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品读
来自:登瀛馆(人文教育推广)
人物画品读 许华新/文 两个依据:一是深谙传统人物画简约、传神的造型规律;二是精熟中国画的笔墨造型理法。对于前者,二十世纪以来的西学东渐,西方学院派美术教育模式对现、当代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方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用西画方法改良中国画的思潮一直左右着当代中国画的教学与创作方向,这种改良在推动中国画变革与发展的同时,也削弱了中国画自身的特色,也就是削弱了中国画原有的味道。体现在人物画造型上,当代许多画家忽略了笔墨和线条的造型锤炼,而用皴擦等方法在画面上表现素描效果,并一味地抠颧骨和人体结构,导致画面徒有其形而精神、趣味全失。针对这种弊端,潘天寿早就告诫浙江美院的学生说:“把注意力放在颧骨上很难画好中国人物画。”中国画家虽众,而能精通中国画笔墨造型规律的却寥若晨星。许多画家认为中国画主要为线条造型,殊不知线条并非中国画所独有,诸如米开朗基罗、安格尔、毕加索、马蒂斯、米罗、克利等,许多西方绘画大师都是玩线条的高手,而笔墨造型方为中国画造型的精髓所在。通过笔墨造型不仅提高线条的质量并使其变化无穷,更重要的是笔迹墨气的运动变化体现着作者生命节奏的律动和宇宙运动的气机,是作者通过绘画达到“天人合一”的重要途径。可见,能解笔墨气度的画家,画格一定不俗,此为深谙笔墨气度的画家。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强为之曰:禅意设计特点(本没此特点) (登瀛馆)
- 艺术人物榜——我直面当今工业时代! (登瀛馆)
- 何继 专访 ‖ 如“变形金刚”的新水墨绘画 (登瀛馆)
- 何继 作品集 ‖ 后工业文明的诗性水墨 (登瀛馆)
- 禅画的历史 (登瀛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