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译]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
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
[钱锺书译]
一、西欧古典部分
前言
在西欧的文艺理论和哲学著作里,“形象思维”是个不经见的名词。黑格尔《美学》中文译本第一卷第六页所谓“创作和形象思维的自由性”在原文里是:“die Freiheit der Produktion und der Gestaltungen”①;译为“形象思维”的那个字只是“形成”、“完形”或“构成形体”的意思,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心理学派中很流行的“形
*《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一月第一版。其中西欧古典部分,标明由“钱锺书、杨绛、柳鸣九、刘若端选译”;西欧及美国现代部分,标明由“钱锺书、杨绛选译”。据向柳鸣九、刘若端先生了解,全文内容由钱锺书、杨绛先生选定,并完成大部分翻译。为了提携后辈,他们请柳鸣九初译了“伏佛纳尔格”一段,请刘若端初译了“柯尔立治”、“弗洛伊德”两段,并对译文作了认真的校译改定。“狄德罗”、“黑格尔”和“渥兹渥斯”三篇因分别采用了陆达成、徐继增先生;朱光潜先生和曹葆华先生的译文,本书在编选时删去。——本书编者注
① 黑格尔《美学》,一九五五年建设(Aufbau)出版社版,第五二页。
态心理学”或“格式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ie),正是用同一个字命名。英国现代作家林赛(Jack Lindsay)用了“形象思维”(imaged thought)这个名词,马上声明那是俄国文评里的术语①;这也表示它在西欧至今还是一个陌生的名称。
大体说来,所谓“形象思维”相当于古希腊人的phantasia和古罗马人的imaginatio。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phantasia和imaginatio两字并用,也没有意义上的差别;十六、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理论家还继承着那种用法。但是,早在中世纪后期,已有个别作者以这两个字分别指程度上不同的两种心理活动:phantasia指高级的、富于创造性的想像,而imaginatio则指低级的幻想或梦想。在后来的浪漫主义理论里,这个区别被肯定下来而普遍推广。该注意的是,这里又产生了地域性的差歧;德、意作者一般以phantasie, fantasia指高级的想像,而以einbildungskraft, immaginazione指低级的幻想(例如黑格尔《美学》朱译本三四八页);英、法作者恰恰相反,常以imagination指高级的想像,而以fancy, fantaisie指低级的幻想(例如柯尔立治《文学生涯》,见下面选录)②。同时,常译为“直觉”的intuition, anschauung那个字也有两种意义:一是笛卡尔、洛克的用法,可以译为“直觉”(例如在柏格森的著作里);二是莱布尼茨、康德的而还保存在许多美学或
① 《三十年代以后》(After the 30's)第一四五页。
② 据毕促罗索(A. Pizzorusso)《法国浪漫主义先期文学研究》(Studi sulla letteratura dell'età Preromantica in Francia)的考订,儒贝尔(Joubert)是很早(在一八○七年)这样区分的法国作者。
文论著作里的用法,应当更确切地译为“形象”、“对事物的具体印象”、“感象”、“形象观感”之类(例如在克罗齐的著作里)①。因此,在下面选辑的材料里,假如原作者以phantasia和imaginātio两字混同使用,那末我们一律译为“想像”;假如原作者以两字分别使用,那末我们按照作者的语文习惯或语气,译文里一律以“想像”或“创造的想像”指高级的心理活动,而以“幻想”指低级的心理活动;假如作者用intuition一字是沿袭着莱布尼茨给予的意义(见下面选录),那末我们就不译为“直觉”而译为“形象”或“形象观感”。译名未必确当,但是这样办也许可以免于张冠李戴或节外生枝,不至于合其所当分或分其所当合了。
下面选译了有关这个问题的一些比较有影响或有代表性的资料。由于知识、材料、时间的限制,严重的疏漏和缺略一定不少,有待于将来的补正。譬如中世纪思想家大亚尔贝尔德斯(Albertus Magnus)是最早区别“想像”和“幻想”的人,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毕柯•德拉•米朗杜拉(Pico della Mirandola)是最早写专论反对“想像”的人,然而我们没有找到他们的原著或第二手的、章句比较完整的引文,暂时只好付缺。
这些不完备的资料也许足够使人看出“想像”这个重要概念在美学和文评史里发展历程的概貌。古希腊文艺理论忽视“想像”,亚里士多德《诗学》里没有只字片言提到它;古希腊哲学和
① 参看洛克《人类理解力论》,泼令格尔-巴的生(A. S. Pringle-Pattison)编本第二九二页注;奥尔齐尼(G. N. G. Orsini)《克罗齐》第三二——三四页。
心理学对“想像”歧视甚至敌视。只有阿波罗尼阿斯的议论是个例外:把“想像”和造型艺术联系起来而且给以很高的地位。后世古典主义的看法基本上受这两种论点的支配,在二者之间依违摇摆。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一方面承认“想像”是文艺创作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又贬斥它是理智的仇敌,是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把它和错觉、疯狂归为一类。“家里的疯婆子”(la loca de lacasa)从十六世纪起就成为“想像”的流行的代称词①。但是,由于但丁在他的名作《神曲》里对“崇高的想像”(l'alta fantasia)表示的企仰②,意大利首先有个别文论家开始重视“想像”,加以研究分析,企图抬高它在精神活动里的位置,导引了后来浪漫主义的主张。十七世纪末,莱布尼茨发现在一切思维里,有些观念是抽去形象的,而有些观念是包含形象的,于是创造了一个和现代文论所谓“形象思维”表面上相似的名词。十八世纪初,维柯认为诗歌完全出于“想像”而哲学完全出于理智,两者不但分庭抗礼,而且简直进行着“你死我活”的竞争,于是提示了一种和现代文论所夸大的“形象思维”实质上相似的理论。到了十九世纪,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进展,“想像”的地位愈来愈高,没有或者很少人再否认或贬低它的作用了。有些思想家和作家——例如谢林(见下面选录)——甚至说概念或逻辑思维也得依靠“想像”。
① 详见《生活与语言》杂志(Vie et language)一九六○年一月和七月两号里有关这个成语的考订。
② 《天堂》篇第三三节第一四二行。
他们企图使“想像”渗透或吞并理智,颂赞它是最主要、最必需的心理功能。因此,“错误和虚诳的女主人”(巴斯楷尔语,见下面选录)屡经提拔,高升而为人类“一切功能中的女皇陛下”(波德莱亚语,见下面选录)。
这些不完备的资料也足够使人看出古典理论家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能作出实事求是的、细致精密的科学分析。他们常常受了“功能心理学”的束缚,多少有倾向把精神在不同方面的活动抽象和片面化,分割为许多不同的精神功能,许多独立或者孤立甚至对立的功能。这个倾向伴随着二十世纪的开始而进一步发展①,维柯的理论获得了系统性的发挥,从事于形象的“想像”和从事于逻辑概念的理智仿佛遭到了更加严厉的隔离监禁,彼此不许接触,而且“想像”不仅和“理智”分家,甚至还和清醒的意识分家,成为在睡梦里表现的典型的“潜意识”活动——一切这些都不属于“古典”资料的范围了。
① 弗洛伊德《释梦》(Die Traumdeutung)出版于一九○○年,克罗齐《美学》出版于一九○二年。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三八四——前三二二,古希腊)
想像不同于感觉和判断。想像里蕴蓄着感觉,而判断里又蕴蓄着想像。显然,想像和判断是不同的思想方式。想像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而获得结论①是不由我们作主的,结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别。想像不是感觉。有现实的感觉,有可能的感觉,例如有正见到的和能见到的事物;但是,即使没有现实的和可能的感觉,想像依然可以发生,例如梦中见物。……一切感觉都是真实的,而许多想像是虚假的。假如我们的感觉官能正确地起作用,我们不会说:“我想像那是一个人”;只有在我们的感觉不很明确的时候,我们才那样说。上面说过,我们闭上眼睛,一样可以见到幻象。知识或理智是永远正确的,想像不能和它相比,是可能错误的。……想像的东西在心里牢不可去,和感觉很相似,因此动物就会按照想像而采取行动,像有些畜类,那是由于它们缺乏智力,还像有些人,那是由于他们受了感情、疾病或睡眠的影响。
——《心灵论》第三卷第三章,《罗伯(Loeb)古典丛书》本第一五七页起。
① 按指判断。
显然,记忆和想像属于心灵的同一部分。一切可以想像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
——《记忆和回忆》一章,同前版本第二九三页。
想像就是萎褪了的感觉①。
——《修辞学》第一卷第一一章,同前版本第一一七页。
① 这句简单的话成为后世经验论派关于想像的重要论据,参看下面霍布斯选录。
阿波罗尼阿斯
(Apollonius,公元一世纪中期,古希腊)
赛斯沛西翁问:“……你们的菲狄亚斯和伯拉克西特列斯①是不是到天上去模写了各个神道的状貌,然后在他们的艺术品里照样复制的?还是另有什么东西主持和指导着他们的造形过程呢?”阿波罗尼阿斯回答:“是有那末一个富于智慧和才能的东西指导着他们。”“那是什么呢?难道还不是摹拟么?”“是想像。它造作了那些艺术品,它的巧妙和智慧远远超过摹拟。摹仿只会仿制它所见到的事物,而想像连它所没有见过的事物也能创造,因为它能从现实里推演出理想。”
——斐罗斯屈拉德斯(Philostratus)《阿波罗尼阿斯传》第六卷第一九章,《罗伯古典丛书》本第七七——七九页。
① 希腊大雕刻家。
汤密达诺
(B. Tomitano,意大利)
正像普遍性的概念是理智的对象,由感觉所认识到的个体事物的彼此类似就是想像的对象。因此,有一个学者曾说,想像是应用在个体事物上的理智,而理智就是应用在普遍性概念上的想像;这是一种不甚符合哲学而很有诗意的说法。……想像是一种心理功能,它像纯洁而经琢磨的水晶,照映出感觉所获得的具体事物的形象。
——《德斯干语言论》(Della lingua thoscana,一五四五),译自哈德威(B. Hathaway)《批评的时代》(The Age of Criticism)第三一二页引文。
龙沙
(Ronsard,一五二四——一五八五,法国)
创造不是别的,正是想像力里自然产生的好东四,它能悬拟出各种可以想像得到的观念和事物形象——天上的和地上的、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事物,然后把它们表现、描写和模仿出来。……创造是一切东西的本源,诗歌的结构追随着它,如影随形。我教你创造美丽和伟大的东西,意思并非指那种荒诞和阴沉的创造。那种创造出来的东西彼此间不相联系,就像疯子和发高烧病人的纷乱的幻梦;这些人的想像力受了损伤,因此就臆造出无数杂乱零碎的奇形怪象。
——《法国诗学要略》(Abrégéde l'art poétique françois,一五六五),《七星(Pléiade)丛书》本《龙沙全集》第二册第九九九页。
乌阿尔德
(J. Huarte,一五三○——一五九二,西班牙)
想像力是从人身的热度里产生的。那种胡说和病狂的人的知识是属于想像的。这种知识不属于理智和记忆。既然疯狂、忧郁都是头脑热旺的病症,那末,我们有理由肯定想像也就是热度构成的。好的想像能产生一切由形象、比喻、和谐和比例所构成的技术和学艺,那就是:诗歌、雄辩、音乐和说教。我们把诗歌这门学问隶属于想像,用意就是要大家知道那些善于作诗的人是和理智隔离很远的。一个人闹恋爱,就马上会大作其诗;因为诗歌属于想像,而恋爱产生热度,也就使想像力增高。
——《论适合于各种学艺的才能》(Examen de ingenios para las scienzias,一五七八),译自迦司德(G. Castor)《七星派诗论》(Pléiade Poetics)第一三八页引文。
蒙田
(Montaigne,一五三三——一五九二,法国)
学士们说:“强烈的想像会产生真实的事件”。有些人深深感到想像的力量很大,我就是那种人。人人都会被它摇撼,但是没有人会被它震倒。想像所产生的印象透入我的心里;我对付的方法是躲避它,而不是抵抗它。我只想和头脑清醒、心情愉快的人生活在一起。因为我设身处地,常把旁人的痛苦变为我亲身的痛苦,让旁人的情感篡夺了我本心的情感。一个咳嗽不停的人会使我觉得自己的肺和喉咙都不舒服。……奇迹、幻象、魔术等等非常可怪的事物所以会有人相信,看来主要出于想像首先对庸夫俗子疲软的心灵所施展的威力。他们被摆布得什么都相信,自以为看见了明明并未看见的东西。……畜类和人类一样,也受着想像力的支配①。主人死了,狗也跟着恹恹而死,就是一个例证。我们也看到狗在睡梦中吠叫或骚动,或向马寻衅,或自己之间吵架。
——《想像的力量》(Dela Force de l'Imagination,一五八○),见《散文集》第一卷第二一章,《七星丛书》本第一一○页起。
① 换句话说,使人类区别于畜类的是理智。参看上面亚里士多德和下面让•保罗的选录。
马佐尼
(G. Mazzoni,一五四八——一五九八,意大利)
