站了起来。 10部电影和1个吕克·贝松 吕克·贝松至今已导演过8部剧情长片,而回头看看这些片子,瞬间就能把艺术的吕克·贝松和商业的吕克·贝松严格区分开来。而作为导演的那个肯定在艺术的行列,当然这也是法国人依旧热爱他的道理所在。而美国人或者说好莱坞所喜欢的,当然是商业的吕克·贝松,亦即以制片或监制身份出现的吕克·贝松。很少有人会这么顺滑与充满激情地穿行在艺术和商业的正中间,因此,要着重描述的,是吕克·贝松的10部电影,而通过这些电影,就到达了吕克·贝松这个人——这是一个每次都会迷上自己影片的女演员的危险人物。 ·《最后的决战》(Le Dernier Combat,1983年) 这是吕克·贝松的剧情长片处女作,看起来,更像一则寓言。从它著名的三无特征:无色彩(即黑白)、无对白、无明星,可以很快辨别出一个24岁导演意欲用电影警示世界的青春想法,而这,就是最早的吕克·贝松。 该片获得了1983年度法国最权威的科幻恐怖电影节——阿沃基影展的两项大奖。有些吕克·贝松的影迷至今还坚持,《最后的决战》是吕克·贝松最好的影片。 ·《地铁》(Subway,1985年) 这部《地铁》拍得很奇异、很隐喻、很法国电影化,但是,已经可以找到一些商业巨片的要素,尽管吕克·贝松没有利用它们,但它们已然出现,并被有意识地保留了下来,直至日后,更奇异、更隐喻、更法国化地绽放开来。比如,明星的使用(阿佳妮Adjani、克里斯托弗·朗贝尔Christophe Lambert等)、速度与追逐(地铁列车的速度、旱冰鞋的速度、法国警察特有的笨拙与幽默对比,那些高速度与追逐的嗜好在后来的《出租车1、2、3》里得到了真正的升华)、很少的对白(之后他的电影一直以精彩却稀有的对话直面观众)…… 《地铁》获得了法国恺撒影展的十三项提名,目光迷离、目光极其迷离的克里斯托弗·朗贝尔最后夺取了恺撒奖最佳男主角奖项。 现在看来,《地铁》的视觉想象力仍不是可以轻易超越的。那些夸张的、那些真切的、那些悲哀的、那些可笑的,都在得失之间被巧妙地把握到了。 ·《碧海蓝天》(Le Grand Bleu,1988年) 吕克·贝松的形象,因为这部《碧海蓝天》而在法国人心中有点崇高起来。在这部几乎是自传性质的电影里,人们似乎理解了吕克·贝松对大海和对海豚的难以释怀,也正因此,吕克·贝松的家庭及早年经历成了当时人们小众传播的热点话题。 他的父母都是职业潜水员。在6岁之前,他已经跟随父母走遍全世界,执行过各种各样的潜水任务。8岁时,只要父母在海底工作,吕克·贝松就会很长时间都呆在水下,跟一只他最喜欢的小海豚玩耍。那时候的他,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会跟海在一起。然17岁的一场事故让他丧失了继续下海潜水的能力,在回巴黎养伤期间,他与电影相逢了。对这名从海边归来的少年而言,坐在黑暗的电影院的一角可能是人生最美满的一段时刻。 《碧海蓝天》是1988年法国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式电影;它也得到了同年度法国恺撒影展12个奖项的提名,并从中夺取了最佳音响奖和最佳音乐奖。仅在巴黎一个城市,为了观看这部《碧海蓝天》,就有200万人次走进了电影院。到那时为止,它还是法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当然,这个纪录后来被吕克·贝松用自己的其他影片所取代。 ·《女囚尼基塔》( Nikita,1990年) 《女囚尼基塔》让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吕克·贝松。最厉害的在于,吕克·贝松既让这部电影充溢着浓重的“贝松式诗意”——不煽情却极让人动心;还令影片成功地具备了一切商业片的特征——情节(紧张、逆转)、角色(女性一律柔中带刚、男性一律刚中带柔)、场面(激烈、简洁、冷酷)、细节(细到一切为了情节、角色和场面)。 女囚尼基塔是一个因枪杀警察而被判终身监禁的女囚,在无可选择的两难情境下,她接受了秘密警察的改造,成为国家机器的一个秘密杀手。《尼基塔》的上映既成就了吕克·贝松的功名,又让他的女友、尼基塔的扮演者安·帕伊奥(Anne Parillaud)出了名,并就此成了他的妻子。收获不是不丰盛的。 ·《亚特兰提斯》(Atlantis,1991年) 应该说,这是一部自然电影,一部有关海洋的自然电影,可以看成是《碧海蓝天》的继续,也可以说是一部独立的以海洋生物为主题的影片。