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三国两篇 作者:马伯庸
其一 《三国新语》马伯庸
之一
十七年,塞北送酥一盒至。太祖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杨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众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 众大喜,一扫而净。适荀彧有疾迟至,见盒,疑而问修:“此何物?”修对曰:“丞相所馈也,卿可自取。” 彧发之乃空器。
彧不自安,遂饮药而卒。时年五十。谥曰敬侯。
之二
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初,建安五年,时夏侯渊有女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是敬哀也。
章武元年,时后主未立皇后,亮与群臣上言曰:“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宜纳为正宫。”后主即纳之。后亮初亡,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不从,野有后主怀怨于葛公之议。
裴注引《敬哀别传》云:“飞之仪容,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渊之仪容,虎体蕴臂,彪腹狼腰,俱一时悍勇之士。”
之三
操与马超战于潼关。西兵悍勇,纵骑攻之,操军不敌,遂大溃而走。操杂于乱军之中,马超策骑疾追,乃大呼:“长髯者,曹操也。”操闻之大惊,割须弃袍,以旗角掩面,方亡归本营。众来问安,操抚膝大哭:“倘使云长在侧,孤必不致此。”众将问曰:“关君侯武姿卓然,丞相颇思否?”操对曰:“吾思云长美髯也。”
之四
明嘉靖朝间,兵部右侍郎范钦始建天一阁,置古善、孤本于其内,良加眷护,卷册至七万余。
时有仆役举烛不慎,阁中走水。护院不得以,遽以水泼浇。火既熄,范钦点检古本,有《三国志》与《范文正公集》两下交叠,页濡粘连,字多互篡。
范钦揭卷读之,见《诸葛亮传》上犹有洇迹。其上曰:“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之五
关羽镇荆州,有女二人,一名嫣,一名容。孙权遣使求亲。关羽甚喜,然未知二女取舍,踟蹰未决。使者再三催之,关羽召二女于前,曰:“汉吴联姻,国之大事,汝谁可任之?”嫣时十四,有乃父之风,慨然出步应承。羽大喜,遂语于使者曰:“吾女嫣,能嫁权子。”
使者惊而未发,回转江东,具告孙权:“关将军辱之太甚,傲之太甚,竟言虎女焉能嫁犬子。”孙权怒,遂北降曹魏,合兵袭荆。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也。时燕赵之地,与江南方言钜异。北滞于沉浊,南失在浮浅,互不能通,多有听谬而错悖者。
之六
曹操多疑,恐死后墓陵为人所掘,颁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不置陵寝,以百马踏平,上植青稗。至次年,无人知吾所栖也。”丕泣拜:“儿敢不从父命也。”遂从操令,不加砖石,不围墓穴,唯立石驼两对,石人一双于上,四时享祭。
之七
备住荆州数年,一日席间在刘表之侧,忽慨然流涕。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表宴然自若,解曰:“玄德毋忧,汝抚之者,是吾髀也。”
之八
操与绍相拒于官渡。绍谋士许攸投曹,夜入营帐,问彼粮谷。cao伪曰:“计一年之度。”攸曰:“明公欺我。”cao又曰:“半岁尚济。”攸不言,袖手冷笑。cao离席长谢:“止月余矣。然先生何以知之?”攸徐曰:“仆本不知,然观明公左右,便知粮蹙之状矣。”
《三国志·许褚传》曰: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从曹公讨袁绍於官渡,常侍左右。”
之九
二十四年,关羽率众攻曹仁於樊。于禁、庞德等救,皆没。曹公遣徐晃往救仁,又遣将军徐商、吕建诣晃。两军会于四冢。羽军势大,晃与之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徐商、吕建军至,晃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
之十
袁绍本妾生,常自介怀。适马超造绍,绍与之语:“恨不得嫡出,为公路诸小所嘲。孟起亦是庶出,必知吾心。”超从容对曰:“仆不为嫡出,不胜庆幸。”