想像是作梦和作诗逼真时共同需要的一种心理功能。……诗人所追求的逼真具有这样的性质:诗人随心逞意的虚构。因此,它必然是一种依照意愿来构想的功能的产物。这个功能绝不会是理智;依照事物性质来构想时,理智才是必需的。精细的斯各都斯①在他的著作里反复说得很好:理智是自然的而不是自由的功能②。所以,适宜于创造的功能就是想像力。我们这里所说的意思,亚里士多德在《心灵论》卷二里首先讲过③:“我们有能力不仅想像出可能的事物,而且想像出不可能的事物,例如三首三身的人或长着翅膀的人……正像在图书里可以画出任何奇形怪状的动物,我们心里也可以把它拟想出来。不但如此,我们想到大祸临头,马上就会意气沮丧,通身颤抖,面无人色;反过来说,我们认为心愿将遂或利益可以到手,就会恢复勇气,兴高采烈而欢呼。但是,假如我们不过在想像中虚构或悬拟那些事态,譬如设想自己遭到厉害的地震或碰上凶恶的野兽,那末心
① 中世纪英国经院哲学家。
② 其实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想像随着我们的心愿,而判断不由我们自主。(见上面选录)
③ 这是赛密斯惕乌斯(Themistius)解释亚里士多德的话,不是《心灵论》里的本文。
里就并不觉得恐怖,正像图书里的、幻想里的以及任意拼凑而杜撰出来的事物不会影响我们的行动一样。所以我们能够把想像和思想或理解区别。”假如我没有错误,我们可以由此明白:主管着诗歌里的情节的真正功能就是想像,只有它能使我们产生那些虚构的东西而又把它们配搭一起。必然的结论就是:诗歌由虚构和想像的东西组成,因为它是以想像力为根据的。
——《神曲的辩护》(Della difesa della Comedia di Dante,一五八七),译自吉而勃德(A. H. Gilbert)编《柏拉图至德莱登文评选》(Literary Criticism: Plato to Dryden)第三八六——三八七页。
莎士比亚
(Shakespeare,一五六四——一六一六,英国)
疯子、情人和诗人都是满脑子结结实实的想像。疯子看见的魔鬼,比广大的地狱里所能容纳的还多。情人和疯子一样癫狂,他从一个埃及人的脸上会看到海伦的美。诗人转动着眼睛,眼睛里带着精妙的疯狂,从天上看到地下,地下看到天上。他的想像为从来没人知道的东西构成形体,他笔下又描出它们的状貌,使虚无杳渺的东西有了确切的寄寓和名目。
——《仲夏夜之梦》(一六○○)第五幕一场第七——一七行。
培根
(Bacon,一五六——一六二六,英国)
人的智力是学问的基础。学问的不同部门和人的三种智力互相关连:历史和记忆、诗和想像、哲学和理智是各各关联的。……诗是一门学问,在文字的韵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极端自由,并且和想像确有关系。想像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界里分开的东西联合,联合的东西分开。这就在事物间造成不合法的配偶和离异。……诗就它的文字或内容可有两个意义。就文字而论,诗不过是一种文体的性质,属于修辞的范围,和这里所讲的无关。就内容而论,上文已经说过,诗是一门主要的学问。诗无非是虚构的历史,它的体裁可用散文,也可用韵文。
有一种迷惑人的方法不凭论旨的错综巧妙,而凭印象的强烈深刻。它不是混淆理智,却是用想像的力量来主宰理智。
——《学问的推进》(Advancement of Learning,一六○五)第二卷,《人人丛书》本第六九页起。
霍布斯
(T. Hobbes,一五八八——一六七九,英国)
东西拿走或者眼睛闭上以后,我们仍然保留着这件东西的形象,只是比当前看见的时候模糊些。这就是罗马人所谓“想像”(imagination),这个字原是从视觉的形象来的,然后不大恰当地应用于其他感觉。可是希腊人称为“幻想”(fancy),指“显现的形态”,这就对各种感觉都适用。所以“想像”无非是“正在衰减的感觉”(decaying sense),人和许多别的动物不论在清醒和睡眠的时候都有。……
我们说到“正在衰减的感觉”的时候,如果说的是这种感觉本身——我指“幻想”本身,那么我们称它为“想像”,上文已经说过。可是我们如果要说它的衰减,指出这个感觉在渐渐消失,指出它已经陈旧,已经过去,那么我们就称它为“记忆”。所以想像和记忆原是一件东西,由于不同方面的看法而有不同的名称。
许多的记忆,或者记忆里的许多事物称为经验。想像只是感官里曾经感受到的东西,或者是全部一下子感受的,或者是逐部一次次感受的。想像全部一下子曾在感觉里呈现的东西,就是“单纯”的想像,例如想像以前见过的一个人或一只马。另一种是“组合”(compounded)的想像,例如我们一次看见一个人,又一次看见一只马,我们心灵里就拟想出一个马身人首的怪物。一个人如果把他对自己本人的想像和他对别人所作所为的想像合在一起,例如想像自己是赫喀琉斯或亚历山大,小说迷往往如此,这就是组合的想像。说得更确当些,这只是心灵的捏造。……
睡眠里的想像我们称为“梦”。这种想像以及其他各种想像都全部或分别在感觉里存在过。……
有时候,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是常人观察不到的,谁能观察到,人家就说他“聪明”。“聪明”在这里指“善于想像”。观察事物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叫作辨别、分析,或判断。有时候事物之间不同的地方不容易看出来,谁能看出来,人家就说他善于判断。……想像没有判断的帮助不是值得赞扬的品德,但是判断和察别无须想像的帮助,本身就值得赞扬。……
好的诗歌,不论史诗或戏剧,不论十四行诗,讽刺短诗,或其他体裁,里面判断和想像二者都是必需的。可是想像应该更重要些,因为狂放的想像能讨人喜欢,但是不要狂放得没有分寸以致讨厌。
好的历史里应该是判断更重要,因为历史的好处在于它有条理,真实,能选出知道了最有益的事情。这里想像是没用的,除非作为词藻。……
论证、劝导以及各种严格推求真理的过程里全靠用判断,除非有时候需要借一个适当的比喻来启人领悟,那才需要想像。不过这里绝对不用隐喻,因为它公然以欺蒙为目的,在劝导和推理的时候运用隐喻是要上当的。
——《利维坦》(Leviathan, 一六五一)第一卷第二章、八章,乔治•罗特列治书店(George Routledge)版第三页起,又第四○页起。
巴斯楷尔
(B. Pascal,一六二三——一六六二,法国)
想像——这是人性里欺骗的部分,是错误和虚诳的女主人;正因为它偶尔老实,所以它尤其刁猾。……我不谈疯子,我讲的是那些最智慧的人;在他们中间,想像有潜移默诱的大本领。理性大声疾呼,也是枉然,因为它不会增饰事物。这个高傲的功能是理性的仇敌,喜欢把理性管束、压制,以表示自己的威权;它已经变成人的第二天性了。
想像荒唐地把小事物扩大,以致塞满了我们的心灵;它也狂妄地把大事物缩减到和自己一般尺度,例如它讲到上帝的时候。
[由于想像]我们把虚无变成永久而把永久变成虚无。这在我们的心里有着活生生的根子,我们的理性对它无能为力。
——《思感录》(Pensées,一六七○)第八二、八三,一九五(乙)节,勃伦许维格(L. Brunschvicg)编《巴斯楷尔全集》第一三册第一——二页、一五页、一二三页。
马勒勃朗许
(N. Malebranche,法国)
我们的感觉器官是纤维组成的,这些纤维的末梢一端在身体的表面和皮肤上,另一端在头脑里。激动这些纤维可以有两种方式:或从头脑里那一端开始,或从身体表面那一端开始。纤维的激动必然传播于头脑而使心灵领会到一些事物。假如事物的印象先激动了身体表面的神经纤维而后传播到头脑里,那么心灵就有感觉,而且断定这个感觉是外来的,换句话说,它认识到所感觉的事物是当前存在的。但是,假如由于身体里活动力的流行或其他原因,单单头脑里的纤维受到轻微的震荡,那么心灵就有想像,而且断定这个想像并非外来而是在头脑里的,换句话说,它认识到想像的事物不是当前存在的。这就是感觉和想像的区别。……受了断食、熬夜、发高烧或剧烈感情的影响,有些人身体里的活动力往往搅乱得很厉害,头脑里的纤维就仿佛受了外物的激动一样。于是这些人把想像当作感觉,把想像里的事物误为眼前的事物。……
心灵产生形象的这个功能包含着两种东西:一是心灵方面的,一是身体方面的。前者指意志的活动和操纵;后者指产生形象的身体活动力和印刻着那些形象的头脑纤维对意志的服从。……[泛称的想像]或出于心灵的主动想像(l'imagination active),或出于身体的被动想像(l'imagination passive)。
头脑里纤维的脆弱是一个主要障碍,使我们不能致力于探究比较隐秘的真理。纤维的脆弱是一般妇女的特征,因此她们对于刺激感觉的东西有高度的领悟。选定时装,判断语言的用法,辨别社交里的举止和礼貌——这些事都得让妇女来做。在这些问题上,她们比男人更渊博、更敏捷、更精细。一切依靠鉴别力来判断的事物都属于她们的领域。但是只要碰到稍为艰深的真理,她们一般就无法探索。她们不能理解任何抽象的东西。她们不会运用她们的想像力来推究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她们只注意到事物的皮毛。
——《真理探究论》(Traité dela Recherche de la vérité,一六七四)第二卷第一部第一章、第二部第一章、阿谛埃(Hatielr)书店《普及经典丛书》节本第一一——一二页、二四页。
莱布尼茨
(G. W. Leibniz,一六四六——一七一六,德国)
认识可以分为暧昧的和显明的;显明的认识又可以分为混乱的和清晰的;清晰的认识又可以分为足够的和不足够的;足够的认识又可以分为符号的和形象的(cognitio vel symbolica vel intuitiva)。既足够而又有形象是最完善的认识①。……尤其在作较长的分析时,我们常常不去注视(intuemur)②事物的具体性质而 用 符 号来代替它。……我常称这种思维为瞎了眼睛的或符号的思维(cogitatio caeca vel symbolica),在几何和代数里,我们就是这 样 思 维的;其实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假如一个观念在我们心里已经牢固地形成,我们提起它,就不会同时 想 到 一切组成它的属性;但是,只要可能或者尽可能想到一些,我就称这种认识为形象的认识。
① 莱布尼茨在这一节和下一节里,都不是讲“想像”和文艺,但是他的术语和基本概念被后世文论家借用了,例如克罗齐《美学)开宗明义就可以说是用莱布尼茨的语言来表达维柯的思想:“认识有两种:形象认识(conoscenza intuitiva)和逻辑认识,得自想像的认识和得自理智的认识。”(《美学》一九五八年十版第三页)
② 正像通常译为“想像”的imaginatio一样(见上面霍布斯选录),通常译为“直觉”的intuitio那个字也是从视觉来的,拉丁文本意是“定睛观看”。
——《关于认识、真理和观念的沉思》(Meditationes de Cognitione, Vetitateet Ideis,一六八四),盖尔哈德(C. J. Gerhardt)编《莱布尼茨哲学著作集》第四册第四二二——四二三页。
我们的大部分思想可以说是聋了耳朵的(pensées sourdes),我在拉丁文里称它们为“瞎了眼睛的思想”。那就是说,这些思想完全没有感性和感情的内容(vides de perception et de senti-ment),而只赤裸裸地运用着符号,例如那些用代数来计算的人只偶或在心目中见到他们所探究的几何形体。一般说来,文字的作用和算术或代数里的符号相同。我们推理时,常常只是运用文字语言,心目中几乎没有具体事物。这种认识不能动人;要使人感动,非带些生气活力不行。
——《理解力新论》(Nouveaux Essais sur l'Entendement,一七○九年写毕,一七六五年出版)第二卷第二一章第三五节,同前版本第五册第一七一页。
洛克
(Locke,一六三二——一七○四,英国)
这种简单观念是我们知识的原料,是上述的感觉和思考那两个活动向心灵提供和资给的。理解里储藏了这些简单概念,就能够使它们重现,把它们彼此比较,或者用各种各样几乎数不尽的方式把它们拼合起来,而随心所欲地产生新的复杂观念。但是,赋有最高卓的天才和最广大的理解力的人,不管他的思想多么敏捷而善于变化,也没有本领在心里创造或构成一个不从感觉或思考得来的新的简单观念;同样,理解不管花多大的气力,也不能消灭心里已存在的简单观念。人在他的理解的小天地里所行使的主宰权,和他在具体事物的大世界里的主宰权差不多;在大世界里,他的本领,不管多么巧妙,只限于把现成的材料分开和合拢,既不能创出丝毫新的物质,也不能灭掉一点点已有的物质。
幻想的观念是简单观念的组合;那些简单观念在实在事物里从未结合或一起出现过,例如马头合上人身而成的理性动物,像神话所描写的怪物。
——《人类理解力论》(一六九○)第二卷第二章、三○章,泼令格尔-巴的生(A. S. Pringle-Pattison)编本第五——五四页、二○九页。
慕拉多利
(L. A. Muratori,一六七二——一七五○,意大利)
想像力是心灵里那种领会和认识具体事物的功能,更准确地说,是领会和认识具体事物形象的功能。我们把这种功能归之于灵魂的低级部分,因此不妨称它为“低等的领会”。灵魂还有一种对事物的“高等的领会”,属于高级的理性或神性部分,通称为理解力。想像的职责只是去领略事物,不是去探究它们的真伪;探究事物的真伪是理解的职责。在我们思想的时候,想像和理解一起合作,低级功能从自己的仓库里向高级功能供给事物的形象或影像,免得它再去请教感觉。有时,低级功能自己也可以利用那些形象去悬想曾经接触过的事物,或者从旧影像里构造出新影像来,因为它具有这种创造新形象的本领。……假如我们要把拟想的东西表达出来而公诸于世,那么想像力会神速地供给语言文字,使旁人耳闻或目睹我们的思想。……形象的构成有三个方式。第一是神奇和深入的理解力本身构成形象,想像力不过提供了一些种子。第二是理解力和想像力联合起来,构成形象。第三是想像力不和理解力商量,单独构成形象。第一种例如想像力领略而又保存着许多人的形象,理解力看到了这些形象,把它们综合归纳,从低等领略所收集的若干个别形象里提炼出一个尚未存在的普遍形象,譬如说:“一切人都会笑。”……第三种例如我们睡梦、情感猛烈或精神错乱时的经验。……我要讲的是第二种。……想像力既然和理解力结合,就必然要求带些真实性,它们所产生和能产生的形象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想像力和理解力双方都直接认为真实的形象,譬如描绘得生动而确切的天际长虹,或勇士比武,或一匹骏马。这种形象表现了感觉向想像力所提供的真实状况,同时也是理解力所承认的真实状况。第二类是想像力和理解力双方直接认为只是逼似真实的形象,譬如特洛伊城失陷时的悲惨景象,奥兰都的疯狂等虚构情节①,想像和理解都觉得完全可能而且逼真。第三类是想像直接认为真实或逼似真实的形象,而理解力只间接认为那样。譬如我们看见一道清溪在风光明媚的地方流过,蜿蜒无极,就想像溪水爱上了这片花香草绿的胜地,舍不得和它分离。据想像看来,这是真实或逼似真实的。理解力也可以从那个形象里觉察到风景宜人以及溪流依依不舍的真实情况,但只是间接而非直接地觉察,因为那是个比喻,不能当真。……
