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假设......中途岛......
先声明一下,我不喜欢假设历史。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就是既成事实,做种种假设意义何在呢?然而历史并不仅是叙述过去的事情,因为留下的痕迹支离破碎,要完成这么一个拼图,是要有想象力才可以的。所谓的回忆过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回忆过去,其实是遐想过去罢了。那么,所谓的假设历史或许还值得这么一做。
那么,今天,应某好友要求,假设一下二战中日本舰队在中途岛取胜了,战况会如何。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中途岛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当时日本惨败,所以后来战况愈加不利,以至于亡国。那么,中途岛战役如果日本胜利了呢?是不是日本可以赢得这场战争呢?我不觉得是这样的。我的观点是就算日本在中途岛赢了,还是会把战争输光的,最后的结果没什么差别,就是时间的问题。
首先,看看什么是胜利。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先后战胜了大清国和沙俄,一跃成为世界强国。那两次战争,都是军事上的胜利把对手逼到了谈判桌上,通过谈判结束了战争,赢得了胜利。那么,这次的太平洋战争,到底有没有可能把美国逼到谈判桌上求和呢?
我觉得不可能。美国和日本的矛盾由来已久了,这次日本又是这么不宣而战的,美国那边参战的目的,就是把这个成天惹是生非的帝国给灭了,人家才不会谈判呢。再看看美国的军事力量,珍珠港事件之后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虽然没了,可是还剩几艘航母,那边国内的船台上埃塞克斯级航母已经是排着队在造了。还是那句话,比工业能力的话,日本这仗没法打。就算美国在中途岛败了,国内兵工厂干得热火朝天,凭什么跟日本谈判呢?反正,既然开打了,最后就要灭掉日本,这没啥说的。
面对这么个敌人,日本帝国想要取得“胜利”,除非把美国灭了,或者至少打击到美国本土,不然这仗没法打——确实没法打,当时做出开战决定时没人想有这个灭了美国的胃口。
而埃塞克斯级航母服役的时间是1943年后半段,也就是说,留给日本的时间也就一年多点儿。往后,就是美国人修理他们了。
这就是开战时日本人面临的窘境——这场战争不是之前的甲午日俄之类的局部战争,这是真正的整体战,拼的就是国力。日本人在这种战争中国力不如对手,技术不如对手,犯的错误却不比对手少,除了过把瘾就死,怎么可能有别的出路?
更何况那几艘约克城级航母愣是把日本海军拖了一年,还搭上了个中途岛。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现在讨论中途岛。
我有时候会想,中途岛作战到底有没有必要进行。军令部的意思是南下,也就是珊瑚海方向,于是1942年5月打了一仗,后来中途岛之后,又在这个方向的瓜岛和美国人拉了半年的锯。中途岛海战可以说是山本五十六个人的主意。杜利特刚炸完东京,美国航母的威胁近在眼前,当年海参崴分舰队把日本沿岸弄得鸡犬不宁的事情山本可还记得,他可不想当第二个上村彦之丞。而且,日本海军受到自己胜利的影响,决战的思想非常严重。就总觉得一场决战把敌人主力消灭了就可以赢得战争。这个中途岛就是山本预定的决战战场——用中途岛为诱饵把美国的航母引出来然后歼灭之,然后就可以逼着美国人坐到谈判桌上来了。
山本还是典型的日本军人,总幻想谈判。但无论如何,击灭美国航母对今后的作战是决定性的,这点山本没有看错。
所以,中途岛在当时的视角看来,是必须进行的作战。
当然后来事情的发展和山本想的不一样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黑岛参谋的作战计划庞大无比,漏洞百出,密码还被美国人破译了。南云那个换装的命令,那些被鱼雷机吸引上天的零战,那个决定性的五分钟——五分钟内三艘航母全没了,就算山口多闻再努力,这仗的结果也就注定了。
关于这场战役很多人都评论过,我不想说什么了,也许日本人就真的是命运不好。我说过的,现在要假设历史,假设中途岛日军赢了。这个其实不用假设,反正当年大本营公报就是这么欺骗老百姓的——击沉敌航空母舰两艘,敌机约120架,我方损失航空母舰1艘,另有1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受创。35架舰载机未归还。
