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禊風俗與流觴曲水
来自:静升(戒为无上菩提本 长养一切诸善根)
上已修褉風俗 〈上已修禊圖〉:清代<十二月令圖>之一,描繪陰曆三月上已節時人們祭祓的情景。在距今三千年前的周代,人們即有春遊的習俗。《詩經》〈鄭風.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蕑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描述當地青年男女於溱水洧水畔春遊之樂。《論語、先進》記載:「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於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則描繪暮春三月,魯國人在沂水邊沐浴,在祈雨臺吹風;遊畢,唱著歌,踏上歸途的情景。 陰曆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已日,稱為「上已」。因為此日人們也到水邊舉行祓禊 (音福夕)活動,以驅邪辟怪,祓除疾病與不祥,又稱「禊日」。而這種儀式則稱為「禊」、「祓禊」或「修禊」。清代佚名〈十二月令圖〉之〈上已修禊圖〉,就是描繪上已節人們祭祓的情景。 漢代以後,這項活動逐步發展為「江頭吃飲,踐踏青草」,春遊宴飲的佳日。魏晉以後,便固定為每年的三月三日,人們往往帶著美酒佳餚,到風景美麗的郊外水邊嬉戲,或席地野餐,或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相與為樂。著名的〈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為蘭亭禊日所得詩集所作的序。唐代大詩人杜甫〈麗人行〉的「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則呈現了長安曲江池禊日郊遊的盛況。 文人流觴曲水雅趣 王羲之等人蘭亭褉日暢飲景象〈蘭亭修褉圖〉 〈蘭亭修褉圖〉局部傳宋代李公麟(1040-1106AD)作,明永樂15年(1418AD)摹刻,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資料來源:<酒器>貓頭鷹出版社 東晉穆帝永和9年(西元353年),王羲之等隱士文人四十二位,在浙江會稽蘭亭所舉行的修禊活動,將民間習俗雅化。他在〈蘭亭集序〉中寫著: 「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所謂「流觴曲水」,是指眾人沿曲水(引水環曲成小渠)列坐,把酒器羽觴放在曲水的上游,任其順流而下,酒杯停在誰的面前,即飲酒賦詩。 此後,歷代文人雅士仿效蘭亭修禊,往往在園林中,特別是皇家園林,建有流杯亭。於亭中地面石板上鑿出彎彎曲曲的溝槽,並引水入渠。參加宴會的人來到石渠兩側,把盛滿酒的木製酒杯或青瓷羽觴從上游放下,任其飄流,杯飄到誰面前,即飲酒賦詩。如北京南海的流水音、潭柘寺的猗玕亭。另一種,是水渠設在開敞的地面上而不設亭,如圓明園中的坐石臨流。 北京南海流水音:流水音位於南海北岸的東部,明朝時叫流杯亭。清朝時有飛瀑注入池中,故乾隆皇帝題名「流水音」。此亭屬櫕尖琉璃瓦方亭。 資料來源:<中國古建築之美>光復書局 北京潭柘寺猗玕亭流杯渠:潭柘寺東側庭園內建有猗玕亭,又稱流杯亭。亭中地面漢白玉石基上,刻有流杯渠,由北面看似虎頭,由南面看似蟠龍。因襲「曲水流觴」之俗而建。資料來源:<中國古建築之美>光復書局 大陸紹興市自1984年始,將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訂為紹興市書法節,屆時人們必集聚於蘭亭或王羲之故居,懷古續勝。 王羲之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以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蘭亭集序傳奇 王羲之<蘭亭集序>以書法之神奇名,亦以筆意疏宕勝。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三五三)三月上巳日,羲之與太原孫綽、陳郡謝安(時未仕)、僧支遁及子凝之、徽之等四十二人,修祓禊之會於蘭亭。眾人賦詩三十七首,羲之揮鼠鬚筆,用蠶繭紙作序,興樂而書,遒媚勁健,絕代所無。 羲之日後更寫數十本,終不如祓禊所書;故深自珍愛,交付子孫代代相傳。至七代孫智永禪師,臨終前親交弟子辯才。時值唐太宗在位,深好王羲之書法,聞蘭亭藏辯才處,遂使監察御史蕭翼計取之,並令供奉搨書人趙模等四人各搨數本,以賜太子諸王近臣。太宗駕崩,遺命<蘭亭集序>隨葬昭陵。或謂唐末溫韜盜發昭陵,蘭亭復出。宋靖康猶有見真蹟者,後亦不知所終。今所存者,唯摹搨本而已。 羲之此帖,或稱禊帖,世所推尊,後世輾轉臨摹,流傳遍於天下,今傳以神龍半印本最為存真。 取自"http://genedu.ntut.edu.tw/database/index.php/%E4%BF%AE%E7%A6%8A%E9%A2%A8%E4%BF%97%E8%88%87%E6%B5%81%E8%A7%B4%E6%9B%B2%E6%B0%B4"
-
瞬间诗人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4-04-16 14:52:20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请教哪位大神有这本书的电子版 (21.)
- 弘一大師書《華嚴集聯三百》上册(上海天衡2011秋拍 高清影印... (静升)
- 刘正成主编 《中国书法全集》 简介 目录 (静升)
- 伊秉绶书法风格研究 (静升)
- 艺术书籍交流 (大漠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