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随想(一年前的随笔)
清晨打开手机,才发现今日已是霜降之节气。起身下地,披上浴袍。拂开窗帘,轻启窗户。微风迎面,轻冷清寒。当需要在屋子里蹬上皮靴才感觉到暖和的时候,我知道,寒流,就要来了;冬天,也临近了。
冬天是蜇伏的季节。而我没有蜇伏,依然在奋斗着,为了自己的理想。
回想起一个月来的辛苦。为了一篇论文,我几乎找了所有可能有用的资料;可是论文三次被导师退回,四易其稿。向来对写作功底有些许自信的我,这次真的清醒了。
努力地完成了论文,定稿,答辩。
十月二十一日是周日。那是个一个温暖的秋日早晨。当我来到师大南院的答辩会场时,发现屋子里面几乎没人。
八点过后答辩才正式开始。提问我的老师,正是师大文学院院长,兼任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的孟昭毅教授。老教授听我陈述完论文内容以后,笑着说,你的论文啊,毛病真不少。你写的是《永别了,武器》和海明威的战争观,可是紧扣题目的论述,大概就那么半页吧。我要问你的问题,就是:举例说明《永别了,武器》如何反映了海明威的战争观?
这是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我答得很流利而且比较有条理。老教授听过之后似乎还算满意,也没有追问就让我下去了。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算是放松了,心里空空的。我在想,遇到艰难的时候,还是一定要撑着的;撑过了,才发现困难原来也只不过如此。
坐在我旁边的那个叫张珺的女孩子被导师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她写的论文是以卡夫卡《变形记》为研究对象的。导师问:为什么格里高利变成甲虫而不是别的东西呢?
为什么呢?我也在想。有黑色的外表,有沉重的壳,有翅膀却不能飞,有细小的腿却难以翻身。这一切,在卡夫卡的笔下,工业社会异化人性的环境中,是否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我把想法随手写在了纸条上,悄悄递给她。结果后来她就照着我的思路答了下去。
导师似乎还算满意。不过他笑着说,有点太过只凭想象了。
不管怎么说,最后的结果还是不错的,大家都通过了。
离开师大,心情还是不错的。风风雨雨四年了自学考试之路,也可谓一种磨练。
四年前的秋天,秋风连绵的季节,我冒着雨去和平区考试,回来发烧不止——妖精就是这么走上理想之路的!没有人指导的学习是艰辛的,没有资料的复习是艰难的,没有人理解和支持的追求之种是坎坷的。那些冬日早晨在冰冷得与屋外相差无几的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写着枯燥的国际音标直到手指发颤的日子,那些把自己关在宿舍一句又一句念诵文艺理论最后唇角流血的日子,那些为了一个专业问题四处求教无人可助的日子,都一样地成为过去了,该是尘封在记忆中的时候了。
我坚持下来了,前面就是成功。将来,当妖精成为文学学士,硕士,博士,用冷静敏锐善良多情的心和修长灵巧的十指写下关照世间芸芸众生生死情爱的文字之时,当妖精暮年苍苍白发,回忆昔日笑谈往事之时,亦问心无愧。
兄弟姐妹们,看到这里了,咱们换个话题。。。
我想念你们。“你们”是谁?每一个能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已经是或者将会是我的好朋友啊。关在屋子里读书上网的时节里,没有你们的话,孤单就成了我唯一的情人。
兄弟姐妹们,你们知道黄土高原长大的男孩子胃口都很好吗?一般份量的饭菜我是很难吃饱的。
回想起在中医学院的日子,每天早上读书,中午吃加量的盒饭。每隔一天的下午,会打三个小时的篮球,休息过后,吃的食物好多好多。炒菜,牛羊肉,加了蜂蜜的牛奶。用朋友火山的话来说,那叫“营养嗷嗷的”。
希望将来可以找到个厨艺上乘,可以让我每天吃饱吃好的可爱女人做妻子。
我又想起凝凝了。
下午她莫名奇妙地来了个电话,在那头哭个不停,我问怎么回事她也不说。
我爱的女人又受委曲了……
凝凝的心儿是一块洁净的玻璃,破碎的刺儿四散而去,聚成一把光亮而透明的尖刀,缓缓地划过我的心,带着一滴滴鲜红明丽的血珠轻轻落下,藏进浮世的尘埃,将永远无人再知。
商隐有云,沧海月明珠有泪。
凝凝,告诉我,到底是珠碎有泪,还是泪凝成珠?
