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时间简史》读后感
重新拜读了一下霍金的《时间简史》,以下为读后感。
作者在引言中即写道,这是一本关于空间和时间的通俗读物。他致力于用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述“宇宙从何而来?它为什么,并怎么样开始的?它会有末日吗?如果有的话,会发生什么?”等一系列艰深的科学问题,并且避免使用复杂的物理学方程。
然后,我读下来的感觉就是,还是不懂。不过,总有学到点什么。
谈起时间这个概念,我们会觉得它是很抽象的,既没有以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没有像引力那样,掉个苹果在头上,带给我们肉体上的认知。伟大的牛顿,对,就是那个让无数死大学生挂科的微积分的创立者,通过万有引力定律使空间中“绝对位置”的观念告终。同样伟大的爱因斯坦抛出相对论,又把“绝对时间”这个概念枪毙掉了。两位牛魔王隔着数百年的时空握了下手,于是时间和空间原本不相干的两个概念合体,上升到了“四维空间”理论,借此向人们更好地阐述我们生存的宇宙。
但对于普通人,尤其是一些高数挂科的家伙来说,这些物理概念似乎是阳春白雪般遥不可及。霍大爷就说了,没事儿,于是又例举了许多生动翔实的故事,BALABALABALA,哎,真替这位在黑洞进进出出的倒霉孩子捏把汗。说到这,关于光锥这玩意儿我倒是有些自己的认识。霍金的例子是:“假定太阳就在此刻停止发光,它不会对此刻的地球发生影响,因为地球的此刻是在太阳熄灭这一事件的光锥之外。我们只能在8分钟之后才知道这一事件,这是光从太阳到达我们所花的时间。只有到那时候,地球上的事件才在太阳熄灭这一事件的将来光锥之内。”简单易懂。联想到NASA16日发布的“重大消息”,一个5000W光年以外的年仅31岁的宇宙黑洞被人类发现了,国内媒体普遍误解了“31岁”这个概念。其实是,黑洞的现象,经历了5000W年的奔袭才被人类观测到,也就是说,这个黑洞相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也是祖宗辈了。
然后,霍爷爷又花了大篇幅写了关于量子力学以及热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很可惜,这些东西我叹口气,表示不解。
霍爷爷说:我的终极目的,就是把宇宙给整明白。量子引力学,这个大一统的学说是他一生的追求。很显然,关于宇宙的起源,他是支持大爆炸学说的。在假定广义相对论成立的基础上,宇宙必然有一个开始,即“奇点”,而与之相似的,霍爷爷认为,黑洞中也必然存在这么一个“奇点”。可蛋疼的是,根据海森堡不准原理,微观的世界又充斥着偶然性。“上帝不掷骰子”,这是霍爷爷的坚持认为,可他同时也没有否定,在黑洞之内,或许不存在“奇点”——即一切事物的源头,取而代之的是虫洞,一个连结宇宙空间的时空之门。在书的最后,虚数的概念被引用到了对时间的思考上,也许宇宙中存在着虚无的时间,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而我们所经历的时间反而是不存在的假象。蛋疼来着,如果这才是真相,那么生命果然是一场骗局,宇宙学就是一场巨大的阴谋论。
其实霍爷爷在书中最纠结的一点是,上帝是否存在?这也代表了无数科学家的困惑和神棍们的期盼。在宇宙诞生的那一刻,所有的物理学规则才开始生效,换句话说,在宇宙诞生之前,世界是混乱无序的,那么傻逼的人类又凭什么用现有的物理规则去揭示宇宙的诞生。也许,造物主真实存在。
或许就像圣斗士的故事中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又或许,所谓宇宙,只不过是上帝显微镜下的试验品罢了。
人类要始终怀有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气,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刻能无限逼近宇宙的真实,又或许就像阿里基斯永远追不上龟。谁知道呢,但我们不应放弃尝试的机会。