无剧情、无对话,足迹遍布苏格兰、澳大利亚、大洋洲、哥伦比亚、弗罗里达、巴拿马群岛及北极极地海域,是令吕克·贝松极度自我满足的影像作品,当然,作为观众,也得到了相当的慰籍。 ·《这个杀手不太冷》(Léon,1994年) 假如说《女囚尼基塔》让人们都知道了吕克·贝松,那么,让人们都深刻记住吕克·贝松这个名字本身的,就是他1994年导演的《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是吕克·贝松导演的第一部美国电影(虽然它从头至尾均充满了法国意味),一下子就被评论界和观众捧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杀手题材电影里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商业电影和个人电影结合得最为完美的一部。”男主角里昂的“每天一盒奶,手捧盆栽植物、戴小黑帽、穿长褂”的形象,几乎成为影迷们如数家珍的杀手注册商标。而主演让·雷诺(Jean Reno)和当年仅12岁的纳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一下子变成了国际知名影星,真的是“一下子”的。 这也是罕见的一部吕克·贝松没有跟女主演恋爱的影片,毕竟她才只有12岁;而10年之后,吕克·贝松又去找到了已然22岁的纳塔莉·波特曼,期冀与她再度合作,拍摄《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续集。结果还是未知数,但目的很堂皇:再给大家一次机会。 影片获得了这一年恺撒影展的所有提名,但一个奖项都未取得。颁奖礼上,素来志得意满的吕克·贝松留下了失落的眼泪,这一部他动了真情去拍的影片,或许只有在此刻才让他懂了世事的冷暖。 ·《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1997年) 这次纯粹是狂妄的想象 + 视觉的激荡。 一半人觉得看到了电影的未来,另一半人声称吕克·贝松已经无计可施。 故事并不新颖,但伴随着故事展开的背景确实令人叫绝,未来的居室、未来的出租车、未来的中国餐馆……虽然它屡屡被指责为严重仿效了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但其丝毫不妨碍那高高在上的票房收入,它是1997年全法国影院的票房冠军,在全球票房中名列第二。同时,还获得了戛纳影展的最佳技术奖。 更关键的是,《第五元素》帮助吕克·贝松再次将一个女朋友变成了他的新一任太太:米拉·乔沃维奇(Milla Jovovich),一个乌克兰女孩。她的长相不太一般,当然不是美与不美的问题,那是属于一种中性性别的面容,当然,很适合在《第五元素》里扮演未来的机器人。 ·《圣女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1999年) 虽已是1999年拍的老片子了,但却仍是吕克·贝松所导演的最新一部。观众的评论仍分为两极,喜欢它的,仅仅因为它独特的贝松风味;而批评它的,道理却有很多:首先,吕克·贝松把扮演法国女英雄贞德的女演员定为自己的新婚太太、一个乌克兰人,这本身就是很值得法国人民追究的,无论是她的演技还是血统,都并非出演圣女贞德的良好人选。其次,德莱耶、布莱松拍过的《圣女贞德》已经是公认的大师之作,而老一代的雅克·利维特不久前也刚拍过一部贞德影片,吕克·贝松要靠一个乔沃维奇超越他们,或者说不靠乔沃维奇也能超越他们,那简直就是一次自讨没趣的行动。再看看米拉·乔沃维奇饰演的那个脆弱、惊慌、眼神空洞的贞德,就连贝松自己也感到“导演一部电影的精力,如果化在为十部电影当制片都可能有多余”。 此后至今,吕克·贝松还没有推出过一部自己导演的新作品,虽然候选的片子有很多。 八部影片过去了,他应该还有两次机会、观众也还有两次机会,当然,这要他真的兑现自己的诺言,一生只拍10部电影。 而恒定不变的诺言是,吕克·贝松的所有电影都是拍给一个人看的,就是那个坐在黑黑的电影院的角落里的小男孩。 3个太太和1个吕克·贝松 安·帕伊奥(Anne Parillaud) 这名尼基塔的扮演者是跟吕克·贝松一起生活时间最短的一任妻子,但他可能也是最幸福的一个。 安·帕伊奥在20岁之前,一直只是个可有可无的跑龙套演员,但因为跟比她大一岁的吕克·贝松相爱了,也就有了必然的机会。