冬天是蜇伏的季节。而我没有蜇伏,依然在奋斗着,为了自己的理想。
回想起一个月来的辛苦。为了一篇论文,我几乎找了所有可能有用的资料;可是论文三次被导师退回,四易其稿。向来对写作功底有些许自信的我,这次真的清醒了。
努力地完成了论文,定稿,答辩。
十月二十一日是周日。那是个一个温暖的秋日早晨。当我来到师大南院的答辩会场时,发现屋子里面几乎没人。
八点过后答辩才正式开始。提问我的老师,正是师大文学院院长,兼任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的孟昭毅教授。老教授听我陈述完论文内容以后,笑着说,你的论文啊,毛病真不少。你写的是《永别了,武器》和海明威的战争观,可是紧扣题目的论述,大概就那么半页吧。我要问你的问题,就是:举例说明《永别了,武器》如何反映了海明威的战争观?
这是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我答得很流利而且比较有条理。老教授听过之后似乎还算满意,也没有追问就让我下去了。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算是放松了,心里空空的。我在想,遇到艰难的时候,还是一定要撑着的;撑过了,才发现困难原来也只不过如此。
坐在我旁边的那个叫张珺的女孩子被导师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她写的论文是以卡夫卡《变形记》为研究对象的。导师问:为什么格里高利变成甲虫而不是别的东西呢?
为什么呢?我也在想。有黑色的外表,有沉重的壳,有翅膀却不能飞,有细小的腿却难以翻身。这一切,在卡夫卡的笔下,工业社会异化人性的环境中,是否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我把想法随手写在了纸条上,悄悄递给她。结果后来她就照着我的思路答了下去。
导师似乎还算满意。不过他笑着说,有点太过只凭想象了。
不管怎么说,最后的结果还是不错的,大家都通过了。
离开师大,心情还是不错的。风风雨雨四年了自学考试之路,也可谓一种磨练。
四年前的秋天,秋风连绵的季节,我冒着雨去和平区考试,回来发烧不止——妖精就是这么走上理想之路的!没有人指导的学习是艰辛的,没有资料的复习是艰难的,没有人理解和支持的追求之种是坎坷的。那些冬日早晨在冰冷得与屋外相差无几的教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写着枯燥的国际音标直到手指发颤的日子,那些把自己关在宿舍一句又一句念诵文艺理论最后唇角流血的日子,那些为了一个专业问题四处求教无人可助的日子,都一样地成为过去了,该是尘封在记忆中的时候了。
我坚持下来了,前面就是成功。将来,当妖精成为文学学士,硕士,博士,用冷静敏锐善良多情的心和修长灵巧的十指写下关照世间芸芸众生生死情爱的文字之时,当妖精暮年苍苍白发,回忆昔日笑谈往事之时,亦问心无愧。
兄弟姐妹们,看到这里了,咱们换个话题。。。
我想念你们。“你们”是谁?每一个能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已经是或者将会是我的好朋友啊。关在屋子里读书上网的时节里,没有你们的话,孤单就成了我唯一的情人。
兄弟姐妹们,你们知道黄土高原长大的男孩子胃口都很好吗?一般份量的饭菜我是很难吃饱的。
回想起在中医学院的日子,每天早上读书,中午吃加量的盒饭。每隔一天的下午,会打三个小时的篮球,休息过后,吃的食物好多好多。炒菜,牛羊肉,加了蜂蜜的牛奶。用朋友火山的话来说,那叫“营养嗷嗷的”。
希望将来可以找到个厨艺上乘,可以让我每天吃饱吃好的可爱女人做妻子。
我又想起凝凝了。
下午她莫名奇妙地来了个电话,在那头哭个不停,我问怎么回事她也不说。
我爱的女人又受委曲了……
凝凝的心儿是一块洁净的玻璃,破碎的刺儿四散而去,聚成一把光亮而透明的尖刀,缓缓地划过我的心,带着一滴滴鲜红明丽的血珠轻轻落下,藏进浮世的尘埃,将永远无人再知。
商隐有云,沧海月明珠有泪。
凝凝,告诉我,到底是珠碎有泪,还是泪凝成珠?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