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哲学的差别——继续敲书于傅佩荣教授的哲学与人生
来自:Ellen(世上不止八百万种死法,和一种人)
心理学与哲学的差别在于:心理学的研究方式是出自于假言命题,哲学则是属于定言命题。假言命题就是假设命题,例如,“假如你要去美国,就要学好英文”。在这个假言命题下,如果不去美国,就不一定要学好英文。由此可知,假言命题是可以谈条件的。 哲学基本上属于定言命题,例如,我们活在世界上首先要知道“人是什么”,给“人”下定义,就是一个定言命题。当你知道“人是什么”,接着就要思考“人应该如何”,这种定言命题和假言命题不同,是不能谈条件的。我们不会说:“假如我是人,那么我应该怎么做。”因为我们不可能不是人。 …… 哲学常讨论人的问题,譬如: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人是否有原罪?这些问题看起来好像没有定论,但不能因为没有定论就被忽略,因为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则“人生应该如何”在根本上就无法说的清楚。尼采说:“如果你弄清楚自己为了什么而活,你就能够忍受任何一种生活。”——一个人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那么,即使有再好的享受也会觉得无聊。 关于心理学对宗教的批评,在这里以弗洛伊德的学说为例。……弗洛伊德认为宗教是人类心理上的拐杖。每个人心理都有一些创伤,这些创伤一般来说是幼时的遭遇中下了因,造成我们年长之后,常会觉得或在世界上不快乐。有些人外表看起来很健康,但是内心却很脆弱,容易恐惧不安,这时候心理就好像是脚受伤了需要拐杖撑扶一般,如果有了信仰,心理就好似有了依靠,生活就能够过的比较愉快。 弗洛伊德的理论并非完全错误,因为事实上确实有这种情况存在,但这并不足以解释宗教,因为并非所有人都是心理有问题才信仰宗教。很多心理非常健康的人信仰宗教,纯粹是想真实的面对自己的生命。更何况,如果弗洛伊德的说法成立,就是肯定不信宗教的人心理上都很健康,但这种说法根本背离事实。 ……因此,心理学家的说法确实解决了宗教的一部分,亦即人的心理需求、主观的意愿和情感,与宗教信仰有密切的关系。譬如,每个人选择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是与个人的性格及命运有关的。但是光靠心理学仍然不足以解释宗教的所有现象。
-
Romance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0-03-10 01:24:43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儿童牙膏哪个牌子比较好? (第三者联盟)
- dha藻油和鱼油哪个更好一点呢?孩子适合吃哪款呢? (豆友7588648659)
- 六一 (牛俊生)
- 孤独症儿童应如何沟通? (珊珊)
- 震惊,孩子的童年对命运有多大影响! (月满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