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責任劇場筆記之2018版29+1

《29+1》的場刊扉頁寫著“如果生命可以再來一次,你會選擇從哪裡從新開始”?
這是一個如何與自己相處的故事,電影版的《29+1》選擇了周秀娜和鄭欣宜飾演林若君和黃天樂這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女主角,舞台劇則是彭秀慧的個人solo,並通過獨角戲的形式強化了與自己對話的意義。
彭秀慧說,目標清晰的林若君和無憂無慮的黃天樂都是她,而每個人或許都有兩種甚至以上的性格——被社會規定馴化後規範的外在,堅守純真的內心。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時刻吧,心中有一股衝動想不管不顧地去冒險,但理智卻在分析利弊之後抑制行動。
戲中的林若君和黃天樂沒有正式見過面,林若君則是通過黃天樂的日記了解她的生活和性格,並不斷反問自己、回閃記憶片段。
我們沒有林若君那麼幸運,可以遇到一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通過閱讀她的生命軌跡自我思考;也很難讓分裂的兩個自己記錄面對同一件事時各自的心路歷程。
如果幸運的話,或許可以讓自己停下腳步,逐項列出過往的經歷。
——
事業有成的林若君折射了當下大多數職業女性的生活現狀——忙於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另一半和家人、追求獨立(經濟及性格),可以自己解決的事情絕不麻煩他人、為抵擋殘酷的歲月,護膚養生健身樣樣不可少……
然而,一旦停下工作的腳步,卻發現,失去了親人愛人朋友的自己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消磨獨處的時間,所以林若君在家擦地,將衣櫃的衣服全都倒出來,再一件一件地疊好。
都市人經常抱怨工作佔用了自己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無法分心做其他事情。可是,離職後,大多數人不是陷入了找新工作的焦慮,就是在家放縱自己,此前承諾的自我提升全被拋諸腦後。
其實,不是工作和朋友佔用我們的時間,而是我們需要他們,讓自己不用看著時間流逝。
——
然而,近幾年興起的宅文化、喪風潮,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覺得,一個人在家看劇、打機、昏天黑地地睡也挺好挺開心的。
可時間長了,現實生活會給你一個響亮的耳光,逃避是可恥的,自我放縱是不可取的。
與自己相處、與內心對話,並不是無所事事地在家宅。
——
前段時間流行一個說法:90後也開始有中年危機。“現在的人很年輕就感嘆自己一把年紀,不少二十多歲的女生已經覺得自己是‘中女’。三十歲面臨的不安,比十幾年前更加早發生。”
而《29+1》通過講述兩個“中女”的故事反應當下的不安,“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生活中突如其來的不安,因此不限於三十歲的女性,其他人也會產生共鳴。而劇中的生命觸動,例如親情、成長、生命,亦是生活必經之事,所以其他人看起來也會有感覺。”
所以,第一次看電影的時候,會有種每句台詞都在說我的感覺;而在劇場的時候,縱使讓自己稍微抽離一點,但還是敵不過感動位的攻擊。
——
“如果生命可以再來一次,你會選擇從哪裡從新開始”?
每一天都是新開始,也是新的生命。
@20180324 演藝學院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