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2010.11.11
十六年前,云门舞集在台湾首演《流浪者之歌》,八年前再演,又过了八年,台北国家戏剧院依旧座无虚席。今天很幸运,原来这是唯一一场林怀民现场与观众互动。和蔼可亲又不无幽默的林怀民让我对云门舞集产生了很大的好感。
《流浪者之歌》首先给人的舞台视觉冲击是金黄稻谷,从屹立不动的流浪者头顶倾泻而下的,汇成河流溪水的,被舞者播撒开来的,到最后整个舞台上方瀑布般落下的金色帷幕,完成后的舞者推出的同心圆。让人不难想到某种仪式,想到沙漠,想到朝圣路……弗洛伊德说童年的“伤痕”给人某种情结,稻谷在林怀民心中有着这样的情结,他介绍说小时候在嘉义,成人后在美国看孩子玩海边的沙子,这些促成了黄金稻谷的意象。而舞台上的美感实际来自幕后工作的细致繁复,首先稻谷远不是如此美丽,排练时还会引起生物反应,演员皮肤过敏发痒,保存起来会大批发芽……这些经历了清洗、去繁殖、包塑胶染色,三吨多的黄金稻米才得以实现如此震撼人心的美感。
整个舞剧九十分钟,看到的似乎存在每个人心里,却不一而同。若论感觉,是安详、宁静、平和的世界。舞动的力量却带给你如此安顿的平静。舞台左边永远屹立那样一位流浪者,一位圣徒,在朝圣的路上他安定着你的心,任周遭劳顿乱舞,他安之若素,安如泰山不倒不移。纵观整个舞蹈,男人的挣扎、女人的挣扎、六对舞者表现男人女人现世共同的挣扎,之后似是某种希冀与救赎的出现,火盆的意向让苦难中折磨中的人们见到光明,是希望也伴着灼烧、疼痛。接着高潮如黄金稻米幕布落下,舞蹈动作中始终带着神圣的宗教情怀,似乎是人类原始的力量奔薄而出,我们看见金黄色稻米、看见有如溪水、男人女人手中把持的木头、火的光亮、粮食代表的土地。印度教的寓意又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的五行之道。
林开玩笑地说自己无定论和隐含的深意,或许只有大学教授能够把每个细节和表演都找出并讲成道理。面对观众,确乎不是让导演交份论文,他希望观众看到自己想要的感受就好,舞台的意义就完成了。似乎在他眼里,并不一定要传达共鸣,16年的传承,表演艺术永远是加法,多了几分门法和技巧,对每个云门的舞者也是修行成自然,每个走位每个角度何时深呼吸何时叹气狰狞,才来得如此准确相得益彰吧。
《流浪者之歌》首先给人的舞台视觉冲击是金黄稻谷,从屹立不动的流浪者头顶倾泻而下的,汇成河流溪水的,被舞者播撒开来的,到最后整个舞台上方瀑布般落下的金色帷幕,完成后的舞者推出的同心圆。让人不难想到某种仪式,想到沙漠,想到朝圣路……弗洛伊德说童年的“伤痕”给人某种情结,稻谷在林怀民心中有着这样的情结,他介绍说小时候在嘉义,成人后在美国看孩子玩海边的沙子,这些促成了黄金稻谷的意象。而舞台上的美感实际来自幕后工作的细致繁复,首先稻谷远不是如此美丽,排练时还会引起生物反应,演员皮肤过敏发痒,保存起来会大批发芽……这些经历了清洗、去繁殖、包塑胶染色,三吨多的黄金稻米才得以实现如此震撼人心的美感。
整个舞剧九十分钟,看到的似乎存在每个人心里,却不一而同。若论感觉,是安详、宁静、平和的世界。舞动的力量却带给你如此安顿的平静。舞台左边永远屹立那样一位流浪者,一位圣徒,在朝圣的路上他安定着你的心,任周遭劳顿乱舞,他安之若素,安如泰山不倒不移。纵观整个舞蹈,男人的挣扎、女人的挣扎、六对舞者表现男人女人现世共同的挣扎,之后似是某种希冀与救赎的出现,火盆的意向让苦难中折磨中的人们见到光明,是希望也伴着灼烧、疼痛。接着高潮如黄金稻米幕布落下,舞蹈动作中始终带着神圣的宗教情怀,似乎是人类原始的力量奔薄而出,我们看见金黄色稻米、看见有如溪水、男人女人手中把持的木头、火的光亮、粮食代表的土地。印度教的寓意又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的五行之道。
林开玩笑地说自己无定论和隐含的深意,或许只有大学教授能够把每个细节和表演都找出并讲成道理。面对观众,确乎不是让导演交份论文,他希望观众看到自己想要的感受就好,舞台的意义就完成了。似乎在他眼里,并不一定要传达共鸣,16年的传承,表演艺术永远是加法,多了几分门法和技巧,对每个云门的舞者也是修行成自然,每个走位每个角度何时深呼吸何时叹气狰狞,才来得如此准确相得益彰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