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国点心走进年轻人的心
来自:茫茫(正在往前走的人儿)
在tienstiens吃着甜点(其实是慕名而来放任自己挥霍点了个“法官”),也会想到中国点心是否也能如此任性地打动年轻人,让其心甘情愿地买单。 不知道什么时候,以什么作为触发点,让我对中国点心有了格外的关注。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中国点心也分很多流派,食材有一定的地方性,口味也各具特色,很难找到一个词来概括遍布了960万平凡公里的中国点心。也许这也是它很难以一个统一的名片式的身份现世,并传播整个中国甚至代表中国点心远销海外的原因之一。 有一篇博文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并说到中国点心没有像日本和果子那样,在人群和国际间都具有吸引力的原因。其一是颜值,和果子虽然馅料样式不多,但是很看重点心的造型,也就是颜值。审美上偏向现代流行的极简主义,颜色也偏淡雅。而中国点心更多偏于艳色,而一些家常点心很少在造型上下功夫,这在现代社会中很不讨巧。其二是口味。和果子力求保留食材自身的味道,并不甜腻。而中国点心中的甜点很多都是又甜又腻的。其三是食材。和果子的食材具有季节性,绝不会用反季节的食材,例如板栗只在当季使用,过了季节就只能等来年了。而且和果子不沾荤腥,以素为上。而中国家常的点心几乎一年四季都有,其食材的原真性就没了。荤点在中国点心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觉得这会是一个优势。其四是文化。和果子在日本是走亲访友常备的小食或礼物,且匠人在日本的地位很高,很多和果子店都是代代相传,店与店间争奇斗艳推陈出新,已然形成一种文化,而且日本弹丸之地,比较“单纯”的和果子也更容易在整个国家流传。而中国并没有形成如此文化沃土,普通人对中国点心的印象停留在街边的面点铺,好点的就是南方的茶点,且缺乏创新意识,这就很大程度上阻断了中国点心的传播。 虽然对比之下很受伤,但也是能从中得到不少启发的吧。 不管怎么说吧,我觉得中国点心的潜力还是非常之大的,如何挖掘,如何在当今社会中更好的存在,这需要有识之士的力量! 嗯!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如何让中国点心走进年轻人的心 (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