而吕克·贝松总是让女朋友主演自己的影片或者是跟主演影片的女演员恋爱,这已经成了定律。 1990年,安·帕伊奥迎来了自己的幸运年。吕克·贝松在为《女囚尼基塔》挑选主演时,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她。那时,他们的女儿朱丽叶特也已经快3岁了,而他俩的感情还是处于甜言蜜语阶段。安·帕伊奥当然无法预料这个吕克·贝松的辉煌前程,只知道自己能助演一部电影就是最好的事情。而且,她还一直是个绝对追求心灵自由的女孩。如果情节不吸引她,那至少角色得有趣;如果角色也不吸引她,那至少至少导演得吸引她。显而易见,时年31岁的吕克·贝松早在几年前就已打动了安·帕伊奥。所幸,她把尼基塔演得静如处子,动若脱兔。与此同时,作为女友的她也被吕克·贝松收罗回家,做了太太。 据安·帕伊奥事后分析,她肯定是受到了吕克·贝松的强烈吸引与诱导才演出了现在的尼基塔。而她自己,简直跟尼基塔毫无共同之处;并且,她还痛恨武器。“拍片的那时候,尼基塔就是我身体里的一个恶魔。”可见,吕克·贝松对女孩子的催眠及催化能力从一开始就是极强的。 拍了《尼基塔》之后没多久,安·帕伊奥就跟吕克·贝松分手、离婚了,生性独立、追求简单生活的她,跟丈夫的独断、任性与呼风唤雨的状态日益不协调起来,最后,只能选择分道扬镳。尽管她离开吕克·贝松后再没怎么红过,但却活得简单、满足,而且很滋润;尽管她依然在世界各地包括法国和好莱坞拍片子,却始终都居住在自己的出生地:巴黎。 可以说,安·帕伊奥一直是快乐的。 米拉·乔沃维奇(Milla Jovovich) 这个身高1.73米的乌克兰女孩从9岁起就是一名模特了,她出生在乌克兰,5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她出过唱片、能讲流利的美语和俄语、当过Calvin Klein的模特、经常在各种耀眼的大型商业活动中出现,还出任了化妆品欧莱亚(L’Oreal)的代言人,主演了影片《第五元素》。总之,她的这张脸,很可能是为“未来世界”准备的。 她被吕克·贝松选中是在1995年,她的身高、她的泛着白光的眼神、她的血统令历来爱好奇异的贝松喜不胜收。立刻,吕克·贝松陷入了新的一场恋爱。随着情爱的推波助澜,吕克·贝松想起了自己17岁在上课睡着时做过的一个梦,梦里是一个面临崩溃的未来世界,而解救整个世界的秘诀就是一个冷冰冰的女人。两年之后,也就是1997年,这个梦拍成了一部畅销电影《第五元素》,主演当然是来自“未来世界”的米拉·乔沃维奇。 趁着影片的一路畅销,吕克·贝松迎娶了他的第二任太太:米拉·乔沃维奇,当然,这也是他的一贯作风。但有点不同的是,两人的感情并未就此淡化,吕克·贝松对这个未来世界女主角的欣赏反而更增长了些,1999年,吕克·贝松的新片《圣女贞德》尚在构思阶段,就已经选定米拉扮演圣女贞德。这让全世界都在不安、期盼、想象中等待了大半年。而影片面世后,人们大大地失望了,吕克·贝松愧对了人们的期望,米拉·乔沃维奇更愧对了贝松的期望。 《圣女贞德》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吕克·贝松和米拉·乔沃维奇婚姻的结束。到了这种时候,米拉的身高、她的泛着白光的眼神和她的血统已经让贝松感到厌烦。作为演员,她的可塑性太差了;作为妻子,她把本应很温暖的家弄得太冷了。 离婚之后的米拉成了真正的名人,各种时尚杂志、美女排行榜都找得到她的名字,在这个网络年代,她的那张看似虚拟的脸越来越受欢迎了。并且,她主演的美国电影《生化危机》也拿到了票房冠军,而那仍是讲述未来世界的灾难电影。 薇吉妮·希拉(Virginie Silla) 她是吕克·贝松的欧罗巴公司属下的一名制片人,要注意,她不是演员,只为那些法国大片做过制片的工作。所以,她跟吕克·贝松在一起,多少有点超乎历史、超乎想象。 用“回放”的形式来讲述她跟吕克·贝松的关系史,恐怕会更有趣些。 2004年8月28日,薇吉妮·希拉嫁给了吕克·贝松,正式成为继米拉·乔沃维奇之后的又一任贝松太太。由此,两人也暂将漫长的“同居爱人”时代放置一边。要知道,在法国甚至包括欧洲其他很多国家,这种“同居爱人”的生活方式,绝然不只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而是一个态度、一种思想倾向,就像萨特和波芙瓦那样,这种态度和倾向往往要用一生来坚持下去的。