想像力受了感情的影响,对有些形象也直接认为真实或逼似真实。诗人的宝库里满满地贮藏着这类形象。……想像力把无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情人为他的爱情对象所激动,心目中充满了这种形象。例如他的热情使他以为自己和意中人作伴调情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一切事物,甚至一朵花一棵草,都旁观艳羡,动心叹气。……这种幻象是被爱情颠倒的想像所产生的。诗人的想像产生了这种幻觉,就把它表现出来,让旁
① 见于荷马和阿利奥斯多(Ariosto)的史诗。
人清楚地看到他强烈的爱情。
——《论意大利最完美的诗歌》(Della perfetta poesia italiana,一七○六)第一卷第一四章、一五章,译自卡利特(E. F. Carritt)选《各派美学》(Philosophies of Beauty)第六一——六四 页。
艾迪生
(J. Addison,一六七二——一七一九,英国)
我们一切感觉里最完美、最愉快的是视觉。它用最多种多样的观念来充实心灵;它隔着最大的距离来接触外界的东西;它也是能经久地连续运动而不感到疲劳,对本身的享受不感到厌倦。触觉确能给人以幅度、形状以及其他随视觉而来的各种观念,除掉色彩的观念,可是触觉的功用在探索东西的数量、体积和距离方面有很大的限制。我们的视觉仿佛天生是为弥补这一切缺陷的。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更细致、更广泛的触觉。它能分布到无尽数的物体上,能包揽最庞大的形象,能摸索到宇宙间最遥远的部分。
把观念供给想像的就是这个感官。我所谓“想像或幻想的快乐”(我把“想像”和“幻想”混杂着用),就指由看见的东西所产生的快感:或者是我们眼前确有这些东西,或者是凭绘画、雕像或描写等等在我们心灵上唤起了对这些东西的观念。我们想像里没有一个形象不是先从视觉进来的。可是我们有本领在接受了这些形象之后,把它们保留、修改并且组合成想像里最喜爱的各式各种图样和幻象。一个身在囹圄的人靠他这点本领,就能够把自然界最绮丽的风景来娱乐自己。……
文字如果选择得好,力量非常大。一篇描写往往能引起我们许多生动的观念,甚至比所描写的东西本身引起的还多。凭文字的渲染描绘,读者在想像里看到的一幅景象,比这个景象实际上在他眼前呈现时更加鲜明生动。在这种情形之下,诗人似乎是胜过了大自然。诗人确实是在摹仿自然的景物,可是他加深了渲染,增添了它的美,使整幅景致生气勃勃,因而从这些东西本身发生出来的形象,和诗人表达出来的形象相形之下,就显得浅弱和模糊了。这里大概有个缘故。我们在观察一件东西的时候,想像里只印上了眼中所见的那一方面。可是诗人凭他的描写,可以任意把这件东西呈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看到当初注意不到或观察不到的许多方面。我们看一件东西的时候,对这件东西的观念大概是两三个简单的观念所组成的。可是诗人在描摹这件东西的时候,或者给我们一个更复杂的观念,或者使我们所产生的观念全是最能深入想像的。
有一点也许值得在这里指出。为什么几个读者尽管熟悉同一种语言,也都了解文字的意义,而对于同一篇描写会各有不同的欣赏?我们看到有人读了一段描写深受感动,另有人却草草读过,漠然无动于中;有人觉得这段描写非常逼真,另有人却看不出任何逼真或像真的地方。这种不同的衡鉴,或是因为有人的想像比别人的更完美,或是因为读者联系在文字上的观念各有不同。一个人对一篇描写如要真能欣赏,并且给以恰当的评价,他必须有天赋的好想像,而且必须把表达同一句话的各种字眼的力量和劲道仔细斟酌过,因而能辨别哪些字最意味深长,最能表达出它本身的观念,这些字和别的字结合着用,又会生出什么新的力量和美感。想像必须是热(warm)的,才能够使它从外界的东西所收到的形象留下模印。判断必须敏锐,才能够辨别哪些表现的方式最能尽量把这些形象体现得生动,装点得美妙。一个人如果在这两方面欠缺了一方面,他虽然能从一篇描写里得到个笼统的观念,决不能清清楚楚地把美妙之处一一看出来。好比一个近视眼可以模糊看见眼前的景物,却分不出其中各别的部分,也看不清里面绚烂和谐的五光十色。……
一个人想像事物的能力比别人高强,究竟是因为他灵魂比别人完美,还是因为他脑子的质地比别人细致呢?这个问题是无须探索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个伟大的作家必须天生有健全和壮盛的想像力,才能够从外界的事物取得生动的观念,把这些观念长期保留,及时把它们组合成最能打动读者想像的词藻和描写。诗人应该费尽苦心去培养自己的想像力,正好比哲学家应当费尽苦心去培养自己的理解力。
——《旁观者》(The Spectator)第四一一、四一六、四一七期(一七一二年六月),《人人丛书》本第六册第五六页起。
维柯
(G. Vico,一六六八——一七四四,意大利)
我收到了阁下写的几首十四行诗和一首游戏诗。……阁下所处的是一个被分析方法搞得太细碎、被苛刻标准搞得太僵滞的时代。使这个时代僵滞的是一种哲学,它麻痹了心灵里一切来自肉体的功能,尤其是想像;想像在今天被憎厌为人类各种错误之母。换句话说,在阁下所处的时代里,有一种学问把最好的诗的丰富多彩冻结起来了。诗只能用狂放淋漓的兴会来解释,它只遵守感觉的判决,主动地模拟和描绘事物、习俗和情感,强烈地用形象把它们表现出来而活泼地感受它们。
——《致盖拉多•德衣•安琪奥利(Gherardo degli Angioli》(一七二五),李却第(Riccardo Ricciardi)书店《意大利文学丛书》本《维柯 集》第一二一页。
推理力愈薄弱,想像力就愈雄厚。
诗的最高工作就是使无知的事物具有知觉和情感;小孩子有个特征,他们手里拿着没有生命的东西,把它们当作活人一般,和它们谈话取乐。
上面这条语言学兼哲学的定理证明:在世界的儿童时期,人都是天生的大诗人。
原始人就像人类的儿童,他们对于事物还不会构成理智的类概念(generi intelligibili),因此他们有一种自然的需要去创造出诗意的人物。这种人物就是以形象来表示的类概念或普遍概念(generi o universali fantastici)①;它们仿佛就是典范或理想的图像,可以收纳一切相似的个别事物。
小孩子们的记忆力最强,因此他们的想像力也特别生动。想像不过是扩大或加以组合的记忆②。
诗的性质决定了任何人不能既是大诗人,又是大哲学家,因为哲学把心灵从感觉里抽拔出来,而诗才应该使整个心灵沉浸在感觉里。哲学要超越普遍概念,而诗才应该深入个别事物。
——《新学问》(Scienza nuova)改订本(一七三○)第一八五——七、二○九、二一一、八二一条,同前版本第四四九页、四五三页、四五四页、七四五页。
① Fantastici保持着希腊语根的原意:表象、形象(见上面霍布斯选录);维柯的用字是最讲究字根和语源的。参看奥沃巴赫(E. Auerbach)对维柯的这个名词的阐释,见《献给许必泽的语言和文学研究论文集》(Studia Philologica et litteraria in Honorem L. Spitzer)第三六页。
② 参看上面霍布斯选录里所谓“组合的想像”。维柯这里的意见,后来意大利诗人巴斯柯立(G. Pascoli)在有名的《小孩子》(Il Fanciullino,一八九七)那篇文章里大加发挥,认为诗人必须是“小孩子”。
一个有才能的人不会是大哲学家兼大诗人。有人会反对说:但丁既是意大利诗祖、诗王,却又是精博的神学家。我们的回答是:但丁产生在意大利已有诗歌的时代;假如他生在更野蛮的九、十、十一或十二世纪的意大利,既不懂经院哲学,又不通拉丁文,那末他就会是个更伟大的诗人,意大利语言也许可以把他抬出来和荷马相比;而古罗马就没有诗人可相比拟,因为桓吉尔没有生在野蛮的时代①。
① 诗歌只能产生于原始野蛮时代这个意见,后来赫尔德(J. H. Herder)开始在《断片》(Fragmente)初辑(一七六六)里加以宣扬,使成为浪漫主义运动里的一个流行观念。
——同前版本第九五四页编者注引《新学问》原本(一七二五)第三一四条。
布莱丁格
(J. J. Breitinger,一七○一——一七七六,德国)
视觉器官通过光线和颜色所能把握的一切东西,绘画家会收纳在他所用以模拟的材料里。以诗歌来描绘的艺术也是如此:一切可用文字和词藻有色有声地、具形具体地、深刻生动地摹写出来的东西,一切在想像——灵魂的眼睛(das Auge der Seele)①里印刻下的东西,它有本领向生活和自然界里去拟仿。
——《批判诗学》(Kritische Dichtkunst,一七四○),译自马克瓦德(B. Markwardt)《德国诗学史》(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Poetik)第二册第七九页引文。
① 儒贝尔(Joubert)《思感录》(Pensées,一八三八)里常被称引的名句:“想像是灵魂的眼睛”(l'oeil de l'âme)(阿谛埃书店《普及经典丛书》本第二三页),比布莱丁格的这一节晚得多了。
伏佛纳尔格
(L. de Vauvenargues,一七一五——一七四七,法国)
心灵里,有三种值得注意的功能,即想像、思考与记忆。
凭形象的方式来产生对事物的观念,并借助形象来表达思想的那种禀赋(le don de concevoir les choses d'une manière figurée, et de rendre ses pensées par des images),我称之为想像。因此,想像总诉诸于人的感官;它是艺术的创造者,是精神的装饰品。
对自己的观念加以省察、检查、修改或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予以组合的能力,则谓之思考。它是推理和判断的根本。
记忆储藏了想像和思考的宝贵的积聚。其功用无可置疑,不必多说。在多数情况下,推理只不过是运用记忆中的事物:我们正是在记忆中事物的基础上,构成自己的思想。记忆中的事物是一切言辞的基础和材料。倘若记忆不再供给材料,心灵便会在艰辛的摸索中萎顿蹇滞。对记忆力好的人,有一种由来已久的成见,那是因为揣想他们只知容纳和整理不可胜数的回忆,对种种印象都兼收并蓄,心里多的是别人的思想,自己的却没有多少;但是实际上却有好些范例否定了这种臆测。在这里合理的结论只能是:记忆应以精神活动成适当的比例,否则,就会偏于不及或流于过度,两类弊端,必居其一。
——《人类心灵的认识》(Connaissance de l'esprit humain,一七四六)第一卷第二节,阿谛埃书店《普及经典丛书》本《伏佛纳尔格选集》第一一页。
伏尔泰
(Voltaire,一六九四——一七七八,法国)
想像是每个有感觉的人都能切身体会的一种能力,是在脑子里拟想出可以感觉到的事物的能力。这种机能与记忆有关。我们看到人、动物、花园,这些知觉便通过感官而进入头脑;记忆将它们保存起来;想像又将它们加以组合。古希腊人称文艺的女神为“记忆的女儿”①,其原因便在这里。
特别重要的是该指出,这种把观念吸取进来加以保存、予以组合的机能,属于我们所不能解释的事物之列。我们的存在中这种看不见的活动,受制于自然,而不受制于我们自己。
想像这种天赋,也许是我们借以构成观念、甚至是最抽象的观念的惟一工具。……
想像有两种:一种简单地保存对事物的印象;另一种将这些意象千变万化地排列组合。前者称为消极想像(L'imagination passive),后者称为积极想像(L'imagination active)②。消极想像比记忆超出不了多少;它是人与动物所具有的。因此,猎人与他的猎狗同样都能在梦境里追逐野物,听见号角声,猎人会发出叫
① 本事见赫希俄德(Hesiod)《神谱》第五六——五七行、九一五行。
② 原文虽然沿用了马勒勃朗许的名词,而涵意却和霍布斯的区别相同,所以译名不能和上面马勒勃朗许选录里一致。
喊,猎狗也会吠将起来。这时,人和狗的所为超过了回忆,因为梦幻根本不是忠实的意象。这种想像也能将对象加以组合;但是这里没有一点理性的作用,这是颠倒错乱的记忆。……
积极想像把思考、组合与记忆结合起来。它把彼此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把混合在一起的事物分离开,将它们加以组合,加以修改;它看起来好像是在创造,其实它只是在整理;因为人不能自己制造观念,他只能修改观念。
因此,积极想像实际上和消极想像一样,不取决于我们自己。一个证明就是:如果你要一百个同样无知的人去想像某种新的机器,一定就会有九十九个人什么也想像不出来,即使他们费尽了脑筋也无济于事。如果剩下的那个人想像出了某种东西,那他得天独厚不是显而易见的吗?这便是我们所谓“天才”,从这种天赋中我们可以看到某种灵感和神奇。
这种天赋,在艺术中,在一幅画、一首诗的结构中,就成为创造的想像。它不能脱离记忆而存在,但是,它把记忆当作一种工具,用来创造它的一切作品。
看到了有人用一根木棒掀起一块用手推不动的大石头,积极想像就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杠杆,然后还能创造出各种复合的动力机,这种机械只不过是杠杆的改装而已;必须首先在心灵里设想出机器及其效能,然后才能付诸实现。
并非如俗人所说的那样,这种想像如同记忆,也是判断力之敌。恰巧相反,它只有和深锐的判断力一道才能发挥作用;它不停地组合自己的图案,纠正自己的错误,秩序井然地建立起自己的建筑物。实用数学里也有令人惊奇的想像,阿基米德的想像至少与荷马的相等。正是凭借这种想像,诗人才创造出他的人物,赋予他们个性和激情;才构造出他的故事情节,将它铺展开来,把纠葛加紧,然后酝酿冲突的解决;这种创作活动正需要最深刻而又最细致的判断力。……
积极想像的第二种机能是对细节的想像,世人一般称之为想像。是这种想像使谈话妙趣横生;因为它不断地把人们最喜爱的东西,即新奇的事物呈现在心灵之前。冷漠的心灵所勾画
不出来的,它都能描绘得栩栩如生。它运用最令人惊奇的情节;它举出各种各样的事例;如果这种才能又与对一切才能都适宜的平实自然结合在一起而表现出来,便会获得一致的推崇。人的机体是这般的奇妙,喝酒有时能使他产生想像,但喝醉了又消除想像;这是使人惭愧的,但也使人惊奇。为什么一点点使人失去核算能力的某种饮料,却能产生奇妙的想像呢?
