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甜沫及其他——李永祥
来自:张泽峰
甜沫,是济南特有的平民食品,就像北京的豆汁儿。寒冬腊月,济南的穷人从被窝里钻出来,去上学或去上工。门外寒风凛冽,浑身瑟瑟发抖,突然街上传来甜沫的吆喝声。第一个甜字高亢而悠长,沫字短促低抑,精神不觉一振,赶紧跑了去买一碗熱甜沫,捧着碗,稀稀遛遛的喝几口,吃两根热油条额头上津津冒出汗来,正是:“肚里有食心中不慌”,精神抖擞的各奔前程。济南人爱喝甜沫,推己及人每当来了外地朋友总是要请他喝碗甜沫。 记得十几年前我到博山参加清代大诗人赵执信研讨会,会上结识了河北师大的刘福元教授。他有点北人南相,眉清目秀,身材颀长。但性情却依然是燕赵风范,爽快豪放。每日下午吃了晚饭后,我两常相邀结伴在山城的大街上散步。散了会他和我同车到济南,第二天中午的火车回石家庄,在我家住了一宿。第二天清早我带他到四里山早市喝甜沫。 早市在山下的杨树林里。摆了一张长长的矮木桌,桌旁有长长的矮条凳,我们坐下来,我要了两碗甜沫两个单饼卷馓子外餪内酥,咬一口满嘴喷香。不料他喝了口甜沫,大呼负负立眉瞪目冲我喊道:“明明是咸的,为末叫甜沫?”我笑了笑,无言以答。他又喝了几口,点头说味道还不错。三口两口饼就进了肚,吸溜吸溜几口甜沫也喝光了。他抹了抹嘴打了个饱嗝连说不错不错。我正等他再夸两句甜沫,他却又立眉瞪目地嚷道:“明明是咸的怎么叫甜沫?”我笑笑,依旧无言以答,因为我也不知道答案。他为此一直难释于怀直到我送她上了火车,他还从车窗伸出头来问:你们济南的甜沫怎么是咸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我请教了不少老济南人,大家也说不出所以然。 甜沫做得最正宗的是济南的回民,有一位姓周,另一家姓徐。我曾向周家大嫂请教,她说卖甜沫是个辛苦的生意,每天凌晨三四点就得起床做,先烧开了水再往锅中下浆子。 山东人煮粥一般是用小米槮子,而甜沫则不用槮子要用龙山小米。龙山在济南东郊,距城区三十里,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学者首次独立考古,在此处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黑陶文化,命名为龙山文化,由此而闻名世界,另外此地地势高爽,有五原河灌溉之利,适宜谷类生长,龙山小米旧时为为进贡之物。把龙山小米淘干净泡一天,用直径一尺左右的小石磨,上面的磨扇有个木棍用手就可以转动,叫拐磨子。把泡好的小米用拐磨子磨成浆,白色稠稠的下到开水里,用小火熬一会即成了稠稠的粥了,然后便下作料:作料有煮的面面花生米、开了花的红豆。碎粉条头,切成骰子大小的炸豆腐块,熬一会儿放上些青菜叶,锅开了还要放上大量的葱末、姜末撒上胡椒面和盐拌匀,再倒上香油开锅后就好了。 这甜沫的特点是稠、热、辣香。驱寒活血是冬天最好的食品。做好的甜沫盛在大肚的瓦瓮里,瓦瓮的外面套着棉被子保温,瓮口的木盖也用棉被子裹着。就可推到街上卖了。盛甜沫的勺子用长长的木棍做把,头上绑一个轻铁盒子,一盒子正好盛满一大青花碗。喝甜沫也有讲究,不能用勺子筷子,一攪就懈了。要捧着碗沿着碗边转着圈喝。 我问她为何叫甜沫而不叫咸沫呢?她说一辈子一辈子传下来的叫法。谁知道为末?好多年过去了我至今依然不知所以然,虽然我在济南被人视为历史文化专家了,惭愧惭愧!我与刘福元先生也没再见过面,但想他见了我一定还会立眉瞪目地问:明明是咸的为末叫甜沫?古人云:一事不知而不探究乃贤士之耻。老刘与我都是呆气的书生啊。 近来我突发奇想,这甜沫是不是济南的回民从西域带来的食品呢?济南的回民祖先是跟随蒙古西征大军进入内地,他们一般定居于城市的西面,如今这里已建成回民小区了小区中有两个大清真寺都是建于元代的。 鲁西南有一种喝的东西名子也很怪叫糁(音读萨)。是用羊骨煮的汤,开得咕嘟咕嘟的,翻着白花,喝的时侯先切上煮熟的羊肉放在碗底,再放香菜,磕一个鸡蛋,用滚开的羊汤沏熟。配着吊炉烧饼吃。内地汉人吃的各式各样的烧饼,其实都是西域胡人的馕演化而来,故而唐宋时称之为胡饼。记得在开封游清明上河园时,路边有小摊卖烧饼,挂的幌子是武大郎炊饼,其实水浒中交待得很清楚,武大郎卖的是蒸制的面食,当时蒸的叫炊饼,煮的面条叫汤饼,烧饼则叫胡饼,标明它是从西域传来的。由此我妄度甜沫也可能是西域语的音译,当然这只是猜想,如有机会请教维族同学就好了。不过唐代大诗人岑参有走马川行一诗,走马川是且末川的音译,老朋友如有机会到济南,我一定请你们喝一碗热稠香辣的甜沫,虽叫甜沫却是咸的,元杂剧中的小道具散碎银子也称砌末。古代西域语中末字是个常用的词缀,故而甜沫本为甜末吧,瞎说一通且待来日考证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烟台单身相亲微信群,烟台征婚交友群 (盯紧点上盯紧)
- 92年男硕士/找一个三观适合相处女生,《感谢大家,谢谢》 (Gladly)
- 真诚交友,大家可以➕➕微信 (滕梓辰)
- 广饶肴驴肉——古清生 (张泽峰)
- 说鱠 (吃在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