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的力量
来自:党浩恩
拥有同理心,需要克服不良心态 同理心帮你增强人际包容性 有人认为,同理心就是迁就别人,丧失自我,是过度同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跟别人的内心世界产生共情,并不是就此丧失自我的判断。人,生而不同,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也千差万别,往往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可能只是角度的区别。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建立同理心去相互理解和包容以实现客观判断。 与人产生同理心,不是简单地认同,而是理解。当然,同时也能促动自省。也许你面对的是一个你并不认同的对象,你首先要学会深入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为何不认同他的原因,看有没有自我内心不良情绪的投射;其次,你要跳出自己的角度,深入到他的角度上思考,理解他行为的深层原因。最后,你把这种理解传递给他, 同时也可以引动他产生同理心并进行自我审视。你们的关系因此发生了良性调整和改变,相互的理解与包容大大增强。 当你能够把同理心给予一个你未必那么喜欢的人时,你会变得更富有人际包容力。这个过程让你更加了解并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也帮助别人更好地来了解你。 同理心帮你提高生活质感 不知你有没有发觉,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了,但人际沟通的成本却增加了。而在今天这个分工详尽的社会,沟通与合作的顺畅度往往决定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要让自己能够与他人之间做到顺畅的沟通与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先与他们建立同感。很多时候,产生阻滞的原因可能并不在于谁对谁错,而是你自己的思维定势限制住了你。拥有同理心,将帮助你打破思维定势,发现契机。比如,外向而开朗的你可以去接近内向的人,也可以体会到内向者沉稳的优势所在;总是勤奋而高要求的你,去跟散淡而宽厚的人成为朋友,或许可以领悟到张弛有度的心得;有些敏感而孤僻的你,尝试习惯于团体生活,将体验到开放自己的快乐。不再坚持以己律人, 而以同理心相待,你就会发现一个更充满无限色彩的世界,更多人成为了你的朋友,你的生活之路变得更加开阔更加平坦。 同理心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但要建立起良好的同理心,通常需要我们努力克服一些心理阻碍。在这里我们介绍三类不良心境,或许能帮助你从中得到启发。 我不需要理解别人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中心思维方式。这种人活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幻想自己是演员,而别人只是观众。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通常在婴幼儿期就已经萌芽了。婴幼儿根本分不清自我和别人的界限,以为自己看到的世界就是全部,他们更不会去理解别人,因此会表现得非常任性;尤其在青春期,这种思维方式发展到顶峰,他们过分夸大自我,而对周围人的需要视若无睹。但当他们用这种思维方式进入社会,往往容易四处碰壁,他人的不满、抱怨会让他们不知所措。 过分自我中心的人,还没有完成从青春期到成人期的蜕变。只有让他们完成了这个蜕变,真正认识到社会生活是一种互动关系,在关注自己需要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别人的反应,并学会以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他们才能够从自我中心的漩涡中有所解脱。 我觉得我都知道 “我觉得我都知道”的心理,来自于自我膨胀和过于自信。怀有这种心态的人一般都处于优势地位,拥有自己的一套成功哲学和行事风格,认为自己的经验可以放之天下而皆准,因此也没有太多兴趣跟他人同理。“我都知道”的上司,会给下属一种威压,让他们感到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我都知道”的伴侣,很容易沟通不畅,给感情关系带来危机;“我都知道”的父母,觉得子女的看法和认识都是小儿科,希望灌输给他们更为“正确有效”的方式,让他尽快成长起来,但因为没能真正同感对方,反而造成亲子关系的对立和恶化。 过于自负者,应学会放低自己的姿态,平等沟通,试着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和探索,多用开放式的语气“我可能还不是很了解,请你告诉我”,这将成为建立同理心的开端。 这个事情跟我没关系 “这个事情跟我没关系”,是一种冷漠而排他的态度。持有这种态度的人总倾向于把人和事分成“跟我有关系的”以及“跟我没关系的”两类。他们对“跟我没关系”的人或事情,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就如同极个别人对汶川大地震的不当言论,完全就是一种对地震中人们所遭受的灾难和损失无动于衷的局外人态度。在富有同理心的人看来,对灾区民众的痛苦感同身受,并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是对人性的坚守,是做人的底线。 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总是采取“别人的事情和我没关系”的态度,比如,总是觉得同事的事情跟自己没关系, 从不会搭把手;总是觉得公司的利益和自己无关,缺乏工作主动性;总是不能对陌生的求助者伸出援手,那么你必然会错失一些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的机缘,也错过一些事业良机。主动地把“没关系”变成“有关系”,让自己拥有同理心和利他行为,让内心拥有温度和爱心,才会建立起广博的人脉。 好书推荐 《同理心的力量》 作者:(美)亚瑟·乔拉米卡利(哈佛医学院博士)凯瑟琳·柯茜 “同理心是人类本有的天赋能力,让我们有能力理解他人独特的经验。同理心让我们得以有意义地、满足地与他人连接,是建立爱的关系的核心。同理心是创造亲密关系的重要因素,但却常受到误解,被错误地诠释,甚至被许多真正需要它的人所忽略”,在这本书中,作者揭示了同理心的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同理心,为那些绝望的人们带来希望与慰藉,挽回因误解而决裂的关系,帮助人们重拾自信、信任与信心。
-
池畔的白杨树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0-02-16 11: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