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精彩上路之作《父之罪》
马修(人生就是一个缓慢被煽的过程)
当我第四次翻开《父之罪》的时候,我是带着两个目的窥探这系列神作的开山之作,1,为什么这个故事那么吸引我;2,马修的推理及猜测有无牵强的地方。 答案是能够洞悉人性和人生,严密的无懈可击。 日本的好多推理小说买过不少,但是无论捧到什么地步,看过一次就再没有兴趣看第二遍。其实,日系的技术流故事体系太过狭窄,跟当今欧美的社会派推理杰作相去甚远。日本人在那里为了推理而推理到了变态的地步之时,人家老美早将侦探推上了人性、哲学的桂冠宝座之上。 看着很多知名人士如 梁朝伟、侯孝贤、朱天文、朱天心、王家卫等众多光鲜之人,如此热爱马修这个酒鬼侦探的时候,我有一种欣慰知己的感觉,原来他们也跟我有一样的感觉~呵呵。 我曾经毫不犹豫的认为,梁朝伟会喜欢马修一点也不需要质疑,马修的孤独是梁朝伟所同样具备的,而马修的抛弃一切或者说逃避一切重新做人般地开始漂泊,并在漂泊中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恰恰是梁朝伟想做而无法做到的,当所有人都为他为什么不能给刘嘉玲一个名分的时候,他要怎样向别人解释自己的那份摆脱不了的孤独? 《父之罪》,前三次看的时候,我只知道我太TMD喜欢这个故事了,第四次的阅读体验丝毫没有因为故事情节烂熟于心而感到乏味,反而感觉到每个人物都是那样的生动真切,这个世界没有几个大师能够写出这种洞悉人生百态的文字了。 也许孤独的人,看透人生的人更容易与布洛克产生共鸣。 人生是痛苦的,摆脱痛苦的唯一诀窍就是醉生梦死。醉生梦死也是一种境界,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更多的人只能利用酒精暂时麻醉自己,那种短暂的超脱物外的感觉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为什么马修总要提起那个被他误杀的小女孩里维拉的事情呢?其实马修离开警队,离开妻子和儿女,是迟早的事情,里维拉的意外身亡只是一个提前引爆炸弹的导火索。当一个警察,你甚至连不收黑钱的权利都没有,生活就是这么的悲哀,当你无法适应生活的时候,你就得重新开始一段崭新的,没有人认识你的生活。所以,马修开始了他西北旅店的漂泊生活,好在经过多年的思索和发现,他最终不再孤单一人,可是那份孤独还是一直保留着的。 周国平说过:孤独是一种很高很高的境界,没有几个人能够达到,而更多人的所谓孤独只能算孤僻。 曲高难免和寡。 马修就是那种至高境界的孤独。而有着少许孤独更多是孤僻的我,是没有勇气开启自己那个西北旅店的,这个老熊的个性真让人羡慕,也许因此我才翻烂了每本书还乐此不疲。在书里有我自己的西北旅店,而我最好的朋友就是马修~ 马修笔下的所有人物都是鲜活饱满的,布洛克这个老头子怎么就能用一支笔写出那么多人的生活,怎么就能写出那么多人不易察觉的悲伤故事呢? 《父之罪》中两个男女主人公纯洁的像个小孩子,可是因为小时候的悲剧注定了未来错乱颠倒的生活,虽然本质上他们一尘不染,然而在世俗人眼中他们无可救药:她脏的如妓女,他性取向错乱。然而,只有一个人在他们死后懂得了:她(他)纯的如雪,她只是一直在寻找他缺失的父爱;他只是一直在争取和探索人世间最大的爱—父爱和母爱。这个故事是一个完美的轮回,温迪的继父善意的逃避和无情的一嘴巴造成了她悲剧的起点,范德普尔神父那神圣的职业救不了自杀的妻子,显然一个好牧师不一定是一个好丈夫,更可能不是一个好父亲,不难想象儿时目睹母亲惨死浴缸,那满池猩红的血水和可怖的死相会对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造成怎样的冲击。当他想象中的“妈妈”再次以同样方式淹没在血水里的时候,除了崩溃还有第二种可能吗?总之,你好不容易终其一生快要找到的美好幻想,又一次真真切切的破碎了,命中注定你怎么也逃避不了,这个世界根本TMD没有上帝! 他们因为追求一个人命中必须有而缺失掉的东西,犯下了所谓的错误,当他们彼此相遇,他们相濡以沫,而且他们可以结束那段让外人所诟病的“可耻”生活,最重要的是他们终其一生要寻找的东西都在对方身上,父爱、母爱、真正的爱情!当幸福的大门即将开启的时候,当他们即将跨出黑暗的牢笼的时候,他们倒在了黑白交错的门口。地域之路早已铺就,但凶手不会想到,上帝已为他们开启天堂之门。 凄美悲惨的毋庸置疑,然而对于男女主人公,他们不应该有太多遗憾了。茫茫人海中,他遇到她,彼此慰藉相伴多时,夫复何求?假如彼此错过,余生还不是行尸走肉错乱颠倒。 整个故事最难受的就是马修了,这就是他孤独的原因,他总是要挖掘到最后,非要将事不关己的凶手逼到绝路,到头来还得为凶手点一只蜡烛。每个人都有痛苦的过去,都有他杀人的正当理由。希望一只蜡烛,能够照亮他通往阴暗的地域之路~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按顺序读午夜文库系列 (Aim_qi小赖儿)
- 大家喜欢欧美的还是日系的? (天空很蓝)
- 岛田庄司的帝都卫星轨道 (清悠居士)
- 给新星出版社提个建议 (Echo)
- 二阶堂黎人《吸血之家》(1999) (SHd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