《白虎通义.姓名》曰:“嫡长为伯,庶长为孟。”
之十一
魏延在蜀中,每随亮出,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而亮为万全策,不许。延志不得伸,心积愤懑。而又与杨仪交恶,深怨葛氏偏袒太甚。凡数年,腹部辄绞痛,发时汗如雨下,鞍马不扶。医者断曰:“将军情志所伤,忧思恼怒,而致横犯胃腑。此吞酸之症也。”延请其方,医者曰:“名姓或有碍。”
《魏延别传》云:“魏延,字馈阳,义阳人也。少时慷慨,于乡里乐善好施,多行义举,曾放言曰:“但有寸金,必馈吾乡。”故表字“馈阳”。后,人谓不祥,遂改之。
之十二
孟德刺董不成,为陈宫所获。宫感其志,亲释之,随其行。中道宿吕伯奢之邸。陈宫早寐,独在一屋。而cao与伯奢联床抵足,共论夜话。伯奢曰:“窃闻黄土以其仁厚,能负载万物。是故轩辕主后土之养气,而庇佑下人。卿欲效轩辕而甘负天下之兴亡乎?操慨然对曰:“操自当砥砺心志,荷负天下重责。宁使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适宫起夜,只闻操对句后半,心不自安,遂弃操而去。
之十三
曹操大宴于许都,天子在席。宴酣之时,操持酒樽趣帝前,醉声曰:“陛下可知,设若无孤,天下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天子亦大醉,对曰:“袁本初、孙仲谋、刘玄德,与朕而将四矣!” 二人大笑,畅饮竟夜。次日醒觉,皆醺醺然,尽忘前事。左右无敢告之者,君臣亲善如初。
之十四
咸丰间,川中有说书者名房正,尤擅说三分,书场因得名“三国草堂”。一日正自书场返家,惊觉其妻与邻人私通,遂缚至衙门。妻辩抗曰:“吾夫名房正,邻家名方政,名同音类。实是妾耳听差,乃被乘事,不是媾和。”
时人闻之,做联一副张于书场左右,联曰:
何分文长云长,皆为护蜀将
无论孟德玄德,都是偷汉贼
之十五
吴主嫁妹于刘豫州,又多赠美人玩好,金玉锦绮,极声色犬马之能事,意以软困挫其志也。刘豫州留吴中凡三月,无不惬意。一日出游,适见江边青石一块,遂祝曰:“倘使吾能离脱东吴,勾返荆州,当一剑裂石。”言讫手起剑落,火光迸溅,青石两断,众皆称奇。豫州观之再三,乃曰:“或误中,何妨再试之。”
《古今名物通考 石篇》载:金陵有十字纹“恨石”,其上剑痕两条,传为三国时蜀先主所断。
之十六
芒砀山中产异蛇,尖头扁腹,通体鳞青,土人皆呼之为陈思王。世有未解,有熟知风土者曰:“此蛇毒甚,每噬人,七步即毙,倒伏成尸,是以子建名之。”
之十七
建安中,西域有力士,黑面虬髯,勇戾敢斗,三十六国无能敌之者。遂随贾人入中国,遍访猛士。时人皆称蜀中有张飞者,有万夫不当之勇,冠杰中原。力士辗转至成都,先主使车骑将军迎之,不敌。先主惊曰:“不意此胡儿,竟赛吾弟!”
力士骄甚,返西域,每自夸矜曰:“以中土人物之盛,犹未吾匹也。当铭记之,以励子孙。”即更名“赛翼德”。后子孙繁衍,遂化大食俗名。
之十八
马超降刘备,旧非故人,而奉职甚尊。诸葛亮恐备旧部有不平之议,乃修书解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书既毕,令书佐抄录数份,分致关羽、张飞、黄忠处。
之十九
凉州多骏足,皆麒骥之属。中平三年,董卓得凉种一匹,喜其雄骏,乃豢于营中,号曰赤菟。永汉元年,董卓进京,赠赤菟于吕布,使杀丁原。布得之甚喜,驰城飞堑,每随驱乘;至建安三年,曹操诛布于徐,遂馈赤菟,以邀关羽,羽欣然纳之,不离左右。建安二十四年,吕蒙袭荆,羽败走麦城,行不及半日,为追兵所戮。赤菟数日不食草料而死,世以“忠义”誉之。
《伯乐相马经》云:“马种如人,贵龀贵韶。寿逾三十、齿白者,纵麒骥骅骝,亦归羸驽,殆不堪用。”
之二十
明人《玉堂漫笔》载:正德朝有学子,仪姿雄正,貌颇堂皇,俨然文曲之相。及乡试,主考望之甚奇,遽取其卷读之,笑而批曰:“真河北名将也。”
生不明其意,有同窗以诗解曰:“可怜白马死,难免延津亡,河北真名将,到此梦黄粱。”
二十一
荀湛问学于许,曹公设席宴之,矜夸曰:“孤虽戎不解鞍,亦重经学,麾下武人,无不精熟典籍。”荀湛试问曰:“仲尼诛少正卯事,众卿其意为何?”曹洪惊曰:“许下盗匪,非某所辖,请咨夏侯将军。”又问元让,夏侯惇独目圆瞪,拔刀喝叱:“仲尼何人,竟擅行戕杀!宜速付有司名正典刑。”荀湛略疑,又转问许褚,许褚少赣,默然许久,方答:“不知,或是董卓遗党。”荀湛语于曹公,曹公怒,曰:“此必青州兵所为,彼黄巾旧部,军纪甚惫。”急召于禁责骂。于禁惶然不敢言,口称万死。
后荀湛游学至南皮,谒袁绍,尽言其事。适绍讨曹,闻之大喜,遂传檄四方,中有文辞:“阉曹无德,凶暴放横,所过无不残破,前戮徐、泗之地,又使仲尼诛少正卯,天下壮士,宁不怀恨欤?”
