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场大梦
这篇剧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昨晚去国家大剧院看了《黄粱一梦》,用现代戏剧的手法,讲述传统中国的老故事。在黑暗的剧场坐定,看着台上的光影变幻,梦境与现实交织,仿佛一瞬间,我也走过了自己的一生。在一个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的时代,这样的老故事,却带来全新的震撼。《黄粱一梦》,才是中国人对于生命真正的理解吧。
《黄粱一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它出自唐代作家沈既济所作的唐传奇《枕中记》,讲述的是一位科举失利的贫困书生卢生的故事。
卢生在返乡的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卢生自叹平生不得志,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还没熟呢。
故事中,沈济既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卢生梦中的一生,不过是普通的故事,俗套的人生,但是,在最后,作者用了一个轻巧的梦做结尾,却让一切都显示出了不一样的意味。因为一个梦,世俗的人生成了哲学的顿悟,让我们惊叹,原来那么漫长的一生,也就仅仅是一场梦的时间。
人生如梦,所有繁华不过是过眼烟云。我们执着的,我们不舍的,我们为之终身奋斗的,功名利禄,娇妻美妾,不过是虚空。
也许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太过强烈,也许是中国人的哲学中本就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宿命和悲观,由盛转衰,由色如空的故事是中国人长盛不衰的经典,就好像一部《红楼梦》,无论描写了怎样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华,最后仍是“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尾。所有的故事,其实早在一开始的《好了歌》中就讲完了,而我更偏爱甄士隐为这首歌写的注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就是梦的意义,这就是所有故事的结局。
这次去看的是新国剧,并不是完全按照传统故事的路子亦步亦趋的演,导演在故事中加入了很多充满象征意味的元素,加入了自己的思想,让这个传统的故事并未落入俗套,让千年之后的我们看来,也格外惊心动魄。
首先,导演为这场梦设计了一个外部的场景。一位拿着ipad的老先生坐在舞台的角落里,舞台是昏暗的,却有一束光打在他身上,他戴着眼镜,用平稳的声音讲述着故事的发展历程。比起传统故事中让读者一同入梦的习惯,这部剧却在时时刻刻提醒着观众,这就是一场梦。老先生以上帝视角看着台上卢生等一干演员的表演,如同我们审视自己的人生。老先生的波澜不惊与卢生的痛苦挣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人生是不是也在这样一场梦中,我们的悲欢喜乐,是不是其实和卢生的一样可笑。
不得不说,这场戏中的道具用得尤其出色。在梦中,陆生一路加官进爵,不断变换着衣服,而最后一件衣服,是代表着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黄袍。不同于一般的衣服,这官服一直被一根长长的竹竿撑着,即便卢生穿上了衣服,也未能改变其形状。官服在舞台上飘摇时,就好像有独立的灵魂。一瞬间,我们明白了,不是卢生在穿衣服,而是这件衣服在穿着他。他不能改变世界,只能被世界改变,像极了《魔戒》中的那枚戒指,有着独特的黑暗力量,足以驾驭每个拥有它的人。这就好像现实中的我们,在对功名利禄的贪求中一点点迷失了自我,成了某种机制的一部分,做着这个世界,这个位置要求我们必须做的事。在故事中,两个黑衣人一直紧紧抓着这件官服,每人手中一把木剑,当卢生穿上这件官服的时候,剑就悬在他的头上,就好像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斯之剑,而他本身和衣服构成的整体,却又像极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模样。其中的隐喻意味,就不必多言了。
另一件有趣的东西是老先生面前的鱼缸,随着剧情的发展,老先生不断地搅动着那一池清水,当卢生在梦境中挣扎时,则不时向其中丢下几块石头,当卢生同那件代表着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服纠缠在一起时,鱼缸的四周亮起了血红色的灯光,而当卢生在梦中丢下官位,戴斗笠,披蓑衣的时候,老先生向水中放了一尾红色的小金鱼。这一鱼缸的水,就是卢生,从清澈变得浑浊,再重新找回生命和自我。
戏剧中也用了很多现代化的道具,明明讲述的是一个古代的故事,却让演员们拎着红色的塑料桶,用电饭锅蒸米饭,或许是在反复提醒我们,这不是古代的故事,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并没有比古人更加有智慧,我们和卢生一样,在梦中欢欢喜喜,哭哭啼啼,我们也不过是梦中人。
比较有趣的是,这场戏在卢生入梦的时候是真的再蒸黄粱米饭,而到了戏剧的末尾,米饭的香味飘散在整个剧场,舞台上的饭蒸熟了,卢生的梦境结束了,我们的梦也醒了,戏剧也散场了。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或许是因为形式化的东西太多,这场戏总给我一种形式大过内容的感觉。刚看完时觉得震撼,但后续的余味,却显得淡了很多。
最后,用话剧结尾处最伤感的台词作结吧:
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