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还巢-风筝误-换偶记

newquantum

来自:newquantum(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2010-02-19 17:58:57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青灯有味

    青灯有味 (Be confident) 组长 2010-02-26 23:37:35

    惭愧,《凤还巢》我还没看过。《风筝误》很小很小很小的时候看过,现在可以说完全忘记了。

    只有《换偶记》近年又复习了,所以还能评论一下。

    《换偶记》在潮剧中属于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它偏偏是不能登大雅之堂中让人觉得最耐看的,其它的如《白香球》就完全垃圾。

    洪妙在《换偶记》中有两个好处,一个就是她的表演是典型的“老鹅”——介于女丑和老旦之间。我后来看过他教过的一个学生的表演,完全就是老旦的表演和唱腔,显得有点“老不正经”。

    洪妙在这出戏中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他很好地控制了“出戏”和“入戏”的程度。这出戏太入戏,就显得太正经;太出戏,尽逗观众,又显得太不正经。洪妙的程度把握得很好,这正得益于他的舞台经验。

  • 青灯有味

    青灯有味 (Be confident) 组长 2010-02-26 23:52:08

    另外,洪妙对张幼花那种世故把握得特别好。年龄大了,人越活越世故,懂得怎样争取自己的利益,姜是老的辣。

    而他教过的学生张亮珠演的张氏,就完全是不要脸皮,老不正经。而不是那种老辣但尚有良知的人。

  • newquantum

    newquantum (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楼主 2010-02-27 01:01:06

    正是,这种“出戏”、“入戏”的拿捏是最难传承也最检验演员实力的,京剧中这种表演上的褪色比潮剧有过之无不及。我看这场《凤还巢》就是如此,按说唱得演得没什么大问题,演员天资条件也不错,也能不断逗人笑,可是呢,如果让人笑得丝毫没有感动,笑过之后可能反而会看扁这戏和演员。 不过也说不定,有些微妙的表演尺度就是无法传承无法模仿的,是由每个演员骨子里的一些天资特质决定的,别人怎么学也至多学到九成,也许《换偶记》就是属于洪妙自己的戏,豫剧《花木兰》就是属于常香玉自己的戏……现在往往是新演员一举一动都学前辈,常常落得东施效颦的效果,其实应该在消化之后按自己的天性做属于自己的表演。不幸中的万幸是,我也看到极少数新编戏能跟新的天才演员融为一体,比如评剧《马本仓当官记》我觉得就是韩剑光自己的戏,那种诙谐幽默完全是韩氏的,跟老前辈的经典也能媲美,希望潮剧也能看到这样的新演员能创作属于自己的戏或者充分消化经典老戏。

  • 岭海洞天

    岭海洞天 2011-06-01 15:58:45

    弱弱地问楼主一句:《白香球》是哪一出?

  • 青灯有味

    青灯有味 (Be confident) 组长 2011-06-20 19:23:11

    呃,汗,错了,偶是想说《香罗帕》…… 小时候觉得很好笑的戏,现在看起来觉得恶俗。 范校据说也演过这出戏,不敢想象……

  • 岭海洞天

    岭海洞天 2011-06-20 20:10:53

    哇!离楼主这么近吗? 楼主说《香罗帕》恶俗何指呢?莫非唱词? 中国戏曲里面总不乏这一类东西。哪怕一些传唱千古的经典里也有,当然,有的你也许可以说它俗得很雅。劳苦大众也许需要一些这种谐谑吧。 近来听过潮剧老唱片里的一段,忘了什么了,那真叫露骨。据说解放前演《絳玉掼粿》,男人最热捧,经常“溢棚脚”。解放后潮剧经过改革,很多恶俗的都已经改掉了。《香罗帕》我觉得还可以吧,就是一出喜剧罢了。曲也很好,又有洪妙老先生,呵呵,林舜卿在里面的嗓音也很出彩。 我好像是听过香港五台的版本就是范泽华唱的,影碟则是陈丽华

  • 青灯有味

    青灯有味 (Be confident) 组长 2011-06-20 20:18:15

    都很难说是否只是唱词恶俗……我觉得俗得比较雅的是《换偶记》,还有苏六娘里面的杨子良讨亲唱段。《絳玉掼粿》我也看过,不太喜欢,但恶俗程度没有《香罗帕》严重。

    似乎《香罗帕》也是删减过的,以前有一次听我奶奶和另外一位老奶奶闲聊的时候说过

  • 岭海洞天

    岭海洞天 2011-06-20 22:55:51

    苏六娘那个年代,编剧都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的文人,既懂中国传统文化,又懂潮州历史文化,我觉得王菲、李志浦那批人以后,潮剧界再无这样的文人了,时代不同了。现在连楼主讨厌的《香罗帕》这样的都没有了。楼主看过一团近年新编新排的一些戏么?有一次我看一团演广场戏《罗衫记》,差点崩溃,有的整场戏几乎没一句唱词,念白是很容易的事么?写不出来用说白来糊弄,几分钟一场戏,还分上下集,硬是凑够一个晚上的演出,亏刘小丽还在里面那么卖力地演出,有些演员好像在台上玩杂耍。楼主好像批判过刘小丽,可我觉得在现在的一团,还是她的的戏“经看”。没有办法,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过去了。

  • newquantum

    newquantum (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楼主 2011-06-20 23:46:47

    楼上把楼主和楼上搞混了……

  • newquantum

    newquantum (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楼主 2011-06-21 00:01:35

    有些老戏像京剧程派的《青霜剑》、京剧《赵氏孤儿》后来对着连环画复述故事、京剧《杨家将》“审潘洪”那段,几乎都是念白,怎么演都很难好看,念白过长比例过大在剧情上就显得拖沓。很多经典老戏在戏剧手法上都不够讲究,现在看来显得剧情冗长重复。相对经典的常演的老戏一般要么音乐唱腔很好要么剧情还比较生动,像《换偶记》、《柴房会》那样。像汤显祖那样的大剧作家、《牡丹亭》那样戏剧手法非常高超有想象力的戏非常罕见。现在的戏曲要吸引人,还不止是戏词水平的问题,剧情和戏剧手法还要多向当代话剧学习,要有想象力,跟现代人的观念和心酸相通相适应,否则排了一堆不疼不痒的新戏也没用。

  • 青灯有味

    青灯有味 (Be confident) 组长 2011-06-21 06:13:12

    现在的潮剧我基本不看、不听。现在反反复复听和看的还是那几出老戏。

    上段时间在youtube上不小心点了一下张怡凰的一段嫦娥奔月,天呐,那简直是化了状穿了戏服的摆出种种S造型的FR姐姐。

    刘小丽比张怡凰略好点吧。但也是不行。

    年轻一点的,我比较欣赏的还是王少瑜吧,但是王少瑜应该算比刘小丽她们高出半辈,夹在姚璇秋他们那一辈和刘小丽他们这一辈之间。

  • 青灯有味

    青灯有味 (Be confident) 组长 2011-06-21 06:14:56

    有人说迟小秋缩减版的锁麟囊少了很多诙谐的色彩。但我觉得迟小秋版的锁麟囊紧凑了很多。老版还是有点拖沓,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35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