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与笔迹学的故事
来自:藕荷色
在《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共有17个探案故事涉及到笔迹学,数量之多令人惊奇,可见作者柯南道尔对笔迹学是颇有研究的。涉及笔迹学的这17个探案故事依次为: 1、福尔摩斯看笔迹(四签名) 2、国王的笔迹(波希米亚丑闻) 3、打字·手书·个性·(身分案) 4、证券经纪人的书记员 5、赖盖特之迷 6、透过笔迹看健康(希腊译员) 7、与众不同的女人(海军协定) 8、诺伍德的建筑师 9、修道院公学 10、失踪的中卫 11、格兰其庄园 12、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13、伯尔斯通的悲剧 14、死酷党人 15、威斯特里亚寓所 16、硬纸盒子 17、红圈会 其中1-3片段节选自上册,4-12片段节选自中册,13-17片段节选自下册。下面节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供读者赏析。 1、福尔摩斯看笔迹(四签名) (1)福尔摩斯道:“可是不能再晚了。还有一点,这封信和寄珠子的小盒上的笔迹相同吗?” 她拿出六张纸来说道:“全在这里。” “您考虑得很周密,在我的委托人里,您确实是模范了。现在咱们看一看吧。”他把信纸全铺在桌上,一张一张地对比着继续说道:“除了这封信以外,笔迹全是伪装的,但是都出于一个人的手笔,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您看这个希腊字母e多么突出,再看字末的s字母的弯法。摩斯坦小姐,我不愿给您无谓的希望,可是我倒愿知道,这些笔迹和您父亲的,有相似之点没有?” “绝不相同。” “我想也是如此。……”(上P137) (2)“我向来不作任何例外。定律没有例外。你也曾研究过笔迹的特征吗?对于这个人的笔迹你有什么见解?” 我答道:“写得还够清楚、整齐,是一个有商业经验和性格坚强的人写的。” 福尔摩斯摇头道:“你看他写的长字母差不多都没有高过一般字母,那个d字像个a字,还有那个l像个e,性格坚强的人不论写得怎样难认,字的高矮总是分明的,他的k字写得不一律,大写的字母倒还工整。我现在要出去了,还有些问题要搞清楚。……”……(上P138) (3)备注: ①以上两个片段均摘自(英)阿·柯南道尔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上)四签名(严仁曾译)》,群众出版社1981年8月第一版。 ②片段(1)摘自《四签名·二 案情的陈述》中第137页,讲的是小说主人公福尔摩斯对伪装笔迹的识别和对多份笔迹的同一鉴定。福尔摩斯经过分析鉴定出“六张纸”的笔迹是伪装笔迹,“这封信”上的笔迹是真实笔迹,且鉴定出“这封信”与“六张纸”上的笔迹为同一个人所写。最后,通过摩斯坦小姐的回答,证实了这些笔迹都不是摩斯坦小姐父亲的笔迹。“希腊字母e多么突出”表现了书写者的冲动与不稳定的个性。 ③片段(2)摘自《四签名·二 案情的陈述》中第138页,讲的是福尔摩斯对笔迹书写人的笔迹特征描述及简短的个性心理分析——“性格坚强的人不论写得怎样难认,字的高矮总是分明的。” ④篇名为作者所加。 ⑤国内笔迹学家韩进先生对片段(2)的评述: 这是小说中的一段对话。这位小说家提出一个笔迹学观点,即性格坚强的人,无论如何长字母与一般字母比高矮必分明。书中福尔摩斯的观点显然是:书写者性格不坚强。其它笔迹特征是:d象个a,显然是竖柄太短;l象e,至少是因为很不刚直。k写得不一律,表明性格不稳定,缺乏主见,有些懦弱。大写的字母倒还工整,表明思想传统保守。随着小说情节的进一步展开,我们知道了书写者的基本情况:他神情不定,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又愁眉苦脸,没有一时镇静。刚30岁。他的父亲发了不义之财。父亲把财产遗留给两个儿子,他是次子。他劝哥哥把财产归还给本应得到一份财产的摩斯坦小姐——这说明他的善良仁慈。他不希望自己的财产再多。