特别是在诗里,这种对细节、对形貌的想像,应该居于统治地位;这种想像在别的地方令人喜爱,而在诗里却千万不能缺少,在荷马、维吉尔、贺拉斯的作品里,几乎全都是形象,甚至无须去特别注意。……
虽然说记忆得到滋养、经过运用,就能成为一切想像之源泉,这点记忆一旦装载过多,反倒会叫想像窒息。因此,那些脑子里装满了名词术语、年代日期的人,就没有组合种种意象所需要的资料,那些整天计算或者俗务缠身的人,其想像一般总是很贫乏的。
当想像过于热烈、过于纷乱的时候,它便堕入疯狂;但是我们已经指出,这种头脑器官的毛病,一般总是属于那种限于从事物得到深刻印象的消极想像,而那种能将种种观念加以组合的积极操作的想像里倒不常有;因为积极想像总是需要判断力,而消极想像是不依赖判断的。
——《哲学词典》(Dictionnaire Philosophique,一七六四)“想像”条,德苏伯(Th. Desoeb)书店版《伏尔泰全集》第一四卷第一二七六页起。
康笛雅克
(E. de Condillac,一七一五——一七八○,法国)
假如我们凭借思考去发现事物彼此差异的属性,那么,凭借着同样的思考(par la même réflexion),我们也可以把分散在几个事物里的属性集合在一个事物里。例如诗人就是那样拟想出一个从未存在的英雄人物。因此,这种拟想出来的观念是些形象,只在心灵里存在。产生这些形象的思考活动名为想像。
——《逻辑学》(Logique,一七八○),勒儒瓦(G. Le Roy)编《康笛雅克哲学著作集》第二册第三八五页。
黎瓦罗
(A. de Rivarol,一七五三——一八○一,法国)
诗人不过是个非常聪明、非常生气勃勃的野蛮人,一切观念都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在他的心目里(toutes les idées se présentent en images)① 。
① 参看上面维柯选录。
——黎瓦罗死于一八○一年,这是人家追记他说的一句话,见德毕杜尔(V. H. Debidour)编《黎瓦罗政治及文学著作选》第五八页。
康德
(Kant,一七二四——一八○四,德国)
就它的自由而说,想像力并非被联想律约束住而只能照样复制的;它能够创造和自己活动,首创出各种可能的感象,赋予以随心所欲的模样。……但是,假如说想像力既自由而又合于规律,说它有自主权,那就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只有理解力才能提供规律。
想像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像的自然界。……诗人企图使极乐世界、地狱界、永存、创世等等那些无迹无象的情事的理性观念变而为具形具体(Vernunftideen zu Versinnlichen)。至于死亡、嫉妒、罪恶、爱情、名誉等等那些人生经验里有例可找的情事,诗人又超越经验的限制,运用想像力使它们具有圆满完善的、自然界里无可比例的形象;这种想像和理性所提示的典范互相竞赛,看谁能达到最伟大的境界。
在美术里,想像是否比判断更重要呢?有想像,艺术只能算是有“才”;有了判断,艺术才能说得上是“美”。因此,在衡量一种艺术是否艺术的时候,我们首先得把判断重视为不可缺少的条件。……美术需要想像和理解、才情和鉴别力。
——《判断力批判》(一七九○)第一卷后记、第二卷第四九、五○节,卡锡娄(E. Cassirer)主编《康德集》第五册第三一一页、三八九——三九一页、三九四——三九五页。
歌德
(Goethe,一七四九——一八三二,德国)
这里[康德的哲学里]列举了感觉、理解和理性作为我们获得观念的主要功能,却忘掉了想像,因而产生了一个无可弥补的缺陷。想像是我们精神本质里的第四个主要功能:它以记忆的方式去补助感觉;它以经验的方式为理解提供世界观;它为理性观念塑造或发明了形象(bildet oder findet Gestalten zu den Vernunftideen)①,鼓舞整个人类——假若没有它,人类会沉陷在黯然无生气的状态里。想像为它的三个姊妹功能这样效劳,同时它也被它的那些亲戚引进了真理和真实的领域。感觉给它以刻画清楚的、确定的形象;理解对它的创造力加以节制;理性使它获得完全保障,在思想观念上立下基础而不致成为梦境幻象的游戏。想像超出感觉之上而又为感觉所吸引。但是想像一发觉向上还有理性,就牢牢地依贴着这个最高领导者。……透入一切的、妆饰一切的想像不断地愈吸收感觉里的养料,就愈有吸引力;它愈和理性结合,就愈高贵。到了极境,就出现了真正的诗,也就是真正的哲学。
① 参看上面康德选录里词意类似的说法。这些以及下面谢林选录里所谓“理智的形象”都足以表示黑格尔《美学》里“理念的感性体现”那个有名的主张只是当时德国流行的意见。事实上,维柯的“以形象的普遍概念”早已说明了那个意思。
——《致玛丽亚•包洛芙娜(Maria Paulowna)公爵夫人书》(一八一七),译自季尔诺斯(W. Girnus)编《歌德论文艺》(Goethe über Kunst undLiteratur)第一五三——一五五页。
想像力只受艺术——尤其是诗——的节制。有想像力而没有鉴别力是世上最可怕的事。
诗指示出自然界的各种秘密,企图用形象(durchs Bild)来解决它们;哲学指示出理性的各种秘密,企图用文字来解决它们。
——《慧语集》(Spruchweisheit in Versund Prosa),神寺(Der Tempel)出版社版《歌德集》第三册第三七一——三七二页、四四八页。
谢林
(F. W. J. Schelling,一七七五——一八五四,德国)
绝对不自觉的和非客观的活动只有在想像力的美学活动里才能获得反映。……一切哲学都是创造性的。哲学和诗同样依赖心灵的创造力,所不同者只是创造力的方向彼此各异而已。
[自觉的和不自觉的]这两种彼此矛盾的活动的无限分裂是哲学的出发点。但是,这个分裂也正是创造一切美的事物的基础,在每一个艺术表现里,这个分裂会获得完全解决。哲学家说,有一种奇妙的功能,把一个无限度的矛盾在创造性的形象里解决。这是什么功能呢?我们至今未能把这个机能解释得十分明白,因为只有在艺术才能里它才完全显露出来。凭借了这个创造性的功能,艺术能作一桩不可能的事:在一个有限度的作品里去解决一个无限度的矛盾。这个创造性的功能正是诗才。诗才的最初力量是原始的形象观感;反过来说,要能以最高力量去重新构成创造性的形象,那才成为我们所谓诗才。在两方面活动的同一功能、使我们思考矛盾的事物而把它们把握在一起的唯一功能就是——想像力。
——《超经验的唯心论大系》(System des transzendentalen Idealismus,一八○○)引言第四节、第六部第三节,韦司(O. Weiss)编《谢林选集》第二册第二五页、三○○页。
把想像和幻想对比之下,我认为:幻想吸收了艺术成品而加工制造;想像能作具体表现,相应地使艺术品具有在外物世界出现的形象,把它们从本身发射出去。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像理性和理智的形象观感之间的关系。观念是在理性里而且由理性所提供的素材构成的,而理智的形象观感能在内心世界里表现具体事物。在艺术里,这种理智的形象(die intellektuelle Anschauung)就是想像。
——《艺术哲学》(Philosophie der Kunst,一八○二年初次讲、一八五九年出版)第二部第三一节附说,同前版本第三册第四三页。
让•保罗
(Jean Paul,一七六三——一八二五,德国)
幻想之于想像,有如散文之于诗歌。幻想不过是一种力量增强的、色泽明朗的回忆;畜类在做梦和自惊自扰的时候,也会幻想。幻想所产生的形象只仿佛现实世界里的纷纷落叶飘聚在一起;发高烧、神经病、酒醉都能使那些幻象长得结结实实、肥肥胖胖,凝固成为形体,走出内心世界而进入外物世界。
想像却高出于此。它是心性里无所不在的灵魂,是其他心理功能的基本精髓。因此,伟大的想像力可以向其他某一功能(譬如妙语、巧思等)流通、输送,但是没有其他功能可以扩充而成为想像力。……其他功能和经验只能从大自然的书册里撕下片楮零叶,而想像力能使一切片段的事物变为完全的整体,使缺陷世界变为圆满世界;它能使一切事物都完整化,甚至也使无限的、无所不包的宇宙变得完整。……想像能使理智里的绝对和无限的观念比较亲切地、形象地向生命有限的人类呈现。……就在日常生活里,想像也施展了它的增饰渲染的本领。他对老远的过去生涯放射着光芒,就像雷雨过后挂着长虹,颜色灿烂、境地恬静,使我们可望而不可即。它是主管恋爱的女神,是主管青春的女神。
——《美学入门》(Vorschule der Aesthetik,一八○四)第六至七节,密勒(N. Miller)编《让•保罗集》第五册 第四七——四九页。
柯尔立治
(Coleridge,一七七二——一八三四,英国)
我把人的功能分列在不同的感觉和能力下面:例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摹仿的能力(自主的和不自主的);想像力,或造成形象和改造形象的能力;幻想力,或拼合和联系的能力;理解力,或约束、证实和体会的能力;思辨的理性,一称创造理论和科学的能力(vis theoretica et scientifica),或我们凭先验的①原则,使一切知识具有统一性、必然性和普通性的能力;意志,或实践的理性;选择的功能和意志的感觉力(这和道德的意志和选择不同);……
我把想像分作第一性和第二性的两种。第一性的想像是一切人类知觉的活功能和原动力,是无限的“我的存在”(I am)②中永恒创造活动在有限的心灵③里的重演。第二性的想像是第一性想像的回声,它和自觉的意志并存,它的功用和第一性想像的功用性质相同,但程度和起作用的方式有异。它溶化、分解、分散,于是重新创造。如果这一步办不到,它还是不顾一切,
① “先验的”(a priori)这个名词通常被人误解。“先验的知识”并不是说未有经验,先有知识;只是说:我们由经验得到知识之后,知道这一点知识早已存在,否则无从经验到。我必须从经验中得知自己有眼睛,但我的理智向我证实:我必是先已有了眼睛,方能有此经验。——作者原注(节译)
② 指上帝。
③ 指人类。
致力于理想化和统一化。它根本是有活力的,尽管它的对象的事物(作为事物而论)根本都是凝固的、死的。
幻想却相反。它只是搬弄些死的、固定的东西。幻想其实无非就是从时间和空间的秩序里解放出来的一种记忆。我们的意志在实践里的表现,我们称为选择。幻想和选择交和在一起,也受到选择的修改。不过幻想和普通的记忆一样,都只能从联想的规律所产生的现成资料里获取素材。……
假如能从外界制定规律,诗就不成其为诗,而堕落为机械性的技巧了。那就是依式成形(morphosis),不是匠心自运(poiesis)。生长和生产的能力本身里就具有想像的规律。
——《文学生涯》(Biographia Literaria,一八一七)第一二章、一三章、一八章,萧克罗斯(J. Shawcross)编本第一册第一九三——一九四页、二○二页、第二册第六五页。
莱欧巴迪
(G. Leopardi,一七九八——一八三七,意大利)
创造力是想像力里一个通常的、主要的、特具的属性和部分。大哲学家和重要真理的伟大发现者都全靠这个功能。我们可以说,荷马和但丁的诗歌、牛顿的数学原理和自然哲学出自同一源泉、同一才能,只是这个才能使用在不同的方面,受不同的环境和习惯的影响和支配而已①。在大自然里,人心机构的体系和安排是最简单不过的,模型、花样以及组合的元素都没有多少,然而产生的成果却多得数不清,又因环境、习惯和偶然的机缘而千变万化。我们于是大大增加了人心体系里的成分、部分和动力的数目,区别和分剖出许多功能和元素,愈分愈繁。事实上,这些功能和元素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尽管它们产生,也永远能产生不仅新鲜的、不同的而且完全相反的成果。所以,想像就是理智的源泉,也就是温情、热情和诗的源泉。……想像和理智是二而一的。通过习惯、环境和天生的气质,理智学会所谓想像;它也同样地学会所谓思考。
① 参看上面谢林选录;二十世纪著作里最早系统地申说这个论点的是李博(T. Ribot)的《创造性的想像力论》(Essai sur l'Imagination Créatrice,一九○○)。牛顿若不从事科学研究而从事文学创作,是否可以成为大诗人?——这是十八世纪以来常有人讨论的问题,莱欧巴迪的意见和约翰生的相同,而和康德以及柯尔立治的相反。参看约翰生《诗人列传》,希尔(G. B. Hill)编本第五册第三五页;《判断力批判》第四七节,前引版本第三八四页;柯尔立治《书信集》,格立格士(E. L. Griggs)编本第二册第七○九页。
——一八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笔记,弗洛拉(F. Flora)编莱欧巴迪《随笔》(Zibaldone di pensieri)第一册第一三一○——一三一页。
波德莱亚
(C. Baudelaire,一八二——一八六七,法国)
这个“一切功能中的皇后”真是个神秘的功能!它牵涉到其他一切功能;它刺激了它们,使它们互相斗争。有时候,它和其他的功能非常相像,几乎无从分辨,可是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它是分析,它是综合,但是善于剖析并且颇能归结的人很可能缺乏想像力。它是这些功能,又不纯然是这些功能。它是感受力,但是人感受很灵敏,或许过度地灵敏,却并没有想像力。人对于颜色、轮廓、声音、香味会有精神上的感觉,就因为受了想像的指示。它在开天辟地的时候创造了比喻和隐喻。它分解了整个宇宙,然后用积聚和整理的材料,按照只有在它灵魂深处才找得到的规律,重新创造一个世界,产生出新鲜的感觉。它既然创造了世界(我相信即使在宗教的意义上也可以这么说),按理就应该做个世界的主宰。一个战士如果没有想像力,就成了个什么样的战士呢?他可以是个良好的士兵,不过如要叫他指挥军队就打不了胜仗。造就好比一个诗人或小说家不以想像力为主导,而譬如说,以熟悉文字、观察事物为主导。一个外交家如果没有想像力,就成了什么样的外交家呢?他对于过去历史上的条约和联盟可以很熟悉,而对于将来的条约和联盟就无从设想。一个学者如果没有想像力呢?他对于传授给他的东西都可以学到,但是对于还未发现的规律就摸索不到。想像是真实的皇后,“可能的事”也属于真实的领域。想像确实和无限性有紧密的关系。
如果没有想像,一切功能不论多么坚强,多么敏锐,都是枉然的。可是次要的功能如果软弱,在强烈的想像力的刺激下,这缺陷也就无关紧要。任何功能都缺少不了想像,而想像却可以弥补任何功能的不足。往往某一种功能要用许多不适合于事物的方法连连探索试验,才会有所收获,而想像力却能够简捷了当地猜度出来。……
我把以上种种了不起的优越性归之于想像力,我不想侮辱读者再加解释,不过有一点必须说明。好的想像力要储藏着大量的观察成果,才算有了最好的帮手,也就最有力量,在和理想竞争时最能逞强取胜。