《两晋学案》载:“汉季经黄巾之乱,千里荒殚,人物丧尽,学多不彰。”
二十二
蜀汉伐魏,军在五丈原,久不得进。诸葛遣使约战,司马宣王问丞相起居,而后叹曰:“食少事烦,安能久乎?”又问军中士气,司马宣王又叹:“事少食烦,安能久乎?”旬日,诸葛病薨,蜀军粮断,乃退。
二十三
国朝既兴,有夷人擅蹴鞠名贝利者访华,至成都,入武侯祠,独拜恒侯。众不解,贝利泣曰:“此故长官也,虽远必拜。”
《三国志张飞传》载:“益州既平,以飞领巴西太守。”
二十四
晋永宁元年,有氐族李特者,与兄弟李庠、李流作乱于蜀,与益州刺史罗尚战于广汉。李特使人大张旗纛,兄弟三人,皆称“赛诸葛”。晋军闻之,无不胆寒,自顾相谓曰:“葛公镇抚蜀中多年,魏吴不敢侧觑,一人而已!况今三葛乎?”遂漏夜遁走。
军入广汉城,有白首老吏,当街斥特:“诸葛丞相天纵之才,尔有何恃,大言若是?”特停缰,笑答曰:“吾擅弓矢,百步可散马蹄;大弟庠擅搏扑,可斗健儿五人;二弟流,长于骑,入险峻如履平地。此三者胜诸葛远矣。”
二十五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卒。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祭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十六
一十八路诸侯讨董,会于虎牢关。吕布横戟阵前,诸将震惶不敢前。惟张飞跃马搦战,矛指喝曰:“本著吕氏,又投丁原、董卓,真三姓家奴也!”吕布岿然不动,刘备上前,喝曰:“本著吕氏,又投丁原、董卓,真三家姓奴也。”西凉军俱大疑,以目瞋布,布为之气夺。董卓遂弃洛阳。
其二 《大魏新闻发布会》 马伯庸
记者:有消息说魏国本次对吴国的军售,是针对蜀国的一个敌对行为,请问是么?
太尉华歆言道:“我大魏坚持一个大汉的立场,江峡两岸的汉人都认识到,荆州自古就是蜀国的领土,是蜀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此立场我大魏不持异议。本次军售给吴国蒙冲斗舰以及防御诸葛弩的藤甲等防御性武器,完全是因为蜀国在处理阳平关两国斥侯相撞事件的不冷静态度所导致的。而且加上在西凉西约同盟东扩问题上蜀国的蓄意阻挠,这使得我国不得不重新考虑支持蜀国申办公元234年三国运动会的态度,要知道,上一次就是在我国的授意下,让建业击败了成都,获得申办权。
记者:“相撞的24名魏国斥侯是否已经平安回国? 。
华歆:24名斥侯日前已经安全抵达陈仓,但是蜀国还扣留着斥侯所骑乘的战马。这里我再次重申,战马是魏国的财产,希望蜀国的刘禅当局能够冷静地对待这一意外事故,将战马尽快归还我国。将马留在蜀国进行解剖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的斥侯在下马后已经将马鞍、马掌、辔头等敏感装备销毁。 。
记者:但是听说蜀国的斥侯却翻落悬崖,至今下落不明。
。
华歆:我对这一不幸遭遇感到very sorry,但不是apologize。因为毕竟是他们的马惊了我们的马。
记者:现在蜀国民众似乎对这起事件非常愤怒,加上前年魏国误烧了蜀国驻西羌的会馆,恐怕会对大魏在蜀国民众心目中的印象造成损害,仇魏情绪高涨,您是怎么看的?
