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阳光袁胜利:春节中的传统茶俗礼仪
来自:时空过客
诚信阳光茶道文化 袁胜利分享 春节中的传统茶俗礼仪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国饮,在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送茶、敬茶、喝茶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极其重要的传统礼节。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之中最重视的节日。春节的基本含义是一年之始万象更新。在春节期间,饮茶就成了走亲访友时最为重要的生活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各地都有哪些不同的茶道礼仪风俗。

首都北京: 北京人爱喝茶,普通的日子与春节所喝的茶并无太大区别。属于北京的茶主要是茉莉花茶,花茶是用绿茶茶坯加上茉莉花窨制而成的茶,在早也叫香片。张爱玲有篇著名的中篇小说叫《茉莉香片》,说的就是这种茶。茉莉香片的也分三六九等,如 “蒙山云雾”、“双窨梅蕊”、“铁叶大方”等等,近年来比较时兴的还有“茉莉大白毫”、“茉莉毛峰”,品相和价格相处悬殊。 老北京对喝茶的茶具颇为讲究,有一定規格。普通人家沏茶多用茶壺,一个黄铜茶盘子,擦得亮亮的,上摆一把細瓷茶壺,配六个同色花样小茶杯。茶叶罐、盖碗,需是成套的,盖碗是给贵客或家中老人用的。 老北京人喝茶也有规矩,一般富裕讲究的家庭,喜欢单用茶杯,就是那带盖儿的瓷茶杯。泡茶时主人、客人每人一杯,茶叶直接放入杯中,茶叶不宜放得太多,茶水不能太满。如果讲老礼儿,沏茶续水,永远不能让杯子里的水太满。通常的规矩是七分茶八分酒。也就是说沏茶时,水只能倒七成,倒十成就溢出来了。还有一种规矩就是“闷”茶。把瓷杯里的茶叶用少许热水闷泡好,待客人来时用开水冲开,茶香及浓。

老北京人喜欢用盖碗喝茶,这里的讲儿很多。用盖碗上茶,首先茶水只能倒七分。用盖碗喝茶时,要一只手捧着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盖轻轻掀开一道缝儿,然后举到嘴前小啜。千万不能把碗盖拿起来,像用杯子喝水那样。如果把碗盖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是对主人的不敬。主人也不能随意掀开碗盖续水。这里有规矩,只要客人把碗盖拿起来,靠在盖碗的托碟上。这个动作就等于告诉主人碗里该续水了。如果客人一直没有把碗盖拿起了,可以拿起茶壶问客人是否可以续水,不能主动把客人的碗盖掀起了续水。 客人接受主人续水,要稍欠起身表示谢意,别人给您倒茶,懂礼儿的人就会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击三下,以示谢意,这叫“金鸡三点头”。如果用茶壶沏茶续水,必须侧一下身,把壶拿起来,一只手拿壶,另一只手扶着壶盖慢慢地续。续水后把茶壶放到桌子上,切忌壶嘴不要对着客人,壶嘴对客人那是骂人那。

福建 福建是茶之王国,福建人对茶自然情有独钟。闽南民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闽北山民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在许多地方,人们均有早晚饮茶的习惯,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福建闽南人嗜饮乌龙茶,福州人好花茶,闽北人喝乌龙茶和绿茶,闽东人则饮绿茶。因此,八闽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春节的福建,应是喝茶种类最多的地方了。 福建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在各地仍历历可寻。其中以闽南人的“茶道”和客家人的“擂茶”最见功夫。 闽南人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中的壶、杯、盘,或方或圆或扁,多式多款,上镂山水人物及花鸟,玲珑精致。闽南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年泡茶之壶,壶内“结牙”(即茶垢),老辈人说“结牙茶壶”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还有谁家“结牙”多,谁家最有礼的说法。客人来临,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壶浓茶,口称“泡tay,泡tay。”(tay即茶)热情地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再拉家常,俗称“喝上两杯再说”。客来无茶等于失礼。闽南人心目中甚至茶重于酒。

在闽北及闽西北山区还有一种古朴奇特、热闹有趣的“茶道”——擂茶,它足以和功夫独到的闽南“茶道”分庭抗礼。喝擂茶,盛行于将乐、邵武、泰宁、建宁、光泽、宁化、顺昌、明溪、武平等地,其中以将乐擂茶最具代表性。 擂茶,俗称“客茶”,因为它是客家人的饮茶习俗。原名叫“三生汤”(主料为茶叶、生米、生姜)。在各地还有种种别称,宁化称“米茶”,将乐称“揉揉茶”,泰宁人称“泡茶”(遇婚喜时请喝的擂茶称“喜茶”)。这些地区民众自古视擂茶为家珍,凡走亲串戚,朋友聚首,平日生活里事无大小都要喝擂茶,沿袭经年,成了当地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礼节。