——《一八五九年画展》(Salon de 1859)第三节,《七星丛书》本《波德莱亚全集》第七七三——七七四页。
在浪漫主义的混乱年代,也就是热情泛滥的年代,有一句时常引用的套话:“从心里出来的诗”(La poésie du coeur)。这就是把全权交给热情,认为热情是万无一失的。这一个美学上的错误替法国文学造成了多少胡说和诡辩啊!心里有热情,心里有忠诚,也有罪恶,只有想像里才有诗。……
心的敏感对于作诗并不完全有利,有时候非常敏感的心对作诗也许还会有害。想像的敏感却是另一种性质。它会迅速地、主动地选择、判断、比较,避免这一点,寻求那一点。这种敏感就是通常所谓“鉴别力”(Goût);在诗里我们避丑恶而求美善的能力就是从“鉴别力”那里来的。
——《论郭悌逸》(Théophile Gautier,一八五九)第三节,同前版本第一○三二——一○三三页。
[钱锺书译]
一、西欧古典部分
前言
在西欧的文艺理论和哲学著作里,“形象思维”是个不经见的名词。黑格尔《美学》中文译本第一卷第六页所谓“创作和形象思维的自由性”在原文里是:“die Freiheit der Produktion und der Gestaltungen”①;译为“形象思维”的那个字只是“形成”、“完形”或“构成形体”的意思,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心理学派中很流行的“形
*《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一月第一版。其中西欧古典部分,标明由“钱锺书、杨绛、柳鸣九、刘若端选译”;西欧及美国现代部分,标明由“钱锺书、杨绛选译”。据向柳鸣九、刘若端先生了解,全文内容由钱锺书、杨绛先生选定,并完成大部分翻译。为了提携后辈,他们请柳鸣九初译了“伏佛纳尔格”一段,请刘若端初译了“柯尔立治”、“弗洛伊德”两段,并对译文作了认真的校译改定。“狄德罗”、“黑格尔”和“渥兹渥斯”三篇因分别采用了陆达成、徐继增先生;朱光潜先生和曹葆华先生的译文,本书在编选时删去。——本书编者注
① 黑格尔《美学》,一九五五年建设(Aufbau)出版社版,第五二页。
态心理学”或“格式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ie),正是用同一个字命名。英国现代作家林赛(Jack Lindsay)用了“形象思维”(imaged thought)这个名词,马上声明那是俄国文评里的术语①;这也表示它在西欧至今还是一个陌生的名称。
大体说来,所谓“形象思维”相当于古希腊人的phantasia和古罗马人的imaginatio。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phantasia和imaginatio两字并用,也没有意义上的差别;十六、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理论家还继承着那种用法。但是,早在中世纪后期,已有个别作者以这两个字分别指程度上不同的两种心理活动:phantasia指高级的、富于创造性的想像,而imaginatio则指低级的幻想或梦想。在后来的浪漫主义理论里,这个区别被肯定下来而普遍推广。该注意的是,这里又产生了地域性的差歧;德、意作者一般以phantasie, fantasia指高级的想像,而以einbildungskraft, immaginazione指低级的幻想(例如黑格尔《美学》朱译本三四八页);英、法作者恰恰相反,常以imagination指高级的想像,而以fancy, fantaisie指低级的幻想(例如柯尔立治《文学生涯》,见下面选录)②。同时,常译为“直觉”的intuition, anschauung那个字也有两种意义:一是笛卡尔、洛克的用法,可以译为“直觉”(例如在柏格森的著作里);二是莱布尼茨、康德的而还保存在许多美学或
① 《三十年代以后》(After the 30's)第一四五页。
② 据毕促罗索(A. Pizzorusso)《法国浪漫主义先期文学研究》(Studi sulla letteratura dell'età Preromantica in Francia)的考订,儒贝尔(Joubert)是很早(在一八○七年)这样区分的法国作者。
文论著作里的用法,应当更确切地译为“形象”、“对事物的具体印象”、“感象”、“形象观感”之类(例如在克罗齐的著作里)①。因此,在下面选辑的材料里,假如原作者以phantasia和imaginātio两字混同使用,那末我们一律译为“想像”;假如原作者以两字分别使用,那末我们按照作者的语文习惯或语气,译文里一律以“想像”或“创造的想像”指高级的心理活动,而以“幻想”指低级的心理活动;假如作者用intuition一字是沿袭着莱布尼茨给予的意义(见下面选录),那末我们就不译为“直觉”而译为“形象”或“形象观感”。译名未必确当,但是这样办也许可以免于张冠李戴或节外生枝,不至于合其所当分或分其所当合了。
下面选译了有关这个问题的一些比较有影响或有代表性的资料。由于知识、材料、时间的限制,严重的疏漏和缺略一定不少,有待于将来的补正。譬如中世纪思想家大亚尔贝尔德斯(Albertus Magnus)是最早区别“想像”和“幻想”的人,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毕柯•德拉•米朗杜拉(Pico della Mirandola)是最早写专论反对“想像”的人,然而我们没有找到他们的原著或第二手的、章句比较完整的引文,暂时只好付缺。
这些不完备的资料也许足够使人看出“想像”这个重要概念在美学和文评史里发展历程的概貌。古希腊文艺理论忽视“想像”,亚里士多德《诗学》里没有只字片言提到它;古希腊哲学和
① 参看洛克《人类理解力论》,泼令格尔-巴的生(A. S. Pringle-Pattison)编本第二九二页注;奥尔齐尼(G. N. G. Orsini)《克罗齐》第三二——三四页。
心理学对“想像”歧视甚至敌视。只有阿波罗尼阿斯的议论是个例外:把“想像”和造型艺术联系起来而且给以很高的地位。后世古典主义的看法基本上受这两种论点的支配,在二者之间依违摇摆。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一方面承认“想像”是文艺创作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又贬斥它是理智的仇敌,是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把它和错觉、疯狂归为一类。“家里的疯婆子”(la loca de lacasa)从十六世纪起就成为“想像”的流行的代称词①。但是,由于但丁在他的名作《神曲》里对“崇高的想像”(l'alta fantasia)表示的企仰②,意大利首先有个别文论家开始重视“想像”,加以研究分析,企图抬高它在精神活动里的位置,导引了后来浪漫主义的主张。十七世纪末,莱布尼茨发现在一切思维里,有些观念是抽去形象的,而有些观念是包含形象的,于是创造了一个和现代文论所谓“形象思维”表面上相似的名词。十八世纪初,维柯认为诗歌完全出于“想像”而哲学完全出于理智,两者不但分庭抗礼,而且简直进行着“你死我活”的竞争,于是提示了一种和现代文论所夸大的“形象思维”实质上相似的理论。到了十九世纪,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进展,“想像”的地位愈来愈高,没有或者很少人再否认或贬低它的作用了。有些思想家和作家——例如谢林(见下面选录)——甚至说概念或逻辑思维也得依靠“想像”。
① 详见《生活与语言》杂志(Vie et language)一九六○年一月和七月两号里有关这个成语的考订。
② 《天堂》篇第三三节第一四二行。
他们企图使“想像”渗透或吞并理智,颂赞它是最主要、最必需的心理功能。因此,“错误和虚诳的女主人”(巴斯楷尔语,见下面选录)屡经提拔,高升而为人类“一切功能中的女皇陛下”(波德莱亚语,见下面选录)。
这些不完备的资料也足够使人看出古典理论家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能作出实事求是的、细致精密的科学分析。他们常常受了“功能心理学”的束缚,多少有倾向把精神在不同方面的活动抽象和片面化,分割为许多不同的精神功能,许多独立或者孤立甚至对立的功能。这个倾向伴随着二十世纪的开始而进一步发展①,维柯的理论获得了系统性的发挥,从事于形象的“想像”和从事于逻辑概念的理智仿佛遭到了更加严厉的隔离监禁,彼此不许接触,而且“想像”不仅和“理智”分家,甚至还和清醒的意识分家,成为在睡梦里表现的典型的“潜意识”活动——一切这些都不属于“古典”资料的范围了。
① 弗洛伊德《释梦》(Die Traumdeutung)出版于一九○○年,克罗齐《美学》出版于一九○二年。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三八四——前三二二,古希腊)
想像不同于感觉和判断。想像里蕴蓄着感觉,而判断里又蕴蓄着想像。显然,想像和判断是不同的思想方式。想像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而获得结论①是不由我们作主的,结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别。想像不是感觉。有现实的感觉,有可能的感觉,例如有正见到的和能见到的事物;但是,即使没有现实的和可能的感觉,想像依然可以发生,例如梦中见物。……一切感觉都是真实的,而许多想像是虚假的。假如我们的感觉官能正确地起作用,我们不会说:“我想像那是一个人”;只有在我们的感觉不很明确的时候,我们才那样说。上面说过,我们闭上眼睛,一样可以见到幻象。知识或理智是永远正确的,想像不能和它相比,是可能错误的。……想像的东西在心里牢不可去,和感觉很相似,因此动物就会按照想像而采取行动,像有些畜类,那是由于它们缺乏智力,还像有些人,那是由于他们受了感情、疾病或睡眠的影响。
——《心灵论》第三卷第三章,《罗伯(Loeb)古典丛书》本第一五七页起。
① 按指判断。
显然,记忆和想像属于心灵的同一部分。一切可以想像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
——《记忆和回忆》一章,同前版本第二九三页。
想像就是萎褪了的感觉①。
——《修辞学》第一卷第一一章,同前版本第一一七页。
① 这句简单的话成为后世经验论派关于想像的重要论据,参看下面霍布斯选录。
阿波罗尼阿斯
(Apollonius,公元一世纪中期,古希腊)
赛斯沛西翁问:“……你们的菲狄亚斯和伯拉克西特列斯①是不是到天上去模写了各个神道的状貌,然后在他们的艺术品里照样复制的?还是另有什么东西主持和指导着他们的造形过程呢?”阿波罗尼阿斯回答:“是有那末一个富于智慧和才能的东西指导着他们。”“那是什么呢?难道还不是摹拟么?”“是想像。它造作了那些艺术品,它的巧妙和智慧远远超过摹拟。摹仿只会仿制它所见到的事物,而想像连它所没有见过的事物也能创造,因为它能从现实里推演出理想。”
——斐罗斯屈拉德斯(Philostratus)《阿波罗尼阿斯传》第六卷第一九章,《罗伯古典丛书》本第七七——七九页。
① 希腊大雕刻家。
汤密达诺
(B. Tomitano,意大利)
正像普遍性的概念是理智的对象,由感觉所认识到的个体事物的彼此类似就是想像的对象。因此,有一个学者曾说,想像是应用在个体事物上的理智,而理智就是应用在普遍性概念上的想像;这是一种不甚符合哲学而很有诗意的说法。……想像是一种心理功能,它像纯洁而经琢磨的水晶,照映出感觉所获得的具体事物的形象。
——《德斯干语言论》(Della lingua thoscana,一五四五),译自哈德威(B. Hathaway)《批评的时代》(The Age of Criticism)第三一二页引文。
龙沙
(Ronsard,一五二四——一五八五,法国)
创造不是别的,正是想像力里自然产生的好东四,它能悬拟出各种可以想像得到的观念和事物形象——天上的和地上的、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事物,然后把它们表现、描写和模仿出来。……创造是一切东西的本源,诗歌的结构追随着它,如影随形。我教你创造美丽和伟大的东西,意思并非指那种荒诞和阴沉的创造。那种创造出来的东西彼此间不相联系,就像疯子和发高烧病人的纷乱的幻梦;这些人的想像力受了损伤,因此就臆造出无数杂乱零碎的奇形怪象。
——《法国诗学要略》(Abrégéde l'art poétique françois,一五六五),《七星(Pléiade)丛书》本《龙沙全集》第二册第九九九页。
乌阿尔德
(J. Huarte,一五三○——一五九二,西班牙)
想像力是从人身的热度里产生的。那种胡说和病狂的人的知识是属于想像的。这种知识不属于理智和记忆。既然疯狂、忧郁都是头脑热旺的病症,那末,我们有理由肯定想像也就是热度构成的。好的想像能产生一切由形象、比喻、和谐和比例所构成的技术和学艺,那就是:诗歌、雄辩、音乐和说教。我们把诗歌这门学问隶属于想像,用意就是要大家知道那些善于作诗的人是和理智隔离很远的。一个人闹恋爱,就马上会大作其诗;因为诗歌属于想像,而恋爱产生热度,也就使想像力增高。
——《论适合于各种学艺的才能》(Examen de ingenios para las scienzias,一五七八),译自迦司德(G. Castor)《七星派诗论》(Pléiade Poetics)第一三八页引文。
蒙田
(Montaigne,一五三三——一五九二,法国)
学士们说:“强烈的想像会产生真实的事件”。有些人深深感到想像的力量很大,我就是那种人。人人都会被它摇撼,但是没有人会被它震倒。想像所产生的印象透入我的心里;我对付的方法是躲避它,而不是抵抗它。我只想和头脑清醒、心情愉快的人生活在一起。因为我设身处地,常把旁人的痛苦变为我亲身的痛苦,让旁人的情感篡夺了我本心的情感。一个咳嗽不停的人会使我觉得自己的肺和喉咙都不舒服。……奇迹、幻象、魔术等等非常可怪的事物所以会有人相信,看来主要出于想像首先对庸夫俗子疲软的心灵所施展的威力。他们被摆布得什么都相信,自以为看见了明明并未看见的东西。……畜类和人类一样,也受着想像力的支配①。主人死了,狗也跟着恹恹而死,就是一个例证。我们也看到狗在睡梦中吠叫或骚动,或向马寻衅,或自己之间吵架。
——《想像的力量》(Dela Force de l'Imagination,一五八○),见《散文集》第一卷第二一章,《七星丛书》本第一一○页起。
① 换句话说,使人类区别于畜类的是理智。参看上面亚里士多德和下面让•保罗的选录。
