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D

书虫张

来自:书虫张(来换书吧!) 组长
2017-01-27 07:53:57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书虫张

    书虫张 (来换书吧!) 组长 楼主 2017-01-27 08:41:20

    特斯拉放弃专利权:商界新玩法 2014年06月23日 00:21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0人参与 0评论 就在众多商业巨头都在为专利权的归属问题而锱铢必较之时,美国电动车巨头特斯拉却反其道而行之,宣称“我们的专利属于你们,将不会起诉任何善意使他们技术的人”。

    在商言商,究其根本,特斯拉此举的目的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做大整个电动车行业蛋糕从而自身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采用逆常态而行——放弃专利权的战略则令人深思,并被认为深得互联网共享精神的精髓。

    开源精神的跨界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耕耘,特斯拉2013年全球电动车销量仅2.25万辆,是另一个电动车巨头——日产聆风的1/5,不及全球燃油车销量的四千分之一。目前全球燃油车的销量是8284万辆。

    面对如此悬殊的局面,特斯拉打算改变策略。近日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发表了一篇《我们的专利属于你们》的声明。声明表示,他们将背离当初特斯拉创立时的初衷,“我们今后不会起诉任何善意使用我们技术的人”。

    在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看来,这无疑是一招好棋,因为当前电动车发展最大的瓶颈问题就是如何让电动车从小众变为大众,如何建立强大的充电网络和充电桩。

    放弃专利权可以把众多企业都吸引过来,共同建设电动车的高速线路网和充电桩,从而引领整个行业向前走。“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下了一招好棋,顺应了互联网的时代潮流。”陶鑫良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做大做强整个电动车行业确实是特斯拉放弃专利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声明中,马斯克表示,他们起初比较担心那些汽车巨头会抄袭特斯拉的技术并用于商业制造,然后会用他们的市场、销售、制造能力来打败特斯拉,故而特斯拉曾设立了一系列专利壁垒来防止后来者加入。

    但后来马斯克发现他们错了,很多汽车巨头对电动车和新能源车都非常不屑,新能源车的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销售来说连他们1%的销售额都达不到。而与此同时,燃油车仍是众多车企的生产重点。

    因此,马斯克做出判断,表示他们目前的竞争对手并不是电动车车企,而是那些屁股还冒着烟排放尾气的汽油车。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民族证券首席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就表示,所以特斯拉决心发动大家一起努力,把整个电动车市场的蛋糕做大。

    但曹鹤对特斯拉此举的成效表示怀疑,电动车技术其实早就有了,开放不开放其实影响不大。因为特斯拉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是电池管理系统和超炫的外形设计,即使其他公司拥有了特斯拉的专利,也未必能在市场上站住脚。

    但大多数分析人士却像陶鑫良一样看好特斯拉的举措。陶鑫良就认为,虽然特斯拉的初衷和出发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不是无私贡献,不是在做慈善事业,但此举符合整个社会和产业的利益,所以我们欢迎他开放专利。

    “说实在的,固步自封,作茧自缚,不如开放专利,同谋发展,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最大的得益者一定是特斯拉。”陶鑫良认为,特斯拉的这种做法是借用了互联网思维的一种体现。

    这里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即共享,也就是马斯克所说的开源精神。开源运动的意义在于开放源代码、信息共享和自由使用,最早兴起于计算机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信息、教育、健康等领域,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通过放弃诉权把专利加入开源之中,IBM和谷歌也都实践过,最典型的就是由谷歌公司所推出的安卓系统。安卓是一个开源软件操作系统,手机厂商可以免费使用这个操作系统生产手机。据悉,在移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安卓系统实际上并不能为谷歌带来多少收益。2年前的数据显示,谷歌在苹果IOS设备上的收入是它在安卓系统设备上获得收入的4倍。

    对此,谷歌首席财务官皮切特曾表示,安卓不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投资,但它巨大的投资回报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爆炸式增长。据国际数据公司2013年年底统计的数据显示,该年度约有10亿智能手机被售出,其中安卓系统手机占81%。

    虎嗅认证作者林华近日撰文称,特斯拉专利开放最出人意料的地方不是宣布开放,而是将核心专利开放出去,这样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马斯克敏锐地意识到阻碍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规模,权衡利弊运用弃子争先战术,以放弃使用专利这样的重型攻击武器的代价先行推动全行业的超常发展。

    专利权的正反面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开源运动采取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放弃专利权。开源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查理德·斯托尔曼在推出GNU Linux操作系统之前就提出了反版权的概念。

    特斯拉声明中也有一些马斯克关于专利的思考。马斯克表示,他起初认为专利是一个好东西,并努力去申请许多,但随着时代的变化,马斯克认为专利的存在正逐渐成为保护一部分人越来越富有的法律工具,而并非真正保护了那些创造者们。

    自从意识到获得专利只不过是让人获得一张可以打官司的彩票之后,马斯克表示他就尽可能不去申请专利了。“科技领导力从来不是通过专利来实现的,而历史也反复证明一家公司只有通过吸引和激发世界上最有天赋工程师们的创造力才能保持领先。”

