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道》
朋友推荐看《天道》连续剧,这部电视剧根据作家豆豆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拍摄。透过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精深的哲学思考,启发很大,非常敬佩!天道就是一种文化,一种不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地法则,遵循天道的国家和民族,必将兴旺发达,读懂天道的人,定能悠然自立于喧嚣尘世中。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文化超越了国家、民族的范畴,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说:“经济是历史的骨骼,政治是历史的血肉,文化是历史的灵魂。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人类社会在改造世界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的能力及所创造的财富总和,包括物质文、精神文明及制度文明。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在此基础上,作者给文化冠于了属性的性质。比如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用文化属性来界定则更为准确。宗教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人类历史这列火车必须经过的隧道。如作者所言: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孔孟老庄、基督如来都是一体的,他们都给人指了一条路,谁能够走通这条路,谁就能真正得救,这个拯救我们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客观规律,即天道。
只有与客观规律相符的文化才能称之为天道,耶、儒、释、道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就是代表。丁元英说: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他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他与客观规律的距离。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要从本质上拯救一个国家、民族,要寻到天道,方法需要通过文化革命的方式来实现,革去不符合客观规律的部分,留下精华的东西,这精华是什么呢?对王庙村而言就是依靠自己,这是一种强势文化,因适于这一时,此一域(王庙村)的客观规律,它就是天道,是王庙村的得救之道。推而广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属性偏弱,用作者的话说: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这其实是为儒、释、道三家文化,找到一个共同的支撑点和出口,怎样去遵循客观规律——传承。王庙村需要的就是一种强势文化的传承。这个偏远农村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村民靠基督、靠皇恩、靠老天爷,可就是不靠自己,丁元英不指望通过一个小小的扶贫计划,能唤醒村民的觉悟,只是他作为一个明白人,至少该给他们指条道,给他们一次扒在井沿上朝外看的机会,这最终导致两种结果,要么爬上井沿,真正得救;要么摔下去,比过去更痛苦。王庙村有着根深蒂固的弱势文化烙印,只有开文化的方子,方能药到病除。因此,丁元英抛扶贫之砖,引觉醒之玉,多少有点小马拉大车,终将是大树挂小果,不遂人愿,这点他看得非常透彻,故仅指望能借英雄之口喊两嗓子,并说:“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换句话说,只有文化扶贫,向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宣战,让民众觉醒,才能彻底改变现状,根除贫困。
天道就是客观规律,换个说法放到个人身上叫做命,论语里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生老病死,天之道,不与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芮小丹当生则生,当死则死的生命轨迹,正是符合了天道,所以丁元英说她不简单。丁元英能改变王庙村农民的命运,但却没法修改小丹的人生,留住她,因为他无法超越天道,无法逃避客观规律!
救世主是什么,是道,道是什么,道法自然,道不远人,惟人能弘道,这个人是谁?就是你!救世主不遥远!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文化超越了国家、民族的范畴,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说:“经济是历史的骨骼,政治是历史的血肉,文化是历史的灵魂。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人类社会在改造世界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的能力及所创造的财富总和,包括物质文、精神文明及制度文明。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在此基础上,作者给文化冠于了属性的性质。比如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用文化属性来界定则更为准确。宗教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人类历史这列火车必须经过的隧道。如作者所言: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孔孟老庄、基督如来都是一体的,他们都给人指了一条路,谁能够走通这条路,谁就能真正得救,这个拯救我们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客观规律,即天道。
只有与客观规律相符的文化才能称之为天道,耶、儒、释、道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就是代表。丁元英说: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他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他与客观规律的距离。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要从本质上拯救一个国家、民族,要寻到天道,方法需要通过文化革命的方式来实现,革去不符合客观规律的部分,留下精华的东西,这精华是什么呢?对王庙村而言就是依靠自己,这是一种强势文化,因适于这一时,此一域(王庙村)的客观规律,它就是天道,是王庙村的得救之道。推而广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属性偏弱,用作者的话说: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这其实是为儒、释、道三家文化,找到一个共同的支撑点和出口,怎样去遵循客观规律——传承。王庙村需要的就是一种强势文化的传承。这个偏远农村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村民靠基督、靠皇恩、靠老天爷,可就是不靠自己,丁元英不指望通过一个小小的扶贫计划,能唤醒村民的觉悟,只是他作为一个明白人,至少该给他们指条道,给他们一次扒在井沿上朝外看的机会,这最终导致两种结果,要么爬上井沿,真正得救;要么摔下去,比过去更痛苦。王庙村有着根深蒂固的弱势文化烙印,只有开文化的方子,方能药到病除。因此,丁元英抛扶贫之砖,引觉醒之玉,多少有点小马拉大车,终将是大树挂小果,不遂人愿,这点他看得非常透彻,故仅指望能借英雄之口喊两嗓子,并说:“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换句话说,只有文化扶贫,向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宣战,让民众觉醒,才能彻底改变现状,根除贫困。
天道就是客观规律,换个说法放到个人身上叫做命,论语里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生老病死,天之道,不与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芮小丹当生则生,当死则死的生命轨迹,正是符合了天道,所以丁元英说她不简单。丁元英能改变王庙村农民的命运,但却没法修改小丹的人生,留住她,因为他无法超越天道,无法逃避客观规律!
救世主是什么,是道,道是什么,道法自然,道不远人,惟人能弘道,这个人是谁?就是你!救世主不遥远!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