马佐尼
(G. Mazzoni,一五四八——一五九八,意大利)
想像是作梦和作诗逼真时共同需要的一种心理功能。……诗人所追求的逼真具有这样的性质:诗人随心逞意的虚构。因此,它必然是一种依照意愿来构想的功能的产物。这个功能绝不会是理智;依照事物性质来构想时,理智才是必需的。精细的斯各都斯①在他的著作里反复说得很好:理智是自然的而不是自由的功能②。所以,适宜于创造的功能就是想像力。我们这里所说的意思,亚里士多德在《心灵论》卷二里首先讲过③:“我们有能力不仅想像出可能的事物,而且想像出不可能的事物,例如三首三身的人或长着翅膀的人……正像在图书里可以画出任何奇形怪状的动物,我们心里也可以把它拟想出来。不但如此,我们想到大祸临头,马上就会意气沮丧,通身颤抖,面无人色;反过来说,我们认为心愿将遂或利益可以到手,就会恢复勇气,兴高采烈而欢呼。但是,假如我们不过在想像中虚构或悬拟那些事态,譬如设想自己遭到厉害的地震或碰上凶恶的野兽,那末心
① 中世纪英国经院哲学家。
② 其实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想像随着我们的心愿,而判断不由我们自主。(见上面选录)
③ 这是赛密斯惕乌斯(Themistius)解释亚里士多德的话,不是《心灵论》里的本文。
里就并不觉得恐怖,正像图书里的、幻想里的以及任意拼凑而杜撰出来的事物不会影响我们的行动一样。所以我们能够把想像和思想或理解区别。”假如我没有错误,我们可以由此明白:主管着诗歌里的情节的真正功能就是想像,只有它能使我们产生那些虚构的东西而又把它们配搭一起。必然的结论就是:诗歌由虚构和想像的东西组成,因为它是以想像力为根据的。
——《神曲的辩护》(Della difesa della Comedia di Dante,一五八七),译自吉而勃德(A. H. Gilbert)编《柏拉图至德莱登文评选》(Literary Criticism: Plato to Dryden)第三八六——三八七页。
莎士比亚
(Shakespeare,一五六四——一六一六,英国)
疯子、情人和诗人都是满脑子结结实实的想像。疯子看见的魔鬼,比广大的地狱里所能容纳的还多。情人和疯子一样癫狂,他从一个埃及人的脸上会看到海伦的美。诗人转动着眼睛,眼睛里带着精妙的疯狂,从天上看到地下,地下看到天上。他的想像为从来没人知道的东西构成形体,他笔下又描出它们的状貌,使虚无杳渺的东西有了确切的寄寓和名目。
——《仲夏夜之梦》(一六○○)第五幕一场第七——一七行。
培根
(Bacon,一五六——一六二六,英国)
人的智力是学问的基础。学问的不同部门和人的三种智力互相关连:历史和记忆、诗和想像、哲学和理智是各各关联的。……诗是一门学问,在文字的韵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极端自由,并且和想像确有关系。想像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界里分开的东西联合,联合的东西分开。这就在事物间造成不合法的配偶和离异。……诗就它的文字或内容可有两个意义。就文字而论,诗不过是一种文体的性质,属于修辞的范围,和这里所讲的无关。就内容而论,上文已经说过,诗是一门主要的学问。诗无非是虚构的历史,它的体裁可用散文,也可用韵文。
有一种迷惑人的方法不凭论旨的错综巧妙,而凭印象的强烈深刻。它不是混淆理智,却是用想像的力量来主宰理智。
——《学问的推进》(Advancement of Learning,一六○五)第二卷,《人人丛书》本第六九页起。
霍布斯
(T. Hobbes,一五八八——一六七九,英国)
东西拿走或者眼睛闭上以后,我们仍然保留着这件东西的形象,只是比当前看见的时候模糊些。这就是罗马人所谓“想像”(imagination),这个字原是从视觉的形象来的,然后不大恰当地应用于其他感觉。可是希腊人称为“幻想”(fancy),指“显现的形态”,这就对各种感觉都适用。所以“想像”无非是“正在衰减的感觉”(decaying sense),人和许多别的动物不论在清醒和睡眠的时候都有。……
我们说到“正在衰减的感觉”的时候,如果说的是这种感觉本身——我指“幻想”本身,那么我们称它为“想像”,上文已经说过。可是我们如果要说它的衰减,指出这个感觉在渐渐消失,指出它已经陈旧,已经过去,那么我们就称它为“记忆”。所以想像和记忆原是一件东西,由于不同方面的看法而有不同的名称。
许多的记忆,或者记忆里的许多事物称为经验。想像只是感官里曾经感受到的东西,或者是全部一下子感受的,或者是逐部一次次感受的。想像全部一下子曾在感觉里呈现的东西,就是“单纯”的想像,例如想像以前见过的一个人或一只马。另一种是“组合”(compounded)的想像,例如我们一次看见一个人,又一次看见一只马,我们心灵里就拟想出一个马身人首的怪物。一个人如果把他对自己本人的想像和他对别人所作所为的想像合在一起,例如想像自己是赫喀琉斯或亚历山大,小说迷往往如此,这就是组合的想像。说得更确当些,这只是心灵的捏造。……
睡眠里的想像我们称为“梦”。这种想像以及其他各种想像都全部或分别在感觉里存在过。……
有时候,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是常人观察不到的,谁能观察到,人家就说他“聪明”。“聪明”在这里指“善于想像”。观察事物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叫作辨别、分析,或判断。有时候事物之间不同的地方不容易看出来,谁能看出来,人家就说他善于判断。……想像没有判断的帮助不是值得赞扬的品德,但是判断和察别无须想像的帮助,本身就值得赞扬。……
好的诗歌,不论史诗或戏剧,不论十四行诗,讽刺短诗,或其他体裁,里面判断和想像二者都是必需的。可是想像应该更重要些,因为狂放的想像能讨人喜欢,但是不要狂放得没有分寸以致讨厌。
好的历史里应该是判断更重要,因为历史的好处在于它有条理,真实,能选出知道了最有益的事情。这里想像是没用的,除非作为词藻。……
论证、劝导以及各种严格推求真理的过程里全靠用判断,除非有时候需要借一个适当的比喻来启人领悟,那才需要想像。不过这里绝对不用隐喻,因为它公然以欺蒙为目的,在劝导和推理的时候运用隐喻是要上当的。
——《利维坦》(Leviathan, 一六五一)第一卷第二章、八章,乔治•罗特列治书店(George Routledge)版第三页起,又第四○页起。
巴斯楷尔
(B. Pascal,一六二三——一六六二,法国)
想像——这是人性里欺骗的部分,是错误和虚诳的女主人;正因为它偶尔老实,所以它尤其刁猾。……我不谈疯子,我讲的是那些最智慧的人;在他们中间,想像有潜移默诱的大本领。理性大声疾呼,也是枉然,因为它不会增饰事物。这个高傲的功能是理性的仇敌,喜欢把理性管束、压制,以表示自己的威权;它已经变成人的第二天性了。
想像荒唐地把小事物扩大,以致塞满了我们的心灵;它也狂妄地把大事物缩减到和自己一般尺度,例如它讲到上帝的时候。
[由于想像]我们把虚无变成永久而把永久变成虚无。这在我们的心里有着活生生的根子,我们的理性对它无能为力。
——《思感录》(Pensées,一六七○)第八二、八三,一九五(乙)节,勃伦许维格(L. Brunschvicg)编《巴斯楷尔全集》第一三册第一——二页、一五页、一二三页。
马勒勃朗许
(N. Malebranche,法国)
我们的感觉器官是纤维组成的,这些纤维的末梢一端在身体的表面和皮肤上,另一端在头脑里。激动这些纤维可以有两种方式:或从头脑里那一端开始,或从身体表面那一端开始。纤维的激动必然传播于头脑而使心灵领会到一些事物。假如事物的印象先激动了身体表面的神经纤维而后传播到头脑里,那么心灵就有感觉,而且断定这个感觉是外来的,换句话说,它认识到所感觉的事物是当前存在的。但是,假如由于身体里活动力的流行或其他原因,单单头脑里的纤维受到轻微的震荡,那么心灵就有想像,而且断定这个想像并非外来而是在头脑里的,换句话说,它认识到想像的事物不是当前存在的。这就是感觉和想像的区别。……受了断食、熬夜、发高烧或剧烈感情的影响,有些人身体里的活动力往往搅乱得很厉害,头脑里的纤维就仿佛受了外物的激动一样。于是这些人把想像当作感觉,把想像里的事物误为眼前的事物。……
心灵产生形象的这个功能包含着两种东西:一是心灵方面的,一是身体方面的。前者指意志的活动和操纵;后者指产生形象的身体活动力和印刻着那些形象的头脑纤维对意志的服从。……[泛称的想像]或出于心灵的主动想像(l'imagination active),或出于身体的被动想像(l'imagination passive)。
头脑里纤维的脆弱是一个主要障碍,使我们不能致力于探究比较隐秘的真理。纤维的脆弱是一般妇女的特征,因此她们对于刺激感觉的东西有高度的领悟。选定时装,判断语言的用法,辨别社交里的举止和礼貌——这些事都得让妇女来做。在这些问题上,她们比男人更渊博、更敏捷、更精细。一切依靠鉴别力来判断的事物都属于她们的领域。但是只要碰到稍为艰深的真理,她们一般就无法探索。她们不能理解任何抽象的东西。她们不会运用她们的想像力来推究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她们只注意到事物的皮毛。
——《真理探究论》(Traité dela Recherche de la vérité,一六七四)第二卷第一部第一章、第二部第一章、阿谛埃(Hatielr)书店《普及经典丛书》节本第一一——一二页、二四页。
莱布尼茨
(G. W. Leibniz,一六四六——一七一六,德国)
认识可以分为暧昧的和显明的;显明的认识又可以分为混乱的和清晰的;清晰的认识又可以分为足够的和不足够的;足够的认识又可以分为符号的和形象的(cognitio vel symbolica vel intuitiva)。既足够而又有形象是最完善的认识①。……尤其在作较长的分析时,我们常常不去注视(intuemur)②事物的具体性质而 用 符 号来代替它。……我常称这种思维为瞎了眼睛的或符号的思维(cogitatio caeca vel symbolica),在几何和代数里,我们就是这 样 思 维的;其实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假如一个观念在我们心里已经牢固地形成,我们提起它,就不会同时 想 到 一切组成它的属性;但是,只要可能或者尽可能想到一些,我就称这种认识为形象的认识。
① 莱布尼茨在这一节和下一节里,都不是讲“想像”和文艺,但是他的术语和基本概念被后世文论家借用了,例如克罗齐《美学)开宗明义就可以说是用莱布尼茨的语言来表达维柯的思想:“认识有两种:形象认识(conoscenza intuitiva)和逻辑认识,得自想像的认识和得自理智的认识。”(《美学》一九五八年十版第三页)
② 正像通常译为“想像”的imaginatio一样(见上面霍布斯选录),通常译为“直觉”的intuitio那个字也是从视觉来的,拉丁文本意是“定睛观看”。
——《关于认识、真理和观念的沉思》(Meditationes de Cognitione, Vetitateet Ideis,一六八四),盖尔哈德(C. J. Gerhardt)编《莱布尼茨哲学著作集》第四册第四二二——四二三页。
我们的大部分思想可以说是聋了耳朵的(pensées sourdes),我在拉丁文里称它们为“瞎了眼睛的思想”。那就是说,这些思想完全没有感性和感情的内容(vides de perception et de senti-ment),而只赤裸裸地运用着符号,例如那些用代数来计算的人只偶或在心目中见到他们所探究的几何形体。一般说来,文字的作用和算术或代数里的符号相同。我们推理时,常常只是运用文字语言,心目中几乎没有具体事物。这种认识不能动人;要使人感动,非带些生气活力不行。
——《理解力新论》(Nouveaux Essais sur l'Entendement,一七○九年写毕,一七六五年出版)第二卷第二一章第三五节,同前版本第五册第一七一页。
洛克
(Locke,一六三二——一七○四,英国)
这种简单观念是我们知识的原料,是上述的感觉和思考那两个活动向心灵提供和资给的。理解里储藏了这些简单概念,就能够使它们重现,把它们彼此比较,或者用各种各样几乎数不尽的方式把它们拼合起来,而随心所欲地产生新的复杂观念。但是,赋有最高卓的天才和最广大的理解力的人,不管他的思想多么敏捷而善于变化,也没有本领在心里创造或构成一个不从感觉或思考得来的新的简单观念;同样,理解不管花多大的气力,也不能消灭心里已存在的简单观念。人在他的理解的小天地里所行使的主宰权,和他在具体事物的大世界里的主宰权差不多;在大世界里,他的本领,不管多么巧妙,只限于把现成的材料分开和合拢,既不能创出丝毫新的物质,也不能灭掉一点点已有的物质。
幻想的观念是简单观念的组合;那些简单观念在实在事物里从未结合或一起出现过,例如马头合上人身而成的理性动物,像神话所描写的怪物。
——《人类理解力论》(一六九○)第二卷第二章、三○章,泼令格尔-巴的生(A. S. Pringle-Pattison)编本第五——五四页、二○九页。
慕拉多利
(L. A. Muratori,一六七二——一七五○,意大利)
想像力是心灵里那种领会和认识具体事物的功能,更准确地说,是领会和认识具体事物形象的功能。我们把这种功能归之于灵魂的低级部分,因此不妨称它为“低等的领会”。灵魂还有一种对事物的“高等的领会”,属于高级的理性或神性部分,通称为理解力。想像的职责只是去领略事物,不是去探究它们的真伪;探究事物的真伪是理解的职责。在我们思想的时候,想像和理解一起合作,低级功能从自己的仓库里向高级功能供给事物的形象或影像,免得它再去请教感觉。有时,低级功能自己也可以利用那些形象去悬想曾经接触过的事物,或者从旧影像里构造出新影像来,因为它具有这种创造新形象的本领。……假如我们要把拟想的东西表达出来而公诸于世,那么想像力会神速地供给语言文字,使旁人耳闻或目睹我们的思想。……形象的构成有三个方式。第一是神奇和深入的理解力本身构成形象,想像力不过提供了一些种子。第二是理解力和想像力联合起来,构成形象。第三是想像力不和理解力商量,单独构成形象。第一种例如想像力领略而又保存着许多人的形象,理解力看到了这些形象,把它们综合归纳,从低等领略所收集的若干个别形象里提炼出一个尚未存在的普遍形象,譬如说:“一切人都会笑。”……第三种例如我们睡梦、情感猛烈或精神错乱时的经验。……我要讲的是第二种。……想像力既然和理解力结合,就必然要求带些真实性,它们所产生和能产生的形象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想像力和理解力双方都直接认为真实的形象,譬如描绘得生动而确切的天际长虹,或勇士比武,或一匹骏马。这种形象表现了感觉向想像力所提供的真实状况,同时也是理解力所承认的真实状况。第二类是想像力和理解力双方直接认为只是逼似真实的形象,譬如特洛伊城失陷时的悲惨景象,奥兰都的疯狂等虚构情节①,想像和理解都觉得完全可能而且逼真。第三类是想像直接认为真实或逼似真实的形象,而理解力只间接认为那样。譬如我们看见一道清溪在风光明媚的地方流过,蜿蜒无极,就想像溪水爱上了这片花香草绿的胜地,舍不得和它分离。据想像看来,这是真实或逼似真实的。理解力也可以从那个形象里觉察到风景宜人以及溪流依依不舍的真实情况,但只是间接而非直接地觉察,因为那是个比喻,不能当真。……