华歆:哼……我国也对蜀国的某些行为感到愤怒啊。陈思王曹植的《洛神赋》明明没有四川话版,却在汉中、益州大量流行,对我国的利益以及声望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三公九卿已经开始讨论是否重新审议对蜀最惠国待遇的奏折,而且我们也召回了驻蜀大使夏侯霸。
记者:哦?那么这个问题在文帝的任期内是否能够解决? 。
华歆:这个无可奉告,因为陛下本人正在因为与朝廷一女官的绯闻正在接受宗人府的独立调查官陈群的调查。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就是甄皇后对此并不介意,而且日前甄皇后表示等陛下退位之后,她要开始竞选京兆尹一职,有望成为首任女京兆尹。 。
记者:回到原来的话题,前天蜀国丞相费文伟通过私下表示:“贵国要是再不给我们蜀国鸽派台阶下,以国防部长姜唯和总参谋长魏延为首的鹰派就会上台,到那时蜀魏关系就会不可收拾。”
华歆:这个信息我大魏确实收到了,也向蜀国政府秘书长黄皓响应,将郭淮和孙礼两名上将召回京城,也是向蜀国挥舞橄榄枝的举措之一。但是蜀国这一举动不足以让我国签署《全面禁止制造霹雳车》条约,因为这与我国利益不符。更何况,上个月吴国主动开放荆州南部四郡实行小三通,蜀国的巴西地方太守也刻意低调处理,这不是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记者:那是因为吴国的吴国太与辅吴将军张昭出访贵国一事所引起的吧。
华歆:吴国太与张昭纯属私人过境、治病,是私人性质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发给他们通行文书。我大魏呼吁理智地解决问题,争取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派遣于禁的第七军进入荆州境内,也是为了敦促双方回到谈判桌上来
记者:从历史来看,魏国曾经也想占领荆州吧!
。
华歆:赤壁之战那是我太祖武皇帝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记者:这么说来,蜀吴荆州问题,实际上就是蜀魏荆州问题喽?
。
华歆:我大魏一贯以维持地区和平为己任。在这方面蜀国与魏国可以在很多方面展开合作交流,我方愿意拿出最大限度的诚意,与蜀国政府合力缔造一个和平、友好的国际新环境。
记者;可是魏国又公然接纳蜀国持不同政见者孟达、苟安、蒋舒等人,还有支持流亡交趾的南蛮精神领袖阿会喃,拒绝承认蜀国扶植的南蛮洞主孟获。
。
华歆:(有点惊慌)那是因为蜀国的仁义纪录有太多污点,近日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五斗米教的传播,还对教主张鲁进行通缉……目前张鲁就在魏国,你们可以去问他。
。
记者:但是蜀国也指责魏国在陇西对付西羌的战斗中,使用含砒霜成分的箭蔟,对西约的士兵及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并且在魏国境内的扶风郡,不也发生了布衣平民持弓箭闯入私塾滥杀无辜的血腥暴力行为吗?
华歆:大司马曹真殿下已经说过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砒霜箭对人体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我国的九卿已经就关于是否废除《魏国私人持弓箭合法化》的律令进行了磋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得出一个各方面都满意的结论。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请问魏国是否与蜀国有协议租借大熊猫?