中途岛海战是双方航母之间的交战,作战的主力是舰载机。在此之前,日美两国在珊瑚海打过一场这样的海战。那一次日本击沉美军一艘重型航母列克星敦,己方也就翔鹤号受损,怎么看都是胜了。但是,那次海战中日军损失的飞机比美军多,还搭上了王牌飞行员高桥赫一的一条命。
对于日本海军来说,除了油料,其最宝贵的财富也就是这些航母飞行员了,那是用大量的时间金钱油料堆出来的精英,但是开战之后这些精英们就在不断地战死,这一点,渊田美津雄都看出来了,他甚至都反对那个很轻松的印度洋作战——因为那场仗死了二十几个飞行员,而这些飞行员是无法弥补的。
那只是对付敌人的水面舰队,珊瑚海航母对决,这些不可替代的飞行员死的更多了。本来,美国的飞行员是三班轮值,而且战绩优异的飞行员会去后方当教官,这样飞行员的培养是不断档的,然而不幸日本的飞行员是一值制,开战时自然要把最精锐的飞行员祭出来,随着这些精英们凋谢,补上来的只好是菜鸟,然后是更菜的鸟,最后就是火鸡了。到了这一步,仗也就不用打了。
问题是,怎么会每次空袭美国航母都会损失那么多的飞机?因为美国人有雷达,如果在100公里外发现敌机,就可以提前十几分钟做出反应,当那些日本的王牌飞行员们飞到美国航母上时,迎接他们的是严阵以待的战斗机和密密麻麻的高射炮火,这种情况,高桥赫一们想不去靖国神社都难。
即使这样,日本的飞行员们没有辜负自己精英的称号,还是击沉了好几艘美国航母,但随着圣克鲁兹海战以村田重治和关卫少佐为首的一批最后精英的玉碎,日本海军再也不能对美国的航母形成威胁了——这是1942年10月,离开战连一年都不到。
那么,如果中途岛日本能赢,估计也是这么个赢法,损失一大批飞行员击沉美军两艘航母。这样的仗,就算是胜仗,日本能支持多久呢?
说到这里,我觉得中途岛不能算是一场转折点一样的战役。是的,不可一世的日本输了,四艘航母没了,可是,那批精英飞行员大体还在。赤城,加贺和苍龙是被突袭搞定的,所以,除了当场被炸死的,渊田美津雄,近藤三郎,坂谷茂,村田重治,江草隆繁这些王牌们还在。就是飞龙的飞行员惨了点,基本拼光了。
日本的精英飞行员是在瓜岛被慢慢耗掉的。和美国人拉锯半年,差不多每天都出击,每次损失都很大,到最后,拉包尔航空队已经没什么佐级飞行员了。有种说法,是到了拉包尔,飞行员的寿命只剩十天,这是实话。
这样的消耗是必然的过程,不管有没有中途岛,都会如此。但是不幸,日本帝国受不了这种消耗。
这是飞行员,然后再看飞机。有种说法是美国在中途岛战役中(阿留申)缴获了一架零战,分析了其性能,零战的神话就此破灭。如果没有这个事,美国人没有机会等等。
其实就算没有零战的秘密,美国的新飞机研发也在进行,P47和P51的性能比零战只好不差,这是陆军,海军的飞机还有F4U海盗,这些总不能说是抄零战的设计吧。零战的秘密说起来可怜——日本造不了大功率发动机,所以为了提高机动性只能用尽一切办法减重,连装甲都不要了。那么,可以造出大功率发动机的美国战胜零战,应该不难吧。
然后是俯冲轰炸机,美国的无畏装的是500公斤炸弹,足够炸穿日本航母的甲板,而日本九九舰爆的250公斤炸弹也就是在美国航母甲板上凿个坑。这就是为什么翔鹤中了三颗炸弹立刻瘫痪,而赤城挨了两颗炸弹就挂了的原因。
日本最重视的鱼雷机反而效果不好,因为鱼雷飞机投雷的时候必须低空低速沿直线飞行一段距离,在这个时间内,飞机就是高射炮的活靶。何况鱼雷如果要保证命中率,必须多枚扇形发射,日本一次空袭能突破防御圈的飞机就那么几架,怎么玩扇形发射?当然,精英飞行员们瞄准击中是可以的,那他们死了以后呢?当时村田重治就是投雷后被凌空打爆的。
最后,说到飞机的产量,1942年6月日本最需要的零战产量不足一百架,这是什么概念——一次大规模空中冲突,日本的航空工业就要有赤字了。
忘了说一句,1942年底美国的高射炮就装了VT信管了,在这种可怕的东西面前,甭管是不是王牌,估计除了玉碎没第二条路了。
还有军舰。日本的军舰损害管制比起美国差远了,约克城在中途岛挨了两波攻击,但都修得差不多,反观日本,到了1944年大凤一颗鱼雷也就完了。另外,约克城在珊瑚海被打成重伤,挣扎回到珍珠港用两天贴了漏洞就又挣扎着回战场了,反而日本方面,翔鹤重伤后结结实实地修了两个月,而完好无损的瑞鹤因为没有飞机,还是没赶上中途岛海战。很多人说如果这两艘航母参战日本如何,不用假设,按照日本的国情,它们就参战不了。
中途岛海战,美军约克城号航母战沉,全部死亡人数207人。而日本仅仅在苍龙号上就战死了700多人。这是因为美国人惜命,看着不行了先弃船再想办法,而日本人,往往在船沉之前五分钟内才弃船,这还有什么跑的可能嘛。另外,日本的规矩是舰长殉舰,所以一些优秀的军官,譬如柳本柳作,就“光荣”了,甚至本来不该死的战队司令山口多闻也跟着殉舰了。日本培养个优秀军官不容易,大家都去靖国神社了,这仗还怎么打?所以不怕死有时候不是什么好事。
何况美国潜水艇已经开始绞杀日本帝国的海上航道了。本来日本打太平洋战争是为了石油,结果占领了油田,石油根本运不回去,这不是杯具是什么?
