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全国高校自行车社团调查分析报告(2014-2015)
来自:燕郊单车行(倡导自行车运动骑行文化)
前言: 从1995年全国首个高校自行车社团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成立至2015年的20年间,随着自行车运动和骑行文化在中国的逐步推广和发展,国内高校自行车社团也实现了从零的突破到总数(调查估算)达到450个(左右),大学生自行车爱好者正逐步成为一支单车新生力量,而高校自行车社团在此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和自行车业界的更多关注和重视。 值此20年发展之际,我们希望通过一份调查分析报告,向广大的高校车协人致以敬意,也向长期关心支持高校车协发展的的社会各界表达感谢。本调查分析报告,结合问卷调查和广泛的访谈调研汇总而成,是国内首次针对高校自行车社团的一次调查分析尝试,希望能够为关心、关注高校单车社团发展和大学生骑行群体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总结汇报,以期为推动大学生自行车运动和高校骑行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调查抽样说明: 1、总调查社团数量(个):此次调查得到有效调查问卷272份,采用每个社团一份调查问卷方式,一对一通过社团负责人或骨干进行,数据真实性强。调查社团辐射全国(港澳台外)所有直辖市、省和自治区,是对全国高校自行车社团发展情况进行的首次调查。根据调查和综合摸底情况,预计当前全国高校中有自行车社团450个左右,此次调查的整体覆盖率达到了60%以上。另外,本次调查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的名牌和重点高等院校社团。 2、各省份样本数量(个):北京(22)四川(18)河南(18)河北(17)天津(16)陕西(16)辽宁(15)湖北(15)福建(14)江苏(14)湖南(13)山东(13)上海(12)广东(9)山西(7)广西(5)海南(5)甘肃(5)浙江(5)云南(4)安徽(4)黑龙江(4)江西(3)新疆(3)内蒙古(3)吉林(3)贵州(3)重庆(2)宁夏(2)青海(1)西藏(1)。 3、主要调查内容说明:本次调查针对高校自行车社团主要进行了以下内容的调查,包括:社团成立(在校注册)时间、近年年度活跃会员数量、社团活动组织情况、社团得到学校支持情况、社团有无指导老师情况、社团对外联络交流情况、社团自办赛事活动情况、社团区域性联盟组建情况等。其中,针对社团的内部调查主要通过问卷形式完成,而针对对外联络交流、赛事举办、区域性联盟等则主要通过广泛的访谈调研完成。特此说明。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社团注册成立时间: 国内成立最早的自行车社团是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1995年),紧随其后成立的是山西大学自行车协会(1998年),之外,调查未发现在2000年(不包括)前成立的其它高校自行车社团。而2000年新成立的有2个,2001年新成立的有4个,之后每年新创立社团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统计显示: 2000年至2004年,有43个新社团创办成立,占比近16% ;2005年至2009年(2007年11月单车行成立,2009年3月单车行logo和网站建立),有76个新社团创办成立,占比近28% ;2010年至2014年,有151个新社团创办成立,占比近56%。2010年以来的5年间,新创办成立社团数量比之前10多年的总合还要多,充分显示自2010年以来,随着自行车运动和骑行文化在全社会的推广发展,高校自行车社团的创建也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2、社团活跃会员情况: 高校单车社团每年都会招募新会员,在调查中发现不同社团因在校影响力不同、纳新宣传力度不同和纳新门槛不同,导致招募的新会员的数量也有很大差距,因此社团年度会员数量并不能真实反映社团会员情况,因此我们从社团的活跃会员数量来进行社团情况分析。调查发现社团活跃会员数量在20人以下的有85个,占比近31% ;在20至40人之间的有73个,占比近27% ;在40人至60人之间的有71个,占比近26% ;在60人至100人之间的有42个,占比超15%。活跃会员数量较多的社团,大部分成立时间较长,均在8年以上,也有少部分新成立5年内的车协活跃会员数量较多。活跃会员数量最多的社团是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300人左右),而活跃数量在100人左右的不足10家。