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慈悲和智慧的天籁。
风亭
当我们破执之后,就会发现世上万物不过梦幻,由此而生起喜悦,如从梦中醒来,见到自性。自性虽然大默,大默却有大声,此声震天震地,能惊醒梦中之人,可惜世人执幻为实,认假成真,如盲者不能见日,如聋者不能闻声。待得智慧觉醒,振聋发聩后,则世上万物,皆明明朗朗,无不是自性的反映。 开悟是一种本有光明的焕发,像玉石本有的光泽。本元心是一块晶莹透亮的白玉,在尘风的吹拂下变得越来越新,轻轻敲击,它发出的好声音清澈辽远,在尘世的历练中,没有放弃灵魂的追索,也绝不与信仰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它终于显发出一种智慧,为修行人带来清凉。 由于看破了虚幻,开悟者定然有颗平常心,其行为大多真实、自然、质朴、率真、无我、自在,其内与外、言与行、身与心皆达到了惊人的和谐。其心博大而虚灵恬淡,其情专注而去留自在,一切无非缘聚缘散,触目应心无不广大清明。因能安住自性,禅者语多清净,见地超迈,其智慧人人本具,多为客尘所覆,不能显发。悟后客尘不见,光明新发,透彻玲珑,这便是那些禅僧大多具备诗才的原因。到了这种境界,人间无处不是净土。 悟境非作意,非造作,非表演,非发明,非主观,非客观,非原始,非童蒙,非语言,非概念,它是无限的可能,是无穷的超越,是无尽的明光,是本有之存在,是无上的召唤,是无边无际的清净之流,是大破大有后的创造,是本真存在之魂魄,是大我思想的实现,是存在本有的发言。 俗话说得好:“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见道来说,必需的准备就是找到你的善知识。好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善知识的指点,不知道眼前的就是“净光明”,才会与它擦身而过,错过的人简直多如牛毛。 你只有在得到善知识点拨,明白你的所得是对是错时,你才会有正确的修行路线。当你在善知识的点拨下,认得眼前光明并能保任它时,你的眼前才会豁然开朗,疑惑顿消。这时,你无论做什么,心里都是明明朗朗的,因为你已经开悟了,你的知识也开始升华到智慧的层面。这时,你才证得了子光明,进入见道。 假如你修不到这种层次,一切都是假的,知识是知识,你是你,二者不会成为一体。你还是会因红尘诸事而烦恼,你得不到自由,做不了自己的主人。 见到实相之后,你的心灵才能化成火把,照亮所有你走过的路和即将要走的路。在这智慧的圣洁火光之下,你再也不会被世界上的任何假象所迷惑。你也终于可以度众了。 真正的禅悟,非木非石,而是于净镜中充满无穷的活性和灵动。此时,万籁俱寂,烦恼已息,但自性的太阳却没有醉眠,仍在源源不断地传递着一种光明。而行者心中,也能感到那自然之风的细腻和温柔,那是充满慈悲和智慧的天籁。那微风,那静泣,那晴阳,那消息,诸种因缘,一时齐备,智慧的光明才会源源不断地流向我们的心中,驱散我们心中的黑暗。 开悟之后,世上的一切都是慈悲和智慧的显现。还有一种说法:得道之前,如同死了父母;得道之后,也如同死了父母。前者因没有依靠,后者想达成救助。因为明白之后,你本是宁静而快乐的,但又因众生的烦恼而感到悲悯。这时,即使你只是安坐于某个寂静的角落,也会听到无处不在的觉悟之声。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真正的觉悟是无声的,却又似发出无量的大声,能惊醒梦中之人。而你心灵的火把,也终于能照亮走过的路及即将要走的路,还能照亮众生了。 ——-雪漠 节选自≤空空之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禅宗专业修道班报名 (O(∩_∩)O~)
- nothing (Medium)
- 南怀瑾先生真的没开悟吗 (小白龙)
- 素食21年的传统教师寻同道之侣 (东君)
- 南怀瑾是不是国学大师 (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