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野外化石分布及门头沟的矿石构成
大眼镜(妄心是根本道障)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骸及其活动的遗迹和遗物。按其保存特点,可分为未变实体化石、变化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等类型。这些化石既具有指示古代生物生存及环境演变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又有旅游观赏功能,是一种珍贵的风景石。北京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生物化石资源。 ①微古植物及藻类化石。这种化石主要存在于北京十三陵地区中、上元古界地层中。该地层的研究最早始于1869年F·V·李希霍芬在南口等地的调查。至1922年A·W·葛利普在南口灰岩中首次采到 ColleniaCylindrica和Csinensis叠层石化石。1923年地质学家田其■进一步研究了南口关沟剖面中的微古植物化石和藻类化石。以后又通过大量调查,分别在中、上元古界雾迷山组和杨庄组地层中发现了含沥青质密波纹藻叠层云岩和柱状藻叠层云岩,其中有以假裸枝叠层石-杯叠层石-锥叠层石为代表的巨厚藻礁系和主要由球形、椭球及丝状的单细胞藻类组成的藻席微生物化石群。这些多种形状的化石,均是古代藻类活动的遗迹。此外,在龙门涧张公洞附近厚层白云质灰岩的光滑表面上,也找到了大量藻类叠层石化石,它们不仅结构清晰,而且非常美丽。如果切开其石头,纵切面上便呈现出筒状、横剖面上呈现出规则的同心圆状图案。据研究,它们是生长在距今10亿年以前浅海中的群体生物遗迹。 ②大灰厂一带化石群。大灰厂地处丰台区山前带,其内分布有奥陶系灰岩、白垩系东狼沟组和大灰厂组地层以及第三系长辛店砾岩等岩层。地质学家曾在白垩系和第三系地层中,先后发现了几个化石群:一是白垩系东狼沟组层中的小型腹足类、双壳类、微体化石介形虫、鱼类鳞片和骨板以及孢粉等化石;二是大灰厂组地层中的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介形虫、昆虫、鱼类等化石,其中包括着名的热河生物群典型化石--狼鳍鱼、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等;三是老第三系地层中的淡水腹足类、哺乳类、鱼类等。这些化石对研究各地层特征和地质时期的古气候、河湖相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③下苇甸-丁家滩地层三叶虫化石。为了解决北京西山寒武纪地层的划分问题,许多老一辈地质学家特别重视对门头沟区下苇甸-丁家滩地层剖面的研究。1934年张文佑、李唐泌等首次在该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三叶虫化石。三叶虫是前寒武纪初期出现的一种节肢动物,至晚寒武纪它已进入鼎盛阶段,志留纪以后逐渐衰亡,到二迭纪末完全绝灭。其种类全世界达1万种,在我国也有1000种以上。这种动物化石,对划分早古生代地层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同时又有观赏和珍存价值。 ④灰峪石炭-二迭系地层化石群。灰峪位于门头沟区东部,军庄之北,这里因发育有典型的上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剖面,为许多着名的中外地质学家所注目。他们经过多次考察,先后在灰峪采石场及东山梁的中上石炭系泥质灰岩中,发现了含有丰富的方格长身贝、石燕、海百合茎、珊瑚及舌形贝(海豆芽)的化石群。在石炭系、二迭系砂页中,找到了距今2~3亿年前的大量上古生代陆生植物化石,如脉羊齿、楔羊齿、科达树和鳞木等。此外,在灰峪村北属裂隙堆积的红粘土中,还发现了众多的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和啮齿动物化石,如贾式獾、次兔等,共有20种。这些化石保存很好,既有区域地层对比意义,又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⑤周口店太平山北坡珍贵的啮齿类化石。在房山区周口店太平山北坡,曹伯勋等科学工作者在考察中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啮齿类化石,其种属包括艾克氏变异仓鼠、拟变异仓鼠、翁氏野兔和姬鼠等。