而吕克·贝松和薇吉妮·希拉放弃了,他们最后还是用结婚的仪式,表达了共同的也是各自的对普通家庭生活的热爱。 这一年,薇吉妮·希拉担任制片的的电影有两部《下一个!》( Au Suivant! )和《左轮手枪》(Revolver),两部片子都将在2005年上演。 2003年5月,薇吉妮·希拉生下了她跟吕克·贝松的第二个女儿萨蒂娜·贝松( Satine Besson ),至此,吕克·贝松共计已经有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儿。 薇吉妮在2003年的电影作品是《你的样子》(A Ton Image),是跟吕克·贝松一起担任联合制片。而吕克·贝松这一年除了这部片子外,还为《纽约出租车》(Taxi N.Y.C.)、《暗流2》(Rivières pourpres 2)等8部影片从事制片一职。 2002年,薇吉妮·希拉跟吕克·贝松联合制作的影片《幸福无价》(La Felicità,le bonheur ne coûte rien)。他们的恋情以前所未有的稳定速度缓缓向前推进。 2001年8月,薇吉妮·希拉生下了她和吕克·贝松的第一个女儿塔丽阿·贝松,这是她的第一个孩子,但是吕克·贝松的第三个女儿。塔丽阿出生后,薇吉妮跟吕克的关系,在两人内心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确认,激情化解后,薇吉妮看到了吕克·贝松眼神中的爱意。于是,薇吉妮意识到,奇迹可能会发生,自己也许就是吕克·贝松的解药,把他从跟女演员的周期性游戏中解救出来,过一点家常男人(即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生活。 《天使的肌肤》(Peau d’Ange)是薇吉妮这一年的制片作品,该片的编剧和导演是法国著名的演员樊尚·佩雷兹(Vincent Perez),他主演过的《大鼻子情圣》(Cyrano de Bergerac)、《印度支那》(Indochine)、《芳芳》(Fanfan)和《玛戈王后》(La Reine Margot)等都是法国家喻户晓的电影。而《天使的肌肤》因为樊尚·佩雷兹的名声而让欧罗巴公司大赚了一笔。据说在巴黎拍街景的时候,无数巴黎女影迷都主动表示,愿意无偿地为樊尚·佩雷兹做群众演员。当然,影片的宣传、包装和整个制作过程,都得益于这个成功抓住吕克·贝松的心的薇吉妮·希拉。 2000年,薇吉妮·希拉独立制作了影片《企业战士》(Yamakasi—Les Samouraï des Temps Modernes)。这一年,薇吉妮跟吕克·贝松的恋爱关系在公司里已经非常公开。一些嫉妒她的女孩在背后指责说,“薇吉妮只是一心想要得到提升的机会,而她总有一天会被吕克·贝松抛弃”。而制片出身的薇吉妮的计算能力肯定比一个女演员要强得多。 1999年,薇吉妮·希拉在《出租车2》中担任制片助理的工作,她的魅力和能力都给吕克·贝松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薇吉妮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也绝不仅仅是为吕克·贝松打打小工。 镜头再回到2003年5月,戛纳影展之夜。《郁金香芳芳》的宣传会上,吕克·贝松作为欧罗巴公司的老板、电影的制片人带着女友薇吉妮·希拉盛装出席;而他们旁边站着的是男主角芳芳的扮演者樊尚·佩雷兹和他的妻子卡莉娜·希拉。 人们早已知道吕克·贝松跟樊尚·佩雷兹的友情十分深厚,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薇吉妮·希拉跟樊尚的妻子、著名演员卡莉娜·希拉是亲姐妹关系,这也就是说,吕克·贝松和樊尚·佩雷兹除了朋友关系外,还是亲戚。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电影交流群,法国电影爱好群 (淋湿的雨)
- 疯狂迷恋的一位法国美女-梅拉尼罗兰 (巴斯克天明)
- 【找法国电影】人性+悬疑,找了很久,名字找不到了,问DS也不行 (yanzii)
- 求推荐|孕妇羊水破了电视剧电影 (请求各位大神)
- 找喜欢电影的朋友圈一起唠嗑看电影 (沙漠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