世间充满着无限可能性,你看,时间简史也是能读完和写读后感的。正因为未来的不确定,人生才会如此有趣。就像阿甘说的那样,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作者在引言中即写道,这是一本关于空间和时间的通俗读物。他致力于用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述“宇宙从何而来?它为什么,并怎么样开始的?它会有末日吗?如果有的话,会发生什么?”等一系列艰深的科学问题,并且避免使用复杂的物理学方程。
然后,我读下来的感觉就是,还是不懂。不过,总有学到点什么。
谈起时间这个概念,我们会觉得它是很抽象的,既没有以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也没有像引力那样,掉个苹果在头上,带给我们肉体上的认知。伟大的牛顿,对,就是那个让无数死大学生挂科的微积分的创立者,通过万有引力定律使空间中“绝对位置”的观念告终。同样伟大的爱因斯坦抛出相对论,又把“绝对时间”这个概念枪毙掉了。两位牛魔王隔着数百年的时空握了下手,于是时间和空间原本不相干的两个概念合体,上升到了“四维空间”理论,借此向人们更好地阐述我们生存的宇宙。
但对于普通人,尤其是一些高数挂科的家伙来说,这些物理概念似乎是阳春白雪般遥不可及。霍大爷就说了,没事儿,于是又例举了许多生动翔实的故事,BALABALABALA,哎,真替这位在黑洞进进出出的倒霉孩子捏把汗。说到这,关于光锥这玩意儿我倒是有些自己的认识。霍金的例子是:“假定太阳就在此刻停止发光,它不会对此刻的地球发生影响,因为地球的此刻是在太阳熄灭这一事件的光锥之外。我们只能在8分钟之后才知道这一事件,这是光从太阳到达我们所花的时间。只有到那时候,地球上的事件才在太阳熄灭这一事件的将来光锥之内。”简单易懂。联想到NASA16日发布的“重大消息”,一个5000W光年以外的年仅31岁的宇宙黑洞被人类发现了,国内媒体普遍误解了“31岁”这个概念。其实是,黑洞的现象,经历了5000W年的奔袭才被人类观测到,也就是说,这个黑洞相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也是祖宗辈了。
然后,霍爷爷又花了大篇幅写了关于量子力学以及热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很可惜,这些东西我叹口气,表示不解。
霍爷爷说:我的终极目的,就是把宇宙给整明白。量子引力学,这个大一统的学说是他一生的追求。很显然,关于宇宙的起源,他是支持大爆炸学说的。在假定广义相对论成立的基础上,宇宙必然有一个开始,即“奇点”,而与之相似的,霍爷爷认为,黑洞中也必然存在这么一个“奇点”。可蛋疼的是,根据海森堡不准原理,微观的世界又充斥着偶然性。“上帝不掷骰子”,这是霍爷爷的坚持认为,可他同时也没有否定,在黑洞之内,或许不存在“奇点”——即一切事物的源头,取而代之的是虫洞,一个连结宇宙空间的时空之门。在书的最后,虚数的概念被引用到了对时间的思考上,也许宇宙中存在着虚无的时间,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而我们所经历的时间反而是不存在的假象。蛋疼来着,如果这才是真相,那么生命果然是一场骗局,宇宙学就是一场巨大的阴谋论。
其实霍爷爷在书中最纠结的一点是,上帝是否存在?这也代表了无数科学家的困惑和神棍们的期盼。在宇宙诞生的那一刻,所有的物理学规则才开始生效,换句话说,在宇宙诞生之前,世界是混乱无序的,那么傻逼的人类又凭什么用现有的物理规则去揭示宇宙的诞生。也许,造物主真实存在。
或许就像圣斗士的故事中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又或许,所谓宇宙,只不过是上帝显微镜下的试验品罢了。
人类要始终怀有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气,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刻能无限逼近宇宙的真实,又或许就像阿里基斯永远追不上龟。谁知道呢,但我们不应放弃尝试的机会。
世间充满着无限可能性,你看,时间简史也是能读完和写读后感的。正因为未来的不确定,人生才会如此有趣。就像阿甘说的那样,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