因同哥哥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不同而分居。他喜观艺术鉴赏。面对突然发生的变故,他大喊大叫:“唉呀,天哪!唉呀,天哪!”……总之,他的表现,同笔迹特征的结论丝毫没有冲突。显然,假若柯南道尔对笔迹学没有一点真知灼见,是既不会这么写,也不敢这么写的。——韩进 (摘自韩进著《笔迹学——从笔迹看性格》第196—197页,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 5、赖盖特之迷 警官从笔记本里取出一角撕坏的纸,把它铺在膝盖上。 “我们发现死者的手里抓着这张纸条。看来它是从一张较大的纸上撕下来的。你可以看到,上面提到的时间正是这个可怜的家伙遭到不幸的时刻。你看,要么是凶手从死者手中撕去一块,要么是死者从凶手那里夺回这一角。这张纸条读起来很像是一种同人约会的短柬。” 福尔摩斯拿起这张小纸片。下面是它的复制品。 …… “这字体倒是非常有趣,”福尔摩斯把这张纸条聚精会神地察看了一番,说道,“这比我想象的要深奥得多。”…… …… “你看你开头写的:‘鉴于星期二凌晨零点三刻发生了一次抢劫未遂案,’等等。事实上,是发生在十一点三刻。” ……那个老绅士立即把写错的地方改正了,把这张纸还给了福尔摩斯。 …… 福尔摩斯却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纸收起来,夹在他的记事本里。 …… “那张纸被撕走的那部分!”警官喊道。 …… “我非常仔细地检查了警官交给我们的那张纸角。我立即清楚地看出,这是一张非常值得注意的东西。这就是那张条子。现在你们没有看出某些很能说明问题的地方吗?” “字体看起来很不规则。”上校说道。 “我亲爱的先生,”福尔摩斯大声说道,“毫无疑问,它是由两个人交替着写出来的。我只要请你们注意‘at’和‘to’字中那两个苍劲有力的‘t’字,再请你们把它跟‘quarter’和‘twelve’中那两个软弱无力的‘t’字对比一下,你们马上就可以看出事情的真相。从这四个字的简单分析上,你们就可以满有把握地说,那‘learn’和‘maybe’是出自笔锋苍劲有力的人的手笔,而那‘what’是那笔锋软弱无力的人写的。” …… “这事显然是一种犯罪行为,其中的一个人不相信另外一个人,于是他决定,不管干什么两个人都得一起动手。很清楚,这两个人中,那个写‘at’和‘to’的人是主谋。” “那你根据什么说的呢?” “我们可以从对比两个人的笔迹中推断出来。不过我们有更有力的理由。如果你注意检查一下这张纸,你就会得出一个结论:那个笔锋苍劲有力的人首先把他所要写的字全部写完,留下许多空白,叫另一个人去填写。而这些空白并不是都很富余的,你可以看出,第二个人在‘at’和‘to’之间填写‘quarter’一词时,写得非常挤,说明‘at’和‘to’那两个字是先写好的了。那个把他所要写的字首先写完的人,毫无疑问,就是策划这一案件的人。” “太妙了!”阿克顿先生大声说道。 “不过这是显而易见的,”福尔摩斯说道,“然而,我们现在要谈到重要的一点。可能,你们不知道,专家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笔迹,相当准确地推断他的年龄,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相当有把握地断定一个人的岁数。我说,‘在正常情况下’,这是因为不健康和体质弱是老年人的特点,如果年轻人是一个病人,他的字迹也就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在这件案子里,只要看看一个人的笔迹粗壮有力,另一个人的笔迹虽然软弱无力,却依然十分清楚,不过‘t’字少了一横,我们就可以说,其中的一个人是一个年轻人,另一个人虽未十分衰老,却也上年纪了。” “妙极了!”阿克顿先生又大声说道。 “还有一点,是非常微妙而有趣的。这两人的笔迹有某些相同之处。他们是属于同一血统的人,对你们来说,最明显的可能就是那个‘e’写得像希腊字母‘ε’。不过,在我看来,很多细小的地方都可以说明同样的问题。我毫不怀疑,从书写的风格上看,这两种笔迹是出于一家人的手笔。