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小说读完了 是不一般的冷血(尸鬼书评)
就在前几天读完的小说,依旧觉得后半部触目惊心。没有时间回顾整本书,于是将恭子死后的那一部分复习了一遍。若是开始时是日本乡村的长篇刻画,中途则转为诡异恐怖的村庄暗夜,那到后半部分,则是人性与哲学的痛苦思考,令人不胜嘘唏。
人与怪物间不可妥协是全书悲剧的原由。但若只有这点,全书也就不过是袭击,恐惧,作为主角之一的少年们不被信任之类所谓恐怖故事常用的套路了,连同闭塞的山村,不由让人想起鸡皮疙瘩或者乡村怪谈之类的作品。
全书真正出彩的是对外场全景式的刻画,描写的是一群人的缩影;或者就是大和民族的缩影。老人,中年人,少年。少年好奇,胆怯,暴躁或者冲动,大人们则麻木埋首于工作,自欺欺人;老人则如村子本身暮气沉沉。外场看似世外桃源,可一旦出现外力的灾祸,一切阴影于阴暗暴露出来。成人们麻木不仁,即使发病,也茫茫然不发现问题。亲人死去后悲痛,可随后又忘却。轮到自己时,也不过困倦不爱说话——问题其实早就该发现了。日本人其实是一个很封闭的民族,大部分人太相信上层、少部分人告诉他们的话,甚至不惜自欺欺人。如果去过日本,可以发现作者的描绘可谓是入木三分。东京,大阪之类的大城市好些,可乡村至今没有很大变化,一如外场的村民,闭塞、排斥,这是民族本身的弱点,也是千百年融在血脉里的东西。即使在城市,许多日本人也是始终在一处上班,直到退休。从公司开除就像末日一般。许多底层的日本人不愿正视二战对他国的伤害,甚至自己的伤害,他们永远将这些事情让政府或者上层解决,就如同尸鬼中的村民,即使悲剧就在身边,也没人愿意说出真相。
同样,书的末尾,一部分人提出屠杀的建议时,大部分人则会拿起屠刀,开始或许有些抵触,可最后变成盲目血腥的洪流。结尾对尸鬼的杀戮,先不论尸鬼是生是死,单凭夜晚尸鬼醒转后会思考也会疼痛这点,就不忍心大开杀戒。可村民还是活生生,在对方清醒时将木桩钉进怪物们的心脏,惠与奈绪死状的悲惨,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到最后,哪怕是活人(如静信的母亲),稍有嫌疑,也被杀害。村民大川恰是大多数人的写照,他们不会思考,相信上层说的便是正确的。他们不是坏人,却让人恨得咬牙切齿。思考,清醒的人太少,而这恰好就是社会的缩影,这也正是全书恐怖的所在。 日本的僧侣或者知识分子都有种苦寂的心境,是无奈也是真正的心冷吧。世界在改变,可许多弱点还是存在,甚至在乡村千百倍的放大,触目惊心。 放诸世界,越是淳朴就越是愚昧,就越是残忍,这是每一个民族都有的弱点,村民们淳朴得让人微笑,却又无比恐怖,令人瑟瑟发抖。不知有没有看过《盲山》,也是让人心痛发指的村民啊。然而在中国,当这样部作品搬上银幕时,原小说结尾却换成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不知广电总局作何感想。不愿重视弱点,或者更加可怕。 言归正传。其实如何改变自己,反思自身,民族,或者人性的弱点,才是每本书的最高境界,尸鬼做到了这一点。即使是以恐怖或者轻小说的形式,它的意义也不仅于恐怖。
相比之下,动画的力度差了太多,或者就是因为是动画的缘故吧。其实若是日剧的话感觉会好上许多。这不是轻松的故事,而是沉重的命题。
题外话:整本书下来只是对僵尸这一设定有些反感,可能是美国烂片看多的缘故,又或者僵尸是源于西方文化,放在东方环境里不是很协调,就像是读凉子怪奇事件簿时,很有种怪怪的感觉(像犬夜叉感觉就好多了)。当然,尸鬼在全书中只是表象,实质则是面对异族或者异类,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当他们与我们利益不一致时,哪怕曾经是朋友,是亲人,也要将他们残忍的杀死?还是妥协或者改变自己?问题无法解决,故事也只是寄托思想的外壳,读者真正需要做到的是僧侣般悲悯的反思与未雨绸缪的思索吧。