华歆:(笑容满面):没错,我国派遣的特使司徒王朗大人已经前往剑阁迎接,到时候陛下会亲自前往洛阳,为新落成的魏蜀友好熊猫馆剪彩。我希望这件事能够成为两国睦邻友好的契机,重现当年我太祖武皇帝与昭烈皇帝“青梅外交”的盛况。
。
次日《许都时报》发表社论,对蜀吴前景表示乐观。同时《建业民生报》评论说,太尉华歆的态度更坚定了吴主孙权荆州问题国际化的决心。两日后,《成都晚报》刊登特约评论员谯周的文章,大力驳斥了华歆对蜀国的污蔑之词,言称现在国际形式正朝着群雄化的趋势发展,魏国这种霸权主义行为与割据思维不利于当前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云云,并且在益州、汉中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抗议活动。皇帝私人秘书黄皓代表刘禅慰问了遇难斥侯的家属,遇难斥侯生前所在蜀军部队的广大官兵纷纷写志愿书,表示要与魏帝一战。另据报道,在成都的魏国会馆遭到文人们的围攻,损失惨重。
之一
十七年,塞北送酥一盒至。太祖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杨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众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 众大喜,一扫而净。适荀彧有疾迟至,见盒,疑而问修:“此何物?”修对曰:“丞相所馈也,卿可自取。” 彧发之乃空器。
彧不自安,遂饮药而卒。时年五十。谥曰敬侯。
之二
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初,建安五年,时夏侯渊有女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是敬哀也。
章武元年,时后主未立皇后,亮与群臣上言曰:“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宜纳为正宫。”后主即纳之。后亮初亡,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不从,野有后主怀怨于葛公之议。
裴注引《敬哀别传》云:“飞之仪容,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渊之仪容,虎体蕴臂,彪腹狼腰,俱一时悍勇之士。”
之三
操与马超战于潼关。西兵悍勇,纵骑攻之,操军不敌,遂大溃而走。操杂于乱军之中,马超策骑疾追,乃大呼:“长髯者,曹操也。”操闻之大惊,割须弃袍,以旗角掩面,方亡归本营。众来问安,操抚膝大哭:“倘使云长在侧,孤必不致此。”众将问曰:“关君侯武姿卓然,丞相颇思否?”操对曰:“吾思云长美髯也。”
之四
明嘉靖朝间,兵部右侍郎范钦始建天一阁,置古善、孤本于其内,良加眷护,卷册至七万余。
时有仆役举烛不慎,阁中走水。护院不得以,遽以水泼浇。火既熄,范钦点检古本,有《三国志》与《范文正公集》两下交叠,页濡粘连,字多互篡。
范钦揭卷读之,见《诸葛亮传》上犹有洇迹。其上曰:“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之五
关羽镇荆州,有女二人,一名嫣,一名容。孙权遣使求亲。关羽甚喜,然未知二女取舍,踟蹰未决。使者再三催之,关羽召二女于前,曰:“汉吴联姻,国之大事,汝谁可任之?”嫣时十四,有乃父之风,慨然出步应承。羽大喜,遂语于使者曰:“吾女嫣,能嫁权子。”
使者惊而未发,回转江东,具告孙权:“关将军辱之太甚,傲之太甚,竟言虎女焉能嫁犬子。”孙权怒,遂北降曹魏,合兵袭荆。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也。时燕赵之地,与江南方言钜异。北滞于沉浊,南失在浮浅,互不能通,多有听谬而错悖者。
之六
曹操多疑,恐死后墓陵为人所掘,颁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不置陵寝,以百马踏平,上植青稗。至次年,无人知吾所栖也。”丕泣拜:“儿敢不从父命也。”遂从操令,不加砖石,不围墓穴,唯立石驼两对,石人一双于上,四时享祭。
之七
备住荆州数年,一日席间在刘表之侧,忽慨然流涕。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表宴然自若,解曰:“玄德毋忧,汝抚之者,是吾髀也。”
之八
操与绍相拒于官渡。绍谋士许攸投曹,夜入营帐,问彼粮谷。cao伪曰:“计一年之度。”攸曰:“明公欺我。”cao又曰:“半岁尚济。”攸不言,袖手冷笑。cao离席长谢:“止月余矣。然先生何以知之?”攸徐曰:“仆本不知,然观明公左右,便知粮蹙之状矣。”
《三国志·许褚传》曰: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从曹公讨袁绍於官渡,常侍左右。”
之九
