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金山————秦王避暑洞
鲁西南农村研究(读书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世界)
游巨野金山————秦王避暑洞 秦王避暑洞洞口——洪福天洞 游巨野金山————秦王避暑洞 秦王避暑洞明道 游巨野金山————秦王避暑洞 秦王避暑洞岩壁 游巨野金山————秦王避暑洞 游巨野金山————秦王避暑洞 我祖籍是山东人,我每年基本上都回老家过年,今年也不例外。 小时候听说金山有一个秦王避暑洞,也不知道是秦始皇还是唐秦王李世民,在家人的要求下决定大年初一去赶——金山庙会,也就是信男信女上金山烧香求佛,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我们驱车距离金山两三公里时,通往金山的公路就被管制,小轿车、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等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齐上阵,男女老少顺着公路涌上金山方向,我们一行人只好弃车步行随人流移动。 远远望去,只有一个不高的山头矗立在平原上,据说古代金山属于济宁府,哪个府如果有一百个山头,那个府就不纳税,不知哪个皇帝硬把金山划给曹州府,也就是今天的菏泽,即今天的巨野县城东南23公里处,因凿石得金,故名曰金山。金山南北长2华里,东西宽1华里半,海拔133米。 “巨野之胜在金山,金山之胜在秦王洞”。在金山南麓,有一人工开凿的大洞,俗称金山大洞,传说为秦始皇东巡泰山时建造的驻跸行宫,称之为秦始皇避暑宫。当地人又传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带兵征战,曾在此歇息,故又称秦王洞。经专家考证,实为西汉昌邑王刘贺,营而未用的废冢。据《汉书•武王子传》载:贺王昌邑十三年,后征为帝,因行淫乱,被废为海昏侯,就国豫章(今江西南昌)。在汉代,帝王即位之次年,即营建山陵,昌邑王刘贺事多僭越,自制寿域,乃入立被废,客死他乡,不得归葬,营造未用,遂成废冢。此洞共有明道、侧室、甬道、耳室、主室等九部分组成。总长89.80米,最宽28米,石壁最高处15米,如劈如削。洞室整体结构布局严谨,开凿公正,鬼斧神工,令人惊叹。洞内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洞顶常年滴水,涓涓清泉,自石罅中渗出,悬流不断。“云开山上地,雨滴洞中天,径窄藤萝没,崖高日月悬……”正是今山洞的真实写照。千古奇观,胜地佳境,吸引着历代众多的游客。历代文人墨客在峭壁上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墨宝,形成了齐鲁大地古朴、历史遗风的壮丽画卷,又有多少文人名士怀着几多感慨、赞叹,欣然命笔,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和精辟的考证。明道两壁上现存宋朝以来的刻石44帧,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遗产。宋、金、元时期,这里成为佛寺,香火旺盛,经久不衰。洞门上方的“敕赐大明禅院”六个大字,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所刻,洞内现存石佛像一尊,高90厘米,为元泰定四年(1327年)所造,雕刻精细,造型美观,金山是历代宗教人士精心修炼的理想圣地。始建于唐朝年间(公元592年)的道观,恢复在北山峰顶,形成了南佛北道的宗教格局,展示了金山灿烂的宗教文化。 金山原有古建筑20余处,据《巨野县志》记载,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重修金山,“悉仿岱制”即按照泰山的建筑布局设计施工。自西路登山依次为小红门、中天门、小天街、南天门。南山麓建有神农祠,观稼亭,北有泰山祠、王母阁,依山傍崖,各抱地势;另有文昌阁,三圣殿、魁星楼、牛王庙、戏楼等点缀其间。此外,还有玉兔洞、金牛洞、蝙蝠洞、祈子洞、圣母泉、龙虎洞、神水泉等20处自然景观。 古之金山,林木茂盛,登道迂回,殿宇嵯峨,涌泉涓涓,美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使金山闻名遐迩。一年一度的金山三天庙会,更是热闹非凡,每逢阴历大年初一,商贾云集,游人如织,香烟云雾,缭绕于苍松翠柏之丛中;欢歌笑语,回荡在山谷沟壑之间。这便是巨野著名的古八景之一“金山春晓”。素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美誉的金山是一座颇富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山,属泰山余脉,相传与泰山、峄山并称为姊妹三山。 金山旅游区在恢复历史景观的前提下恢复了中华道观,金山寺等大型古建筑群。金山水城、钓鱼池、放生池、日月泉、民族风情园、旅游池、瑶池、野生牡丹区、麒麟文化园等更使金山的旅游事业锦上添花,现已成为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恳请菏泽牡丹区尹茂林同志关注吴店镇基本农田电缆疲软存在安... (麟州书生)
- 恳请菏泽牡丹区尹茂林同志关注吴店镇基本农村电缆疲软存在安... (麟州书生)
- 投诉菏泽昆仑能源有限公司(巨野分公司) (麟州书生)
- 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胡镜清到巨野调研中医药特色疗法... (山东王阳明祖居)
- 刘剑锋与巨野中医特色疗法永盛堂王付安传承人进行交流 (山东王阳明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