艾克氏变异仓鼠化石过去在陕西洛川黄土底部曾发现过,古地磁年龄为240万年B.P而周口店太平山的同一鼠类化石则产于第12地点和18地点,按华北区第四纪哺乳动物演化历史推算,它应属更新世晚期地层(距今73~92万年),从而建立了太平山组下更新统标准剖面。 ⑥延庆下德龙湾木化石。在延庆县千家店乡下德龙湾侏罗系后城组砂页岩地层中,发现了北京地区唯一的硅化木化石群。所谓木化石,乃指已被石化了的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其物质成分多为氧化硅、方解石、白云石、鳞灰石、褐铁矿等。这些木化石大多垂直地面出露,在方圆几平方千米范围内,约有40多株,最大的直径2.5米,小的有几十厘米,一般为0.5~1.0米。木化石露出地表的高度和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高出地表近2米,有的则刚刚露出地面;有的颜色为灰白色,有的则呈现灰色和褐色。在木化石的横断面上,可清晰地看到一圈圈规则美丽,疏密相间的年轮;在纵断面上,又可看到细微的纵向纹理和凹凸不平、厚约1厘米左右的化石树皮。经专家鉴定,这些木化石大多是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至今已有1亿3千万年历史了。那时,由于燕山运动,火山喷发,成片的森林被埋入地下,在缺氧高压环境中,含有二氧化硅的地下水慢慢渗透到树木的内部,二氧化硅的分子置换了树木的有机质成分,树木的结构保存下来,有机质消失了,变成了木化石。随着地表抬升,木化石露出地表,形成了今天的出露状况。下德龙湾木化石,出露面积之大、数量之丰富、树木直径之粗在全国都是少见的,现在这里已开辟为旅游点。 ⑦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化石。本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房山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北京人 ”头盖骨、牙齿化石及其生活遗址。以后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断续发掘,先后出土了距今10万年的“新洞人”和距今1~2万年的“山顶洞人”头骨及牙齿化石。与之同时出土的还有100多种脊椎动物化石。周口店猿人遗址无疑是一处丰富的世界早期人类文化宝库,它证明40~50万年前,人类已发展了狩猎大动物的行为,并把人类控制用火记录推到了40~50万年以前,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对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发展和完善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周口店猿人遗址现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具体化石的分割线---------------- 【叠层石】 它是古代蓝绿藻和多细胞藻丝组成的低等植物。由一个富藻层和一个富沉积层构成一个基本层,许多基本层叠在一起构成叠层石。北京昌平十三陵地区是中外闻名的中、上元古界标准剖面之一。从德胜口水库开始,经过德胜口——九龙泉,经萃花山、小宫门东山、虎山、德陵北沟、苏子山到龙山东坡,都有中上元古界地层分布。中、上元古界是藻类繁盛的时代,在海洋中大量造礁,形成叠层石。因之,在十三陵地区可以采到各种叠层石化石。京郊凡有中、上元古界地层分布地区,也都可以采到叠层石化石。 【三叶虫】 它是古代生活在海洋中的节肢动物。三叶虫有许多种属,基本特点是全身可分三部分:头、胸、尾。头部作半圆形或方形,头鞍分节,有眼、颊沟和颊刺。胸部分成十多节,有轴部和肋部之分,有背沟和肋沟。尾部也有几节,有尾缘、尾刺。出产于我国各地寒武系地层中。北京永定河沿岸下苇甸一带分布有下古生界寒武系的昌平组豹皮灰岩,馒头组紫红色砂页岩,毛庄组砂页岩夹薄层灰岩,徐庄组砂页岩夹灰岩,张夏组鲕状灰岩,崮山组和长山组灰黄色泥质灰岩和竹叶状灰岩,凤山组泥质条带灰岩,这些岩层中均含有丰富的三叶虫化石,如莱得利基虫、古油节虫、德氏虫、雷氏虫、蝙蝠虫、蝴蝶虫、高骊山虫等各种三叶虫都有机会采到。 【角石】 角石是海生头足类动物。它的生物构造分壳体,管壁、内体管和体室、外壳上有生长线、纵纹、环纹、突起等壳饰。有直角石与珠角石之分。主要分布在奥陶系石灰岩中。京郊下苇甸可采到角石化石。 【羊齿植物】 羊齿植物属裸子植物蕨纲。是生长在距今2—3亿年期间的上古生代陆生植物。