二十四年,关羽率众攻曹仁於樊。于禁、庞德等救,皆没。曹公遣徐晃往救仁,又遣将军徐商、吕建诣晃。两军会于四冢。羽军势大,晃与之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徐商、吕建军至,晃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
之十
袁绍本妾生,常自介怀。适马超造绍,绍与之语:“恨不得嫡出,为公路诸小所嘲。孟起亦是庶出,必知吾心。”超从容对曰:“仆不为嫡出,不胜庆幸。”
《白虎通义.姓名》曰:“嫡长为伯,庶长为孟。”
之十一
魏延在蜀中,每随亮出,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而亮为万全策,不许。延志不得伸,心积愤懑。而又与杨仪交恶,深怨葛氏偏袒太甚。凡数年,腹部辄绞痛,发时汗如雨下,鞍马不扶。医者断曰:“将军情志所伤,忧思恼怒,而致横犯胃腑。此吞酸之症也。”延请其方,医者曰:“名姓或有碍。”
《魏延别传》云:“魏延,字馈阳,义阳人也。少时慷慨,于乡里乐善好施,多行义举,曾放言曰:“但有寸金,必馈吾乡。”故表字“馈阳”。后,人谓不祥,遂改之。
之十二
孟德刺董不成,为陈宫所获。宫感其志,亲释之,随其行。中道宿吕伯奢之邸。陈宫早寐,独在一屋。而cao与伯奢联床抵足,共论夜话。伯奢曰:“窃闻黄土以其仁厚,能负载万物。是故轩辕主后土之养气,而庇佑下人。卿欲效轩辕而甘负天下之兴亡乎?操慨然对曰:“操自当砥砺心志,荷负天下重责。宁使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适宫起夜,只闻操对句后半,心不自安,遂弃操而去。
之十三
曹操大宴于许都,天子在席。宴酣之时,操持酒樽趣帝前,醉声曰:“陛下可知,设若无孤,天下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天子亦大醉,对曰:“袁本初、孙仲谋、刘玄德,与朕而将四矣!” 二人大笑,畅饮竟夜。次日醒觉,皆醺醺然,尽忘前事。左右无敢告之者,君臣亲善如初。
之十四
咸丰间,川中有说书者名房正,尤擅说三分,书场因得名“三国草堂”。一日正自书场返家,惊觉其妻与邻人私通,遂缚至衙门。妻辩抗曰:“吾夫名房正,邻家名方政,名同音类。实是妾耳听差,乃被乘事,不是媾和。”
时人闻之,做联一副张于书场左右,联曰:
何分文长云长,皆为护蜀将
无论孟德玄德,都是偷汉贼
之十五
吴主嫁妹于刘豫州,又多赠美人玩好,金玉锦绮,极声色犬马之能事,意以软困挫其志也。刘豫州留吴中凡三月,无不惬意。一日出游,适见江边青石一块,遂祝曰:“倘使吾能离脱东吴,勾返荆州,当一剑裂石。”言讫手起剑落,火光迸溅,青石两断,众皆称奇。豫州观之再三,乃曰:“或误中,何妨再试之。”
《古今名物通考 石篇》载:金陵有十字纹“恨石”,其上剑痕两条,传为三国时蜀先主所断。
之十六
芒砀山中产异蛇,尖头扁腹,通体鳞青,土人皆呼之为陈思王。世有未解,有熟知风土者曰:“此蛇毒甚,每噬人,七步即毙,倒伏成尸,是以子建名之。”
之十七
建安中,西域有力士,黑面虬髯,勇戾敢斗,三十六国无能敌之者。遂随贾人入中国,遍访猛士。时人皆称蜀中有张飞者,有万夫不当之勇,冠杰中原。力士辗转至成都,先主使车骑将军迎之,不敌。先主惊曰:“不意此胡儿,竟赛吾弟!”
力士骄甚,返西域,每自夸矜曰:“以中土人物之盛,犹未吾匹也。当铭记之,以励子孙。”即更名“赛翼德”。后子孙繁衍,遂化大食俗名。
之十八
马超降刘备,旧非故人,而奉职甚尊。诸葛亮恐备旧部有不平之议,乃修书解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书既毕,令书佐抄录数份,分致关羽、张飞、黄忠处。
之十九
凉州多骏足,皆麒骥之属。中平三年,董卓得凉种一匹,喜其雄骏,乃豢于营中,号曰赤菟。永汉元年,董卓进京,赠赤菟于吕布,使杀丁原。布得之甚喜,驰城飞堑,每随驱乘;至建安三年,曹操诛布于徐,遂馈赤菟,以邀关羽,羽欣然纳之,不离左右。建安二十四年,吕蒙袭荆,羽败走麦城,行不及半日,为追兵所戮。赤菟数日不食草料而死,世以“忠义”誉之。
《伯乐相马经》云:“马种如人,贵龀贵韶。寿逾三十、齿白者,纵麒骥骅骝,亦归羸驽,殆不堪用。”
之二十
明人《玉堂漫笔》载:正德朝有学子,仪姿雄正,貌颇堂皇,俨然文曲之相。及乡试,主考望之甚奇,遽取其卷读之,笑而批曰:“真河北名将也。”
生不明其意,有同窗以诗解曰:“可怜白马死,难免延津亡,河北真名将,到此梦黄粱。”
二十一
荀湛问学于许,曹公设席宴之,矜夸曰:“孤虽戎不解鞍,亦重经学,麾下武人,无不精熟典籍。”荀湛试问曰:“仲尼诛少正卯事,众卿其意为何?”曹洪惊曰:“许下盗匪,非某所辖,请咨夏侯将军。”又问元让,夏侯惇独目圆瞪,拔刀喝叱:“仲尼何人,竟擅行戕杀!宜速付有司名正典刑。”荀湛略疑,又转问许褚,许褚少赣,默然许久,方答:“不知,或是董卓遗党。”荀湛语于曹公,曹公怒,曰:“此必青州兵所为,彼黄巾旧部,军纪甚惫。”急召于禁责骂。于禁惶然不敢言,口称万死。
后荀湛游学至南皮,谒袁绍,尽言其事。适绍讨曹,闻之大喜,遂传檄四方,中有文辞:“阉曹无德,凶暴放横,所过无不残破,前戮徐、泗之地,又使仲尼诛少正卯,天下壮士,宁不怀恨欤?”