想像力受了感情的影响,对有些形象也直接认为真实或逼似真实。诗人的宝库里满满地贮藏着这类形象。……想像力把无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情人为他的爱情对象所激动,心目中充满了这种形象。例如他的热情使他以为自己和意中人作伴调情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一切事物,甚至一朵花一棵草,都旁观艳羡,动心叹气。……这种幻象是被爱情颠倒的想像所产生的。诗人的想像产生了这种幻觉,就把它表现出来,让旁
① 见于荷马和阿利奥斯多(Ariosto)的史诗。
人清楚地看到他强烈的爱情。
——《论意大利最完美的诗歌》(Della perfetta poesia italiana,一七○六)第一卷第一四章、一五章,译自卡利特(E. F. Carritt)选《各派美学》(Philosophies of Beauty)第六一——六四 页。
艾迪生
(J. Addison,一六七二——一七一九,英国)
我们一切感觉里最完美、最愉快的是视觉。它用最多种多样的观念来充实心灵;它隔着最大的距离来接触外界的东西;它也是能经久地连续运动而不感到疲劳,对本身的享受不感到厌倦。触觉确能给人以幅度、形状以及其他随视觉而来的各种观念,除掉色彩的观念,可是触觉的功用在探索东西的数量、体积和距离方面有很大的限制。我们的视觉仿佛天生是为弥补这一切缺陷的。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更细致、更广泛的触觉。它能分布到无尽数的物体上,能包揽最庞大的形象,能摸索到宇宙间最遥远的部分。
把观念供给想像的就是这个感官。我所谓“想像或幻想的快乐”(我把“想像”和“幻想”混杂着用),就指由看见的东西所产生的快感:或者是我们眼前确有这些东西,或者是凭绘画、雕像或描写等等在我们心灵上唤起了对这些东西的观念。我们想像里没有一个形象不是先从视觉进来的。可是我们有本领在接受了这些形象之后,把它们保留、修改并且组合成想像里最喜爱的各式各种图样和幻象。一个身在囹圄的人靠他这点本领,就能够把自然界最绮丽的风景来娱乐自己。……
文字如果选择得好,力量非常大。一篇描写往往能引起我们许多生动的观念,甚至比所描写的东西本身引起的还多。凭文字的渲染描绘,读者在想像里看到的一幅景象,比这个景象实际上在他眼前呈现时更加鲜明生动。在这种情形之下,诗人似乎是胜过了大自然。诗人确实是在摹仿自然的景物,可是他加深了渲染,增添了它的美,使整幅景致生气勃勃,因而从这些东西本身发生出来的形象,和诗人表达出来的形象相形之下,就显得浅弱和模糊了。这里大概有个缘故。我们在观察一件东西的时候,想像里只印上了眼中所见的那一方面。可是诗人凭他的描写,可以任意把这件东西呈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看到当初注意不到或观察不到的许多方面。我们看一件东西的时候,对这件东西的观念大概是两三个简单的观念所组成的。可是诗人在描摹这件东西的时候,或者给我们一个更复杂的观念,或者使我们所产生的观念全是最能深入想像的。
有一点也许值得在这里指出。为什么几个读者尽管熟悉同一种语言,也都了解文字的意义,而对于同一篇描写会各有不同的欣赏?我们看到有人读了一段描写深受感动,另有人却草草读过,漠然无动于中;有人觉得这段描写非常逼真,另有人却看不出任何逼真或像真的地方。这种不同的衡鉴,或是因为有人的想像比别人的更完美,或是因为读者联系在文字上的观念各有不同。一个人对一篇描写如要真能欣赏,并且给以恰当的评价,他必须有天赋的好想像,而且必须把表达同一句话的各种字眼的力量和劲道仔细斟酌过,因而能辨别哪些字最意味深长,最能表达出它本身的观念,这些字和别的字结合着用,又会生出什么新的力量和美感。想像必须是热(warm)的,才能够使它从外界的东西所收到的形象留下模印。判断必须敏锐,才能够辨别哪些表现的方式最能尽量把这些形象体现得生动,装点得美妙。一个人如果在这两方面欠缺了一方面,他虽然能从一篇描写里得到个笼统的观念,决不能清清楚楚地把美妙之处一一看出来。好比一个近视眼可以模糊看见眼前的景物,却分不出其中各别的部分,也看不清里面绚烂和谐的五光十色。……
一个人想像事物的能力比别人高强,究竟是因为他灵魂比别人完美,还是因为他脑子的质地比别人细致呢?这个问题是无须探索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个伟大的作家必须天生有健全和壮盛的想像力,才能够从外界的事物取得生动的观念,把这些观念长期保留,及时把它们组合成最能打动读者想像的词藻和描写。诗人应该费尽苦心去培养自己的想像力,正好比哲学家应当费尽苦心去培养自己的理解力。
——《旁观者》(The Spectator)第四一一、四一六、四一七期(一七一二年六月),《人人丛书》本第六册第五六页起。
维柯
(G. Vico,一六六八——一七四四,意大利)
我收到了阁下写的几首十四行诗和一首游戏诗。……阁下所处的是一个被分析方法搞得太细碎、被苛刻标准搞得太僵滞的时代。使这个时代僵滞的是一种哲学,它麻痹了心灵里一切来自肉体的功能,尤其是想像;想像在今天被憎厌为人类各种错误之母。换句话说,在阁下所处的时代里,有一种学问把最好的诗的丰富多彩冻结起来了。诗只能用狂放淋漓的兴会来解释,它只遵守感觉的判决,主动地模拟和描绘事物、习俗和情感,强烈地用形象把它们表现出来而活泼地感受它们。
——《致盖拉多•德衣•安琪奥利(Gherardo degli Angioli》(一七二五),李却第(Riccardo Ricciardi)书店《意大利文学丛书》本《维柯 集》第一二一页。
推理力愈薄弱,想像力就愈雄厚。
诗的最高工作就是使无知的事物具有知觉和情感;小孩子有个特征,他们手里拿着没有生命的东西,把它们当作活人一般,和它们谈话取乐。
上面这条语言学兼哲学的定理证明:在世界的儿童时期,人都是天生的大诗人。
原始人就像人类的儿童,他们对于事物还不会构成理智的类概念(generi intelligibili),因此他们有一种自然的需要去创造出诗意的人物。这种人物就是以形象来表示的类概念或普遍概念(generi o universali fantastici)①;它们仿佛就是典范或理想的图像,可以收纳一切相似的个别事物。
小孩子们的记忆力最强,因此他们的想像力也特别生动。想像不过是扩大或加以组合的记忆②。
诗的性质决定了任何人不能既是大诗人,又是大哲学家,因为哲学把心灵从感觉里抽拔出来,而诗才应该使整个心灵沉浸在感觉里。哲学要超越普遍概念,而诗才应该深入个别事物。
——《新学问》(Scienza nuova)改订本(一七三○)第一八五——七、二○九、二一一、八二一条,同前版本第四四九页、四五三页、四五四页、七四五页。
① Fantastici保持着希腊语根的原意:表象、形象(见上面霍布斯选录);维柯的用字是最讲究字根和语源的。参看奥沃巴赫(E. Auerbach)对维柯的这个名词的阐释,见《献给许必泽的语言和文学研究论文集》(Studia Philologica et litteraria in Honorem L. Spitzer)第三六页。
② 参看上面霍布斯选录里所谓“组合的想像”。维柯这里的意见,后来意大利诗人巴斯柯立(G. Pascoli)在有名的《小孩子》(Il Fanciullino,一八九七)那篇文章里大加发挥,认为诗人必须是“小孩子”。
一个有才能的人不会是大哲学家兼大诗人。有人会反对说:但丁既是意大利诗祖、诗王,却又是精博的神学家。我们的回答是:但丁产生在意大利已有诗歌的时代;假如他生在更野蛮的九、十、十一或十二世纪的意大利,既不懂经院哲学,又不通拉丁文,那末他就会是个更伟大的诗人,意大利语言也许可以把他抬出来和荷马相比;而古罗马就没有诗人可相比拟,因为桓吉尔没有生在野蛮的时代①。
① 诗歌只能产生于原始野蛮时代这个意见,后来赫尔德(J. H. Herder)开始在《断片》(Fragmente)初辑(一七六六)里加以宣扬,使成为浪漫主义运动里的一个流行观念。
——同前版本第九五四页编者注引《新学问》原本(一七二五)第三一四条。
布莱丁格
(J. J. Breitinger,一七○一——一七七六,德国)
视觉器官通过光线和颜色所能把握的一切东西,绘画家会收纳在他所用以模拟的材料里。以诗歌来描绘的艺术也是如此:一切可用文字和词藻有色有声地、具形具体地、深刻生动地摹写出来的东西,一切在想像——灵魂的眼睛(das Auge der Seele)①里印刻下的东西,它有本领向生活和自然界里去拟仿。
——《批判诗学》(Kritische Dichtkunst,一七四○),译自马克瓦德(B. Markwardt)《德国诗学史》(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Poetik)第二册第七九页引文。
① 儒贝尔(Joubert)《思感录》(Pensées,一八三八)里常被称引的名句:“想像是灵魂的眼睛”(l'oeil de l'âme)(阿谛埃书店《普及经典丛书》本第二三页),比布莱丁格的这一节晚得多了。
伏佛纳尔格
(L. de Vauvenargues,一七一五——一七四七,法国)
心灵里,有三种值得注意的功能,即想像、思考与记忆。
凭形象的方式来产生对事物的观念,并借助形象来表达思想的那种禀赋(le don de concevoir les choses d'une manière figurée, et de rendre ses pensées par des images),我称之为想像。因此,想像总诉诸于人的感官;它是艺术的创造者,是精神的装饰品。
对自己的观念加以省察、检查、修改或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予以组合的能力,则谓之思考。它是推理和判断的根本。
记忆储藏了想像和思考的宝贵的积聚。其功用无可置疑,不必多说。在多数情况下,推理只不过是运用记忆中的事物:我们正是在记忆中事物的基础上,构成自己的思想。记忆中的事物是一切言辞的基础和材料。倘若记忆不再供给材料,心灵便会在艰辛的摸索中萎顿蹇滞。对记忆力好的人,有一种由来已久的成见,那是因为揣想他们只知容纳和整理不可胜数的回忆,对种种印象都兼收并蓄,心里多的是别人的思想,自己的却没有多少;但是实际上却有好些范例否定了这种臆测。在这里合理的结论只能是:记忆应以精神活动成适当的比例,否则,就会偏于不及或流于过度,两类弊端,必居其一。
——《人类心灵的认识》(Connaissance de l'esprit humain,一七四六)第一卷第二节,阿谛埃书店《普及经典丛书》本《伏佛纳尔格选集》第一一页。
伏尔泰
(Voltaire,一六九四——一七七八,法国)
想像是每个有感觉的人都能切身体会的一种能力,是在脑子里拟想出可以感觉到的事物的能力。这种机能与记忆有关。我们看到人、动物、花园,这些知觉便通过感官而进入头脑;记忆将它们保存起来;想像又将它们加以组合。古希腊人称文艺的女神为“记忆的女儿”①,其原因便在这里。
特别重要的是该指出,这种把观念吸取进来加以保存、予以组合的机能,属于我们所不能解释的事物之列。我们的存在中这种看不见的活动,受制于自然,而不受制于我们自己。
想像这种天赋,也许是我们借以构成观念、甚至是最抽象的观念的惟一工具。……
想像有两种:一种简单地保存对事物的印象;另一种将这些意象千变万化地排列组合。前者称为消极想像(L'imagination passive),后者称为积极想像(L'imagination active)②。消极想像比记忆超出不了多少;它是人与动物所具有的。因此,猎人与他的猎狗同样都能在梦境里追逐野物,听见号角声,猎人会发出叫
① 本事见赫希俄德(Hesiod)《神谱》第五六——五七行、九一五行。
② 原文虽然沿用了马勒勃朗许的名词,而涵意却和霍布斯的区别相同,所以译名不能和上面马勒勃朗许选录里一致。
喊,猎狗也会吠将起来。这时,人和狗的所为超过了回忆,因为梦幻根本不是忠实的意象。这种想像也能将对象加以组合;但是这里没有一点理性的作用,这是颠倒错乱的记忆。……
积极想像把思考、组合与记忆结合起来。它把彼此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把混合在一起的事物分离开,将它们加以组合,加以修改;它看起来好像是在创造,其实它只是在整理;因为人不能自己制造观念,他只能修改观念。
因此,积极想像实际上和消极想像一样,不取决于我们自己。一个证明就是:如果你要一百个同样无知的人去想像某种新的机器,一定就会有九十九个人什么也想像不出来,即使他们费尽了脑筋也无济于事。如果剩下的那个人想像出了某种东西,那他得天独厚不是显而易见的吗?这便是我们所谓“天才”,从这种天赋中我们可以看到某种灵感和神奇。
这种天赋,在艺术中,在一幅画、一首诗的结构中,就成为创造的想像。它不能脱离记忆而存在,但是,它把记忆当作一种工具,用来创造它的一切作品。
看到了有人用一根木棒掀起一块用手推不动的大石头,积极想像就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杠杆,然后还能创造出各种复合的动力机,这种机械只不过是杠杆的改装而已;必须首先在心灵里设想出机器及其效能,然后才能付诸实现。
并非如俗人所说的那样,这种想像如同记忆,也是判断力之敌。恰巧相反,它只有和深锐的判断力一道才能发挥作用;它不停地组合自己的图案,纠正自己的错误,秩序井然地建立起自己的建筑物。实用数学里也有令人惊奇的想像,阿基米德的想像至少与荷马的相等。正是凭借这种想像,诗人才创造出他的人物,赋予他们个性和激情;才构造出他的故事情节,将它铺展开来,把纠葛加紧,然后酝酿冲突的解决;这种创作活动正需要最深刻而又最细致的判断力。……
积极想像的第二种机能是对细节的想像,世人一般称之为想像。是这种想像使谈话妙趣横生;因为它不断地把人们最喜爱的东西,即新奇的事物呈现在心灵之前。冷漠的心灵所勾画
不出来的,它都能描绘得栩栩如生。它运用最令人惊奇的情节;它举出各种各样的事例;如果这种才能又与对一切才能都适宜的平实自然结合在一起而表现出来,便会获得一致的推崇。人的机体是这般的奇妙,喝酒有时能使他产生想像,但喝醉了又消除想像;这是使人惭愧的,但也使人惊奇。为什么一点点使人失去核算能力的某种饮料,却能产生奇妙的想像呢?