永定河南岸的野溪一带砂页岩中可以采到羊齿植物化石。还可采集到芦木、鳞木和轮木化石,均为石炭——二叠纪时期重要的造煤植物。在门头沟地区的九龙山,是西山著名的大向斜之一,山体由侏罗系地层构成。侏罗纪是又一个聚煤时期,其中的上、下窑坡组,龙门组的砂砾岩、泥岩中可以采集到蕨类、银杏、苏铁和松柏类植物化石。延庆下德龙湾的白河北岸的低山谷地有一处木化石公园,这里的地层是侏罗系后城组砂砾岩、粉砂岩和页岩,盛产木化石,化石集中在北部分水岭地段,南部则分布零星。木化石高低不一,外形各异,横截面呈规则、完整的同心圆状,黄褐与白色纹理相间,树茎外观与现代树茎干相近。有一株巨大木化石截面直径2.5米,高约2米,是木化石公园中木化石之冠。 【狼鳍鱼】 狼鳍鱼属鱼类中的硬骨鱼亚纲(内骨骼部分地或完全地硬化成骨)。北京西山大灰厂——坨里一带是北京地区独一无二的白垩系沉积盆地。在这个“盆地” 的东狼沟组紫灰色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岩中,可以采集到狼鳍鱼化石。化石鱼形体小,呈长纺锤形,上下颌骨有小而尖的牙,背鳍与臀鳍相对,尾正形,鳞片细小。在大灰厂组的黄色、黑色页岩及砂砾岩中,含狼鳍鱼、东方叶肢介和三尾拟蜉蝣等三种主要化石,称热河动物群。这是分布很广泛的动物群,我国东北、华北、西北、江浙以及蒙古、原苏联亚洲部分都有分布。 【动植物化石】 北京地区蕴藏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它对研究古代生物生存及环境演变具有科学价值,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是一种珍贵的资源。除前述之鱼化石、木化石外还有: 微古植物化石及藻类化石:主要存在于昌平区十三陵地区中、上元古界地层中。有南口关沟剖面中的微古植物化石和藻类化石;以及在中、上元古界雾迷山组和杨庄组地层含沥青质密波纹藻叠层云岩和柱状藻叠层云岩中,以假裸枝叠层石—杯叠层石—锥叠层石为代表的巨厚藻礁系和主要由球形、椭球及丝状的单细胞藻类组成的微生物化石群;此外,在龙门涧张公洞附近厚层白云质灰岩的光滑表面上,也有大量藻类叠层石化石,不仅结构清晰,而且非常美丽,如切开石头,纵切面上呈现筒状、横剖面上呈现规则同心圆状的图案。 大灰厂化石群:大灰厂地处丰台区山前带。在白垩系东狼沟组地层中有小型腹足类、双壳类、微体介形虫、鱼类鳞片和骨板以及孢粉等化石;大灰厂组地层中有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介形虫、昆虫、鱼类等化石,其中包括狼鳍鱼、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等;老第三系地层中有淡水腹足类、哺乳类、鱼类等化石。 灰峪化石群:灰峪位于门头沟区东部。在灰峪采石场及东山梁的中上石炭系泥质灰岩中,含有丰富的方格长身贝、石燕、海百合茎、珊瑚及舌形贝(海豆芽)的化石群;在石炭系、二迭系砂页中,有距今2~3亿年前的大量上古生代陆生植物化石,如脉羊齿、楔羊齿、科达树和鳞木等;此外,在灰峪村北属裂隙堆积的红粘土中,还有众多的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和啮齿动物化石,如贾式獾、次兔等。化石保存很好,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啮齿类化石:蕴存在房山区周口店太平山北坡更新世晚期地层中,距今73~92万年,其种属包括艾克氏变异仓鼠、拟变异仓鼠、翁氏野兔和姬鼠等。 三叶虫化石:大量赋存在门头沟区下苇甸—丁家滩地层中。三叶虫是前寒武纪初期出现的一种节肢动物,至晚寒武纪它已进入鼎盛阶段,志留纪以后逐渐衰亡,到二叠纪末完全绝灭;此化石对划分早古生代地层具有重要示意,同时亦颇具观赏价值。 【北京玉石】 ◇京白玉,又称晶白玉,昔称硬水玉,出自北京市门头沟区。京白玉属石英岩类玉石,石质致密细腻;颜色均一,多为纯白色,有的带有微蓝、微绿、灰等色调,无杂质;经抛光后,光泽油润,酷似羊脂玉。可用于雕琢玉器、首饰。 京白玉是由石英小颗粒组成的岩石,赋存于震旦纪地层中。石英含量在95%以上,石英粒径一般小于0.2毫米。摩氏硬度约为7,密度 2.64~2.66克/ 立方厘米,折射率1.54,半透明至微透明,半油脂光泽,性脆,断口处有颗粒状。质差者有砂性特点,质优者具有晶石亮度特点,但不如羊脂玉滋润。 ◇京黄玉,又称京黄岫玉,出自北京市十三陵老君堂。京黄玉为蛇纹岩类玉石,玉质细腻,呈淡黄色或黄色,质优者呈美丽的柠檬黄色。 京黄玉由蛇纹石组成,赋存于接触变质大理岩中。历史上开采情况不明,二十世纪60年代有过开采,由于蕴藏量较少,现已停采。 ◇ 京粉翠,又称桃花玉、桃花石、西湖石、粉翠,出自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西湖村的西侧。该石矿物名称是蔷薇辉石,化学成分为 (Mn,Fe,Mg,Ca)SiO3,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常呈致密块状。摩氏硬度5.5~6.5,比重3.5,折射率约1.73,不透明至半透明;颜色有浅红、粉红、紫红、褐红等色,偶有黄或无色,其上有黑色斑点和细脉分布,黑色是由锰质氧化所致,可构成多种风景图案;常用于制作玉雕品。 京粉翠的透明单晶体为珍贵的宝石,块状的则以色艳而又致密坚韧者为佳,有时含有白色的方解石、石英等。其中由蔷薇辉石与石英组成者,粉红色蔷薇辉石如花瓣散落在乳白色半透明石英之间,亦称红白花京粉翠,有“白地桃花染”和“粉地白花染”之分,尤以两种颜色对比清晰为优。 【潭柘紫石】 潭柘紫石,又称潭柘寺石、谷称紫石,出自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西部的高山上。该石属红柱石铁、泥质板岩,形成于距今2.6亿年前二叠纪红庙岭组地层中,质地细润,颜色深紫,间有绿色条纹,亦是制作砚台的上乘原料。 潭柘紫石与端、歙砚石料同属一大类,由于其红柱石代替了石英,研出的墨汁更加均细光亮。成砚称潭柘紫石砚,或潭柘寺石砚、潭柘寺砚、紫石砚,为中国明、清两代的一种宫廷御砚。石质细腻,晶莹温润、研之无声、易于发墨,具有不吸水、不耗墨、不损笔毫等特点,堪与端砚媲美。 北京故宫太和殿宝座基石,乾坤殿的铜龟,铜鹤底座以及乾隆花园九根石柱都是紫石建筑,紫石砚也曾是皇家的贡品。 【永定河石】 永定河石,又称北京卢沟石,出自北京市西南永定河。该石属河卵石,磨圆度较好,有红、黄、绿、蓝、黑、白、紫等颜色,其矿物成份有玉髓、碧玉岩、燧石、石英岩等多种。品类有图纹石、也有造型石。 永定河旧称卢沟河,现已断流,沉积着的砾石层厚度约60米,卵石资源丰富。其中玉髓类卵石富含二氧化硅,质地坚硬,构成图案者晶莹剔透,意境深远,但蕴藏量较少。石英岩类卵石,因原生岩中有石英脉贯入其中,常形成飞瀑、流泉、动物等自然景致。砾岩类卵石,具有自然花纹,形成独特的景观,似如雪花石等。有些原生岩因铁锰等矿液侵染,经风化及水流侵蚀后,形成独特的似黄山云雾,寒夜古寺等图纹。永定河图纹石色彩秀丽,纹理维妙,呈景自然逼真;造型石或似人状物,或妙在似像非像之间,独具特色。 【鱼化石】 鱼化石,出自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鱼岭。该石为淡水鱼化石,大多鱼体、鳍的形状完整无缺,有的还保留着鳞片。鱼化石一般约15~25厘米长,最短的6厘米,最长的有40厘米。鱼化石品种有短头鲃、席提刺鲃、云南鲃、四川鲃,后两种属现生种。 鱼岭在猿人洞西南约1.5公里处的一个山梁上,因发现鱼化石而得名。鱼化石产地是一个澡盆状的石灰岩洞穴,长21米、深10多米,高出周口店河床 60多米,堆积层由黄色成层的细砂岩和红褐薄层粗砂及小砾石组成,鱼化石多蕴存在中下部早上新世时沉积的黄色成层的细沙岩中,有的重叠在一起,分布稠密。 【钟乳石】 钟乳石,主要出自北京市房山区张坊十渡屏幕山一带。该石是在石灰岩溶洞中经漫长地质历史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晶莹剔透,绚丽多姿,造型奇绝,或精妙、或伟岸、或玲珑,极具观赏价值。 屏幕山有众多的岩溶洞穴群,山洞内神秘清幽,厅堂深邃广布,暗河纵漫,有的水旱洞连通。洞中钟乳石、石笋、鹅管、莲花等沉积物品类齐全,象形状物,巧夺天工。管状而中空的钟乳石,其长尖部份又称“钟乳鹅管石”。 【西山石】 西山石,出自北京市西山,《素园石谱》有记载。 北京西山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属于太行山余脉,南起拒马河,北至关沟;历房山、门头沟、石景山、昌平等区县,永定河(古称无定河)贯穿其中。 【拒马河石】 拒马河石,出自北京市房山区拒马河中。该石属河卵石,多为硅质岩或硅质灰岩,摩氏硬度一般在5~6;石上纹理明晰,对比度高,经河水长期搬运磨蚀后,有些石肤松软部位呈明显的溶蚀痕迹,水洗度较好。 拒马河古称涞水,发源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境内,从太行山谷奔腾流入北京房山。在房山区境内,拒马河约有30多公里,河谷拐了10个湾,人称十渡。此段河床时宽时窄,两岸峭壁奇峰连绵,河床中有约60米厚的卵石层。 【京密石】 京密石,出自北京市近郊山区密云县干涸的古河道内。