杭州/上海 在沪杭江浙一带元宝茶是当时大户人家在春节时接人待客必备的茶,最初流行于南宋临安(杭州)。它所表达的意思是祝福客人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财运亨通。杭白菊象征吉利,金橘象征富贵,橄榄象征金元宝。橄榄,金橘,菊花在碗中起伏象征对客人的欢迎,好客和祝福。 因寓意美好吉祥,元宝茶成为江南各地春节敬客普遍选择。选用泡元宝茶用盖碗泡皆多,选料时,杭白菊要成朵,不杂,不散,不艳,不碎,朵朵菊花白叶生辉,生机勃勃。金橘贵在鲜黄,结实透亮。橄榄特显黄皮,结实,透亮,果皮细腻。 沏泡完整的元宝茶又称元宝汤。茶汤金黄,汤色明亮,碗底无碎物清澈明亮,汤面无碎物,汤内没有杂碎菊花花瓣。朵朵白菊展开饱满,菊花聚散有致.显露碗中“花中有元宝,汤面有菊花”。

台湾 台湾民众喜好茶,不分男女老少,四季皆饮茶,基本上和大陆南方的茶俗一样,早期台湾人喝茶方式近似工夫茶,转圈逐杯斟茶叫“关公巡城”,待壶中茶水几乎尽出时,逐杯点滴则谓之“韩信点兵”,这种在台湾传统称为“老人茶”的饮茶方式,显然是祖上从大陆家乡渡海流传而來。 台湾全岛几乎都产茶,北部有坪林和文山茶区、中部有梨山与冻顶茶、南部则以阿里山茶最为出名;茶叶种类以各式各样乌龙 ( 包种茶、铁观音、高山茶和东方美人茶) 和红茶较出名。针对不同种类的茶,台湾人的饮茶方式相当讲究。 正月春节在台湾也叫做“端月”,台湾人除了在日常中飲茶,也邀集好友们在此时举办“新春围炉茶会”,在茶桌下置一火盆,盆內生起龙眼炭,四周置钱多枚围成一圈,茶人围炉团聚品茗,由司茶人熟练地用滚水温烫茶具,经赏茶、置茶入壶后,再把已经放有茶叶的茶壶、茶杯以滚水浇烫一遍;第二道滚水冲茶后,倒入匀杯中,並分汤到品杯饮用,如此在新春正月的喜气中边品边饮,豈止喝茶解渴,更见品茶的兴味。 这种茶人间团聚的新春茶会,越來越多茶人喜欢“静心细品”,主张在茶会进行中禁默不言语,静心品茶,细细体会主人独具的用心。

广东/新加坡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江西南昌 江西各地的人过年讲究吃青果茶。所谓青果茶,就是在绿茶中加放一只青果,俗称檀香橄榄,橄榄入口先是涩,之后就会有甘甜之味。喝青果茶,一是借“青果”的名字,寓意一年中都清平吉祥,二是希望来年的生活能像嚼橄榄一样,越嚼越甜。

安徽黟县 安徽黟县春节期间必喝“锡格子茶”。“锡格”是装茶点的锡器工艺品,大年初一见“锡”就是见“喜”,有皆大欢喜之意。大年初一一早,每人面前都放了两杯沏好的早茶:一杯是糖茶,寓意来年“生活甜蜜、年头甜到年尾”;一杯是香茶,寓意来年“春满家园、活色生香”。徽州茶乡盛产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和祁门红茶等名茶。先喝香茶,后喝糖茶,寓意“先苦后甜”、“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江苏镇江 江苏镇江过年要喝三道茶:最先一道是圆子茶。圆子,就是汤圆。吃圆子茶的含义是合家团团圆圆,生活圆圆满满;第二道茶叫枣子茶,是用红枣加白糖熬煮成的。吃枣子茶同样有讲究,茶中的枣子是不作兴全吃完的,要留下八枚,最少也要留下六枚;第三道茶便是“八宝茶”。所谓“八宝茶”,即在绿茶中放枸杞、金橘、红枣、菊花、葡萄干等,红橙碧绿,象征新春大吉大利,吉祥如意。

云南大理 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可以说去过云南的人都有所耳闻,春节更是品“三道茶”的好时期。白族“三道茶”又叫“绍道兆”,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头道茶为苦茶,又称“烤茶”或“百斗茶”,喝了能止渴生津,消除疲劳;二道茶为甜茶,喝了能提神补气,神清气爽;三道茶为回味茶,喝了它能满口清香,回味无穷。三道茶是白族的待客礼,有很深的哲理,意思是告诫子孙后代要先苦后甜,勤劳才能有幸福。 茶道文化诚信阳光 ◎ 淡茶素食人人安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潮汕人的口粮茶——高山蜜兰香 甜甜的 (奇葩也是一种美)
- 高端茶文化会馆征馆长夫人 (从前那个少年)
- 一起试喝凤凰单丛茶茶样 (奇葩也是一种美)
- 你在茶中收获了什么?欢迎留言谈论 (女茶君)
- 浓香鸭屎香——又香又耐泡! (奇葩也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