特别是在诗里,这种对细节、对形貌的想像,应该居于统治地位;这种想像在别的地方令人喜爱,而在诗里却千万不能缺少,在荷马、维吉尔、贺拉斯的作品里,几乎全都是形象,甚至无须去特别注意。……
虽然说记忆得到滋养、经过运用,就能成为一切想像之源泉,这点记忆一旦装载过多,反倒会叫想像窒息。因此,那些脑子里装满了名词术语、年代日期的人,就没有组合种种意象所需要的资料,那些整天计算或者俗务缠身的人,其想像一般总是很贫乏的。
当想像过于热烈、过于纷乱的时候,它便堕入疯狂;但是我们已经指出,这种头脑器官的毛病,一般总是属于那种限于从事物得到深刻印象的消极想像,而那种能将种种观念加以组合的积极操作的想像里倒不常有;因为积极想像总是需要判断力,而消极想像是不依赖判断的。
——《哲学词典》(Dictionnaire Philosophique,一七六四)“想像”条,德苏伯(Th. Desoeb)书店版《伏尔泰全集》第一四卷第一二七六页起。
康笛雅克
(E. de Condillac,一七一五——一七八○,法国)
假如我们凭借思考去发现事物彼此差异的属性,那么,凭借着同样的思考(par la même réflexion),我们也可以把分散在几个事物里的属性集合在一个事物里。例如诗人就是那样拟想出一个从未存在的英雄人物。因此,这种拟想出来的观念是些形象,只在心灵里存在。产生这些形象的思考活动名为想像。
——《逻辑学》(Logique,一七八○),勒儒瓦(G. Le Roy)编《康笛雅克哲学著作集》第二册第三八五页。
黎瓦罗
(A. de Rivarol,一七五三——一八○一,法国)
诗人不过是个非常聪明、非常生气勃勃的野蛮人,一切观念都以形象的方式呈现在他的心目里(toutes les idées se présentent en images)① 。
① 参看上面维柯选录。
——黎瓦罗死于一八○一年,这是人家追记他说的一句话,见德毕杜尔(V. H. Debidour)编《黎瓦罗政治及文学著作选》第五八页。
康德
(Kant,一七二四——一八○四,德国)
就它的自由而说,想像力并非被联想律约束住而只能照样复制的;它能够创造和自己活动,首创出各种可能的感象,赋予以随心所欲的模样。……但是,假如说想像力既自由而又合于规律,说它有自主权,那就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只有理解力才能提供规律。
想像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像的自然界。……诗人企图使极乐世界、地狱界、永存、创世等等那些无迹无象的情事的理性观念变而为具形具体(Vernunftideen zu Versinnlichen)。至于死亡、嫉妒、罪恶、爱情、名誉等等那些人生经验里有例可找的情事,诗人又超越经验的限制,运用想像力使它们具有圆满完善的、自然界里无可比例的形象;这种想像和理性所提示的典范互相竞赛,看谁能达到最伟大的境界。
在美术里,想像是否比判断更重要呢?有想像,艺术只能算是有“才”;有了判断,艺术才能说得上是“美”。因此,在衡量一种艺术是否艺术的时候,我们首先得把判断重视为不可缺少的条件。……美术需要想像和理解、才情和鉴别力。
——《判断力批判》(一七九○)第一卷后记、第二卷第四九、五○节,卡锡娄(E. Cassirer)主编《康德集》第五册第三一一页、三八九——三九一页、三九四——三九五页。
歌德
(Goethe,一七四九——一八三二,德国)
这里[康德的哲学里]列举了感觉、理解和理性作为我们获得观念的主要功能,却忘掉了想像,因而产生了一个无可弥补的缺陷。想像是我们精神本质里的第四个主要功能:它以记忆的方式去补助感觉;它以经验的方式为理解提供世界观;它为理性观念塑造或发明了形象(bildet oder findet Gestalten zu den Vernunftideen)①,鼓舞整个人类——假若没有它,人类会沉陷在黯然无生气的状态里。想像为它的三个姊妹功能这样效劳,同时它也被它的那些亲戚引进了真理和真实的领域。感觉给它以刻画清楚的、确定的形象;理解对它的创造力加以节制;理性使它获得完全保障,在思想观念上立下基础而不致成为梦境幻象的游戏。想像超出感觉之上而又为感觉所吸引。但是想像一发觉向上还有理性,就牢牢地依贴着这个最高领导者。……透入一切的、妆饰一切的想像不断地愈吸收感觉里的养料,就愈有吸引力;它愈和理性结合,就愈高贵。到了极境,就出现了真正的诗,也就是真正的哲学。
① 参看上面康德选录里词意类似的说法。这些以及下面谢林选录里所谓“理智的形象”都足以表示黑格尔《美学》里“理念的感性体现”那个有名的主张只是当时德国流行的意见。事实上,维柯的“以形象的普遍概念”早已说明了那个意思。
——《致玛丽亚•包洛芙娜(Maria Paulowna)公爵夫人书》(一八一七),译自季尔诺斯(W. Girnus)编《歌德论文艺》(Goethe über Kunst undLiteratur)第一五三——一五五页。
想像力只受艺术——尤其是诗——的节制。有想像力而没有鉴别力是世上最可怕的事。
诗指示出自然界的各种秘密,企图用形象(durchs Bild)来解决它们;哲学指示出理性的各种秘密,企图用文字来解决它们。
——《慧语集》(Spruchweisheit in Versund Prosa),神寺(Der Tempel)出版社版《歌德集》第三册第三七一——三七二页、四四八页。
谢林
(F. W. J. Schelling,一七七五——一八五四,德国)
绝对不自觉的和非客观的活动只有在想像力的美学活动里才能获得反映。……一切哲学都是创造性的。哲学和诗同样依赖心灵的创造力,所不同者只是创造力的方向彼此各异而已。
[自觉的和不自觉的]这两种彼此矛盾的活动的无限分裂是哲学的出发点。但是,这个分裂也正是创造一切美的事物的基础,在每一个艺术表现里,这个分裂会获得完全解决。哲学家说,有一种奇妙的功能,把一个无限度的矛盾在创造性的形象里解决。这是什么功能呢?我们至今未能把这个机能解释得十分明白,因为只有在艺术才能里它才完全显露出来。凭借了这个创造性的功能,艺术能作一桩不可能的事:在一个有限度的作品里去解决一个无限度的矛盾。这个创造性的功能正是诗才。诗才的最初力量是原始的形象观感;反过来说,要能以最高力量去重新构成创造性的形象,那才成为我们所谓诗才。在两方面活动的同一功能、使我们思考矛盾的事物而把它们把握在一起的唯一功能就是——想像力。
——《超经验的唯心论大系》(System des transzendentalen Idealismus,一八○○)引言第四节、第六部第三节,韦司(O. Weiss)编《谢林选集》第二册第二五页、三○○页。
把想像和幻想对比之下,我认为:幻想吸收了艺术成品而加工制造;想像能作具体表现,相应地使艺术品具有在外物世界出现的形象,把它们从本身发射出去。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像理性和理智的形象观感之间的关系。观念是在理性里而且由理性所提供的素材构成的,而理智的形象观感能在内心世界里表现具体事物。在艺术里,这种理智的形象(die intellektuelle Anschauung)就是想像。
——《艺术哲学》(Philosophie der Kunst,一八○二年初次讲、一八五九年出版)第二部第三一节附说,同前版本第三册第四三页。
让•保罗
(Jean Paul,一七六三——一八二五,德国)
幻想之于想像,有如散文之于诗歌。幻想不过是一种力量增强的、色泽明朗的回忆;畜类在做梦和自惊自扰的时候,也会幻想。幻想所产生的形象只仿佛现实世界里的纷纷落叶飘聚在一起;发高烧、神经病、酒醉都能使那些幻象长得结结实实、肥肥胖胖,凝固成为形体,走出内心世界而进入外物世界。
想像却高出于此。它是心性里无所不在的灵魂,是其他心理功能的基本精髓。因此,伟大的想像力可以向其他某一功能(譬如妙语、巧思等)流通、输送,但是没有其他功能可以扩充而成为想像力。……其他功能和经验只能从大自然的书册里撕下片楮零叶,而想像力能使一切片段的事物变为完全的整体,使缺陷世界变为圆满世界;它能使一切事物都完整化,甚至也使无限的、无所不包的宇宙变得完整。……想像能使理智里的绝对和无限的观念比较亲切地、形象地向生命有限的人类呈现。……就在日常生活里,想像也施展了它的增饰渲染的本领。他对老远的过去生涯放射着光芒,就像雷雨过后挂着长虹,颜色灿烂、境地恬静,使我们可望而不可即。它是主管恋爱的女神,是主管青春的女神。
——《美学入门》(Vorschule der Aesthetik,一八○四)第六至七节,密勒(N. Miller)编《让•保罗集》第五册 第四七——四九页。
柯尔立治
(Coleridge,一七七二——一八三四,英国)
我把人的功能分列在不同的感觉和能力下面:例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摹仿的能力(自主的和不自主的);想像力,或造成形象和改造形象的能力;幻想力,或拼合和联系的能力;理解力,或约束、证实和体会的能力;思辨的理性,一称创造理论和科学的能力(vis theoretica et scientifica),或我们凭先验的①原则,使一切知识具有统一性、必然性和普通性的能力;意志,或实践的理性;选择的功能和意志的感觉力(这和道德的意志和选择不同);……
我把想像分作第一性和第二性的两种。第一性的想像是一切人类知觉的活功能和原动力,是无限的“我的存在”(I am)②中永恒创造活动在有限的心灵③里的重演。第二性的想像是第一性想像的回声,它和自觉的意志并存,它的功用和第一性想像的功用性质相同,但程度和起作用的方式有异。它溶化、分解、分散,于是重新创造。如果这一步办不到,它还是不顾一切,
① “先验的”(a priori)这个名词通常被人误解。“先验的知识”并不是说未有经验,先有知识;只是说:我们由经验得到知识之后,知道这一点知识早已存在,否则无从经验到。我必须从经验中得知自己有眼睛,但我的理智向我证实:我必是先已有了眼睛,方能有此经验。——作者原注(节译)
② 指上帝。
③ 指人类。
致力于理想化和统一化。它根本是有活力的,尽管它的对象的事物(作为事物而论)根本都是凝固的、死的。
幻想却相反。它只是搬弄些死的、固定的东西。幻想其实无非就是从时间和空间的秩序里解放出来的一种记忆。我们的意志在实践里的表现,我们称为选择。幻想和选择交和在一起,也受到选择的修改。不过幻想和普通的记忆一样,都只能从联想的规律所产生的现成资料里获取素材。……
假如能从外界制定规律,诗就不成其为诗,而堕落为机械性的技巧了。那就是依式成形(morphosis),不是匠心自运(poiesis)。生长和生产的能力本身里就具有想像的规律。
——《文学生涯》(Biographia Literaria,一八一七)第一二章、一三章、一八章,萧克罗斯(J. Shawcross)编本第一册第一九三——一九四页、二○二页、第二册第六五页。
莱欧巴迪
(G. Leopardi,一七九八——一八三七,意大利)
创造力是想像力里一个通常的、主要的、特具的属性和部分。大哲学家和重要真理的伟大发现者都全靠这个功能。我们可以说,荷马和但丁的诗歌、牛顿的数学原理和自然哲学出自同一源泉、同一才能,只是这个才能使用在不同的方面,受不同的环境和习惯的影响和支配而已①。在大自然里,人心机构的体系和安排是最简单不过的,模型、花样以及组合的元素都没有多少,然而产生的成果却多得数不清,又因环境、习惯和偶然的机缘而千变万化。我们于是大大增加了人心体系里的成分、部分和动力的数目,区别和分剖出许多功能和元素,愈分愈繁。事实上,这些功能和元素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尽管它们产生,也永远能产生不仅新鲜的、不同的而且完全相反的成果。所以,想像就是理智的源泉,也就是温情、热情和诗的源泉。……想像和理智是二而一的。通过习惯、环境和天生的气质,理智学会所谓想像;它也同样地学会所谓思考。
① 参看上面谢林选录;二十世纪著作里最早系统地申说这个论点的是李博(T. Ribot)的《创造性的想像力论》(Essai sur l'Imagination Créatrice,一九○○)。牛顿若不从事科学研究而从事文学创作,是否可以成为大诗人?——这是十八世纪以来常有人讨论的问题,莱欧巴迪的意见和约翰生的相同,而和康德以及柯尔立治的相反。参看约翰生《诗人列传》,希尔(G. B. Hill)编本第五册第三五页;《判断力批判》第四七节,前引版本第三八四页;柯尔立治《书信集》,格立格士(E. L. Griggs)编本第二册第七○九页。
——一八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笔记,弗洛拉(F. Flora)编莱欧巴迪《随笔》(Zibaldone di pensieri)第一册第一三一○——一三一页。
波德莱亚
(C. Baudelaire,一八二——一八六七,法国)
这个“一切功能中的皇后”真是个神秘的功能!它牵涉到其他一切功能;它刺激了它们,使它们互相斗争。有时候,它和其他的功能非常相像,几乎无从分辨,可是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它是分析,它是综合,但是善于剖析并且颇能归结的人很可能缺乏想像力。它是这些功能,又不纯然是这些功能。它是感受力,但是人感受很灵敏,或许过度地灵敏,却并没有想像力。人对于颜色、轮廓、声音、香味会有精神上的感觉,就因为受了想像的指示。它在开天辟地的时候创造了比喻和隐喻。它分解了整个宇宙,然后用积聚和整理的材料,按照只有在它灵魂深处才找得到的规律,重新创造一个世界,产生出新鲜的感觉。它既然创造了世界(我相信即使在宗教的意义上也可以这么说),按理就应该做个世界的主宰。一个战士如果没有想像力,就成了个什么样的战士呢?他可以是个良好的士兵,不过如要叫他指挥军队就打不了胜仗。造就好比一个诗人或小说家不以想像力为主导,而譬如说,以熟悉文字、观察事物为主导。一个外交家如果没有想像力,就成了什么样的外交家呢?他对于过去历史上的条约和联盟可以很熟悉,而对于将来的条约和联盟就无从设想。一个学者如果没有想像力呢?他对于传授给他的东西都可以学到,但是对于还未发现的规律就摸索不到。想像是真实的皇后,“可能的事”也属于真实的领域。想像确实和无限性有紧密的关系。
如果没有想像,一切功能不论多么坚强,多么敏锐,都是枉然的。可是次要的功能如果软弱,在强烈的想像力的刺激下,这缺陷也就无关紧要。任何功能都缺少不了想像,而想像却可以弥补任何功能的不足。往往某一种功能要用许多不适合于事物的方法连连探索试验,才会有所收获,而想像力却能够简捷了当地猜度出来。……
我把以上种种了不起的优越性归之于想像力,我不想侮辱读者再加解释,不过有一点必须说明。好的想像力要储藏着大量的观察成果,才算有了最好的帮手,也就最有力量,在和理想竞争时最能逞强取胜。
——《一八五九年画展》(Salon de 1859)第三节,《七星丛书》本《波德莱亚全集》第七七三——七七四页。
在浪漫主义的混乱年代,也就是热情泛滥的年代,有一句时常引用的套话:“从心里出来的诗”(La poésie du coeur)。这就是把全权交给热情,认为热情是万无一失的。这一个美学上的错误替法国文学造成了多少胡说和诡辩啊!心里有热情,心里有忠诚,也有罪恶,只有想像里才有诗。……
心的敏感对于作诗并不完全有利,有时候非常敏感的心对作诗也许还会有害。想像的敏感却是另一种性质。它会迅速地、主动地选择、判断、比较,避免这一点,寻求那一点。这种敏感就是通常所谓“鉴别力”(Goût);在诗里我们避丑恶而求美善的能力就是从“鉴别力”那里来的。
——《论郭悌逸》(Théophile Gautier,一八五九)第三节,同前版本第一○三二——一○三三页。
-
驴驴虔心拜女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6-14 00:21:12
-
冷酷母蟑螂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6-13 21:03:26
-
purai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12-12 11:09:48
-
Myei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6-16 22:24:26
-
顾长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1-13 22:58:36
-
曹溪一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1-12 00:32:40
-
曹溪一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1-12 00:32:28
-
曹溪一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1-12 00:32:28
-
Yi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1-11 23:52:52
-
愚溪居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1-11 23:24:28
-
rit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1-11 23:19:36
-
monic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1-11 23:02:11
vivo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AI译书试验之十二:《周期表的故事:一部元素的文化史》 (3人喜欢)
- AI译书试验之十一:《如何建造宜居星球》
- AI译书试验之十:《印度古代史》 (4人喜欢)
- AI译书试验之九:《非洲文明史:至1800年(第二版)》 (2人喜欢)
- AI译书试验之八:《年轻星球上的生命——地球演化的最初30亿年》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