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文学的写法
rosa(我通宵跳舞)
标签:文化 读赵柏田的《岩中花树》,是有关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江南文人的。开首卷正是以王阳明自述口吻写的,作者的叙事颇为高明,一下子吸引我的目光,并且产生欲读完之后快之心情。当然,作者行文之间,插入现代的因素,让人觉得不伦不类,但莞尔处之,可见作者高见之处:用文学的手法写历史故事。 历史是否只能板着面来叙说?《岩中花树》的自序中,有一段对文学与历史之关系的论述,颇令人欣赏: 小说以想像取胜,历史用事实资证,小说中交织着历史影像,而历史也不妨写得如小说一般生动。小说家和历史学家从各自的领地出发向着对方走去,相会于幻想与事实、历史与虚构之间的中间地带,那便是叙事的国度。事实上每个写作者都是兼具现实关怀和历史意识的。而对历史的书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需要在一种关于过去的叙事中确立自我身份,在时间的流变中找到自身确切的位置。 前一段时间在报纸读到一则杂文,是一位中文教授写的。他说,一天他在卖盗版书的小摊上,看到弗雷泽的《金枝》赫然在其上,遂大喜过望,感到学术并未走向绝路。因为,学术也可以像通俗读物一样,令人欣怡地阅读。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如是说。小说家白先勇引用夏济安的话说,重要的不是你写什么,而是你如何去写。用小说的写法,重构历史,其实就是寻找自我身份的过程,也是自我心灵的当代史。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赵柏田《中国往事》三部曲出版以来进入国内多个重要读书榜单 (rosa)
- 赵柏田荣膺 第14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 (rosa)
- 赵柏田小说新作《买办的女儿》出版啦 (悠悠游)
- 中间地带的哲学家人生 (rosa)
- 让良知自由 (r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