综上所述,我觉得就算中途岛日本赢了,到最后也还要输,最后的那个结果不会有任何改变,唯一不同的,就是譬如赤城号撑到瓜岛战役然后挂了。
很多人说到战争,总喜欢比较武器的好坏,指挥官的优劣,据此判断胜负。
但是现代的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看上去威风凛凛的武夫们,也不过就是国家这个大工厂的传动部件而已。战争的胜负,在兵工厂里就已经决定了——特别是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战争。
指挥官和士兵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但是在太平洋上,美国人犯的错误可以为强大的工业弥补,沉了航母不要紧,国内加紧在造。而日本呢?连冲锋枪都造不起,因为负担不起那种奢侈的打法,只好希望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了。这样比下来,中途岛重要吗?
大概也就这样了。对于弱者,当最后的结局都注定了的时候,某个战役的成败已经不重要了。这个道理山本是明白的,他在得知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说——我们唤醒了一头强大的狮子。他去过哈佛,看过底特律的汽车工厂,知道美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所以他最终战死,也算幸运,那个他知道必然到来的那天,至少他本人没有目睹。
那么,今天,应某好友要求,假设一下二战中日本舰队在中途岛取胜了,战况会如何。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中途岛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当时日本惨败,所以后来战况愈加不利,以至于亡国。那么,中途岛战役如果日本胜利了呢?是不是日本可以赢得这场战争呢?我不觉得是这样的。我的观点是就算日本在中途岛赢了,还是会把战争输光的,最后的结果没什么差别,就是时间的问题。
首先,看看什么是胜利。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先后战胜了大清国和沙俄,一跃成为世界强国。那两次战争,都是军事上的胜利把对手逼到了谈判桌上,通过谈判结束了战争,赢得了胜利。那么,这次的太平洋战争,到底有没有可能把美国逼到谈判桌上求和呢?
我觉得不可能。美国和日本的矛盾由来已久了,这次日本又是这么不宣而战的,美国那边参战的目的,就是把这个成天惹是生非的帝国给灭了,人家才不会谈判呢。再看看美国的军事力量,珍珠港事件之后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虽然没了,可是还剩几艘航母,那边国内的船台上埃塞克斯级航母已经是排着队在造了。还是那句话,比工业能力的话,日本这仗没法打。就算美国在中途岛败了,国内兵工厂干得热火朝天,凭什么跟日本谈判呢?反正,既然开打了,最后就要灭掉日本,这没啥说的。
面对这么个敌人,日本帝国想要取得“胜利”,除非把美国灭了,或者至少打击到美国本土,不然这仗没法打——确实没法打,当时做出开战决定时没人想有这个灭了美国的胃口。
而埃塞克斯级航母服役的时间是1943年后半段,也就是说,留给日本的时间也就一年多点儿。往后,就是美国人修理他们了。
这就是开战时日本人面临的窘境——这场战争不是之前的甲午日俄之类的局部战争,这是真正的整体战,拼的就是国力。日本人在这种战争中国力不如对手,技术不如对手,犯的错误却不比对手少,除了过把瘾就死,怎么可能有别的出路?
