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鲵鱼之乱》
巴学园读书社
世界本就一个大球,我们眼中的世界便是我们的经历,所处的位置以及当下的心态所构建起来的。唯心一点,世界就是我们想象的样子,因为想象不同,每个人眼中的世界便就不同。 《鲵鱼之乱》是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作品,他的哥哥是约瑟夫·恰佩克,是一位画家,同时也写些作品。恰佩克兄弟合写了一本小书,名字是《园丁的十二月》,约瑟夫贡献了其中的插画,花花草草的世界同幻想世界还是有些差别。 卡雷尓·恰佩克,被伏契克称为“捷克文学中最具有世界性的伟大作家”,他的幻想作品在科幻领域内属于前辈,“机器人”一词便是出自他的笔下。 《鲵鱼之乱》文本有很多标签,其中最显著的便是反法西斯,这同恰佩克创作的年代有关。一个理论或一种主义的盛行,一定是有颇具规模的用户基础,某种意义上来说,胜利者手中的主义武器,必然朝向下台者。 《鲵鱼之乱》基本上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也没有以某些人物的活动来串起整个故事,更多地像是游记体,夹杂着各种形式来佐证鲵鱼世界的真实性,包括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各类新闻简报,各种评论见闻。 鲵鱼之所以会乱,有几个前提。鲵鱼的繁殖力强大,且寿命未知,从几千到几百亿这样数量的增长来看,鲵鱼的寿命不会很短,因为新生和消亡之间并未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鲵鱼的恐怖还在于从幼体蝌蚪到成年劳动力,中间的时间太短。鲵鱼在人类物资的供应下,除了人类,没有天敌,便疯狂繁殖。鲵鱼的暴动,是长期压迫所致。在几百亿基数的情况下,出现几个思想激进一些,行事猛烈一些的,并不意外,即便只拥有简单的智力。因为暴动代表了基本上全部鲵鱼的共同利益,这样一股力量,如何能够不乱。 这样的故事设置,是不是很熟悉,因为《猩球崛起》走的基本上也是这样的路数,不过猩猩们的数量远没有达到碾压人类的地步。或者,将鲵鱼换成任何一种外星物种,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鲵鱼性本温和,也正是如此,才会在一开始任由人类驱使和利用。既然如此,为何会发生暴乱,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被压迫得厉害了。又或者,如果某一鲵鱼突然意识到,自己当上鲵鱼长的话,手底下就会有数百亿的用户,这是一股足以颠覆世界格局的力量。基数如此庞大,这一步肯定会到来,只是时间和地点的问题。一切冲突的爆发,远非一时一刻的冲动。 在很多作品里,反派在陈述一些所信奉的理念是,都会声称,你不了解的,Mr. XX所坚信的究竟是什么,然后有些人会被策反,有些人持枪相向。各种理念的冲突,来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20世纪俄罗斯有一批流亡作家,蒲宁、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我们对这些人的态度很暧昧。这不禁让人想起流亡法国的高行健,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论和主义,天然具有政治属性,只为既得利益者代言。 说映射鲵鱼的法西斯属性,难免有失偏颇。法西斯笼罩下的那几个国家,人人都是狂热的法西斯主义者么?时下我们对某些国家的敌视,以及中东地区对西方世界的敌对,不外乎如此。 宗教,信仰,理论,主义……民众的盲从性,才是这些精神话语盛行的根本原因。这些鼓吹的事物,只要有部分切合共同利益,就一定会有追随者,在所坚信的路上,强大的脑补会完善每一个细节。 “我突然想起,每一步象棋都是已经有人走过的老招数。我们的历史说不定已经经历过了同样的局面,我们把我们的人物用于很久以前走过的同样的几步棋走进了同样的棋盘格。”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新月集·飞鸟集》(二) (巴学园读书社)
- 《新月集·飞鸟集》(一) (巴学园读书社)
- 《鲵鱼之乱》 (巴学园读书社)
- 《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 (巴学园读书社)
- 《大地的眼睛》 (巴学园读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