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六度分离(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有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如何以今天的语言来阐释这一句话,众说纷纭各有解法。我来玩味这一句话,且尝试做一个合理的解释。 先解说前面半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不妨可解读为物质、能量和信息。因为按今天的科学认知,物质、能量及信息化生宇宙万物,宇宙之根本就是物质、能量及信息。故曰“三生万物”。 “二”指的是阴阳。古人惜字如金,在古书中阴阳常多有所指,并非指单一涵义,所以今人常常不得阴阳的要旨。其实,如果结合书中的上下文,就会发现提到凡阴阳处,莫不是描述具有某种属性,或性质,或状态的物质、能量及信息。那么自然可以将阴阳解读为“熵”。因为,熵正是物质有序程度、能量品质、以及信息量化的量度。“熵”量在不同的维度或角度又总可以一分为二,比如正负、高低等等。所以,“二生三”,恰好成立。 “一”可解释为宇宙的终极规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暗喻着物质、能量及信息规律的统一。 “道”即是宇宙的起源。 再来看看后半句,“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其实这句话意同耗散系统理论,指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等等)必须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也就是产生熵变以阻止系统熵增的趋势,从而保持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有序的规范状态。“负阴而抱阳”,阴即指系统内不可避免的熵增,阳即指系统与外界交换引起的熵减。“冲气以为和”,冲即指耗散,气即泛指物质、能量及信息,和就是系统保持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有序的规范状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文史哲共读讨论 (敖其尔)
- (转贴)目标导向性的意义与起源:动力系统视角 (f(x))
- 这个是否算推翻祖父悖论 (豆友h9EcE-Uxyg)
- 有关认知的5个问题 (a sharer)
- 有关情绪的5个问题 (a sh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