《两晋学案》载:“汉季经黄巾之乱,千里荒殚,人物丧尽,学多不彰。”
二十二
蜀汉伐魏,军在五丈原,久不得进。诸葛遣使约战,司马宣王问丞相起居,而后叹曰:“食少事烦,安能久乎?”又问军中士气,司马宣王又叹:“事少食烦,安能久乎?”旬日,诸葛病薨,蜀军粮断,乃退。
二十三
国朝既兴,有夷人擅蹴鞠名贝利者访华,至成都,入武侯祠,独拜恒侯。众不解,贝利泣曰:“此故长官也,虽远必拜。”
《三国志张飞传》载:“益州既平,以飞领巴西太守。”
二十四
晋永宁元年,有氐族李特者,与兄弟李庠、李流作乱于蜀,与益州刺史罗尚战于广汉。李特使人大张旗纛,兄弟三人,皆称“赛诸葛”。晋军闻之,无不胆寒,自顾相谓曰:“葛公镇抚蜀中多年,魏吴不敢侧觑,一人而已!况今三葛乎?”遂漏夜遁走。
军入广汉城,有白首老吏,当街斥特:“诸葛丞相天纵之才,尔有何恃,大言若是?”特停缰,笑答曰:“吾擅弓矢,百步可散马蹄;大弟庠擅搏扑,可斗健儿五人;二弟流,长于骑,入险峻如履平地。此三者胜诸葛远矣。”
二十五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卒。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祭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十六
一十八路诸侯讨董,会于虎牢关。吕布横戟阵前,诸将震惶不敢前。惟张飞跃马搦战,矛指喝曰:“本著吕氏,又投丁原、董卓,真三姓家奴也!”吕布岿然不动,刘备上前,喝曰:“本著吕氏,又投丁原、董卓,真三家姓奴也。”西凉军俱大疑,以目瞋布,布为之气夺。董卓遂弃洛阳。
其二 《大魏新闻发布会》 马伯庸
记者:有消息说魏国本次对吴国的军售,是针对蜀国的一个敌对行为,请问是么?
太尉华歆言道:“我大魏坚持一个大汉的立场,江峡两岸的汉人都认识到,荆州自古就是蜀国的领土,是蜀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此立场我大魏不持异议。本次军售给吴国蒙冲斗舰以及防御诸葛弩的藤甲等防御性武器,完全是因为蜀国在处理阳平关两国斥侯相撞事件的不冷静态度所导致的。而且加上在西凉西约同盟东扩问题上蜀国的蓄意阻挠,这使得我国不得不重新考虑支持蜀国申办公元234年三国运动会的态度,要知道,上一次就是在我国的授意下,让建业击败了成都,获得申办权。
记者:“相撞的24名魏国斥侯是否已经平安回国? 。
华歆:24名斥侯日前已经安全抵达陈仓,但是蜀国还扣留着斥侯所骑乘的战马。这里我再次重申,战马是魏国的财产,希望蜀国的刘禅当局能够冷静地对待这一意外事故,将战马尽快归还我国。将马留在蜀国进行解剖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们的斥侯在下马后已经将马鞍、马掌、辔头等敏感装备销毁。 。
记者:但是听说蜀国的斥侯却翻落悬崖,至今下落不明。
。
华歆:我对这一不幸遭遇感到very sorry,但不是apologize。因为毕竟是他们的马惊了我们的马。
记者:现在蜀国民众似乎对这起事件非常愤怒,加上前年魏国误烧了蜀国驻西羌的会馆,恐怕会对大魏在蜀国民众心目中的印象造成损害,仇魏情绪高涨,您是怎么看的?
