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特约】崔晓玉《痴缠荒原恋》
来自:天心月魔
痴缠荒原恋 ——《呼啸山庄》读后感 中学时代也读过一些欧美文学作品,其中,《大卫科波菲尔》是最令我喜欢的,《复活》是最令我沉思的,《基督山伯爵》是最令我着迷的,《飘》是最令我感受到鼓舞的,而《呼啸山庄》,它带给我的感受,大概是“只可意会不可传”的,我怀着最崇高的敬意阅读,思索它,以一种仰望的姿态。 在评论文学作品时,我们习惯以“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探析,当然近代亦有人提出“作者之死”的说法,强调挣脱作者定义作品的桎梏,还文本作为个体的一个自由多元的阐释空间。 我在这里不意辩讨哪种说法更具科学性,我想说的是,在读《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亦或这个故事时,你会无法控制地去思索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经历了怎样的情感体验,才会以这样热烈阴翳的笔触,创造出这样一段残酷,迷恋的爱情。更甚者,在这部小说刚出版没多久,有读者说:“我奇怪写这部小说的作者在创作中途为什么没去自尽。”说法极端,却侧面道出了小说创作者的非凡个性。我们急于探究作品背后的创作个体,一定意义上已经承认了这是一部极具魅力的作品。 让我们回归到这部独具魅力的作品本身,《呼啸山庄》写荒原上的爱情悲剧,又不仅仅是让人唏嘘的爱恨情仇。寂寞掺杂着痛苦,悲伤裹挟着哀戚,到最后都沉入墓碑下无言的黑色土地。 在英格兰一个偏僻却又美丽的乡间,荒原覆盖着这里,到处是原始的生命的悸动。在呼啸山庄里陪伴长大的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互相爱慕,他们自由,野性,偏执却又彼此依赖。而凯瑟琳却在见到画眉山庄的林顿并感受到整个画眉山庄的优雅尊贵后,选择了同样优雅尊贵的林顿。希斯克里夫绝望之下离家出走,几年后发迹回来寻找凯瑟琳,并对造成他们爱情阻隔的所有人进行疯狂报复,凯瑟琳终因不堪这虚伪的婚姻对自由灵魂的羁绊而病重离世,而希斯克里夫最终醒悟自己的报复行为毫无意义,允许了小凯瑟琳和哈顿的爱情,最终在对凯瑟琳游魂的痛苦的等待中死去。 原谅我不愿去深究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而只沉迷于包含了这两种因素在内的诸多因素所形成的故事情节中去。我们无论是通过读书还是生活体验,也见了不少的各式各样的爱情。到了现在20岁的年纪,也满心期待遇见对的人。但《呼啸山庄》为我们展示了完完全全的另一种爱情。爱到灵魂,恨入骨血,相互羁绊,互相伤害,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彼此是存在的最大意义。在现在这个追求物质,膜拜成功的年代,我们似乎不太敢去承受这样一份爱情,有太多太多其他的条条框框约束着我们,太多太多的社会关系禁锢着我们,甚而抛开这些不谈,现代的爱情观也更追求自我,享受爱情,而不再是小说里“爱人”和“全世界”那样极端的对立划分。小时候常听人说“因爱生恨”,怎么也不能理解,爱就是爱,恨就是恨,真正爱一个人,又怎么会去恨他呢?后来长大,阅历丰富,有两部作品直接增加了我对“由爱生恨”这个命题的深刻理解,一个是电影《霸王别姬》,一个就是小说《呼啸山庄》。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爱与恨,深深地敲击着我昏睡已久的灵魂。他们野性的原始的爱恋必将也只能发生在那一片石楠丛生、冷风呼啸的荒原。她爱,他是她最强烈的思念;她恨,恨他的不理解和弃她而去。他爱,她是他生命存在的信仰;他恨,恨她的妥协和意不坚定。她说:“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论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样的”,她说:“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毁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就将成为一个极为陌生的地方”;而他说:“你爱过我——那么你有什么权利离开我呢?因为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和撒旦所能给予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能把我们分开,而你却处于你自己的心意,这样做了”,他说:“要饶恕是很难的,我饶恕你对我做过的事。我爱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呢?我又怎么能够饶恕他”,他说:“你说我害了你——那么,缠着我吧!被害的人是缠着他的凶手的,鬼魂是在人世间漫游的,那就永远跟着我——采取任何形式——把我逼疯吧!只要别把我撇在这个深渊里,这儿我找不到你!” 你给予的所有伤害我都接受,但请别离开我。我们之于彼此是空气般的存在,你怎么能,又怎么敢就这样离我而去? 但爱情就是这样荒谬。他们爱到刻骨,成为彼此,然而人最认不清的不也正是自己?爱情让人迷失自我,不仅爱情,任何一种强烈的感情,都会让人迷失。凯瑟琳单纯地相信嫁给林顿可以给西斯克里夫谋取更好的生活以便利,而自卑又自傲的西斯克里夫又怎么能够容忍心上人哪怕只是形式,身体上的背叛?所以最开始的误解就成了错过一生的起点。即便后来凯瑟琳为了西斯克里夫不惜和丈夫反目,西斯克里夫为了凯瑟琳在窗外花园里的一次次苦苦等待,都无法挽回曾经的美好,西斯克里夫疯狂的复仇没有为他们的爱情带来结出善果的可能,他毁灭,因为他恨,他恨,因为他爱。爱得多深,恨得多痛。恨,放不下,而爱,更断不了。小说的超自然意向的描写,象征手法的叠复运用,更是让这份凄苦的爱恋里回旋了一种荡气回肠的重量。 你所有的关于现实的考量在面对小说这个故事时都是无力的,极端偏执的爱情,无论是林顿,凯瑟琳,还是希斯克利夫,都用心在爱,却又爱得那么痛苦。最近看到一句话:“天长地久这件事,正因为太难得,所以才被歌颂。”爱情如斯夫!可能由于作者生活经验的原因,小说整个的故事风貌是单线的平面的,主人公没有正常的交际,工作,娱乐等等,两座房子,两代人,单纯的生活,单纯的爱情,而现实,注定走样,爱情呢,也注定难以深刻。但当我们再次回顾凯瑟琳和西斯克里夫的一生时,还是会被强烈地震撼到,一切仿佛已不是那么重要,你会愿意相信,曾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而我们只需,在等待里,做最好的自己。 关于下一代人的情感纠葛,无论是希斯克利夫出于复仇,逼迫小凯瑟琳和小林顿结婚,还是希斯克利夫人性复苏,看到当年自己爱情的影子,成全了小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的婚姻,那都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No.2【眉湖】赵丽君 等不到的等待 (想你个啥)
- No.6【眉湖】孙若浛《失乐园》下 (三水含)
- No.11[眉湖]何墨南《浅谈基层法治》——不纯的真相 (豆友NThkNebgNs)
- No.10[眉湖]何墨南《生死疲劳》用笔墨浓淡去触摸黑暗 (豆友NThkNebgNs)
- NO.5【眉湖】孙若浛 《失乐园》——在爱的极致中疯狂死去 (上) (三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