    专利权本是为了鼓励创新而在全世界通行的一种法律制度,但如果火候掌握不好,它反而会不利于产品的创新。甚至有经济学家撰文宣称没有证据证明专利制度有助于创新,相反还有消极影响,建议其废除。

    “互联网之父”Tim Berners-Lee就曾表示,人类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专利和法律体系,但这一传统模式非常不适合用在移动互联网的软件之争中。“移动端上大多数的代码撰写对于很多优秀的工程师来说都不困难,所谓的专利保护,其实害处大于益处,长远来看,反而限制了工程师和产品的发展。”

    作为一个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研究和服务30年的老兵,陶鑫良表示,知识产权不能太脆弱,太脆弱不利于促进创新和激烈传播,但也不能太强势,太强势了同样会打压创新和遏制传播。“知识产权既有可能成为正当竞争的倚天剑,也有可能成为不正当竞争的屠龙刀。”

    在专利权争夺赛日益炙热的今天,许多公司对专利两个字都非常慎重,一方面尽力避免专利诉讼的官司,另一方面却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收购专利,构建专利壁垒。这种现象在催生一些规模庞大的行业巨头的同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小公司难以立足。

    专利正逐渐成为一些龙头公司打压竞争对象的一个重要工具。业内人士认为,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亚马逊的“一键点击”,这项专利从技术上来讲好像没有任何创新之处,只是方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订单。但就是这样一个专利,从1999年以来多次成为亚马逊攻击其他竞争对象的武器。

    据陶鑫良分析,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微软、苹果、谷歌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领域上演的三国演戏三国杀,三星后来居上,目前是四国大战,他们之间的专利纠纷都带有商业性质,不要看成是正义和非正义的博弈,而是企业之间和企业利益之间的竞争。

    研究发现,随着专利诉讼案件的增多,企业用于专利诉讼的费用也在直线上升。有专家统计,在软件及电子产品领域,原本用于研发的资金中,有20%被转而用在专利诉讼上。

    对于此现象,陶鑫良表示可以理解,为了封杀对手,企业并不会考虑科学的进步,它也没有这个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趋利避害是它的天性,否则就不叫企业。陶鑫良预计,以后社会一定程度上专利争夺大战会愈演愈恶,知识产权正当和不正当的竞争、专利诉讼、专利并购会构成企业竞争最显著的特征。

    对此陶鑫良建议,从整个知识产权的环境建设和制度优化角度来讲,建议知识产权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需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反侵权、反盗版、反假冒,另一方面则要考虑反滥用、反垄断、反暴力。

    如何发挥专利权的正能量而遏制它的负面效应?互联网新思维跨界的边界以及其利用的尺度……这些或许都是特斯拉通过放弃专利这个重型攻击武器来推动整个电动行业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超常战略模式所带给人的思索。■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623/12586267_0.shtml

  • 书虫张

    书虫张 (来换书吧!) 组长 楼主 2017-01-27 08:51:03

    我们的专利同样属于你们 爱是宿命的钟摆 爱是宿命的钟摆 2014-06-21 17:19:01 All Our Patent Are Belong To You http://www.teslamotors.com/blog/all-our-patent-are-belong-you

    文:Elon Musk 译:兮

    昨天,我们位于Palo Alto的总部大厅,有一面墙挂满了Tesla的专利。如今已不复存在。为了响应开源运动的精神和电能汽车技术的发展,它们已被摘下了。

    最初建立Tesla,就是为了促进可持续运输工具的发展。我们不能在自己造出激动人心的电能汽车以后,就给后来者埋下知识产权的地雷,这样我们的行为就与初衷背道而驰了。Tesla不会对任何真诚希望使用我们技术的人提起专利诉讼。

    在我创立第一家公司Zip2的时候,我觉得专利是个有用的东西,并为此不断努力。多年以前它们是很有用,但是现在,它们的作用仅仅是阻碍进步,巩固巨头的地位,造福法律界人士,而忽略真正的研发者。在Zip2之后,我意识到专利权不过是提前购买一张打官司的彩票,而我对此事向来避之不及。

    对于Tesla,我们曾认为专利是必须的,否则汽车巨头会模仿我们的技术,配以其庞大的生产,销售和营销能力压垮我们。我们错得离谱。不幸的事实恰恰相反:巨头们根本没把电能汽车(或任何不燃烧碳氢化合物的机动车)放在眼里,这类汽车的平均销量不及他们总销售的1%。

    他们最多生产了只适应短途且数量有限的电能汽车。有些则根本不生产零排放汽车。

    鉴于每年的新车产量接近1亿,全球现有大约20亿辆车,Tesla想要通过快速生产电能汽车来解决碳排放问题,是不可能的。但这同时意味着庞大的市场。我们真正的竞争者,不是其他的电动汽车,而是每天从世界各地的车厂里倾泻而出的汽油车。

    相信Tesla,以及其他电能汽车企业,和整个世界,都会从这个通用且快速发展的技术平台中受益。

    过去的经历告诉我们,专利在面对劲敌时,保护作用微乎其微。技术的领先并非由专利定义,而是企业吸引和激发世界一流工程师的能力。我们相信,专利来源理念非但不会削弱我们,更会抬高Tesla的行业地位。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623/12586267_0.shtml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48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