该石是由岩块经流水剥蚀和冲磨而形成的卵石,棱角圆浑,外形千姿百态,造型奇特、色彩美丽,石表风化轻微,石浆石皮较好,稍光滑,自然颜色和画面较清晰,石上纹理粗犷豪放,呈现出山水风光、动物植物等图案。 京密石与金海石的形成年代、地质结构和矿物成分大致相似,但硬度略高于金海石,京密石的成分多为钙质石炭岩、方解石、钙镁质白云岩的碳酸盐及石英岩、硅质岩。其中硅质岩者坚硬细腻、光洁滑润。而单色卵石的成分多为以二氧化硅为主的硅质或硅酸盐,其质地尤为细密、坚硬。石中筋纹主要以方解石脉、石英脉、铁质脉等构成。并有部分玛瑙质卵石。 京密石有图纹也有单色、有平纹也有凸纹。其颜色主要由所含的致色元素和带色矿物种类的状态及含量决定。图纹卵石多为风化过程中的次生染色,石体五颜六色,主要致色因素是亚铁和高铁离子,构成平纹卵石的褐色、棕黄色、暗红色风化纹晕,凸纹卵石之凸纹亦是亚铁及部分高铁离子的风化染色所致。单色卵石则多为原生色,以景观和象形为主,颜色有红、黄、兰、绿、紫、白、黑等,色泽深浅不一,也有黄、黑相间的染色膜或色晕等。 京密石蕴存于古河道十余米深的沙层中,近年采沙者取沙后,大量的卵石沿附近河道堆积长约十几公里,亦为京密石的采集地。 【上水石】 上水石,出自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的十渡。该石状似蜂窝,上面有大小不一的孔穴,吸水性较好,采回后把外表的黄泥冲涮洗净,石上可栽树植草,是制作山石盆景的佳材。 拒马河畔的十渡乡,距京城约100公里。从张坊至平峪,拒马河蜿蜒奔流,沿途要过桥渡水十次,十渡因此得名。十渡为岩溶峰林和河谷地貌,两侧崖壁连绵,奇峰峻美。一渡位于东端的张坊,顺流而下过二渡渡桥,在千河口的五指山一带的山坡上,遍地都是上水石。 【汉白玉石】 汉白玉石,出自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高庄、石窝等地。该石属沉积变质型大理岩,质地细腻、洁白温润,内含闪光晶体,熠熠生辉,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建筑和雕刻材料。高庄、石窝汉白玉矿,开采历史悠久,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六七百年。 高庄和石窝地处低山丘陵带,地层产状平缓,矿层位于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第二段下部,共有两个含矿层,7个矿体,长约790~1190米,平均厚度 0.7~1.63米。白云石大理岩,即为汉白玉,质地优良,颜色较浅,色泽纯正,色调和谐。另有灰质白云石大理岩的"艾叶青"和含藻类化石灰质白云石大理岩"螺丝转"两个品种,其品质也具有洁如流云、润如羊脂等观赏特性。 【木化石】 木化石,出自北京市延庆县千家店镇下德龙湾。该石大多垂直地面出露,最大的直径2.5米,小的有几十厘米,一般为0.5~1.0米。颜色有灰白色、灰色和褐色。其横断面上,有清晰地一圈圈规则美丽、疏密相间的年轮;在纵断面上,有细微的纵向纹理和凹凸不平、厚约1厘米左右的化石树皮。 下德龙湾木化石大多是裸子植物中的松柏类,保存在下德龙湾侏罗系后城组砂页岩地层中,至今已有1亿3千万年历史。那时成片的森林由于燕山运动及火山喷发被埋入地下,在缺氧高压环境中,富含二氧化硅的地下水慢慢渗透到树木的内部,二氧化硅分子与树木的有机质成分进行置换,而树木的结构则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变成了木化石,随着地表抬升,木化石又露出地表。下德龙湾木化石,在方圆几平方公里内,出露的约有40多株,有的高出地表近2米,其出露面积之大、数量之多、树径之粗在国内都较为少见。 【京西菊花石】 京西菊花石,出自北京市西山红山口菊花石沟及周口店等地。该石基底为黑色炭质板岩,花瓣由束状、放射状灰白色红柱石矿物组成;花形较小,质地灰黑,松疏,花瓣为紧密放射状;呈灰白色、褐色或浅红色;玻璃光泽,摩氏硬度6.5~7.5,风化后稍低,比重3.16~3.20。 京西菊花石是红柱石菊花石,存在于红柱石岩中。红柱石(A12SiO5)是变质岩,产于石炭——二迭系炭质页岩与侵入岩体的接触带上,在地质学中属接触变质成因而非沉积成因,主要为富铝岩石(如页岩、高岭土等)分解再结晶而成,单晶体呈柱状,横切面近于正方形,集合体呈放射状。西山地区所产的红柱石质地很好,且红柱石的柱状集合体还常呈放射状形如菊花的花纹,奇特别致。 【燕山石】 燕山石,出自北京市房山区燕山。该石主要是指产于燕山的灰岩、白云质灰岩类奇石,如云纹石、虎皮石、燕石卵等,其中以云纹石、虎皮石更具特色,亦较为常见。 