人与怪物间不可妥协是全书悲剧的原由。但若只有这点,全书也就不过是袭击,恐惧,作为主角之一的少年们不被信任之类所谓恐怖故事常用的套路了,连同闭塞的山村,不由让人想起鸡皮疙瘩或者乡村怪谈之类的作品。
全书真正出彩的是对外场全景式的刻画,描写的是一群人的缩影;或者就是大和民族的缩影。老人,中年人,少年。少年好奇,胆怯,暴躁或者冲动,大人们则麻木埋首于工作,自欺欺人;老人则如村子本身暮气沉沉。外场看似世外桃源,可一旦出现外力的灾祸,一切阴影于阴暗暴露出来。成人们麻木不仁,即使发病,也茫茫然不发现问题。亲人死去后悲痛,可随后又忘却。轮到自己时,也不过困倦不爱说话——问题其实早就该发现了。日本人其实是一个很封闭的民族,大部分人太相信上层、少部分人告诉他们的话,甚至不惜自欺欺人。如果去过日本,可以发现作者的描绘可谓是入木三分。东京,大阪之类的大城市好些,可乡村至今没有很大变化,一如外场的村民,闭塞、排斥,这是民族本身的弱点,也是千百年融在血脉里的东西。即使在城市,许多日本人也是始终在一处上班,直到退休。从公司开除就像末日一般。许多底层的日本人不愿正视二战对他国的伤害,甚至自己的伤害,他们永远将这些事情让政府或者上层解决,就如同尸鬼中的村民,即使悲剧就在身边,也没人愿意说出真相。
同样,书的末尾,一部分人提出屠杀的建议时,大部分人则会拿起屠刀,开始或许有些抵触,可最后变成盲目血腥的洪流。结尾对尸鬼的杀戮,先不论尸鬼是生是死,单凭夜晚尸鬼醒转后会思考也会疼痛这点,就不忍心大开杀戒。可村民还是活生生,在对方清醒时将木桩钉进怪物们的心脏,惠与奈绪死状的悲惨,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到最后,哪怕是活人(如静信的母亲),稍有嫌疑,也被杀害。村民大川恰是大多数人的写照,他们不会思考,相信上层说的便是正确的。他们不是坏人,却让人恨得咬牙切齿。思考,清醒的人太少,而这恰好就是社会的缩影,这也正是全书恐怖的所在。 日本的僧侣或者知识分子都有种苦寂的心境,是无奈也是真正的心冷吧。世界在改变,可许多弱点还是存在,甚至在乡村千百倍的放大,触目惊心。 放诸世界,越是淳朴就越是愚昧,就越是残忍,这是每一个民族都有的弱点,村民们淳朴得让人微笑,却又无比恐怖,令人瑟瑟发抖。不知有没有看过《盲山》,也是让人心痛发指的村民啊。然而在中国,当这样部作品搬上银幕时,原小说结尾却换成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不知广电总局作何感想。不愿重视弱点,或者更加可怕。 言归正传。其实如何改变自己,反思自身,民族,或者人性的弱点,才是每本书的最高境界,尸鬼做到了这一点。即使是以恐怖或者轻小说的形式,它的意义也不仅于恐怖。
相比之下,动画的力度差了太多,或者就是因为是动画的缘故吧。其实若是日剧的话感觉会好上许多。这不是轻松的故事,而是沉重的命题。
题外话:整本书下来只是对僵尸这一设定有些反感,可能是美国烂片看多的缘故,又或者僵尸是源于西方文化,放在东方环境里不是很协调,就像是读凉子怪奇事件簿时,很有种怪怪的感觉(像犬夜叉感觉就好多了)。当然,尸鬼在全书中只是表象,实质则是面对异族或者异类,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当他们与我们利益不一致时,哪怕曾经是朋友,是亲人,也要将他们残忍的杀死?还是妥协或者改变自己?问题无法解决,故事也只是寄托思想的外壳,读者真正需要做到的是僧侣般悲悯的反思与未雨绸缪的思索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