在调查中了解到,尽管高校车协通过纳新方式每年都会招募不少新增会员,但能够留存下来,并保持一定活跃度的会员数量仍旧较少,其中,购买单车等装备的成本“门槛”是一个活跃会员减少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不同于社会单车俱乐部,高校学生在社团参与活动时间往往只有2年左右的时间,不断的新老更替是一个难以保持较大规模数量会员的最重要原因。 3、社团在校生存情况: 此项主要涉及社团在校注册情况,有无指导老师和学校支持度三个方面。在272个参与调查的社团中,有52个社团并未成功成为在校注册社团,占比近19% ;另有34个社团,则是先成立而后于次年或第三年在校注册成功,占比近13% ;通过调查和在线访谈的反馈看,有不少高校对于像自行车运动这类涉户外社团的在校注册审批管理非常严格。同时我们发现,有超过一半的社团有指导老师,有指导老师的社团基本都实现了在校注册,这也反映了高校在学生社团管理方面的一个具体措施,即通过指导老师来实现对社团的管理监管。另外,调查显示明确表示社团得到学校支持发展的不足40% ,明确不支持的有近20%,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超过40%,总体来看,高校对单车社团的管理并不是很宽容,支持也较少,这与其存在一定的活动风险关系较大,有十余个参与调查的社团表示曾经因安全原因被取缔或因为安全原因至今没有被批准注册。调查还发现,有社团活动室或车库的社团不到30%,且部分车库为车协会员自行租赁方式解决,没有车库的车协则丢车问题突出,这给不少同学购买单车造成很大困扰。 4、社团内部活动举办情况: 此项主要涉及社团常规性活动和寒暑假期的长途骑行活动。在社团常规性活动方面,参与调查的社团中,有超过70%的社团表示有经常性的常规性社团活动,内容以骑行活动为主,也包括户外野炊、节日聚餐等相关活动。骑行活动中,市内及周边骑游、小团队夜骑、新人拉练、校园慢骑赛、公益骑行类较为常见。但大部分社团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自有活动品牌,社团活动策划、组织的随机性较强,而连年持续性举办情况较差。在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一些成立时间长,社团在校影响力大,社团文化有沉淀的车协逐步培育、规范、创建了一些社团品牌活动,如北大车协每年度的拉练活动、山东大学车协的冬至包饺子活动等社团内部品牌活动。而在寒暑假的长途骑行活动方面,更多的社团形成了自己的相对固定的寒暑假长途(远征)骑行、骑游活动,其中最典型的是北大车协的暑期远征骑行活动,不同于很多社团每年暑期随机性的小团队远征骑行,北大车协的长途远征骑行做出了更好的系统规划,比如每年远征以不同的线路完成在中国地图上的“骑行版图”,将远征骑行与社会实践(支教、调查)等很好的结合,活动结束后举办报告和分享会等。而更多的社团远征骑行,则相对没有长期和系统的规划,比如每年暑期最火热的川藏骑行,从某种意义上成了车协一个小团队的一次长途骑行旅游,并没有很好的跟社会实践和车协文化沉淀结合起来,有时远征甚至成为了社团招新的一个噱头,很多新人加入车协既是为了又一次远征,而这并不应该成为车协远征活动的本意。同时,也有明显的进步存在,比如有不少车协组织的远征骑行,从路线规划、团队分工、前期筹备、行前拉练,安全预防等方面都在逐步提升和完善。 5、社团对外联络交流情况: 此项包括线上和线下交流两部分,其中线下交流主要是通过参与全国或区域性的自行车(高校)赛事活动和会议论坛类交流活动进行。其中赛事方面,北大车协举办的全国高校山地车交流赛是最重要,也是最广泛和最有影响力的线下交流活动,其它赛事则或者局限于参与人数,或者局限于辐射范围,相对更小众(车队)或更小的辐射范围(区域)。会议论坛活动方面,2013年3月在天津举办的中国大学生骑行文化发展论坛,有全国近20个省份的60所高校社团负责人或骨干参会,是目前为止举办过的辐射范围最广、参与社团最多的一次会议交流活动,然而这项有益的尝试并没有延续下来,成为像北大车协全国高校山地车交流赛一样全国性高校车协品牌活动。在此次论坛活动之后,华中、华东、东北等地分别举办过区域性的会议论坛交流活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而高校车协间的线上交流由来已久,在网络bbs时代,北京的远人部落网站,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在几年的时间里发挥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作用。其后,高校车协间的交流先后经历了人人网阶段、微博阶段,总体呈现更自主管理、渠道多样化,也更分散的发展历程。