更何况那几艘约克城级航母愣是把日本海军拖了一年,还搭上了个中途岛。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现在讨论中途岛。
我有时候会想,中途岛作战到底有没有必要进行。军令部的意思是南下,也就是珊瑚海方向,于是1942年5月打了一仗,后来中途岛之后,又在这个方向的瓜岛和美国人拉了半年的锯。中途岛海战可以说是山本五十六个人的主意。杜利特刚炸完东京,美国航母的威胁近在眼前,当年海参崴分舰队把日本沿岸弄得鸡犬不宁的事情山本可还记得,他可不想当第二个上村彦之丞。而且,日本海军受到自己胜利的影响,决战的思想非常严重。就总觉得一场决战把敌人主力消灭了就可以赢得战争。这个中途岛就是山本预定的决战战场——用中途岛为诱饵把美国的航母引出来然后歼灭之,然后就可以逼着美国人坐到谈判桌上来了。
山本还是典型的日本军人,总幻想谈判。但无论如何,击灭美国航母对今后的作战是决定性的,这点山本没有看错。
所以,中途岛在当时的视角看来,是必须进行的作战。
当然后来事情的发展和山本想的不一样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黑岛参谋的作战计划庞大无比,漏洞百出,密码还被美国人破译了。南云那个换装的命令,那些被鱼雷机吸引上天的零战,那个决定性的五分钟——五分钟内三艘航母全没了,就算山口多闻再努力,这仗的结果也就注定了。
关于这场战役很多人都评论过,我不想说什么了,也许日本人就真的是命运不好。我说过的,现在要假设历史,假设中途岛日军赢了。这个其实不用假设,反正当年大本营公报就是这么欺骗老百姓的——击沉敌航空母舰两艘,敌机约120架,我方损失航空母舰1艘,另有1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受创。35架舰载机未归还。
中途岛海战是双方航母之间的交战,作战的主力是舰载机。在此之前,日美两国在珊瑚海打过一场这样的海战。那一次日本击沉美军一艘重型航母列克星敦,己方也就翔鹤号受损,怎么看都是胜了。但是,那次海战中日军损失的飞机比美军多,还搭上了王牌飞行员高桥赫一的一条命。
对于日本海军来说,除了油料,其最宝贵的财富也就是这些航母飞行员了,那是用大量的时间金钱油料堆出来的精英,但是开战之后这些精英们就在不断地战死,这一点,渊田美津雄都看出来了,他甚至都反对那个很轻松的印度洋作战——因为那场仗死了二十几个飞行员,而这些飞行员是无法弥补的。
那只是对付敌人的水面舰队,珊瑚海航母对决,这些不可替代的飞行员死的更多了。本来,美国的飞行员是三班轮值,而且战绩优异的飞行员会去后方当教官,这样飞行员的培养是不断档的,然而不幸日本的飞行员是一值制,开战时自然要把最精锐的飞行员祭出来,随着这些精英们凋谢,补上来的只好是菜鸟,然后是更菜的鸟,最后就是火鸡了。到了这一步,仗也就不用打了。
问题是,怎么会每次空袭美国航母都会损失那么多的飞机?因为美国人有雷达,如果在100公里外发现敌机,就可以提前十几分钟做出反应,当那些日本的王牌飞行员们飞到美国航母上时,迎接他们的是严阵以待的战斗机和密密麻麻的高射炮火,这种情况,高桥赫一们想不去靖国神社都难。
即使这样,日本的飞行员们没有辜负自己精英的称号,还是击沉了好几艘美国航母,但随着圣克鲁兹海战以村田重治和关卫少佐为首的一批最后精英的玉碎,日本海军再也不能对美国的航母形成威胁了——这是1942年10月,离开战连一年都不到。
那么,如果中途岛日本能赢,估计也是这么个赢法,损失一大批飞行员击沉美军两艘航母。这样的仗,就算是胜仗,日本能支持多久呢?