华歆:哼……我国也对蜀国的某些行为感到愤怒啊。陈思王曹植的《洛神赋》明明没有四川话版,却在汉中、益州大量流行,对我国的利益以及声望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三公九卿已经开始讨论是否重新审议对蜀最惠国待遇的奏折,而且我们也召回了驻蜀大使夏侯霸。
记者:哦?那么这个问题在文帝的任期内是否能够解决? 。
华歆:这个无可奉告,因为陛下本人正在因为与朝廷一女官的绯闻正在接受宗人府的独立调查官陈群的调查。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就是甄皇后对此并不介意,而且日前甄皇后表示等陛下退位之后,她要开始竞选京兆尹一职,有望成为首任女京兆尹。 。
记者:回到原来的话题,前天蜀国丞相费文伟通过私下表示:“贵国要是再不给我们蜀国鸽派台阶下,以国防部长姜唯和总参谋长魏延为首的鹰派就会上台,到那时蜀魏关系就会不可收拾。”
华歆:这个信息我大魏确实收到了,也向蜀国政府秘书长黄皓响应,将郭淮和孙礼两名上将召回京城,也是向蜀国挥舞橄榄枝的举措之一。但是蜀国这一举动不足以让我国签署《全面禁止制造霹雳车》条约,因为这与我国利益不符。更何况,上个月吴国主动开放荆州南部四郡实行小三通,蜀国的巴西地方太守也刻意低调处理,这不是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记者:那是因为吴国的吴国太与辅吴将军张昭出访贵国一事所引起的吧。
华歆:吴国太与张昭纯属私人过境、治病,是私人性质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发给他们通行文书。我大魏呼吁理智地解决问题,争取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派遣于禁的第七军进入荆州境内,也是为了敦促双方回到谈判桌上来
记者:从历史来看,魏国曾经也想占领荆州吧!
。
华歆:赤壁之战那是我太祖武皇帝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记者:这么说来,蜀吴荆州问题,实际上就是蜀魏荆州问题喽?
。
华歆:我大魏一贯以维持地区和平为己任。在这方面蜀国与魏国可以在很多方面展开合作交流,我方愿意拿出最大限度的诚意,与蜀国政府合力缔造一个和平、友好的国际新环境。
记者;可是魏国又公然接纳蜀国持不同政见者孟达、苟安、蒋舒等人,还有支持流亡交趾的南蛮精神领袖阿会喃,拒绝承认蜀国扶植的南蛮洞主孟获。
。
华歆:(有点惊慌)那是因为蜀国的仁义纪录有太多污点,近日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五斗米教的传播,还对教主张鲁进行通缉……目前张鲁就在魏国,你们可以去问他。
。
记者:但是蜀国也指责魏国在陇西对付西羌的战斗中,使用含砒霜成分的箭蔟,对西约的士兵及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并且在魏国境内的扶风郡,不也发生了布衣平民持弓箭闯入私塾滥杀无辜的血腥暴力行为吗?
华歆:大司马曹真殿下已经说过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砒霜箭对人体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我国的九卿已经就关于是否废除《魏国私人持弓箭合法化》的律令进行了磋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得出一个各方面都满意的结论。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请问魏国是否与蜀国有协议租借大熊猫?
华歆:(笑容满面):没错,我国派遣的特使司徒王朗大人已经前往剑阁迎接,到时候陛下会亲自前往洛阳,为新落成的魏蜀友好熊猫馆剪彩。我希望这件事能够成为两国睦邻友好的契机,重现当年我太祖武皇帝与昭烈皇帝“青梅外交”的盛况。
。
次日《许都时报》发表社论,对蜀吴前景表示乐观。同时《建业民生报》评论说,太尉华歆的态度更坚定了吴主孙权荆州问题国际化的决心。两日后,《成都晚报》刊登特约评论员谯周的文章,大力驳斥了华歆对蜀国的污蔑之词,言称现在国际形式正朝着群雄化的趋势发展,魏国这种霸权主义行为与割据思维不利于当前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云云,并且在益州、汉中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抗议活动。皇帝私人秘书黄皓代表刘禅慰问了遇难斥侯的家属,遇难斥侯生前所在蜀军部队的广大官兵纷纷写志愿书,表示要与魏帝一战。另据报道,在成都的魏国会馆遭到文人们的围攻,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