云纹石,也称折带石,呈灰黄色或灰白色,石肌颇多皱折,脉络纹理凹凸参差,如行云流水,或成云层,或成壁画,色调逼真,造型古朴凝重,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尤其适宜作盆景。云纹石的原岩为灰岩或白云质灰岩,且分层性较好,在地质构造变动过程中,表面薄层岩石受挤压而褶皱变形,呈现云层缎锦状的效果,故也称云锦石。云纹石石源较少,在河北省涞水县一带也有分布。 虎皮石,呈灰黄、灰蓝、黄蓝相间等色,貌似虎皮,故名。石体多棱角,形状变幻丰富,常形成突兀险峻的峰峦景观或逼真生动的鸟兽形象等,颇具观赏性。虎皮石的原岩为白云质灰岩,质地坚硬,常有方解石脉和燧石条带充填,经流水的长期冲刷浸蚀,发生差异风化,使其形成尖利脆薄的棱角和千姿百态的造型。虎皮石在京郊房山、门头沟和昌平等地均有分布。 燕山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具备典型喀斯特钟乳岩地层,更有石灰岩层和石英岩、千页岩、板岩、海蚀岩、沉积岩等,赏石资源非常丰富。燕山所产的石种甚多,有几十类,包括瓦井石、黄蜡石、上万石、雾云石等,也有将其统称为燕山石。各类赏石多见有灰青、褐色、褚红夹青、纯白、青灰夹黄等,纹理逼真,富有变化,质感古朴,光泽凝重,其形态极为丰富,以象形状物者较为多见。 【轩辕石】 轩辕石,又名北辰石,出自北京市平谷区东北燕山南麓的丘陵地带。该石质地坚密,纯正细腻,含铁量高,坚硬如铁;多呈浅灰微绿、灰赭色调,古色古香;通体遍布小龟裂纹,呈凹凸不平的"鳄鱼皮"状结构;外表古朴雄奇、浑厚沉稳,质素纯净,石体有形态各异的众多沟裂洞窍;造型变幻多端,巍峨雄浑,有的状如山峦,群峰峻拔,重峦叠嶂,突兀险峻,有的形似高原,台高壑深,古堡楼阁,雄浑凝重,还有的象各种动物,灵动活泼。轩辕石兼具瘦、皱、漏、透于一体,朴掘成趣,大者可置于园林庭院,小者可置于文房几案,自然成景,其状如山峦者也是制作山石盆景的佳石。此石最初发现于庙山,因山上有座轩辕庙,故名轩辕石。 轩辕石为硅质灰岩,肌理缜密,原岩在风化破裂后,孕育于红粘土中,经水浸溶蚀后多皴皱沟壑、孔洞纵横,因含铁成分高,裸露的岩石表面有黑色豆状小突起的铁质凝聚体。轩辕石外表古朴,色如铁锈,石形奇特,体态玲珑;肖形状景,状物类形,皆神韵动人。轩辕石一般都在岩石、土石缝中,需揭土才能挖得。 【金海石】 金海石,出自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下游一带的峡谷河床中。该石属卵石类图纹石,质地坚硬,形体完美,成浑圆和各种形状,色彩艳丽,多呈黄褐或浅红等色,纹理丰富,构成的画面生动、独特,格调高雅,清新明快。 金海石的原岩是十几亿年前的石英砂岩类岩石,在远古时代受火山岩浆中含铁、锰矿液侵染、渗透而使高价铁和低价铁间隔分布,经漫长的风化而碎落江河,被不断翻滚运移、水冲磨砺形成褐黄色、暗红色、黑褐色、墨色、红紫色等色彩丰富的卵石。其褐黄色、暗红色多数呈现群峦叠翠的山峰、谷崖、湖浪等。黑褐色、黑色的纹理则有古柏、山川草花、森林湖泊、人物动物等。 金海石纹理纵横交错,变化万千,多呈山峦叠嶂或水浪汹涌等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但也不乏风拂秋草、天鹅顾影等清幽寂静的图案。画面浓淡相宜、虚实相生、疏密得体,纹理清晰细腻,布局参差极富变化。金海卵石多需进行打磨抛光,才能显现出美丽的纹理。 金海石因产于金海湖一带而得名。另外也有叫独勒石的,因在独勒河也曾经采过这种石头。 【房山太湖石】 房山太湖石,也称北太湖石,出自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地区。该石为石灰岩,形状大体和南方太湖石相似,具有太湖石的涡、沟、环、洞的变化。容重比南方太湖石大,扣之无共鸣声,多密集的小孔穴而少有大洞,体态麟峋透露,质地坚硬,一般用作修筑叠石假山。 北京房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太湖石,大部分埋在土层里,因红色山土的作用,新开采的多呈土红色、橘红色、土黄色,日久后表面带些灰黑色。质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和南方太湖石外观的轻巧、清秀、玲珑有明显区别。 ---------------------------------------- 大自然造物主在门头沟创造了丰厚的物产资源,据有关部门统计,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煤、石灰石、页腊石、玄武岩、玉石、塑性粘土、金、银、石棉、铁、铜等 20多种,矿产地70余处。