说到这里,我觉得中途岛不能算是一场转折点一样的战役。是的,不可一世的日本输了,四艘航母没了,可是,那批精英飞行员大体还在。赤城,加贺和苍龙是被突袭搞定的,所以,除了当场被炸死的,渊田美津雄,近藤三郎,坂谷茂,村田重治,江草隆繁这些王牌们还在。就是飞龙的飞行员惨了点,基本拼光了。
日本的精英飞行员是在瓜岛被慢慢耗掉的。和美国人拉锯半年,差不多每天都出击,每次损失都很大,到最后,拉包尔航空队已经没什么佐级飞行员了。有种说法,是到了拉包尔,飞行员的寿命只剩十天,这是实话。
这样的消耗是必然的过程,不管有没有中途岛,都会如此。但是不幸,日本帝国受不了这种消耗。
这是飞行员,然后再看飞机。有种说法是美国在中途岛战役中(阿留申)缴获了一架零战,分析了其性能,零战的神话就此破灭。如果没有这个事,美国人没有机会等等。
其实就算没有零战的秘密,美国的新飞机研发也在进行,P47和P51的性能比零战只好不差,这是陆军,海军的飞机还有F4U海盗,这些总不能说是抄零战的设计吧。零战的秘密说起来可怜——日本造不了大功率发动机,所以为了提高机动性只能用尽一切办法减重,连装甲都不要了。那么,可以造出大功率发动机的美国战胜零战,应该不难吧。
然后是俯冲轰炸机,美国的无畏装的是500公斤炸弹,足够炸穿日本航母的甲板,而日本九九舰爆的250公斤炸弹也就是在美国航母甲板上凿个坑。这就是为什么翔鹤中了三颗炸弹立刻瘫痪,而赤城挨了两颗炸弹就挂了的原因。
日本最重视的鱼雷机反而效果不好,因为鱼雷飞机投雷的时候必须低空低速沿直线飞行一段距离,在这个时间内,飞机就是高射炮的活靶。何况鱼雷如果要保证命中率,必须多枚扇形发射,日本一次空袭能突破防御圈的飞机就那么几架,怎么玩扇形发射?当然,精英飞行员们瞄准击中是可以的,那他们死了以后呢?当时村田重治就是投雷后被凌空打爆的。
最后,说到飞机的产量,1942年6月日本最需要的零战产量不足一百架,这是什么概念——一次大规模空中冲突,日本的航空工业就要有赤字了。
忘了说一句,1942年底美国的高射炮就装了VT信管了,在这种可怕的东西面前,甭管是不是王牌,估计除了玉碎没第二条路了。
还有军舰。日本的军舰损害管制比起美国差远了,约克城在中途岛挨了两波攻击,但都修得差不多,反观日本,到了1944年大凤一颗鱼雷也就完了。另外,约克城在珊瑚海被打成重伤,挣扎回到珍珠港用两天贴了漏洞就又挣扎着回战场了,反而日本方面,翔鹤重伤后结结实实地修了两个月,而完好无损的瑞鹤因为没有飞机,还是没赶上中途岛海战。很多人说如果这两艘航母参战日本如何,不用假设,按照日本的国情,它们就参战不了。
中途岛海战,美军约克城号航母战沉,全部死亡人数207人。而日本仅仅在苍龙号上就战死了700多人。这是因为美国人惜命,看着不行了先弃船再想办法,而日本人,往往在船沉之前五分钟内才弃船,这还有什么跑的可能嘛。另外,日本的规矩是舰长殉舰,所以一些优秀的军官,譬如柳本柳作,就“光荣”了,甚至本来不该死的战队司令山口多闻也跟着殉舰了。日本培养个优秀军官不容易,大家都去靖国神社了,这仗还怎么打?所以不怕死有时候不是什么好事。
何况美国潜水艇已经开始绞杀日本帝国的海上航道了。本来日本打太平洋战争是为了石油,结果占领了油田,石油根本运不回去,这不是杯具是什么?
综上所述,我觉得就算中途岛日本赢了,到最后也还要输,最后的那个结果不会有任何改变,唯一不同的,就是譬如赤城号撑到瓜岛战役然后挂了。
很多人说到战争,总喜欢比较武器的好坏,指挥官的优劣,据此判断胜负。
但是现代的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看上去威风凛凛的武夫们,也不过就是国家这个大工厂的传动部件而已。战争的胜负,在兵工厂里就已经决定了——特别是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战争。
指挥官和士兵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但是在太平洋上,美国人犯的错误可以为强大的工业弥补,沉了航母不要紧,国内加紧在造。而日本呢?连冲锋枪都造不起,因为负担不起那种奢侈的打法,只好希望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了。这样比下来,中途岛重要吗?
大概也就这样了。对于弱者,当最后的结局都注定了的时候,某个战役的成败已经不重要了。这个道理山本是明白的,他在得知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说——我们唤醒了一头强大的狮子。他去过哈佛,看过底特律的汽车工厂,知道美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所以他最终战死,也算幸运,那个他知道必然到来的那天,至少他本人没有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