目前,bbs、人人网已成过去,微博式微,活跃度不如以往。从网络交流的情况看,也更分散了,群体聚拢效果明显不如bbs时代。当前,高校车协间的交流方式非常多样化:微博、qq空间、qq群、微信群、骑行软件等都在发挥一定作用,同时也在分化群体聚集。总体看,线下交流在不断增强和进步,而线上交流却因交流渠道的多样化而非常分散,唯一集中,并能够辐射全国200多个社团的全国高校单车社团联盟qq群,也因为每个社团只能容纳三五人在群而有很大的局限性。 6、社团自办业余赛事情况: 高校自行车社团自主举办有10余个高校组别的业余自行车赛事,包括“北大赛”(北京)、“华北赛”(北京)、“华南赛”(广州)、“天津赛”、“西安赛”、“厦门赛”、“成都赛”、“哈尔滨赛”、“武汉赛”、“长沙赛”、“上海赛”等,除北大赛外,其它赛事以辐射本省高校车协或邻近省份车协为主,各赛事参赛高校车协数量从10余个到30多个不等,参赛人数也从100余人到300余人不等。北大车协全国高校山地车交流赛(已举办13届)是高校车协自主举办的参与人数最多(2015年,有700余人参赛),辐射范围最广(20余个省份),在高校车协中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业余自行车赛事,这不仅是一项赛事,更是一项全国高校车协一年一度的交流盛会,其发挥的社团间交流的意义超过比赛本身,这项持续13年的交流赛事活动,还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各地高校车协自主举办赛事活动的热情和信心。同时,限于学生社团的经费拮据和组织经验有限,高校车协举办的赛事也一直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持续举办下去的经费问题,可能一年的赞助没有谈下来,赛事将会无以为继。 7、社团区域联盟组建情况: 过去的五年间,高校单车社团不仅创建数量急剧增长,对外交流和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其中社团区域(省级或城市)联盟的组建就具有一定代表性,高校车协联盟的建设和发展,还带动了更多的高校建立起自行车社团,并加入到联盟的队伍里,促进共同成长。此次调查到的建立了单车社团区域联盟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厦门、西安、长沙、广州、武汉、郑州、兰州等城市。这些城市的高校单车社团联盟,基本辐射了所在省份的主要高校单车社团,并加强了城市高校单车社团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共同以联盟名义举办交流赛事,成立车队、公益骑行宣传等。然而,这些所谓的联盟是非常松散的,对加入的车协没有相应的管理权力和能力,一个“联盟”的存亡,往往需要几个核心社团负责人来共同维系,而高校车协每年的换届特征,让这个只受大家认可的“联盟”总是脆弱的存在或者近乎不存在,比如每次联盟有举办活动,得到各车协的支持,联盟就是存在的。而如果联盟没有连续举办活动或者没有得到各车协的支持,其实质上近乎于不存在。这个普遍性的问题,目前仍旧无有效解决方案,只有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是,过去几年时间多个车协区域联盟的建立却恰恰反映出来车协间期望交流和抱团发展的愿景,这也是高校车协过去几年的一个新的发展特征和进步表现。 致谢: 本次调查活动,由单车家园(微信公众号)运营者马岳良发起进行调查,调查期间得到了近300位高校自行车社团负责人或骨干(名单略)的参与支持,在此特别致谢。 另外,调查还得到了以下高校车协人的特别支持(协助调查或提供广泛咨询),在此特别署名感谢,他们是:朱超杰、黄巧明、杨路豪、刘雅君、杨博东、张翰雄、黎逸源、盛荣、刘开煌、邹晓凡、杨子慧、李伟景、王建伟、顾生苗、张荠卉(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正是有这些高校车协负责人或骨干的倾力支持和帮助,才让本次调查能够顺利完成,并且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再次感谢大家! 单车行秀才转载单车家园微信公众号文章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20年第一场雪 (燕郊单车行)
- 2016共享单车2017或2018共享骑游妈? (燕郊单车行)
- 高校车协管理精要:推荐高校自行车协会管理者 (燕郊单车行)
- 转载:全国高校自行车社团调查分析报告(2014-2015) (燕郊单车行)
- 燕郊单车行2016年最具影响人物英雄榜 (燕郊单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