其中煤炭储量最大,叶腊石和潭柘紫石在全国最有特点。近年来以煤炭、石灰石和砂石开采为代表对北京的建设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门头沟区地层主要由震旦亚界的蓟县系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石炭系、二迭系,上古生界的侏罗系和第四纪的马栏组、百花山冰期堆积所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境内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床,现已探明的有:煤炭、石灰岩、玄武岩、辉绿岩、陶粒页岩、耐水粘土、大理石、花岗石、紫砚石、白云岩、硅石、白花玉、紫页岩、石棉、冰洲石、天然石板、煤歼石、铜、锌、铝、铁、金、银等等。其中以煤、石灰石储量大、分布广。 ★煤炭:无烟煤北京市含煤面积1125平方公里,永定河大峡谷一带占近700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煤炭资源27亿吨,约三分之二埋藏在大峡谷附近。北京是全国五大无烟煤产地之一,位于大峡谷的门头沟区是北京最重要的煤产区,已累计生产2亿吨。门头沟自辽、金时期就开采煤炭,用于龙泉务磁器烧造。明、清时期“京城百万之家,皆以石炭为薪”,门头沟以生产煤炭,供应京城炊爨之需,而享有盛名。永定河大峡谷的煤产生于3.5亿年-2亿年前的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和1.3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是蕨类植物和恐龙繁荣的时代。古人有“西山石为薪,黝黑惊射目”的诗句,说的是门头沟盛产煤炭。在北京的发展过程中,它为人民带来温暖和光明,它和水与粮食一样,都是京城的命脉。 ★石灰石:人们说,京西门头沟是“黑、白”两道,黑的是煤,白的就是石灰。大峡谷的奇峰秀水之间见到最多、最普遍的是石灰岩,最俊秀、最雄伟的山是石灰岩山脉。大峡谷内的石灰岩用途广、储量多,品质好。据不完全统计,列入国家矿产储量表的熔剂用石灰岩矿区6处,占北京市总保有储量的67%,储量列全国第15位;电石用石灰岩3处,占北京市总保有储量的75.2%,储量列全国第十三位。野溪和鲁家滩熔剂用灰石矿一直是首钢的原料供应地,50多年来为北京市的冶金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云岩:冶金用白云岩分布于下苇甸、鲁家滩一带,矿层为寒武系昌平组,适宜与主要矿产熔剂用石灰岩综合开采利用。冶金用石英矿体为脉状,矿石质量稳定,符合铁合金二级品要求,鲁家滩村曾开采矿石。供应北京市的冶金企业。 ★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沿河城一带,有白羊石虎花岗岩体、鸽子坨花岗岩体、碾台花岗岩体等。颜色有浅红、斑黑、奶白。这里花岗岩石已有数十年的开采历史,大块毛石用于港口建设,板材正在源源不断供应首都市场。 ★玄武岩:主要分布在门头沟至潭柘寺的南大岭一带。玄武岩有广泛的用途。可以做“玄武岩铸石”,这种铸石具有一般金属不能达到的耐磨、耐酸和耐碱性能。玄武岩铸石用于代替钢材、合金材料及橡胶。铸石管可作为化工的输气、输液管道以及供水管道等。 ★潭柘紫石:它是北京地区特有的古老岩种。它的产地在潭柘寺镇西部的高山上,这里至今矗立着明代刻石,上书:“内官监紫石官塘界”,落款:“钦差。提督马鞍山兼管理工程太监何立:”早在明代,这里已经是宫廷生产紫石的窑场,由钦差大臣督办采石。北京故宫太和殿宝座基石,乾坤殿的铜龟、铜鹤底座以及乾隆花园九根石柱都是紫石建筑。可见,紫石是宫廷钟爱的建筑材料。 ★紫石细润,扣之,声似金钟,抚之,如婴儿肌肤,颜色深紫,间有绿色条纹,是制作砚台的上乘原料。传说明代在京西采石的钦差大人,精选紫石料让工匠雕刻成砚台进贡皇上。砚台凝重典雅,紫光习习,若紫气东来,顿时龙颜大悦。从此潭柘寺紫石塘便成了宫廷采石场,紫石砚也就成了皇家的用品。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古砚中就有一批潭柘紫石砚。 经科学鉴定,潭柘紫石属红柱石铁、泥质板岩,形成于距今2.6亿年前二叠纪红庙岭组地层中,石料原岩为铁、泥质板岩,与端,歙砚石料同属一大类。由于其矿物组成略有不同,红柱石代替了石英,使研出的墨汁更加均细光亮,有些性能超越端、歙两种名砚。 潭柘紫石的重新发现,使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紫石古砚珍品有了明确的“出身”,丰富了北京地区特种矿产资源品种,为古砚家族增添了新的光彩。