当然,我现在对你们讲的,只是我检查这张纸的主要结果。还有二十三点别的推论结果,专家们大概比你们更感兴趣。而所有这一切加深了我的印象,坎宁安父子二人写了这封信。” …… “这是一种艺术,经常用得着的,”福尔摩斯说道,“我恢复常态以后,便又略施小计,让老坎宁安写上了‘twelve’①这个字,这样,我就可以和写在密约信上的‘twelve’进行对比了。” …… “可是那张纸条呢?” 歇洛克·福尔摩斯把这张撕走的纸条放在我们面前。 (密约信译为——如果你在十一点三刻到东门口,你将得知一件极为意外、对你和安妮·莫里森都有极大好处的事。但不要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这正是我所希望得到的那个东西,”福尔摩斯说道,“当然,我们还不知道在亚历克·坎宁安、威廉·柯万和安妮·莫里森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事情的结局可以看出,这个圈套是安排得异常巧妙的。我相信,当你们发现那些‘p’和‘g’的尾端都具有相同的特点时,你们一定会感到很高兴的。那老人写‘i’字不点上面那一点,也是很独特的。华生,我认为我们在乡间安静地休养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明天我回到贝克街一定会精力充沛了。” ①twelve英文为十二,英文十一点三刻,写为差一刻十二点。福尔摩斯故意将时间写为差一刻一点。以使坎宁安于更正时留下他的笔迹。——译者注 备注: (1)本片段节选自(英)阿·柯南道尔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册之中的《回忆录·赖盖特之谜(李家云 译)》,群众出版社1981年8月第1版。 (2)故事梗概:坎宁安父子在一天晚上闯入与之正打官司的老阿克顿的住宅,企图偷走老阿克顿掌握的与此官司有关的某个重要证据。虽然坎宁安父子没有找到证据,但他们的马车夫威廉·柯万却暗中了解到了他们的隐私,并要挟着要揭发他们,开始对他们进行敲诈勒索。坎宁安父子于是合写了一封信把威廉诱骗出来,将他击毙了。福尔摩斯凭借他精湛的侦探技术和对死者威廉手中残留的小纸片上的笔迹进行分析,从而侦破了此案。 (3)本文中附有笔迹图样,更加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福尔摩斯对笔迹细致入微的深入分析,使我们看到笔迹分析在案件侦察中神奇而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笔迹学就已经应用于实际,并在司法刑侦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研究发现,遗传因素使直系亲属间的笔迹相似。在直系亲属之间,尽管其字体的大小,形状、章法、字阵等具体特征不尽相同,但有些笔迹在神韵、结构、运势、风格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格相似的亲人之间的笔迹尤为如此,这说明笔迹像人的秉性和相貌一样与遗传有关。我国历史上的司马懿与司马炎祖孙俩的笔迹不仅外观形状像,而且字体的大小、开阖、运势、神韵等都很像。福尔摩斯通过笔迹的遗传性分析出案件中的“两种笔迹是出于一家人的手笔”。看来,小说作者阿·柯南道尔对笔迹学是有着较深入的研究的。 来源:《汉字笔迹心理学》一书 作者:马鹏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笔迹分析,人际关系边界感不清晰 (小红哥笔迹分析)
- 新书《笔迹触觉与心理》出版 (小耳勺)
- 想请大家帮忙分析一下我的笔迹。。。(请不要结合其他因素(... (跳跃缝隙)
- 中国政法大学女生床位出租 (vsxx777)
- [免费]中国首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笔迹测评师认证(公开课)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