潭柘紫石的开发已列为北京市的星火计划。使潭柘紫石砚这个古老的砚种焕发了青春。 潭柘紫石砚继承明清古砚风格,造型古朴典雅、经着名书画家朱学范、赵朴初、启功、肖劳、董寿平等试用鉴评:潭柘紫石质地细腻、晶莹温润、研之无声、易于发墨而且经久不干,具有不吸水、不耗墨、不损笔毫等特点。启功先生挥毫赞曰:“巧斫燕山骨,名标潭柘寺。发墨最宜书,日写千万字。” 潭柘紫石砚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收藏珍品。 ★叶腊石:白色,微带浅黄或浅绿,玻璃光泽,质地较软,具有油脂感。产地在九龙山向斜南,潭柘寺镇阳坡元、赵家台村一带。出露于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侏罗系底部辉绿岩等地层。旧社会叶腊石主要加工成石笔,和石板配合使用,当作小学生的书写工具。现在叶腊石可以做高级耐火材料、陶瓷等,是合成金刚石的坯料,橡胶工业、糖果工业的添加剂。门头沟是全国重要的叶腊石产地,也是全国人造金刚石坯料的主要供应地。 ★铁矿石:铁矿形成于元古代中晚期,约10亿年前,分布在大峡谷段永定河最大的支流清水河流域齐家庄、清水、青白口、下马岭、碣石、大村等地。有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床,有的伴生铜锌等矿物。从古代就有小量开采。 ★金、银矿石:金、银矿蕴藏在优美的珍珠湖畔,金矿产于含金黄铁矿化白云岩中,含金品位可达工业品位。 明代,位于珍珠湖东南的珠窝村曾经自发采矿炼银,现在山上还有当年开采的数十个矿洞。当地流传着“珠窝的砂,碣石的土,一两能出一钱五”,说明当时炼银有很大的吸引力。朝廷要强行收税,村民武装抗税。民谚有曰:“一进珠窝港,只听叮当响,夜里煅兵器,白天炼银两。”后来,朝廷的军队镇压,男人被杀死在爷爷峖,女人被杀死在奶奶坨。民谚:“爷爷峖,奶奶坨,鲜血流入大浑河(永定河)”.村民奋起反抗,将军在慌乱中滚落山下,他的印和宝剑掉到永定河中,传说剑和印化作了顽石,现在是珍珠湖的一处重要景观。这是当地流传很普遍的一段悲壮故事。 ★青石:是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建筑材料,用于古代建筑的墙基石、墙腿石、腰线石。位于大峡谷出口一带的门头沟永定镇石厂村明代是京城重要的青石产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修城记》碑中记述“使用马鞍山石厂条石六百六十四丈,每丈价银八钱六分;高出其他石厂六成。金代修卢沟桥,明代建故宫、十三陵都使用过这里的青石。现在永乐年间的石厂界碑、万历年间的采石开塘碑还矗立在石龙山上。 ★板岩:建筑用板岩主要分布于永定乡的卧龙岗--王平村一带。岩石结构致密均匀,劈分性好,能劈成薄而平整的石板,表面光滑,吸水性低,有足够的硬度和韧性,具天然美。明清的四合院,过去比较讲究的古建筑都采用石板作房顶建材。现在主要用于高级建筑地面、墙壁装饰材料,出口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声誉。 天下奇石网 http://www.tianxia70.com/ 石友之家 http://70sns.cn/ 化石网 http://www.uua.cn/ 化石博物馆(英文) http://www.fossilmuseum.net/ 1. 十里河奇石市场: 北京西南三环十里河桥向东数百米路北,至少50家石店 。 2. 弘燕奇石市场:位于十里河奇石市场之东北。分2处至少30家石店。除奇石外,北京的矿晶店铺主要集中在这里。 3. 大钟寺爱家国际收藏品市场:至少30家石店,主要集中在市场的北端,及东侧简易排房。 4. 八宝山博古艺苑古玩市场:长安街向西,一线地铁八宝山站路北,有十几家石店。 5. 潘家园:西南三环潘家园桥西南,卖石头的大棚只在周末2天开。 6. 玉泉路花鸟市场:长安街向西,一线地铁玉泉路站向南再向西路北,有十来家石店。 7. 西三旗建材花卉市场:西三旗路口西南,有十几家石店。 8. 大森林花卉市场:大钟寺西南,农科院东门,大概有十几家石店。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德外马三去世 (大眼镜)
- Beijing of Dreams: (大眼镜)
- 聊聊北京老炮儿的故事 (老北京土著)
- 小混蛋 (大眼镜)
- 秋色艳丽 (嘟嘟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